鲇和鲶读音?

更新时间:2023-02-28 05:45:56 阅读: 评论:0

读音:nián,声母n,韵母i和an,声调第二声。

鲇或称鲶鱼、猫鱼。

形态特征:体粗壮微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20~40厘米,体重150~400克。

头大、前端细尖似圆锥形,眼大位高。

猫鱼因其口周有长须并很像猫吻端的触毛,故俗称猫鱼。

其上腭至少有须一对,吻部也可能有一对,颏部另有一对。

许多鲇的背鳍和胸鳍前部生有硬刺,与毒腺相连,刺人甚痛。

扩展资料:鲶鱼大多生活于淡水,但有少数种属于海鲇科和鳗鲇科,生活于海水。

淡水猫鱼几乎遍及世界各地,在缓流或静止的水体或湍急的山溪中均能生存;海水猫鱼则分布于热带近海,一般底栖,喜于夜间活动。

多为食腐动物,几乎以任何动植物为食。

卵生,但以各种形式表现出对后代的关心,如棕鮰会筑巢、护巢并保护幼鱼,而雄海鲇则把玻璃球大小的卵及幼鱼含在口中携带。

鹿泉的美食记

拼音:niánnián:声母n,韵母an,二声。

基本字义:形声字,鱼(鱼)表意,表示鲇鱼;黏(nian)省声,表示鲇鱼无鳞而多黏液。

形旁简化。

本义是鲇鱼。

鲇鱼,身体表面多黏液,无鳞,背部苍黑色,腹面白色,头扁口阔,上下颌有四根须,尾圆而短,不分叉。

生活在河湖池沼等处,白天潜伏水底泥中,夜晚出来活动,吃小鱼贝类、蛙等。

组词如下:鲇鱼、鲇溜、鼠鲇、鲇缘竹、鲇出溜、鲇鱼上竹扩展资料字形演变

组词解释:1、鲇鱼鱼纲,鲇科。

身体表面多黏液,无鳞,背部苍黑色,腹部白色;体长,前端平扁,后部侧扁,头扁口阔,上下颌有四根须,尾圆而短,不分叉,背鳍小,臀鳍与尾鳍相连。

生活在河湖池沼等处,白昼潜伏水底泥中,夜晚出来活动,吃小鱼、贝类、蛙等。

2、鲇溜亦作“鲶出溜”。

比喻像鲇鱼一样又黏又滑地很快溜走。

3、鼠鲇南海产的一种小鱼。

4、鲇缘竹犹言鲇鱼上竹竿。

比喻上升艰难。

5、鲇鱼上竹比喻本想前进反而后退。

乐笔晓新

鲇这个字与年同音。

鲇拼音: nián , 笔划: 13部首: 鱼 五笔: qghk

 

基本解释:鲇(鮎)nián〔鲇鱼〕头大嘴宽,尾圆而短,皮有黏质,无鳞,背部苍黑色,腹白色,上下颌有四根须。

昼伏泥中,夜出活动。

(鮎)

笔画数:13;部首:鱼;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5:45: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34356173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鲇和鲶读音?.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鲇和鲶读音?.pdf

标签:读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