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是多音字,“kuāng”又读“wāng”。
匡是形声字,匚(fāng)为形,王为声。
释义:有纠正、帮助和估算的意思。
同时,也用作姓氏,如东汉名人匡孝波等。
此外,也有字头前带匡字的地名,如在安徽大别山区还有匡家庄。
相关词语:一匡、壹匡、一匡天下、一匡九合、眼匡、杨虎围匡、蟹匡、蟹匡蝉緌、畏匡、维匡、蚕绩蟹匡、蝉緌蟹匡、戴匡。
匡救弥缝读音:kuāng jiù mí fèng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六年》释义:指指纠正错误,弥补过失。
文献:1、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六年》:“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
”2、《晋书 卷九十 列传第六十》:虽复茂弘以明允赞经纶,安石以时宗镇雅俗,然外虞孔炽,内难方殷,而匡救弥缝,方免倾覆,弘风革弊,彼则未遑。
3、明·沈德符《野获编·内阁·阁部离合》:秕政日闻,赖诸公匡救弥缝。
[1]4、《明季北略第二十一卷》:且为一代风雅开先,顾委蛇逆瑾,虽匡救弥缝,厥功不小,亦来枉道之机。
余姚中允,浑金璞玉,传信千秋,惟公以怀蛟吐凤之才,兼化碧贯虹之节。
张王李刘赵孙杨匡[kuāng]汉语文字匡(拼音:kuāng)是汉语二级通用规范汉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
匡本义是古代盛饭用具,这一含义后来写作“筐”。
“匡”是方形的器具,故引出了方正、端正之义,引申为动词就是扶正、纠察。
“匡”由“方形”这一义引申出轮廓的意义,框、眶等字就是在这一意义上分化出来的。
现代汉语的“匡”主要用作姓氏
恽海聊生活匡在姓氏中读kuāng。
现代汉语当中的解释具体如下:1、纠正;~正。
~谬。
2、救:~救。
~复。
~时济世。
3、辅助,帮助:~助。
~扶。
~我不逮(帮助我所做不到的)。
4、粗略计算,估计,预料:~算。
~计。
5、古同“筐”。
6、姓。
笔画需知:匡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53位。
在2013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259位。
主要起源上古时期有一个古匡国,故址在匡山脚下,汉朝时期称广济,即今湖北省黄冈地区的武穴市一带。
而后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施孝权之家臣句须,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其后代有汉朝丞相匡衡。
源于上古匡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商王沃丁封其子羊于一个叫匡国的部落(今湖北省东部大别山西),建立侯国,是为匡侯。
用户6714470155983拼 音 kuāng 部 首 匚笔 画 6基本释义1.纠正;~正。
~谬。
2.救:~救。
~复。
~时济世。
3.辅助,帮助:~助。
~扶。
~我不逮(帮助我所做不到的)。
4.粗略计算,估计,预料:~算。
~计。
5.古同“筐”。
6.姓。
相关组词匡正 匡扶 匡算 匡救 匡谬 匡复 匡时 匡助 匡翊 匡继 匡过 匡补扶匡 不匡
剑经业4Dkuāng。
部首:匚。
笔画:6。
笔顺:横、横、横、竖、横、竖折/竖弯。
基础释义:1、纠正,匡谬。
2、救,帮助,匡助。
匡我不逮(帮助我所做不到的)。
3、粗略计算,估计,匡计,匡算,匡一匡。
4、料想(多见于早期白话):不匡。
5、姓。
kuāng。
部首:匚。
笔画:6。
笔顺:横、横、横、竖、横、竖折/竖弯。
基础释义:1、纠正,匡谬。
2、救,帮助:匡助。
匡我不逮(帮助我所做不到的)。
3、粗略计算,估计:匡计,匡算,匡一匡。
4、料想(多见于早期白话):不匡。
5、姓。
详细释义:〈名〉(形声。
从匚(fāng),表示与筐器有关,王声。
本义:盛东西的方形竹器)“筐”的古字。
容器名匡,饭器,也。
——《说文》既齐既稷,既匡既勑。
——《诗·小雅·楚茨》蚕则绩而蟹有匡。
——《礼记·檀弓》。
组词:匡算、匡扶、匡复、匡山、匡救、匡翼、匡佐、匡君、匡俗、匡纠、匡裨、匡谷、匡赞、匡卫、匡瓢、匡床、匡补、谁匡、匡济、匡勷、匡神、匡当、匡继、匡诤、眼匡、匡人、匡赞、匡拂、匡励、匡奉、匡剌、匡世、匡掖、匡襄、匡护、匡浪、扶匡、匡振、匡政、维匡。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6:22: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36574178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匡怎么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匡怎么读.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