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蚧读:[gé jiè]。
大壁虎(学名:Gekko gecko):俗称蛤蚧(gé jiè)、又称仙蟾,台湾称为大守宫。
体型较大,体长可达30厘米以上,头长大于尾长。
背腹面略扁,头呈扁平三角形;皮肤粗糙,全身密生粒状细鳞;体色有深灰色、灰蓝色、青黑色等,头、背部有深灰、蓝褐等颜色横条纹,全身散布灰白色、砖红色。
蛤蚧造句:
1、眼下最吸引人的就是唇膏蛤蚧,大小仅够攀附于手指,双唇有深色条纹横贯,酷似妆容。
2、带着吸血鬼般弯弯牙齿的鱼、貌似涂了唇膏的`蛤蚧(壁虎)还有高达七米的食肉植物,听起来都像梦魇中的生灵,但他们都是真实存在的。
3、结论蛤蚧端脑前背侧室嵴各区及各层细胞形态大小有差异,这可能与各区各层的功能有关。
4、这些结果表明夜行性蛤蚧和昼行性中国石龙子在视觉系统中,其顶盖结构存在差异。
用户2006836042707蛤蚧这两个字拼音怎么读?蛤蚧拼音: [gé jiè][释义] 一种爬行动物,形似壁虎且大,头大,灰色背部上有红色斑点。
吃蚊、蝇等小虫。
中医用做强壮剂。
小枫带你看生活
蛤蚧读音是gé jiè。
蛤蚧又称大壁虎、仙蟾,台湾称为大守宫,主要分布于亚洲北回归线附近的亚热带地区,包括中国、越南、泰国和老挝。
蛤蚧多栖息在悬岩峭壁的洞缝,个别也居住在树洞里。
穴居的洞隙不大,身躯刚好能在洞内自由行动。
蛤蚧遇敌即能甩尾逃脱,于事后长回,甚至其遇敌或捕获猎物时会对之紧咬不放。
洞隙形状各异,一般洞宽15-30厘米,高3-6厘米,深度不等,有的可达数米之深。
在野外常单独或几条栖息一处。
蛤蚧喜欢干燥,在低洼或石山下部很难看到蛤蚧的踪迹。
蛤蚧的习性蛤蚧性怕冷、怕热、怕风雨,喜栖息于山岩石隙,树洞或屋檐墙壁上,昼伏夜出,常见雌雄成对活对。
喜食活饵,主要捕食昆虫类。
蛤蚧有冬眠习性。
气温低于10℃以下时,潜入3-4m深的岩缝中冬眠。
到翌的气温回升到18-20℃时才出洞活动。
雌雄异体,3-4年性成熟,每年5-9月可见产卵,6-7月为盛期。
各地因气候不同而稍有差异蛤蚧卵在7-8月孵化,6-7月为盛期。
爱教育的泡泡蛤蚧,读音gé jiè。
gé,声母g,韵母e,声调二声。
jiè,声母j,韵母ie,声调四声。
因为“蛤”字是个多音字,比较常见的是读作há,只代表一类动物,那就是常说的青蛙和蟾蜍等。
蛤读gé的时候指两种动物,一个是爬行动物蛤蚧,又称大壁虎;另一个是类似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如蛤蜊。
蛤蚧的特点蛤蚧学名为大壁虎,是热带的一种爬行动物,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因常雌雄成对出来活动,雄的叫声象蛤、雌的应声似蚧,所以称为蛤蚧。
主要分布于广西、云南、广东,福建、台湾等地,以广西产量为最大。
国外在印度、东南亚也有分布。
野生的蛤蚧喜生活于石山峭壁的岩石缝内或树洞中,有时也发现它在住宅的墙壁砖缝中居住。
昼伏夜出捕食活虫,偶尔也吃蜥蜴、小蛇、小蛙等。
由于蛤蚧是变温动物,在寒冷的冬季,它会躲到石缝或树洞深处冬眠。
用户4164544374000947蛤蚧这两个字怎么读?蛤蚧拼音: [gé jiè] 蛤蚧即大壁虎。
大壁虎,俗称蛤蚧、又称仙蟾,台湾称为大守宫。
大壁虎多栖息在悬岩峭壁的洞缝,个别也居住在树洞里。
大壁虎是药用动物的一种,由于长期捕捉,野生资源日渐减少。
我国分布于广东、广西、香港、福建及云南。
台湾省有记录。
国外分布于西起孟加拉,向东到印度各国,南到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方。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5:45: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34308164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蛤蚧这两个字怎么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蛤蚧这两个字怎么读?.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