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熔断机制在我国的适用
作者:杨悦
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年第05期
2016年1月,我国股市开始实施熔断机制,以稳定股票市场,但是在熔断机制实施的4天
里,A股便有两天因熔断而暂停交易,最短的一天仅仅开市29分钟,证监会不得不在1月8
日叫停熔断机制。但是仍然给我国股市造成了不小的伤害。笔者就熔断机制在我国实施的背
景、效用、失败的原因入手,对我国熔断机制的实施提出一定的建议。
熔断机制”是指对某一合约在达到涨跌停板之前,设置一个熔断价格,使合约买卖报价在
一段时间内只能在这一价格范围内交易的机制。熔断机制主要包括两种形式:“熔而断”和“熔
而不断”。熔而断是指在当前价格触及所规定的熔断点后,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停止交易;
熔而不断则是在当前价格触及熔断点后,并不停止交易,只是将价格限制在熔断点之内。我国
股市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引进熔断机制,主要是为了调整和控制股市风险。
我国实行“熔断机制”的背景
虽然我国已经实施个股10%涨跌幅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市场的暴涨暴跌,但是在
2015年,我国股市仍然经历了千股涨停、千股跌停、千股停牌等情形,在6月份,上证综合
指数升至5000多的高点,但是在短短4个月之后,其指数暴跌至3000点以下,使得股民损失
惨重。而美国等国家在经历过股灾之后,实施熔断机制发挥了积极的效果,所以我国希望通过
类似的制度,避免股票大面积跌停的现象。
我国即于2006年3月1日推行强制注册制,推行质量好的公司上市,这会导致股市上上
市公司规模变大,会有7000多家公司同时上市,给股市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015年股灾期间,我国证监会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大股东和高管不能减持公司股份”。但是
到2016年1月8日,股东大面积减持的市值约为1万亿元人民币,这对股市来讲是很严重的
抽血行为。
熔断机制的效应分析
熔断机制在我国实行之后,其正面效应大于其负面效应,具体而言:
熔断机制的正面效应
暂停时间的效果。在市场价格剧烈波动时,交易者观察到的交易价格是滞后的。而且也不
能按照提交的价格成交,会导致信用风险的产生。实行熔断机制后,当市场的波动触及熔断点
时,市场的价格变动会暂停,让交易者有思考的时间,考虑风险管理的办法,顺利调整价格,
不会做出过度的反应。
龙源期刊网
具有稳定市场,控制股票价格涨跌幅度的作用。无论是“熔而断”还是“熔而不断”的模式,
均给股票价格设置了一定的波动空间,控制了股民的“追涨杀跌”的行为,使得市场更加稳定。
有助于消除陈旧价格导致的市场流动性下降。当股票价格下跌时,会出现大量的抛售、买
进等交易行为,会延迟正常信息的显示,产生陈旧价格。在我国实行“熔而断”模式下,在触发
熔断机制后的一段期间,股票市场暂停交易,可以及时消除陈旧价格,保证交易的通常和信息
的及时。
熔断机制的负面效应
容易产生“磁吸效应”。我国熔断机制设置的阈值分别是5%和7%。即如果沪深指数跌破
5%,就要暂停交易15分钟,如果在中午时分触发5%或者在全天任何时间触发7%就要暂停当
天的交易,直到收盘为止。我国两档阈值之间的间隔仅为2%,所以当触发第一个5%的阈值
后,投资者由于内心的孔光,会提前交易,导致股市加速触碰到7%的阈值,加速了股市的熔
断或者涨跌停板,也带来了股市成交量以及价格的剧烈变动。
会产生“羊群效应”、“从众效应”,在股市中没有得到充足信息而无法做出自己理性判断的
投资者,会有从众心理,会根据其他投资者的行为来决定或改变自己的行为,而这种判断是非
理性的,不利于股市健康的发展。
实行“熔断机制”违背了市场规律,虽然熔断机制的设置是为了避免股市发生大的波动,但
股市本应靠市场的自发调节,而设置人为因素的介入,会影响市场规律的发挥。
“熔断机制”在我国失败的原因
我国法律规定的股票定价发行的方式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我国《证券法》规定我国股票
发行时可采用溢价发行的方式,以高于票面金额的价格发行股票,使得股票价格虚高,价格波
动具有更强的不稳定性。
我国投资者结构与其他国家不同,熔断制度最早起源于美国,美国的投资者结构由最早期
的散户为主,转向以机构投资占据主导地位,达到70%的比例,而我国依然是以散户为主,占
有超过80%的比例。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更加理性,也有更专业的抗风险能力,而散户则缺
乏理性,容易跟风行动,使得股市频繁的出现大涨大跌的情况。
阈值设置不合理。除我国外,美国、新加坡、韩国等国家也均实行了熔断制度,但是从阈
值设置上来看,美国设置了7%、13%和20%三个指标,新加坡设置了10%的指标,并且采用
“熔而不断”的模式,阈值设置的最低值较高,并且间隔较大。
熔断制度在稳定市场、提高市场流动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是由于其本身或者我国
股票市场运行方面的不合理,导致其无法在我国股票市场很好的适用,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
方面改进:
龙源期刊网
改变熔断制度本身的设置。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提高熔断阈值的设置,因为股票市
场的价格本身具有一定的波动性,所以应当设置较高的熔断阈值,例如以10%为最低熔断阈
值。同时可以设置多层次触发点,当价格上涨或下跌到另一个触发点时,交易会暂停相同或更
长的时间,这样可以保证股票市场的流动性。
与我国目前已经实施的个股涨停板制度相结合。目前我国已经实施了个股涨停板制度,其
是针对单支股票而言的,而熔断机制是针对整个股市指标而言,若只是为了稳定市场而引入熔
断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重合,不利于股市的发展,所以应当根据我国股票市场的实际,
科学的设计熔断制度的适用范围与条件,与现有制度相结合。
应当采用“疏堵并举”的方式来整治股市。要放开股市,加大衍生品方面的创新,真正发挥
衍生工具规避风险、价格发行和资产配置功能;设置合理的制度,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治理
股市是一个多方面协调的过程,单独实行“熔断机制”并不能达到控制股市风险的目的。
在熔断机制实施过程中,由于我国股市固有的缺陷以及熔断机制设置的问题,使得其并没
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应当从各个方面协调并举,优化我国的股票市场。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6:10: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35842183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a股熔断.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a股熔断.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