鲁迅和秋瑾的关系怎么样?

更新时间:2023-02-28 06:28:34 阅读: 评论:0

鲁迅十分同情秋瑾的不幸遭遇,敬仰秋瑾的大义凛然的举动。

当秋瑾的战友王金发起义成功后,鲁迅曾给王金发提供章介眉是凶手的信息,为捉住章介眉而兴奋。

但王金发却放走了章介眉,最终王被章陷害,丢了性命。

鲁迅为此十分遗憾。

老照片

鲁迅和秋瑾同在日本留过学,同样投身于革命,但两人在革命的具体方式上意见大相径庭,甚至最终导致两人形同陌路、不再联系。

女人投身革命,付出的代价远远比男人要大得多。

秋瑾在去日本留学前,已有一个8岁的儿子,和一个4岁的女儿。

尽管家人都不支持她去日本,但秋瑾还是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赴日留学、投身革命的道路。

《关于准许清国学生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出台后,出现了主张抗议、退学回国的激进派,和主张不退学的维持派。

鲁迅作为官派老生的代表,是维持派。

他不愿听命去暗杀别人、不愿他人牺牲,他担心家中老母,如果自己遇难,母亲会无人照顾。

鲁迅牵挂的太多,所以他不愿拿性命去搏,却反而成为如同“黑社会马仔”的秋瑾等人攻击的“把柄”。

秋瑾就是典型的激进派,她满脑子就想着要革命,主张回国发动武装起义。

在日本煽动激进派组成“纠察队”,满大街抓清国留学生,谁要是敢说“不回国”,必要遭受激进派们的群殴。

在陈天华的追悼会上,秋瑾甚至宣判鲁迅等人的死罪,并拔出随身携带的日式刀大喊“吃我一刀”。

鲁迅和秋瑾革命的心是一致的,但革命的方式天差地别。

他们两人都是革命烈士,都为推翻封建统治做出了巨大贡献,是辛亥革命的先驱、领导者,却因革命方式的不同而渐行渐远。

秋瑾牺牲后,鲁迅曾写过多篇文章悼念她。

他对秋瑾的态度是矛盾的,一面认为秋瑾过于暴动、轻率,一面又赞叹她的革命精神之无畏、伟大。

总之,鲁迅始终没有忘记过秋瑾,也算英雄间的惺惺相惜吧。

沽上谈屑

首先,秋瑾对鲁迅拔刀相向确有其事。

鲁迅与秋瑾是浙江绍兴老乡,两人分别于1902年和1904年东渡日本留学。

着名的“宣判鲁迅死刑事件”发生在秋瑾留日的第二年,“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的风潮中。

1905年,陈天华因抗议日本颁布“取缔清国留学生规则”而蹈海自杀。

留学生公推秋瑾为召集人,组织追悼活动。

其间,周树人、许寿裳等人反对集体回国,因此秋瑾便宣判他们“死刑”,并且拔出随身携带的日本刀喝道:“投降满虏,卖友求荣。

欺压汉人,吃我一刀。

” 其次,事件起因于秋瑾与鲁迅就如何应对日本颁布“取缔清国留学生规则”的方式不同。

1905年1月2日,日本文部省公布“关于许清国留学生入学之公私立学校规程”凡十五条,即“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

后又传出要发布清、韩留学生取缔规则的消息。

将中国和当时日本保护国韩国相提并论,有蔑视清国之意。

对此,留学生的分成两派。

一派以秋瑾为首,主张集体回国,组成“客校联合会”;另一派组成“维持留学界会”,以维持学界秩序为宗旨,鲁迅支持后一派的意见。

再次,事件更为本质的原因是鲁迅和秋瑾对革命的态度不同。

秋瑾尚武,为推翻满虏“不惜千金买宝刀”,只身离家投身于血雨腥风之中,主张以武装暴动改天换地。

而鲁迅对秋瑾的“战士招牌”始终保持一种警惕。

他支持民主革命,但主张打“壕堑战”,反对赤膊上阵做无谓的牺牲。

最后,要强调鲁迅对秋瑾是非常尊重的。

秋瑾在徐锡麟起义失败后不久被俘入狱,很快遭到清政府杀害,在绍兴城内轩亭口就义。

鲁迅在《范爱农》、《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病后杂谈》、《病后杂谈之余》等文章中均谈及秋瑾,特别是小说《药》的主人公革命者夏瑜就是以秋瑾为原型。

鲁迅对秋瑾敬佩之情溢于言表,足见他对秋瑾人格的认同。

回到事件本身,鲁迅虽为官派留学生,且反对回国,但这并不能说明他有投降满虏、欺压汉人的罪名。

鲁迅在出国之前就抱有“走异路”、“逃异地”,寻求别样人生,何谈投降满虏、欺压汉人?

