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例子?

更新时间:2023-02-28 06:08:03 阅读: 评论:0

读音如下:拼音:jiǒng。

笔划:12。

五笔:PWVK。

部首:穴。

结构:上下结构。

意思:困窘;窘迫;处于为难境。

《狼》:“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形容词〉穷困;贫困。

《晋书·吴逵传》:“家极贫窘,冬无衣被。

造句赏析:她窘得面脸通红,不知如何是好。

当有人突然当众拉下他的假发时,他窘得无地自容,不知如何是好。

想到这里,文祥脸红耳热,窘得说不出话来。

就算你弄洒了酒或者牙缝里塞了菠菜,也不至于窘得好像天塌下来一样。

这些作品生动地捕捉了原居住者之前的生活和兴趣,并且强烈地表现出他们搬离时毫无选择的窘状。

这些昔日着鲜丽美服的官吏,一旦穿着芒,其侍立蹉跌的窘状可以想见。

鱼儿读书会摆尾

北魏朝野上下普遍崇佛,所以对于因果报应也看得很重,北魏朝的几位大臣因罪获诛就被看做是善恶有报。

北魏孝明帝时期,领军于忠把持朝政,尚书左仆射郭祚、尚书裴植由于看到于忠权势日益扩大,就劝元雍让于忠离开京师。

于忠听说此事,便向朝廷诬奏他们的罪状,本来于忠没打算杀死二人,但是依附于忠的中山王元熙却力劝于忠杀了二人。

于是,于忠便矫诏杀死了郭祚、裴植二人,“世以为冤”。

后来,刘腾、元叉幽禁阻绝灵太后与孝明帝,元熙起兵讨伐刘腾、元叉,结果起兵才十天,就遭到其长史柳元章、别驾游荆、魏郡太守李孝怡背叛,因而被杀。

世人都认为元熙之死是遭了报应。

宣武帝时期,因为彭城王元勰功高震主,受到宣武帝猜疑,在宣武帝默许下,被国舅高肇毒死,时年三十五岁。

元勰王妃李氏,是司空李冲之女,听到元勰死讯号哭大骂:“高肇枉理杀人,天道有灵,汝还当恶死。

”后来高肇以罪被杀,议论的人都认为是杀元勰的报应。

崔浩之死,也被当时的人目之为报应。

崔浩毁佛,他的妻子郭氏却佞佛喜欢读佛经,崔浩大怒之下,将佛讲烧成灰撒到厕所里。

后来崔浩被处死,“死状非常凄惨,自宰司之被戮辱,未有如浩者,世皆以为报应之验也。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6:08: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35683182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历史上,有哪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例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历史上,有哪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例子?.pdf

上一篇:cinema怎么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