鸮,音同肖,指的猫头鹰一类的鸟(鸮形目)
乐燕铌3Q1.拼音:xiāo。
2.部首:鸟。
3.笔画:10。
4.笔顺:竖、横折、横、横、竖折折钩、撇、横折钩、点、竖折折钩、横。
5.鸮是形声字,繁体写作“鸮”,从鸟号声,中国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总称,亦称鸱鸮、鸱鸺、土枭、山鸮、鸟等。
6.因声音凄厉,古人也以猫头鹰为恶鸟,《毛传》,“鸮,恶声鸟也”。
7.组词:钦鸮、鸮子、鸱鸮、鸮王、狍鸮、泮鸮、鸮音、枭鸮、鸮响、鸮鸣、鸮张、鸮炙、鸮鸟生翼、鸮心鹂舌、鸮啼鬼啸、见弹求鸮。
8.古籍解释:《唐韵》《集韵》《韵会》于娇切,音猇。
9.《说文》鸮鸱,鸋鴂也。
10.《尔雅·释鸟》鸱鸮,鸋鴂。
11.《郭注》鸱类。
12.《孔疏》陆玑云:鸱鸮,似黄雀而小,幽人或谓之鸋鴂。
13.《埤雅》鸮大如班鸠,绿色。
14.《诗·陈风》有鸮萃止。
15.《毛传》恶声鸟也。
16.又《鲁颂》翩彼飞鸮,集于泮林。
17.又名鵩。
18.《巴蜀异物志》鵩鸮体有文色,俗因形名之曰鵩。
用户9090417861998尊为古代盛酒器。
铜尊,最早见于商代。
鸮(xiāo),俗称猫头鹰。
在古代,鸮是人们最喜爱和崇拜的神鸟。
鸮的形象是古代艺术品经常采用的原形。
商代的王器、石器、陶器、青铜器中,都有精美的鸮形。
此鸮尊即是商代鸟兽形青铜器中的精品。
达兴老师聊教育鸮读作:xiāo,声母x,介母i,韵母ao,声调一声。
部首鸟部,部外笔画5画,总笔画10画五笔KGNG,仓颉RSPYM释义:〔鸱鸮〕见“鸱”,古书上指鹞鹰:鸱张。
扩展资料相关组词:1、泮鸮[pàn xiāo]泮林中的猫头鹰,食泮林之桑葚,可变其丑音。
比喻可以感化者。
2、鸮鸣[xiāo míng]鸮鸟鸣叫。
亦借指恶声。
3、鸮子[xiāo zǐ]指春秋越范蠡。
4、钦鸮[qīn xiāo]即钦。
5、鸮鸟[xiāo niǎo]《聊斋志异》十二卷篇目,鸮,是我国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
用户927606741936315鸮【xiāo】 部首:鸟 释义:〔鸱鸮〕见“ (鸮)鸱”。
【名】 鸟名。
俗称猫头鹰〖owl〗。
如:鸮鸟(猫头鹰);鸮炙(火烤的鸮鸟肉);鸮音(鸮鸟的声音,指恶狠或凶暴的人) 相关词语:1.泮鸮 [ pàn xiāo ]典出《诗·鲁颂·泮水》。
谓泮林中的猫头鹰,食泮林之桑葚,可变其丑音。
比喻可以感化者。
2.鸮响[ xiāo xiǎng ]鸮鸟的叫声。
比喻恶人的叫嚣。
3.鸮心鹂舌 [ xiāo xīn lí shé ]鸮鸟的心,黄鹂的鸣声。
比喻居心狠毒,但说话动听。
4.鸮鸟生翼 [ xiāo niǎo shēng yì ]旧传鸮鸟不孝,母哺翼成,啄母睛而去。
比喻忘恩负义。
5.见弹求鸮 [ jiàn dàn qiú xiāo ]看到弹丸,就想得到鸟的炙肉。
比喻过早估计实效。
梦之缘文化1、鸮【xiāo】
2、部首:鸟
3、释义:〔鸱鸮〕见“ (鸮)鸱”。
4、【名】
鸟名。
俗称猫头鹰〖owl〗。
如:鸮鸟(猫头鹰);鸮炙(火烤的鸮鸟肉);鸮音(鸮鸟的声音,指恶狠或凶暴的人)
5、相关词语:
(1)泮鸮 [ pàn xiāo ]典出《诗·鲁颂·泮水》。
谓泮林中的猫头鹰,食泮林之桑葚,可变其丑音。
比喻可以感化者。
(2)鸮响[ xiāo xiǎng ]鸮鸟的叫声。
比喻恶人的叫嚣。
(3)鸮心鹂舌 [ xiāo xīn lí shé ]鸮鸟的心,黄鹂的鸣声。
比喻居心狠毒,但说话动听。
三剑客老赵鸮拼 音 xiāo 部 首 鸟 笔 画 10 繁 体 鸮 五 笔 KGNG
鸟名。
俗称猫头鹰 。
如:鸮鸟(猫头鹰);鸮炙(火烤的鸮鸟肉);鸮音(鸮鸟的声音,指恶狠或凶暴的人
1、枭鸮 [ xiāo xiāo ]
泛指恶鸟。
汉 东方朔 《七谏·怨世》:“枭鸮既以成羣兮,玄鹤弭翼而屏移。
”《文选·刘孝标<辩命论>》“枭鸾不接翼” 李善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王夷甫论》:“夫芝兰之不与茨棘俱植,鸾凤之不与枭鸮同栖。
”
2、鸮响 [ xiāo xiǎng ]
鸮鸟的叫声。
比喻恶人的叫嚣。
《晋书·四夷传论》:“振鸮响而挻灾,恣狼心而逞暴。
”
3、狍鸮 [ páo xiāo ]
神话传说中的兽名。
《山海经·北山经》:“﹝ 钩吾之山 ﹞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
” 郭璞 注:“为物贪惏,食人未尽,还害其身,像在 夏 鼎,《左传》所谓饕餮是也。
”
4、鸮鸟 [ xiāo niǎo ]
《聊斋志异》十二卷篇目,鸮,是我国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