张生全精彩历史

周作人曾在《鲁迅的故事》中,提到过鲁迅和秋瑾的一段公案:

“秋瑾与鲁迅同时在日本留学。

《取缔规则》发表后,留学生大起反对。

秋瑾为首,主张全体回国;老学生多不赞成,因为知道‘取缔’二字的意义并不怎么不好。

因此,这些人被秋瑾在留学生会馆宣告了死刑,有鲁迅、许寿裳在内。

鲁迅还看见她将一把小刀抛在桌上,以示威吓……”

也就是说,鲁迅和秋瑾由于意见相左,发生过拔刀相向的事情。

(鲁迅旧照)

那么,鲁迅和秋瑾的关系如何呢?

1904年7月,生活优渥的秋瑾,为了革命救国和妇女解放,不顾丈夫阻拦,毅然自费留学日本。

在一群仁人志士中,秋瑾如鱼得水,积极参与各种爱国集会和同乡会等活动。

当时,同为绍兴老乡的鲁迅已公费留学日本两年,再加上他早已加入反清爱国团体,因此不可避免地和秋瑾有着革命往来。

秋瑾对于民主革命的信念十分坚定,再加上她性格外向,为人豪爽,因此在革命党人中颇爱尊崇。

据周作人回忆,鲁迅曾评价秋瑾“很能干,有话当面说,语气很坚决,不转弯抹角,所以有不少人怕她。

她爱唱歌,好合群,性格爽朗,而且善豪饮,讲话精辟,热心公益,所以很多人喜欢和她接近。

虽然秋瑾姑娘生的秀气,但人品很高。

”从这段评价中可以了解到,鲁迅对秋瑾是十分熟悉的,也是非常欣赏的。

(秋瑾剧照)

那么为何会发展到拔刀相向的地步呢?

1905年,清廷为了打压在日留学生的反清情绪,通过公使向日本政府请求,希望他们能限制在日中国留学生的革命活动。

日本政府在清政府的再三请求下,颁布了《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

规则出来后,中国留学生大哗,他们认为“取缔”二字是对清国留学生的侮辱,于是纷纷扔下课本,走向东京街头示威、静坐、游行……不过,随着事态的进展,在日留学生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以秋瑾为学生代表的联合会,她们极力劝说留学生罢课回国,继续革命并兴办教育;另一派则是以汪精卫为代表的维持会,认为应当继续完成学业,再以所学救国。

联合会的学生恨维持会的学生贪生怕死,于是自发组建了纠察队,带着棍棒上街,见到留学生便威胁他们,只要对方称不回国,就会被他们痛殴。

有留学生表示,没有看过规则内容,怎么好下定断呢?结果遭到联合会留学生愤怒的回复,说没什么好看的,他们认为如此便是如此。

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下,一贯冷静的鲁迅选择了维持会。

(陈天华旧照)

就在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时,日本纸媒发表社论,嘲笑中国留学生“出于清国人自有的放纵卑劣的意志,其团结也颇为薄弱”。

革命党人陈天华为之感到羞愤,毅然投海而死。

陈天华的死,在留学生中引发了极大的轰动,他们在东京的富士楼举行了抗议日本政府颁布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的大会。

鲁迅和秋瑾都参加了这次大会。

会上,准备回国继续革命的秋瑾,数次提到陈天华,语声哽咽,泣泪不止。

随后她情绪激昂,从靴子中拔出一把倭刀,声称,归国后,谁若投降满虏,卖友求荣,便吃她这一刀!说完,便将倭刀砍在桌子上。

自然,这一切鲁迅都看在眼里。

1906年,愤然回国的秋瑾,投身于革命事业中。

她编制光复军制,积极响应其他省起义,准备发动金华起义。

然而起义尚未打响第一枪,秋瑾便被出卖,被捕入狱。

1907年7月15日,清廷经过仓促审讯后,见秋瑾拒不吐供,于是把她杀害于绍兴的轩亭口。

秋瑾去世后,鲁迅非常愤慨,在参加了她的追悼会后,有过很长时间的思考,后来他还在多篇文章中称赞过秋瑾。

(参考史料:《秋瑾评传》《鲁迅回忆录》)

恽海聊生活

一、瑾的声母j,音节in,音调jǐn。

二、释义:美玉,亦喻美德。

三、部首:王四、笔画:横、横、竖、提、横、竖、竖、横、竖、横折、横、横、横、竖、横

扩展资料:相关组词:1、温瑾[wēn jǐn]古龙小说《月异星邪》的女主角,江湖第一美人。

2、瑾瑜[jǐn yú]二美玉名。

泛指美玉。

3、瑶瑾[yáo jǐn]两种美玉。

亦用为美玉的通称。

4、瑾瑕[jǐn xiá]比喻美丑,优劣。

5、瑾煜[jǐn yù]‘瑾’是指美玉,也比喻美德;‘煜’是明亮的意思;瑾煜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明亮的美玉。

