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nián,声母n,韵母i和an,声调第二声。
鲇或称鲶鱼、猫鱼。
形态特征:体粗壮微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20~40厘米,体重150~400克。
头大、前端细尖似圆锥形,眼大位高。
猫鱼因其口周有长须并很像猫吻端的触毛,故俗称猫鱼。
其上腭至少有须一对,吻部也可能有一对,颏部另有一对。
许多鲇的背鳍和胸鳍前部生有硬刺,与毒腺相连,刺人甚痛。
扩展资料:鲶鱼大多生活于淡水,但有少数种属于海鲇科和鳗鲇科,生活于海水。
淡水猫鱼几乎遍及世界各地,在缓流或静止的水体或湍急的山溪中均能生存;海水猫鱼则分布于热带近海,一般底栖,喜于夜间活动。
多为食腐动物,几乎以任何动植物为食。
卵生,但以各种形式表现出对后代的关心,如棕鮰会筑巢、护巢并保护幼鱼,而雄海鲇则把玻璃球大小的卵及幼鱼含在口中携带。
鹿泉的美食记拼音:niánnián:声母n,韵母an,二声。
基本字义:形声字,鱼(鱼)表意,表示鲇鱼;黏(nian)省声,表示鲇鱼无鳞而多黏液。
形旁简化。
本义是鲇鱼。
鲇鱼,身体表面多黏液,无鳞,背部苍黑色,腹面白色,头扁口阔,上下颌有四根须,尾圆而短,不分叉。
生活在河湖池沼等处,白天潜伏水底泥中,夜晚出来活动,吃小鱼贝类、蛙等。
组词如下:鲇鱼、鲇溜、鼠鲇、鲇缘竹、鲇出溜、鲇鱼上竹扩展资料字形演变
组词解释:1、鲇鱼鱼纲,鲇科。
身体表面多黏液,无鳞,背部苍黑色,腹部白色;体长,前端平扁,后部侧扁,头扁口阔,上下颌有四根须,尾圆而短,不分叉,背鳍小,臀鳍与尾鳍相连。
生活在河湖池沼等处,白昼潜伏水底泥中,夜晚出来活动,吃小鱼、贝类、蛙等。
2、鲇溜亦作“鲶出溜”。
比喻像鲇鱼一样又黏又滑地很快溜走。
3、鼠鲇南海产的一种小鱼。
4、鲇缘竹犹言鲇鱼上竹竿。
比喻上升艰难。
5、鲇鱼上竹比喻本想前进反而后退。
乐笔晓新鲇这个字与年同音。
鲇拼音: nián , 笔划: 13部首: 鱼 五笔: qghk
基本解释:鲇(鮎)nián〔鲇鱼〕头大嘴宽,尾圆而短,皮有黏质,无鳞,背部苍黑色,腹白色,上下颌有四根须。
昼伏泥中,夜出活动。
(鮎)
笔画数:13;部首:鱼;
达兴老师聊教育鲇和鲶读音?读音nián hé nián。
鲇汉语文字鲇,汉语二级字,读作鲇(nián),〔鲇鱼〕头大嘴宽,尾圆而短,皮有黏质,无鳞,背部苍黑色,腹白色,上下颌有四根须。
昼伏泥中,夜出活动。
肉可食,鳔入药。
康熙字典鮎【亥集中】【鱼部】康熙笔画:16画部外笔画:5画《唐韵》《集韵》《韵会》𠀤奴兼切,音拈。
《说文》鳀也。
《尔雅·释鱼注》鮎别名鳀,江东通呼鮎为鮧。
《本草图经》鮧背靑而口小者名鮎。
周益公记:宜兴洞有四足鮎。
宋干道六年,行都北关有鮎鱼,色黑,腹下出人手于两旁,各具五指,此鱼妖也。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5:45: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34355164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鲇怎么读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鲇怎么读法?.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