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诗词精选
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诗词精选篇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作者: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
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
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
这个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
辗转在各地为官。他以前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
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个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个年的中秋,皓月
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
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
首名篇。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
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很明显,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
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
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
充满了信心;另方面,因为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
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
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诗词精选篇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作者: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
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
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
1、芒鞋:草鞋。
2、一蓑烟雨任平生:披着蓑衣在风雨里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一
蓑(suō):蓑衣,用棕制成的雨披。
3、料峭:微寒的样子。
4、萧瑟:风雨吹打树叶声。
【词意】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大家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
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必去理会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着、长啸着,一边
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更胜过马,怕什么!一身蓑衣,充足
在风雨中过上它一生。
略带寒意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
殷殷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我信步归去,既无所
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赏析】
这首词通过描写眼前景,寓心中事,从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生
发出明睿、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作者藐视祸难、达观自信的智者
襟怀。
原文: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解读:雨点打在树叶上,发出声响,这是客观存有;而冠以“莫
听”二字,便有了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作者的性格就显现出来了。
“何妨”句是上一句的延伸。吟啸,吟诗长啸,表示意态安闲,
在这里也就是吟诗的意思。词人不在意风雨,具体的反应又怎样呢?
他在雨中吟哦着诗句,甚至脚步比从前还慢了些哩!潇洒镇静之中多
少又带些倔强。
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诗词精选篇三:《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
记梦》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作者: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
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
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又有“断肠处”一说)
【词意】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音讯渺茫。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
却难以忘怀。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
伤。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理解,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
霜。
晚上忽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
梳妆。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
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
欲断肠的地方。
【赏析】
词的开头一句就说已经和妻子死别十年了。“生死”,是说彼此
一生一死。“两茫茫”,是因为生死隔绝,互相情况茫然。“茫茫”,
是迷糊而看不清的样子。不是一年、两年,而是长长的十年;不是暂
别,而是生死的永别;不是互通音信,而是什么情况都不知道。这句
词看来仅仅简单地记叙了事实,实际上,充满了感情。“思量”,是
想念的意思。作者接下去说,十年来,对于死去的妻子即使不特意地
思念,也自然地难以忘怀。一个“自”字,突出了感情的深挚真诚。
王弗的坟墓远在四川彭山县,距离作者当时所在的密州有几千里之遥,
所以说“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话”,当说讲。正是在
“自难忘”的思念中,作者由自己的寂寞联想到亡妻的“孤单”,也
痛感到千里阻隔,甚至连到坟墓前一诉衷肠的可能也没有。所以说,
亡妻孤单单埋在几千里之外,他的寂寞、悲伤又能和谁去诉说呢!
“相见”,当然已经不可能了,使作者更为悲痛的是,就算是彼此重
逢,因为他十年来的奔波劳碌而灰尘满面、鬓发如霜,恐怕妻子也难
以相认了!这里在夫妻之情中又织进了仕途失意、饱经风霜的身世之
感。
下片转入写梦。上片已经把对亡妻的怀念写得很充分,到这里转
入梦境就显得很自然,“积思成梦”,完全合乎生活的逻辑。“夜
来”,是昨夜。“幽”,这里是远的意思。他在叙述昨夜作梦回到家
乡的时候,用了“忽”字,这就表现了他在万般思念之中,忽然能够
同亡妻在梦中相见的喜出望外的心情。以下四句具体写出梦中相见的
情景。“轩”,是有廊檐的窗。“顾”,看。“惟有”,即只有。在
梦中,他看到:妻子正在窗子前面梳妆打扮。他们十年死别,一旦
“重逢”,本来该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了。所以仅仅互相注
视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代替话语的仅仅满面的泪水。这无言的注
视和如泉的泪水,所包含的感情,是任何其它语言都难以表现得出来
的。最后,从梦境又回到现实,以对妻子永志不忘的深情结束。但是,
他没有直接地说出,而是根据想象,描绘了那只有明月和短松相伴的
千里孤坟;并且断定,那就将是使他长此以往悲痛欲绝的地方。这就
使他的感情得到了形象化的表现,而让读者感到意味深长。
这首词,用家常话,写肺腑情,质朴自然,真挚动人,在悼亡词
中,是写得很成功的。词中读不到一句令人感觉“矫情”之语,词语
的使用简练凝重。每一个音节的连接都有冷涩凝绝之感,犹如声声咽
泣,压抑沉重的气氛就在这“幽咽泉流”中弥散开来,让人艰与呼吸,
又难以逃避。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5:38: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3388910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苏轼的诗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苏轼的诗句.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