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gǒng。
基本字义:指一种玉。
郑码 CEO U 73D9 GBK E7EE笔画数:10 部首:王笔顺编号:1121122134组词如下:珙璧、珙桐、珪珙、珙县、珙玉扩展资料字形演变
组词解释:1、珙璧大璧。
2、珙桐落叶乔木,树体高大,叶子卵形,花开时两个苞片张开,样子像飞翔的白鸽,核果长椭圆形。
是珍贵的观赏树种。
也叫鸽子树。
3、珪珙泛指美玉。
4、珙县珙县,四川省宜宾市辖县。
位于宜宾市境南部,东经104°38′-105°02′、北纬27°53′-28°31′之间,北与高县连界,距宜宾市翠屏区46千米。
5、珙玉一种玉。
南邕读音:gǒng拱字的异写。
同音字:汞 gǒng、拱 gǒng
部首:王部外笔画:6总笔画:10左右结构,形声;从王、共声。
珙gǒng〈名〉大璧。
珙,大璧也。
——《玉篇》1. 〔~桐〕落叶乔木,茎高二十米左右,亦称“空桐树”。
2. 古代玉器,大璧。
相关词组
珙璧珪珙 0byxh珙读音:[gǒng]
部 首王笔 画10五 行木五 笔GAWY释义:1.〔~桐〕落叶乔木,茎高二十米左右,亦称“空桐树”。
2.古代玉器,大璧。
张倩倩prince珙怎么读音是什么珙拼音[gǒng][释义]:〔~桐〕落叶乔木,茎高二十米左右,亦称“空桐树”。
多的友f653734拼 音:gǒng部 首:王笔 画:10五 行:木五 笔:GAWY这是我的答案,若满意,!谢谢!
高飞公社珙这个字怎么读?读音:gǒng 拱字的异写。
同音字:汞 gǒng、拱 gǒng 部首:王 部外笔画:6 总笔画:10 左右结构,形声;从王、共声。
珙 gǒng 〈名〉大璧。
珙,大璧也。
——《玉篇》 1. 〔~桐〕落叶乔木,茎高二十米左右,亦称“空桐树”。
2. 古代玉器,大璧。
用户2686814869002317珙这个字怎么读?汉字:珙拼音: gǒng笔画: 10部首: 王五笔: gawy基本解释珙gǒng〔珙桐〕落叶乔木,茎高二十米左右,亦称“空桐树”。
古代玉器,大璧。
笔画数:10;部首:王;笔顺编号:1121122134
用户1613700375788167珙这个字怎么读?
珙,这字怎么读呢 珙拼音 [gǒng] [释义]:1.〔~桐〕落叶乔木,茎高二十米左右,亦称“空桐树”。
2.古代玉器,大璧。
用户4006240456813549珙这个字怎么读?汉字:珙拼音:gǒng笔画:10部首:王五笔:gawy基本解释珙gǒng〔珙桐〕落叶乔木,茎高二十米左右,亦称“空桐树”。
古代玉器,大璧。
笔画数:10;部首:王;笔顺编号:1121122134
剑经业4Dgǒng。
基本含义有两个。
一是指一种落叶乔木,茎高二十米左右,亦称“空桐树”。
二指古代玉器,大璧。
康熙字典中记载:《唐韵》拘竦切《集韵》《韵会》古勇切,音拱。
《说文》玉名也。
《玉篇》大璧也。
《集韵》通作拱。
《老子·道德经》虽有拱璧。
又《广韵》九容切《集韵》居容切,音恭。
义同。
gǒng。
基本含义有两个。
一是指一种落叶乔木,茎高二十米左右,亦称“空桐树”。
二指古代玉器,大璧。
康熙字典中记载:《唐韵》拘竦切《集韵》《韵会》古勇切,音拱。
《说文》玉名也。
《玉篇》大璧也。
《集韵》通作拱。
《老子·道德经》虽有拱璧。
又《广韵》九容切《集韵》居容切,音恭。
义同。
《左传·襄三十一年》窃其珙璧。
徐邈读。
又《集韵》《韵会》胡公切,音洪。
玉也。
同玒。
又《韵会》人名。
唐有王珙。
有关词语:珙璧、珪珙、珙桐。
1、珙璧:汉语词语,意思为大璧。
明朝方孝孺《失砚叹》诗:“ 钱塘会稽屡游历,鬼神呵护同珙璧。
” 2、珪珙:读音guī gǒng,泛指美玉。
韩愈、孟郊《会合联句》:“朝绅郁青绿,马饰曜珪珙。
”薛福成《代李伯相直隶按察使丁公墓志铭》:“我倚公才,珍如珪珙。
” 3、珙桐:读音gǒng tóng,为落叶乔木。
可生长到15-25米高,叶子广卵形,边缘有锯齿。
本科植物只有一属两种,两种相似,只是一种叶面有毛,另一种光叶珙桐是光面。
珙桐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中国特有的单属植物,属孑遗植物,也是全世界着名的观赏植物。
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用户4514383556056求“珙”字的解释?汉字:珙拼音: gǒng笔画: 10部首: 王五笔: gawy基本解释珙gǒng〔珙桐〕落叶乔木,茎高二十米左右,亦称“空桐树”。
古代玉器,大璧。
笔画数:10;部首:王;笔顺编号:1121122134
远景教育171.玴:yì。
2. 玴,古汉字,意思是像玉的美石。
3. 典籍:《吕氏春秋·慎行论第二》六曰:夫得言不可以不察。
4.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
5.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和狗则远矣。
6.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7.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
8.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
9.故国霸诸侯也。
10.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11.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12.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
13.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
14.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
15.乐之本也。
16.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
17.’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
18.”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19.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20.”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2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2.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3.”求能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4.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
25.”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
26.夫‘己’和‘三’相近,‘豕’和‘亥’相似。
27.”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28.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
29.是非之经,不可不分。
30.此圣人之所慎也。
31.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小时遇遇珙伯读声?gǒng bó“珙”,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gǒng,最早见于《说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
“珙”的基本含义为〔珙桐〕落叶乔木,茎高二十米左右,亦称“空桐树”;引申含义为古代玉器,大璧。
伯(拼音:bó,bǎi,bà),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 。
最早见于甲骨文 。
本义即人首。
引申指第一的,如兄弟排行,伯仲叔季,兄曰伯;又如父之兄称伯父或伯。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5:47: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34477174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珙怎么读,璜怎么读(珙伯读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珙怎么读,璜怎么读(珙伯读声?).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