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翌拼音:【yì】
2、翌是一个汉字,读作yì,本意是指新的一天,引申义是下一天(年),明天(年)。
该文字在《路史节读》和《晏子春秋》等文献均有记载。
3、音韵参考
广韵:与职切,入24职,yì,曾开三入蒸以
平水韵:入声十三职
粤语:jik6 闽南语:ek8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t8 [宝安腔] jit8 [台湾四县腔] jit8 [客英字典] jit8 [梅州腔] jit8 [客语拼音字汇] yid6
4、汉语大字典
①[yì]
《广韵》与职切,入职,以。
(1)犹明日之明,次日之次。
(2)昭明。
(3)通“翼”。
皮囊01271.释义:次于今日、今年的
组词:翌日、翌年、翌晨。
详细字义◎ 翌yì〈形〉(1) (形声。
从羽,立声。
本义:明(天,年)) 同本义 [next]若翌日癸巳。
——《汉书》(2) 又如:翌年(明年);翌晨(次日早晨)词性变化◎ 翌yì{动}辅佐,从旁给予帮助 [assist]三辅九翌,为世亿龄。
——清· 廖文锦《路史节读》◎ 翌yì〈名〉(1) 通“翼”。
翅膀 [wing]噑堂陛,布翌伏地而死。
——《晏子春秋》。
于省吾证:“古昱日及羽翼字本均作翌,此云‘布翌’,乃古字之仅存者。
”(2) 又如:翌室(犹翼室);翌翌(翼翼,恭敬的样子);翌戴(翼戴,辅佐拥戴)
用户4562603250117翌,明。
yI,明(天,年),翌日。
翌晨,形声字。
天府TV翌的普通话读音为yì。
“翌”,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羽表意,其古文字形体像鸟的羽毛,立表声,其古文字形体像站立的人,“羽”在“立”上,表示鸟在人的上方飞翔,后来陆续在金文、说文中发现,“翌”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时代演变而来。
“翌”的基本含义为明,如翌日、翌晨。
引申含义为通“翼”,翅膀。
在古文中,“翌”也常做动词,表示辅佐,从旁给予帮助,如三辅九翌,为世亿龄。
三省吾身湘翌字的粤语读音是:jik6。
翌康熙字典解释【未集中】【羽部】翌·康熙笔画:11·部外笔画:5《广韵》与职切。
《集韵》《韵会》逸职切,𠀤音弋。
明日也。
《前汉·武帝纪》翌日亲登嵩高。
《註》应劭曰:翌,明也。
又《集韵》余六切,音毓。
书翌日乙丑。
刘昌宗读。
按书今文作翼日。
翌卽翊字,翊又与翼同。
粽子妈妈爱教育读音:yì。
意思:次于今日、今年的:翌日。
翌年。
翌晨(第二天早晨)。
详细释义:(形声。
从羽,立声。
本义:明(天,年)) 同本义翌年(明年)、翌晨(次日早晨){动}辅佐,从旁给予帮助〈名〉通“翼”。
翅膀翌室(犹翼室)、翌翌(翼翼。
恭敬的样子)、翌戴(翼戴。
辅佐拥戴)
扩展资料词语解释:1、翌日[ yì rì ]次日。
2、翌年[ yì nián ]明年。
郁达夫《她是一个弱女子》二四:“顾竹生 在入大学后的翌年,就和她分开了。
”3、翌戴[ yì dài ]犹翼戴。
辅佐拥戴。
4、翌室[ yì shì ]犹翼室。
5、翌晨[ yì chén ]次日早晨。
汤初昳UH翌
1、读音:yì。2、释义:1、明(天,年):翌日。
翌晨(明天早晨)。
翌年。
安宇244
读yi,四声,明(天,年):翌日。
翌晨(明天早晨)。
翌年。
翌【形】(形声。
从羽,立声。
本义:明(天,年))同本义〖next〗若翌日癸巳。
——《汉书》又如:翌年(明年);翌晨(次日早晨)
翌 动词辅佐,从旁给予帮助〖assist〗三辅九翌,为世亿龄。
——清·廖文锦《路史节读》翌yì【名】通“翼”。
翅膀〖wing〗噑堂陛,布翌伏地而死。
——《晏子春秋》。
于省吾证:“古昱日及羽翼字本均作翌,此云‘布翌’,乃古字之仅存者。
”又如:翌室(犹翼室);翌翌(翼翼。
恭敬的样子);翌戴(翼戴。
辅佐拥戴)
翌日〖thenextday〗次日;明日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翌日先交银。
——《广东军务记》
不想想太多7158读音:yì。
意思:次于今日、今年的:翌日。
翌年。
翌晨(第二天早晨)。
详细释义:(形声。
从羽,立声。
本义:明(天,年)) 同本义翌年(明年)、翌晨(次日早晨){动}辅佐,从旁给予帮助〈名〉通“翼。
卢坤123456拼 音:yì部 首:羽部笔画:11笔造字法:形声;从羽、立声释义:(形)〈书〉次于今日、今年的:~日|~年|~晨.
莫逸free读yi(四声)yun(一声),赟 [yūn]有美好和大的意思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5:57: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35073178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翌怎么读怎么解释().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翌怎么读怎么解释().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