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笄”的读音是jī。
笄指的是古时候女性用来固定挽起的头发的一种簪子,或用于插住帽子。
及笄又叫做“既笄”,指的是古代年满15周岁的汉族女子都要进行的成人礼,以笄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意味着女子已经成年,可以出嫁。
笄的组词及笄、磨笄、笄总、初笄、笈笄、荆笄、摩笄、副笄、始笄、箭笄、榛笄、设笄、将笄之年、吉笄、笄年、笄礼、逾笄、笄岁、栉笄、笄珈、委笄、加笄、折笄之杖、纚笄、玉笄、桑笄、刺笄、笄丱、发笄、鬈笄、未笄、及笄之年、折笄、及笄年华、总笄、笄龄
及笄的出处《旧唐书·后妃传下·女学士尚宫宋氏》:“﹝庭芬﹞生五女,皆聪惠……年未及笄,皆能属文。
”汤显祖《牡丹亭.第一○出》: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
朱鼎《玉镜台记·议婚》:“润玉年已及笄,要觅一婿,斧柯之任,相属何如?”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论年纪虽则一十四岁,身材长成,倒象十六七岁及笄的模样。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鲁老先生有个令爱,年方及笄。
”和邦额《夜谭随录·吴喆》:“女年甫及笄,有容色。
”
用户927607877273692冠笄”的意思是:古代成年礼。
“笄”的读音:[ jī ] 冠笄:[ guān jī ] 引证解释:1. 固定冠的簪子。
《宋史·礼志十八》:“冠笄、冠朵、九翚四凤冠,各置于槃,蒙以帕。
”2. 指古代男女成年时分别举行的冠礼、笄礼。
《礼记·乐记》:“婚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
” 郑玄 注:“男二十而冠,女许嫁而笄,成人之礼。
”3. 指成年男女。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八:“ 戴名世 大逆,法至寸磔,族皆弃市,未及冠笄者,发边。
”4. 梳头戴帽,指僧尼还俗。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卷五:“ 后主 曰:‘僧尼犯淫,使其冠笄。
’乃是遂其所欲,姑令礼佛自忏。
”拓展资料:黄历中 冠笄 的解释:「冠」指男、「笄」指女、举行男女成人的仪式、称之为冠笄。
古代汉族成年礼。
冠指冠礼,亦称结发,加冠,是男子达20岁时举行的成年礼。
行此礼后,表示男子已经成人,可以结婚成家了。
笄指笄礼,又称结发、加笄,是女子达15岁时举行的成年礼,行此礼后,表示女子已届婚龄。
用户6022396194452
笄,音[jī]。
部首:竹。
释义:笄,古代女子用以装饰发耳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
在古代,汉族女子十五岁称为“及笄”,行笄礼表示成年。
笄的同音字:机、极、几、吉、记、纪、击、饥、计、辑、集、缉、叽、济、寄、计、迹、悸……笄由竹字头和开构成。
竹字头的字很多,这里不列举。
字中带开的字有:并、形、研、妍、刑、钘、钘、岍、烎、笄、锎、雃、趼、豜、汧、邢、鳽、茾、訮、枅 ……
大岛说教育笄的读音是:jī。
笄,古代女子用以装饰发耳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
曾在河姆渡遗址出土。
在古代,汉族女子十五岁称为“及笄”,行笄礼表示成年。
藏品简介藏品类别:骨、角、牙器。
藏品名称:笄。
藏品尺寸:长11.4厘米·藏品出土所在文化层:河姆渡文化二期。
藏品介绍:1977年河姆渡遗址出土,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藏。
成魏R笄 【拼音】:[jī] 【字义】:1.古代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发~。
弁~。
2.古代特指女子十五岁可以盘发插笄的年龄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6:10: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35827183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笄怎么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笄怎么读.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