赑屃读作:[bì xì],传说中一种像龟的动物。
又名霸下、鳌、龟趺(fū)、填下、龙龟等。
形似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
赑屃一方面为实用之物,用来做碑座,俗称“神龟驼碑”,另一方面,又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
它的象征以“长寿吉祥”为依据,并带有地位级别、图腾崇拜、巫术崇拜等方面的涵义。
人们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
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
扩展资料“龙生九子”之一的赑屃,是中国古代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沉淀的结果。
当代人们仍旧喜欢把赑屃当做长寿吉祥的象征,比如说,现代很多寺庙、陵园建筑中都有重建或保存完好的赑屃。
赑屃有多种解释:壮猛有力貌;指作气用力之貌;凝重貌,强劲貌;大而重貌;蠵龟的别名。
旧时石碑下的石座相沿雕作赑屃状,即取其力大能负重之义;用来代指石碑;负载;引申为担负重任。
来源:
生活中的小蜜蜂爱采蜜赑屃的汉语读音:bì xì。
赑屃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龙之九子之一,又名霸下、鳌、龟趺(fū)、填下、龙龟等。
形似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
赑屃一方面为实用之物,用来做碑座,俗称“神龟驼碑”,另一方面,又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
它的象征以“长寿吉祥”为依据,并带有地位级别、图腾崇拜、巫术崇拜等方面的涵义。
赑屃有多种解释:壮猛有力貌;指作气用力之貌;凝重貌,强劲貌;大而重貌;蠵龟的别名。
旧时石碑下的石座相沿雕作赑屃状,即取其力大能负重之义;用来代指石碑;负载;引申为担负重任。
扩展资料
赑屃从古代到近代,一直都有很重要的文化象征的意义。
(1)权利地位的象征。
(2)长寿吉祥的象征,人们崇拜龟,一直把龟奉为长寿的象征。
(3)地域文化的象征。
(4)图腾崇拜与神仙方术崇拜盛行,代表了人们对神仙方术的追求。
“龙生九子”之一的赑屃,是中国古代独特的文化现象,是中华文明几千年沉淀的结果。
当代人们仍旧喜欢把赑屃当做长寿吉祥的象征,比如说,现代很多寺庙、陵园建筑中都有重建或保存完好的赑屃。
来源:
用户2581270286304147赑 bì 屃 xì 简体字:赑 繁体字:赑 部首:贝,部外笔画:14,总笔画:21 五笔86&98:MMMU 仓颉:BCBCC 笔顺编号:251113425111342511134 四角号码:60886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D14 基本字义 〔bì ㄅㄧˋ〕 〔《广韵》平秘切,去至,并。
〕 “ 赑1 ”的繁体字。
1.巨大;壮猛。
参见“ 赑屃 ”。
2.怨怒。
《文选·左思〈魏都赋〉》:“于时运距阳九, 汉 网绝维,姧回内赑,兵缠紫微。
” 刘逵 注:“不饮酒而怒曰赑。
《诗》曰:‘内赑于中国’。
汉 室之乱,起于阉官,故曰内赑也。
” 高步瀛 义疏:“《诗·荡》‘赑’作‘奰’。
毛 传曰:‘不饮酒而怒曰奰。
’注即据 毛 传为训。
”《陈书·高祖纪上》:“日者昊天不吊,钟乱于我国家,网漏吞舟,强 胡 内赑。
”3.见“ 赑屃 ”。
【赑负】壮猛有力貌。
传说赑屃力大能负重,故称。
宋 尹阳 《芝川新修太史公庙记》:“呜呼!维公之文大肆于 周 汉 之间,驰骋于千世之前,其力赑负,实斡造化。
”参见“ 赑屃 ”。
【赑风】巨风。
佛教所称大三灾之一的风灾名。
《西游记》第二回:“再五百年,又降风灾吹你。
这风不是东南西北风,不是和熏金朔风,亦不是花柳松竹风,唤做‘赑风’。
”参见“ 三灾 ”。
【赑怒】1.盛怒。
