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15岁及笄怎么念?

更新时间:2023-02-28 05:50:56 阅读: 评论:0

古代女子15岁及笄怎么念?古代女子十五岁及笄读及ji ji 第一个二声,第二个一声

欧陽蟲蟲君

古代女子15岁及笄怎么念?及笄的拼音是[jí jī] 。

及声母j,韵母i,声调二声。

笄声母j,韵母i,声调一声。

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

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

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笄,发簪。

后因称女子年满十五为及笄。

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boboniu1005

古代女子15岁及笄怎么念?古代女子15岁及笄应读作jiji

依然2543364580883

古代女子15岁及笄怎么念?ji一声,代表成年了,可以嫁人了

仲山学堂

古代女子15岁及笄怎么念?及笄读:[jí jī]及笄,汉语词语。

亦作“既笄”。

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蔡东藩 《清史演义》第一回:“老者便对布库里雍顺道:‘小女伯哩年将及笄,如蒙不弃,愿附姻好。

’”扩展资料:其他儿童年龄词1、总角: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成小髻髻。

后来就称儿童的幼年时代为“总角”。

2、垂髫:也指儿童幼年。

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所以“垂髫”代称儿童的幼年。

出自: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这里的“黄发”也代称老年。

译文:老人和儿童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3、豆蔻:是指女孩的年龄段(十三四岁),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为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这个比喻十分确切生动。

用户2395145212270

古代女子15岁及笄怎么念?及笄:读音【jí jī】

及笄之年的意思

及笄之年特指女子满15周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出自《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及笄,亦作“既笄”,笄:束发用的簪子。

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

我是大角度

及笄的拼音是[jí jī] 。

拼音:[jí jī]释义:汉语词语。

亦作“既笄”。

古代女子满16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6周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出处:《礼记·内则》“女子……十有六年而笄”。

造句:1、如果,我早出世八年,图璧四年的大年初一,当你及笄之时,四国之内,最与你般配的人,其实不是姬婴,而应该是我——不是吗?2、及笄年华:及到,笄,古代盘头发的簪子,古代女子已订婚者15而笄,未订婚者20而笄,指女子到了结婚的年龄。

3、本来自及笄起上门提亲的人就快把门槛踩烂,但近水楼台先得月,还是让她青梅竹马的大将军唯亦八抬大轿娶回家,并诺之:一生一世一双人。

4、闻仙姑谪在岭南,年未及笄,遍历海外,走蛮烟瘴雨之乡,受骇浪惊涛之险,以应前誓,以赎前愆,即日就要下凡。

月似当时R

及笄读音:jí jī释义:亦作“既笄”。

古代女子满16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6周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出处: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六年而笄”。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

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笄,发簪。

后因称女子年满十六为及笄。

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拓展资料

1、她生得肌肤胜雪,发如堆鸦,年未及笄,容貌已是极美,着一身白碾光绢珠绣金描挑线裙,束一条白玉镶翠彩凤文龙带,钗如天青而点碧,珥似流银而嵌珠,便是一双绣鞋,也是金缕银线,绕着五色牡丹,华贵难言。

2、如果,我早出世八年,图璧四年的大年初一,当你及笄之时,四国之内,最与你般配的人,其实不是姬婴,而应该是我——不是吗?3、萧怡婉只是及笄年华的少女,还没过去天真烂漫的岁数,不懂得掩饰自己的心事,听闻林洛病了,小姑娘一下子便着急起来,立刻便暴漏了自己的本心。

4、本来自及笄起上门提亲的人就快把门槛踩烂,但近水楼台先得月,还是让她青梅竹马的大将军唯亦八抬大轿娶回家,并诺之:一生一世一双人。

5、听闻你女儿南平郡主已经及笄年华了,可有如意郎君啊?

靖念桃麦裕

及笄(jī)之年。

出自《礼记·内则》。

指女子满了15岁。

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

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扩展资料年龄的其他雅称1、豆蔻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dòukòu,指白豆蔻(Amomumcardamon)的别称或白豆蔻的果实和种子的俗称,可以入药。

另外豆蔻也比喻少女。

出自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十三四岁的少女姿态袅娜,举止轻盈美好,就像二月里含苞待放,初现梢头的豆蔻花。

2、总角,古时儿童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角,故称总角。

3、而立之年,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

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用于男性。

4、不惑之年,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

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也指遇事能明辨不疑。

不惑,是对于仁义礼有完全的了解,有完全的了解所以不惑,而立是做事能循礼,但并不完全了解,即表明了智和仁的关系。

因此,不惑是对于仁义礼有完全的了解,达到智者的地步。

来源:百度百科-及笄之年

北梓维楼婵

读音:jíjī古代年岁别称亦作“既笄”。

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笄:束发用的簪子。

用户3702796087730399

及笄怎么读?及笄的拼音是[jí jī] 。

拼音:[jí jī]释义:汉语词语。

亦作“既笄”。

古代女子满16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6周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出处:《礼记·内则》“女子……十有六年而笄”。

造句:1、如果,我早出世八年,图璧四年的大年初一,当你及笄之时,四国之内,最与你般配的人,其实不是姬婴,而应该是我——不是吗?2、及笄年华:及到,笄,古代盘头发的簪子,古代女子已订婚者15而笄,未订婚者20而笄,指女子到了结婚的年龄。

3、本来自及笄起上门提亲的人就快把门槛踩烂,但近水楼台先得月,还是让她青梅竹马的大将军唯亦八抬大轿娶回家,并诺之:一生一世一双人。

4、闻仙姑谪在岭南,年未及笄,遍历海外,走蛮烟瘴雨之乡,受骇浪惊涛之险,以应前誓,以赎前愆,即日就要下凡。

剑经业4D

1、及笄的拼音:jí jī。

2、及笄,汉语词语。

又叫“既笄”。

指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3、总角: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成小髻髻。

《礼记·内则》“拂髻,总角。

”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

”又有“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后来就称儿童的幼年时代为“总角”。

陶潜《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这里的“白首”代称老年。

4、垂髫:也指儿童幼年。

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所以“垂髫”代称儿童的幼年。

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这里的“黄发”也代称老年。

5、豆蔻:是指女孩的年龄段(十三四岁),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为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这个比喻十分确切生动。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5:50: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34656166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古代女子15岁及笄怎么念?.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古代女子15岁及笄怎么念?.pdf

标签:古代   女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