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ān。
焉,是汉语常用字,最早字形见于战国金文。
焉本义是一种鸟,但具体种类不详。
在古文字材料和古文献中,“焉”字常用为“于此”“哪里”等假借义。
或作句末语气词。
汉字,又称中文字、中国字、方块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用文字,也被借用于书写日语、朝鲜语、越南语等语言,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也是现在世界上唯一仍被广泛使用的高度发达的文字。
广义的汉字指从甲骨文、大篆、金文、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以及派生的行书)等的文字,狭义指以正楷作为标准写法的汉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现代汉字。
汉字为上古时代的汉族先民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现在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
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隶变,至唐朝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正楷。
用户2123893277721927yān焉 yān 【名】 (象形。
小篆字形。
像鸟形。
本义:焉鸟) 鸟名
梦之缘文化yān。
焉,是汉语常用字,最早字形见于战国金文。
焉本义是一种鸟,但具体种类不详。
在古文字材料和古文献中,“焉”字常用为“于此”“哪里”等假借义。
或作句末语气词。
yān。
焉,是汉语常用字,最早字形见于战国金文。
焉本义是一种鸟,但具体种类不详。
在古文字材料和古文献中,“焉”字常用为“于此”“哪里”等假借义。
或作句末语气词。
汉字,又称中文字、中国字、方块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用文字 ,也被借用于书写日语、朝鲜语、越南语等语言,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也是现在世界上唯一仍被广泛使用的高度发达的文字。
广义的汉字指从甲骨文、大篆、金文、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以及派生的行书)等的文字,狭义指以正楷作为标准写法的汉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现代汉字。
汉字为上古时代的汉族先民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现在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
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隶变,至唐朝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正楷。
用户7169188564904“焉”字的【字海】释义拼音:yan1①与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心不在~。
不复出~。
②乃,才:必知乱之所自起,~能治之。
③文言疑问词,怎么,哪儿:且~置土石?④文言助词:又何戚~。
“矣”字的【字海】释义拼音:yi3文言助词(a.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如“由来久~”,“悔之晚~”;b.表示感叹,如“大~哉”)。
可爱的若阳
一、读:【yān】二、焉的释义:1、跟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心不在~。
善莫大~。
2、疑问代词。
哪里;怎么(多用于反问):~有今日?。
~能不去?。
不入虎穴,~得虎子?3、乃;于是:必知乱之所自起,~能治之。
4、表示肯定的语气:有厚望~。
因以为号~。
三、组词:焉乌焉提焉支乌焉焉尔异焉焉能飘焉扩展资料一、字源演化:
二、相关组词:1、焉乌、[yān wū]“焉”“乌”二字形似,因泛指字形相似而易混淆的汉字。
2、焉支[yān zhī]山名。
一称燕支山、胭脂山。
在甘肃省永昌县西,山丹县东南。
山势险要,历代驻兵防守。
3、乌焉[wū yān]乌、焉字形相似,容易致误。
泛指文字讹误。
4、焉知[yān zhī]“怎么知道”或者“怎么才能知道”。
5、欻焉[xū yān]亦作“歘焉”。
犹忽然。
liuwieju跟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心不在~。
善莫大~。
热心多的友焉的读音是什么焉拼音[yān][释义]:1.与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
2.乃,才。
3.文言疑问词,怎么,哪儿。
4.文言助词。
平常心新号焉yān〈书〉①跟介词‘于’加代词‘是’相当:心不在~│乐莫大~。
②哪里;怎么(多用于反问):~有今日?│~能不去?│不入虎穴,~得虎子?③乃;才:必知乱之所自起,~能治之。
④语助词:有厚望~│因以为号~。
jnxylrl焉拼音:yān一、实词释义【名】
1、象形。
小篆字形。
像鸟形。
本义:焉鸟
2、鸟名。
旦,北而徂山之曲,乃见苍翠一林,其中则楮烟墨宇,椒枥坎地,群焉胙充,飞而不举。
——唐·黄滔《唐城客梦》黄凤谓之焉――《禽经》3、通“颜”(yán)。
额。
身长七尺,面长三尺,焉广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动天下。
——《荀子·非相》。
高亨云:“焉,盖颜之借字。
”【代】
1、指示代词,相当于“之”。
草木无知,叩焉何益?——明·马中锡《中山狼传》2、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焉,代词,那里,指南海。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3、什么。
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墨子》4、怎么。
食其禄,焉避其难?——《三国志》5、兼有介词“于”加代词“此”的语法功能,相当于“于是”、“于此”。
二陵焉。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不择事而问焉。
——清·刘开《问说》
伏焉。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兼词,于何,在哪里。
且焉置土石。
——《列子·汤问》中的《愚公移山》【副】1、如何。
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
如:焉能;焉得;焉敢;焉知;焉用。
于是,就,乃,则。
表示两件事或数个事接连发生。
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焉作信宫渭南。
——《史记》
【连】于是。
表示前后承接,古代汉语中多与“乃”连用。
西王母为王谣,王和之,其辞哀。
焉乃观日之出入,一日行万里。
——《列子》
【助】表示结构,用于前置的宾语之后,相当于“之”,“是”。
今王播弃黎老,而孩童焉比谋。
——《国语》
后缀,表示状态,用于形容词、副词之后,相当于“然”、“样子”。
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
——《书·秦誓》
盘盘焉,囷囷焉。
——《阿房宫赋》
【语】1、用于句中表示停顿,相当于“啊”。
且以五帝之圣焉而死,三王之仁焉而死……——《史记》
用于句尾,表示陈述或肯定,相当于“矣”、“呢”。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史记》
用于句尾,表示疑问,相当于“乎”、“吗”
嗟行之人,胡不比焉?——《诗·唐风》
用于句尾,表示感叹,相当于“呢”、“啊”。
使其中无可欲者,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史记》
【姓氏】焉也是姓氏中的一种。
二、虚词释义(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
(《论语》)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
(《劝学》)
③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在这件事情上)者也。
(《五人墓碑记》)——译文:墓中的五个人,就是在周蓼洲先生被捕的时候,被正义激发才献身在这件事上的。
④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在那里)。
(《促织》)——译文:后面的小山脚下,奇形怪状的石头杂乱的堆着,在一丛丛荆棘里,一只青麻头蟋蟀趴在那里。
2.相当于“于何”。
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②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游黄山记》)——译文:(如果)不是第二次来到,从哪里知道它有像这样的奇景呢?
(二)代词。
1.相当于“之”。
①以俟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译文:以便等到那些考察民情的官吏看到它。
②谨食之,时而献焉。
(《捕蛇者说》)——译文:小心地饲养它,一到时候,就把它献上去。
2.哪里,怎么。
①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②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哪里有仁慈的人做国君,可以做出张网陷害百姓的事来呢?
(三)语气词。
1。
句末语气词。
译为“了”、“啊”、“呢”。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
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齐桓晋文之事》)—— 一根羽毛也不能举起,是因为不用力气啊。
③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那么牛羊有什么区别呢?
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师说》)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3.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阿房宫赋》)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石钟山记》)——译文:在乱石从中选择其中一两块石头敲击它,发出硿硿的声音。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6:12: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35956184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焉怎么读的意思,焉怎么读的读音.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焉怎么读的意思,焉怎么读的读音.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