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冠及笄读音?

更新时间:2023-02-28 05:50:52 阅读: 评论:0

及笄的读音?

读ji(二声),ji(一声)古代的女子满十五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十五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可以结婚的年龄。

爱是经营

弱冠及笄读音?

弱冠-拼音[ruò guàn]释义:古代男子二十岁为成人,进入二十岁后要行加冠礼,因二十岁的年纪身体尚未强壮,故名。

及笄-拼音[jí jī]

释义:古代女子满十五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十五岁为及笄。

健身达人小俊

“笄”的读音是jī。

笄指的是古时候女性用来固定挽起的头发的一种簪子,或用于插住帽子。

及笄又叫做“既笄”,指的是古代年满15周岁的汉族女子都要进行的成人礼,以笄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意味着女子已经成年,可以出嫁。

笄的组词及笄、磨笄、笄总、初笄、笈笄、荆笄、摩笄、副笄、始笄、箭笄、榛笄、设笄、将笄之年、吉笄、笄年、笄礼、逾笄、笄岁、栉笄、笄珈、委笄、加笄、折笄之杖、纚笄、玉笄、桑笄、刺笄、笄丱、发笄、鬈笄、未笄、及笄之年、折笄、及笄年华、总笄、笄龄

及笄的出处《旧唐书·后妃传下·女学士尚宫宋氏》:“﹝庭芬﹞生五女,皆聪惠……年未及笄,皆能属文。

”汤显祖《牡丹亭.第一○出》: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

朱鼎《玉镜台记·议婚》:“润玉年已及笄,要觅一婿,斧柯之任,相属何如?”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论年纪虽则一十四岁,身材长成,倒象十六七岁及笄的模样。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鲁老先生有个令爱,年方及笄。

”和邦额《夜谭随录·吴喆》:“女年甫及笄,有容色。

大眼睛VS看世界

及笈和及笄的读音?

及笈和及笄都读作【jí jī】

走在大路上szd

及笄,前一个字读“急”,二声,后一个字读“鸡”,一声。

fanchao0620

ji一声ji二声及笄,亦作“既笄”。

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junjichu123

女子及笄读音?及笄[ jí jī ]基本释义:[ jí jī ]〈书〉指女子年满十五岁(笄:束发用的簪子。

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

详细释义及笄 [jí jī]指女子到了可以许配或出嫁的年龄(笄:束发用的簪子。

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百科释义:及笄,汉语词语。

亦作“既笄”。

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梦泽的梦

女子及笄读音?女子及笄正确读音是两个字发音相同,都是及的发音,及是二声,笄是一声。

古代女子及笄之年是十五岁。

十四岁时称为将笄之年。

及笄就像现在的十八岁,要举办一个成人礼。

不同的是,古人的礼“礼充满了全程。

”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礼仪举办这个仪式。

不分地位高低,只要女子到十五岁就要举办,同时也是对外宣布可以上门提亲了。

爱吃蕨菜的甜甜圈

女子及笄读音?1、及笄读音为jíjī2、据《礼记·内则》记载:“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

指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

3、扩展资料:其他儿童年龄词1、总角: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成小髻髻。

后来就称儿童的幼年时代为“总角”。

2、垂髫:也指儿童幼年。

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所以“垂髫”代称儿童的幼年。

出自: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这里的“黄发”也代称老年。

译文:老人和儿童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3、豆蔻:是指女孩的年龄段(十三四岁),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为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这个比喻十分确切生动。

小熊玩科技gj

读作:[ jí jī ]。

及,拼音:jí,声母是j,韵母是í,读作第2声。

笄,拼音:jī,声母是j,韵母是ī,读作第1声。

释义:古代女子满十五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十五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可以结婚的年龄。

扩展资料:相关年龄另称:1、总角: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成小髻髻。

2、垂髫:也指儿童幼年。

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所以“垂髫”代称儿童的幼年。

3、豆蔻:是指女孩的年龄段(十三四岁),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为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这个比喻十分确切生动。

4、弱冠:古代汉族男子20岁行冠礼。

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

甜圈圈圈啊

及笄礼读音?拼音:[jí jī lǐ]指女子到了可以许配或出嫁的年龄(笄:束发用的簪子。

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后因称女子年满十五为及笄。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 郑玄 注:“谓应年许嫁者。

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旧唐书·后妃传下·女学士尚宫宋氏》:“﹝ 庭芬 ﹞生五女,皆聪惠……年未及笄,皆能属文。

老蒋1475

及笄礼读音?及笄礼的拼音是:ji ji li,分别是第二声,第一声,第三声

生活轨迹17

及(jí)、笄(jí)。

及笄,汉语词语。

又叫“既笄”。

详细释义:《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

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笄,发簪。

后因称女子年满十五为及笄。

及(jí)、笄(jí)。

及笄,汉语词语。

又叫“既笄”。

详细释义:《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

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笄,发簪。

后因称女子年满十五为及笄。

基础释义:古代女子满十五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十五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可以结婚的年龄。

引证解释: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

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笄,发簪。

后因称女子年满十五为及笄。

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仪礼·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