汉 王粲 《七释》之五:“于是刚禽狡兽,惊厈跋扈,突围负阻,莫能婴御。
乃使 晋 冯 、 鲁 卞 ,注其赑怒,徒搏熊豹,袒暴兕武。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沫水》:“ 蜀郡 太守 李冰 凿平溷崖,河神赑怒, 冰 乃操刀入水,与神斗。
”2.形容气势壮大。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
” 清 沈彤 《游包山记》:“波涛赑怒,层飜叠涌。
” 【赑匿】大逆不道。
匿,同“ 慝 ”。
邪恶。
《周书·庾信传》:“既奸回之赑匿,终不悦于仁人。
” 【赑屃】亦作“ 赑屃 ”。
1.壮猛有力貌。
《文选·张衡<西京赋>》:“ 巨灵 赑屃,高掌远跖。
” 薛综 注:“赑屃,作力之貌也。
” 唐 杜甫 《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诗:“昔在 开元 中, 韩 蔡 同赑屃。
” 清 魏源 《贵溪象山龙虎山诸诗》:“唅呀怒以尊,赑屃斧而断。
”2.指作气用力之貌。
宋 王安石 《同王浚贤良赋龟》:“北归与俱度 大庾 ,两夫赑屃苦不胜。
”3.凝重貌;强劲貌。
唐 卢仝 《月蚀诗》:“森森万木夜僵立,寒气赑屃顽无风。
” 宋 司马光 《景仁召饮东园呈彦升次道君锡才元子容》诗:“去冬辱嘉招,寒风方赑屃。
” 明 沈梦麟 《余中》诗:“ 大江 绕长 淮 ,杀气寒赑屃。
”4.大而重貌。
宋 司马光 《送齐学士知荆南》诗:“旗斾逶迤蟠 梦泽 ,楼舡赑屃压 江 涛。
” 清 高士奇 《金鳌退食笔记》卷上:“四围皆石,赑屃龈腭,藓封蔓络,佳木异草,上偃旁缀,樛葛荟翳。
”5.蠵龟的别名。
旧时石碑下的石座相沿雕作赑屃状,即取其力大能负重之义。
唐 元稹 《野节鞭》诗:“紧纫野节鞭,本用鞭赑屃。
” 明 焦竑 《玉堂丛语·文学》:“一曰赑屃,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趺是也。
” 清 钱谦益 《韩蕲王墓碑记》:“丰碑岿然,赑屃屈盘。
” 秦牧 《逛东陵》:“驮着‘神道碑’的那只大龟有一个高雅的名称:叫做‘赑屃’。
”6.用来代指石碑。
《红楼梦》第七六回:“赑屃朝光透,罘罳晓露屯。
” 清 田雯 《碧峣书院歌吊杨升庵先生》:“ 潮州 儋耳 同一辙,祠庙赑屃摩青苍。
”7.负载。
清 王夫之 《始春试笔》诗之三:“方舆谁赑屃,蜃阁自风涛。
”8.引申为担负重任。
清 毛奇龄 《春秋毛氏传·宣公二年》:“夫 穿 本 盾 弟,亦本 盾 党, 秦 晋 之战,皆二人相为赑屃。
” 【赑然】躯体壮大貌。
《太平广记》卷四四五引 唐 戴孚 《广异记·张鋋》:“久之乃至,前有六人皆黑衣,赑然其状,曰六雄将军。
” 唐 张读 《宣室志》卷八:“有大鹿兴于前,赑然其躯,颇异于常者。
” 【赑响】巨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溪水两旁悉高山,山有石壁二十许丈,溪中相攻,赑响外发,未至桥数里,便闻其声。
” 【赑赑】1.大而重貌。
《全唐诗》卷七八六载《纪游东观山》诗:“赑赑左顾龟,狺狺欲吠尨。
”2.蠵龟。
明 费信 《星槎胜览·九洲山》:“番人皆张目吐舌,悉皆称赞天兵之力,赑赑之神,蛟龙走,兔虎奔也。
” 明 杨慎 《龙生九子》:“一曰赑赑,形似龟,好负重,今石碑下龟趺是也。
” 【赑屃】见“ 赑屃 ”。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6:06: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35592182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赑屃怎么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赑屃怎么读?().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