大司马在此

鲁迅和秋瑾嘛,我实话实说哈,听不了真相的就去看电视臆造剧。

女人,有一种很特殊的女人。

嫁了男人却不要男人,生了娃也甩手不要娃,跑出去说是要留学。

这种女人就是秋瑾,她去日本的时候,儿子八岁、闺女四岁。

对于她的选择,夫家的态度很明确:不支持,希望你回来,只要回心转意,还能继续过日子。

1907年,秋瑾由日本回国联络光复会策划起义之际,曾回到夫家看望子女。

夫家人以为她回心转意,盛情接待,希望夫妻破镜重圆。

但秋瑾借口出去看戏,一转身,便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

干革命的女人,确实是以牺牲家庭为前提的。

秋瑾在日本,当然不是真的留什么学,她虽然读了好多班,但大多数都是速成班,而即便是这种速成班,她也没读完。

为什么?因为她急着要革命!而她所理解的革命,就是回国搞暗杀,发动武装起义。

这种主张,恰好是与鲁迅对立的。

当时日本颁发一份《关于准许清国学生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清国学生集会商讨,这商讨又分为两派,一派便是所谓激进派,秋瑾是也。

另一派是稳健派,汪精卫、胡汉民、鲁迅等等,便是这一派别。

在稳健派的背后,其实是孙中山,因为他很担心留日学生一旦回国,就会被清政府一网打尽。

所以他让汪规劝留学生不要跟风回国、尽快回归课堂、恢复学业。

然秋瑾暴怒,稳健派说:“我们连那个所谓《取缔规则》的原文都还没有读过,发什么怒呢?我们是否应该先调查、研究,搞清楚之后,再反对也不迟呀!”激进派怒应:“不用查了,还有什么好查的?!我们认为是这样,就是这样!”甚至,“激进派”们还组成“纠察队”,带上棍棒武器,满东京跑,发现哪个人长得像清国留学生且表态说“不回国”,即群起殴之。

鲁迅,便是秋瑾所鄙视的稳健派之一,“秋瑾发言,力主回国,词意激昂,随手从靴筒取出倭刀,插在讲台上说:如有人回到祖国,投降满虏,卖友求荣,欺压汉人,吃我一刀。

”实际上鲁迅,显然比秋瑾想得要多一点。

譬如他给许广平的信中,曾表达了对“暗杀”的看法:“凡做领导的人,一须勇猛,而我看事情太仔细,一仔细,即多疑虑,不易勇往直前,二须不惜用牺牲,而我最不愿使别人做牺牲。

”鲁迅曾回忆:“我从事反清革命运动的时候,曾经被命令去暗杀。

但是我说,我可以去,也可能会死,死后丢下母亲,我问母亲怎么处置。

他们说担心死后的事可不行,你不用去了。

”秋瑾主张大家都要像“黑社会”马仔一样,不顾一切地去搏命,否则就是孬种。

而鲁迅却像战国刺客聂政一样,说:“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

”结果,秋瑾便很鄙视鲁迅,不但鄙视,甚至还曾在某次聚会上以“投降满虏,卖友求荣”的罪名,宣判鲁迅死刑,并拔刀高喊“贼人吃我一刀”。

但鲁迅先生,从未真的“睚眦必报”,首先,假如《药》一文中的“夏瑜”真的是暗喻“秋瑾”,鲁迅也没有贬低秋瑾,更没有“奚落、挖苦”,尤其在小说的结尾,鲁迅还如是写:“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难道这就是“奚落、挖苦”?其次,辛亥革命成功之后,秋瑾其实是逐渐为人所遗忘,可鲁迅却一直没有忘记她,还写了许多纪念文章。

譬如上世纪20年代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秋瑾女士,就是死于告密的,革命后暂时称为“女侠”,现在是不大听见有人提起了。

”《范爱农》一文:“不久,秋瑾姑娘在绍兴被杀的消息也传来了,徐锡麟是被挖了心,给恩铭的亲兵炒食净尽,人心很愤怒。

”直到晚年的《病后杂谈》等文,还在说:“轩亭口离绍兴中学并不远,就是秋瑾小姐就义之处,他们常走,然而忘却了。

”所以,说鲁迅写文暗骂秋瑾,不能得出鲁迅的“小”,反而显示出那些新时代文棍的“卑”来。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6:28: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36914190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鲁迅和秋瑾的关系怎么样?.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鲁迅和秋瑾的关系怎么样?.pdf

标签:鲁迅   关系   秋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