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冠豸山读音为:Guàn zhài Shān
2、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冠豸(zhai)山风景区(冠豸山的“豸”字,当地读音为zhai),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境内。
冠豸(zhai)山景区平地拔起,不连岗以自高,不托势而自远,外直中虚、山清水秀,与武夷山并称为“北夷南豸山,丹霞双绝”。
景区面积123平方公里,核心景区53平方公里。
由冠豸山、石门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龙湖五个游览区组成。
冠豸(zhai)山发始于宋元年间,在石门湖筑亭建阁,植以松竹、成为吟诗斗酒之地。
元朝至正年间,县尹院楼阁,标全山十景,到了明代,垒城开池,筑南北堑关墙,凿石磴,建书院,成为闽西“上游第一观”。
外向明月lVG冠豸山的豸读zhai还是zhi?冠豸山的豸读音:zhài冠豸山位于福建省西部龙岩市连城县境内,属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因其主峰形似古代的执法者戴“獬豸”冠而得名。
冠豸山的“豸”字在当地一直读作zhài,是古代传说中一种笃忠执着、公正诚信、明辨是非的神兽。
但在现行的字词典中,“豸”只注音为“zhì”,注释为“没有脚的虫子”,广播电视系统播音时也读作“zhì”。
福建省有关部门认为,这一读音违背了历史传承性和群众习惯,给当地旅游经济和群众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向民政部、教育部、国家语委报送请示,请求对“冠”和“豸”予以定音。
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和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对此十分重视,委托民政部地名研究所组织进行史料考证、实地调研和征求意见工作。
2004年7月,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联合组成专家组,赴当地开展了查阅文献史料、实地考察和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等活动。
当地专家和群众一致认为冠豸山中“豸”的读音应为“zhài”。
2005年,中国区划与地名学会、民政部地名研究所通过电话咨询和会议座谈等方式,向多位语言文字专家征求了意见。
通过考证、研究,专家们一致同意把冠豸山“豸”字的读音定为“zhài”,同时认为“冠豸山”中 的“冠”字应定音为guàn。
藤89Guàn zhài Shān冠豸山
连城冠豸山,以其主峰形似古代獬豸冠而得名,有武夷山之气势,太姥山之豁达,兔耳岭之地行。寓含刚正廉明之意,旧称“东田山”、“莲峰山”。
位于福建连城县城东郊1公里。
山体于县戚之东1.5公里处平地兀立,不连岗自高.不托势自远。
景区方圆123平方公里。
以其天生丽质于1986年荣膺“福建十佳风景区”,1994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平地兀立,不连岗自高,不托势自远”。
景区方圆123平方公里,集山、水、岩、洞、泉、寺、园诸神秀于一身,雄奇、清丽、幽深,与武夷同属丹霞地貌,被誉为:“北夷南豸,丹霞双绝”。
神山名录
冠豸山为被誉为“客家神山”,“生命神山”
连城山水价值连城! 地处福建西部的连城县的冠豸山不连岗以自高,不托势而自远,外直中虚,方圆四十里,它于1986年被评为福建省十佳风景区,1994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于2000年被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2009年被列入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名录。冠豸山风景区属丹霞地貌,苍玉峡逶迤而入,一石若悬,流泉从石间穿过,潺潺不断,逾半山处,巨石之上立一松风亭。
半云亭筑在山间突出部,仰崖上古树,郁郁苍苍,如在半天。