《旧唐书·后妃传下·女学士尚宫宋氏》:“﹝庭芬﹞生五女,皆聪惠……年未及笄,皆能属文”。

我是大角度

及笄的拼音是[jí jī] 。

拼音:[jí jī]释义:汉语词语。

亦作“既笄”。

古代女子满16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6周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出处:《礼记·内则》“女子……十有六年而笄”。

造句:1、如果,我早出世八年,图璧四年的大年初一,当你及笄之时,四国之内,最与你般配的人,其实不是姬婴,而应该是我——不是吗?2、及笄年华:及到,笄,古代盘头发的簪子,古代女子已订婚者15而笄,未订婚者20而笄,指女子到了结婚的年龄。

3、本来自及笄起上门提亲的人就快把门槛踩烂,但近水楼台先得月,还是让她青梅竹马的大将军唯亦八抬大轿娶回家,并诺之:一生一世一双人。

4、闻仙姑谪在岭南,年未及笄,遍历海外,走蛮烟瘴雨之乡,受骇浪惊涛之险,以应前誓,以赎前愆,即日就要下凡。

闲云洋洋

及笄读音为jíjī。

据《礼记·内则》记载:“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

指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如若倾之

古代女子15岁及笄怎么念?古代女子十五岁及笄读及ji ji 第一个二声,第二个一声

依然2543364580883

古代女子15岁及笄怎么念?ji一声,代表成年了,可以嫁人了

boboniu1005

古代女子15岁及笄怎么念?古代女子15岁及笄应读作jiji

欧陽蟲蟲君

古代女子15岁及笄怎么念?及笄的拼音是[jí jī] 。

及声母j,韵母i,声调二声。

笄声母j,韵母i,声调一声。

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

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

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笄,发簪。

后因称女子年满十五为及笄。

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用户2395145212270

古代女子15岁及笄怎么念?及笄:读音【jí jī】

及笄之年的意思

及笄之年特指女子满15周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出自《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及笄,亦作“既笄”,笄:束发用的簪子。

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

仲山学堂

古代女子15岁及笄怎么念?及笄读:[jí jī]及笄,汉语词语。

亦作“既笄”。

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蔡东藩 《清史演义》第一回:“老者便对布库里雍顺道:‘小女伯哩年将及笄,如蒙不弃,愿附姻好。

’”扩展资料:其他儿童年龄词1、总角: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成小髻髻。

后来就称儿童的幼年时代为“总角”。

2、垂髫:也指儿童幼年。

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所以“垂髫”代称儿童的幼年。

出自: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这里的“黄发”也代称老年。

译文:老人和儿童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3、豆蔻:是指女孩的年龄段(十三四岁),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为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这个比喻十分确切生动。

剑经业4D

1、及笄的拼音:jí jī。

2、及笄,汉语词语。

又叫“既笄”。

指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3、总角: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成小髻髻。

《礼记·内则》“拂髻,总角。

”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

”又有“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后来就称儿童的幼年时代为“总角”。

陶潜《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这里的“白首”代称老年。

4、垂髫:也指儿童幼年。

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所以“垂髫”代称儿童的幼年。

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这里的“黄发”也代称老年。

5、豆蔻:是指女孩的年龄段(十三四岁),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为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这个比喻十分确切生动。

用户3702796087730399

及笄怎么读?及笄的拼音是[jí jī] 。

拼音:[jí jī]释义:汉语词语。

亦作“既笄”。

古代女子满16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6周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出处:《礼记·内则》“女子……十有六年而笄”。

造句:1、如果,我早出世八年,图璧四年的大年初一,当你及笄之时,四国之内,最与你般配的人,其实不是姬婴,而应该是我——不是吗?2、及笄年华:及到,笄,古代盘头发的簪子,古代女子已订婚者15而笄,未订婚者20而笄,指女子到了结婚的年龄。

3、本来自及笄起上门提亲的人就快把门槛踩烂,但近水楼台先得月,还是让她青梅竹马的大将军唯亦八抬大轿娶回家,并诺之:一生一世一双人。

4、闻仙姑谪在岭南,年未及笄,遍历海外,走蛮烟瘴雨之乡,受骇浪惊涛之险,以应前誓,以赎前愆,即日就要下凡。

北梓维楼婵

读音:jíjī古代年岁别称亦作“既笄”。

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笄:束发用的簪子。

靖念桃麦裕

及笄(jī)之年。

出自《礼记·内则》。

指女子满了15岁。

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

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扩展资料年龄的其他雅称1、豆蔻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dòukòu,指白豆蔻(Amomumcardamon)的别称或白豆蔻的果实和种子的俗称,可以入药。

另外豆蔻也比喻少女。

出自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十三四岁的少女姿态袅娜,举止轻盈美好,就像二月里含苞待放,初现梢头的豆蔻花。

2、总角,古时儿童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角,故称总角。

3、而立之年,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

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用于男性。

4、不惑之年,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

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也指遇事能明辨不疑。

不惑,是对于仁义礼有完全的了解,有完全的了解所以不惑,而立是做事能循礼,但并不完全了解,即表明了智和仁的关系。

因此,不惑是对于仁义礼有完全的了解,达到智者的地步。

来源:百度百科-及笄之年

点击加载更多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5:50: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34652175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弱冠及笄读音?.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弱冠及笄读音?.pdf

标签:弱冠   读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