我的远方和诗鸮,拼音是xiāo,注音是ㄒㄧㄠ。
是形声字,繁体写作“鸮”,从鸟号声,中国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总称,亦称鸱鸮、鸱鸺、土枭、山鸮、鸟等。
因声音凄厉,古人也以猫头鹰为恶鸟,《毛传》,“鸮,恶声鸟也”。
基本释义鸮 xiāo ㄒㄧㄠˉ〔鸱~〕见「鸱」〈名〉鸟名。
俗称猫头鹰 [owl]。
如:鸮鸟(猫头鹰);鸮炙(火烤的鸮鸟肉);鸮音(鸮鸟的声音,指恶狠或凶暴的人)
光远294鸮读音xiāo中国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总称,亦称鸱鸮、鸱鸺、土枭、山鸮、鸟等。
因声音凄厉,古人也以猫头鹰为恶鸟,《毛传》,“鸮,恶声鸟也”鸱鸮,鸟类的一科,属夜行猛禽。
头骨宽大,腿较短,面盘圆形似猫,常被称为“猫头鹰”,部分种类有耳状羽毛,有些种类面盘不显着或缺失,看上去似鹰。
鸱鸮种类较多,体型大小不一,习性也较多样化,有些以鱼为食,有些则白天也出来活动。
喙坚强而钩曲。
嘴基蜡膜为硬须掩盖。
翅的外形不一,第五枚次级飞羽缺。
尾短圆,尾羽12枚,有时仅10枚。
脚强健有力,常全部被羽,第四趾能向后反转,以利攀缘。
爪大而锐。
尾脂腺裸出。
无副羽,间或留存。
耳孔周缘具耳羽,有助于夜间分辨声响与夜间定位。
鸱鸮营巢于树洞或岩隙中,从寒带到热带都有分布。
双丽剑6353xiāo。
部首:鸟。
笔画:10。
笔顺:竖、横折、横、横、竖折折钩、撇、横折钩、点、竖折折钩、横。
鸮是形声字,繁体写作“鸮”,从鸟号声,中国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总称,亦称鸱鸮、鸱鸺、土枭、山鸮、鸟等。
因声音凄厉,古人也以猫头鹰为恶鸟,《毛传》,“鸮,恶声鸟也”。
拼音:xiāo。
部首:鸟。
笔画:10。
笔顺:竖、横折、横、横、竖折折钩、撇、横折钩、点、竖折折钩、横。
鸮是形声字,繁体写作“鸮”,从鸟号声,中国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总称,亦称鸱鸮、鸱鸺、土枭、山鸮、鸟等。
因声音凄厉,古人也以猫头鹰为恶鸟,《毛传》,“鸮,恶声鸟也”。
组词:钦鸮、鸮子、鸱鸮、鸮王、狍鸮、泮鸮、鸮音、枭鸮、鸮响、鸮鸣、鸮张、鸮炙、鸮鸟生翼、鸮心鹂舌、鸮啼鬼啸、见弹求鸮。
古籍解释: 《唐韵》《集韵》《韵会》于娇切,音猇。
《说文》鸮鸱,鸋鴂也。
《尔雅·释鸟》鸱鸮,鸋鴂。
《郭注》鸱类。
《孔疏》陆玑云:鸱鸮,似黄雀而小,幽人或谓之鸋鴂。
《埤雅》鸮大如班鸠,绿色。
《诗·陈风》有鸮萃止。
《毛传》恶声鸟也。
又《鲁颂》翩彼飞鸮,集于泮林。
又名鵩。
《巴蜀异物志》鵩鸮体有文色,俗因形名之曰鵩。
用户4428445464673123鸮 xiāo〈名〉鸟名。
俗称猫头鹰。
如:鸮鸟(猫头鹰);鸮炙(火烤的鸮鸟肉);鸮音(鸮鸟的声音,指恶狠或凶暴的人)同音字
鸮
枭
箫
踃
獟
烋
憢
膮
哓
歧梦易0ed拼音:xiāo。
部首:鸟。
笔画:10。
笔顺:竖、横折、横、横、竖折折钩、撇、横折钩、点、竖折折钩、横。
鸮是形声字,繁体写作“鸮”,从鸟号声,中国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总称,亦称鸱鸮、鸱鸺、土枭、山鸮、鸟等。
因声音凄厉,古人也以猫头鹰为恶鸟,《毛传》,“鸮,恶声鸟也”。
组词:钦鸮、鸮子、鸱鸮、鸮王、狍鸮、泮鸮、鸮音、枭鸮、鸮响、鸮鸣、鸮张、鸮炙、鸮鸟生翼、鸮心鹂舌、鸮啼鬼啸、见弹求鸮。
古籍解释:《唐韵》《集韵》《韵会》于娇切,音猇。
《说文》鸮鸱,鸋鴂也。
《尔雅·释鸟》鸱鸮,鸋鴂。
《郭注》鸱类。
《孔疏》陆玑云:鸱鸮,似黄雀而小,幽人或谓之鸋鴂。
《埤雅》鸮大如班鸠,绿色。
《诗·陈风》有鸮萃止。
《毛传》恶声鸟也。
又《鲁颂》翩彼飞鸮,集于泮林。
又名鵩。
《巴蜀异物志》鵩鸮体有文色,俗因形名之曰鵩。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6:09: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35786173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鸮怎么读什么意思,雪鸮().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鸮怎么读什么意思,雪鸮().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