至滴珠岩,高壁峭立,独留一面,明代名儒黄公甫题刻“冠旨”两字,字径数尺,苍劲雄健。
旁有干隆翰林朱阳镌刻的“上游第一观”五字,是为闽江、九龙江、汀江发源地之一的佐证。
过滴珠岩为芳兰谷,谷中兰花香馨远袭。
南面是石园,为清朝林赤章读书处,岩洞深邃,可容数十人,岩顶石花丛植,雨天水从五老峰峥淙泻落,又名“天上来”。
过修竹径,越桃源涧,吞红咽绿,上十余折,即为金字泉。
金字泉边有一水塘,名“清如许”,一线天倒映其中,成天地两线,更添情趣。
上有项南题写的“万峰朝斗”四个大字,过了一线天,便是“白云深处”,旁有仙人所凿的玉女池,平日仙水盈池,民间传说冠豸山五姐妹常在此沐浴,得一冰肌玉骨之身。
在白云深处登五老峰,可眺望城区。
灵芝峰下为灵芝庵,折北行至小半山,相传唐欧阳仙曾在此炼丹。
“照天烛”从旁壑中拔地而起,绝无依傍,如红烛高照,傲然燃空。
照天烛旁边为莲花洞、五姐妹石。
莲花洞内有石椅石桌。
寿星峦上,石栏曲折,长寿亭傲然立于飞云树影之中。
旁有我国着名书法家罗丹篆写的“人长寿”三字。
冠豸山东南有石门湖,潭深壑浅,湖清山秀,酷似一块翡翠镶嵌在冠豸山的奇峰险壑之中。
登艇游览,山环水绕,沿途可欣赏“渴马饮泉”、“大象戏水”、“猴狲撞钟”、“三姐妹石”、“疯僧戴帽”等胜景。
冠豸山历代留下许多摩崖石刻和楼台亭阁及书院等人文景观。
今尚存半云亭、松风亭、东山书院、修竹书院、灵芝庵等以及摩崖石刻40余处。
最为珍贵的有林则徐登临冠豸山,存于东山草堂的手书的横匾“江左风流”,清干隆名士《四库全书》总纂纪晓岚,在任福建提督学院时题写的“追步东山”的墨宝。
"豸"字读音冠豸山的“豸”字在当地一直读作zhài,是古代传说中一种笃忠执着、公正诚信、明辨是非的神兽。
在康熙大字典等老出版物中均有“豸”与“廌”通假,读(zhài和宅买切),注释为传说中的神兽。
但在2011年第11版前所有大陆解放后出版的字词典中,“豸”只注音为“zhì”,注释为“没有脚的虫子”,一度被游客和一些部门的人误读,广播电视系统播音时也读作“zhì”,现在的电脑也很难打出“廌”字。
随着该县旅游业的发展,山名读音成为对外交往的一大障碍,为“豸”字定音的呼声日益急迫。
2003年6月,连城县人民政府向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报送《关于请求加注地名“冠豸山”中“豸”字读音(zhài)的请示》;2004年,福建省民政厅、教育厅和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向民政部、教育部、国家语委报送请示,请求对“冠”和“豸”予以定音;2004年7月,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联合组成专家组,赴连城开展了实地考察、查阅文献史料和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等活动。
通过考证、研究,专家们一致认为应把冠豸山“豸”字的读音定为“zhài”。
2006年1月民政部、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批复福建省民政厅、教育厅和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同意将福建省冠豸山的山名读音定为“Guànzhài Shān”。
由商务印书馆2011年6月最新出版的第11版新华字典第630页里,首次正式收录冠豸山正式读音“Guànzhài Shān”,并注明:山名,在福建省连城,成为该读音语词的唯一注释。
“冠豸山”读音是唯一的国家三个部委会专门发文正音的地方名,是国家对地方地名进行确认的首创,这也突出了“豸”(zhài)的读音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使连城的地理文化得到了正确解释 小白兔鱼儿
冠豸山读音为:Guàn zhài Shān
冠豸山的“豸”字在当地一直读作zhài,是古代传说中一种笃忠执着、公正诚
冠豸山风光 (23张) 信、明辨是非的神兽。
在康熙大字典等老出版物中均有“豸”与“廌”通假,读(zhài和宅买切),注释为传说中的神兽。
但在2011年第11版前所有大陆解放后出版的字词典中,“豸”只注音为“zhì”,注释为“没有脚的虫子”,一度被游客和一些部门的人误读,广播电视系统播音时也读作“zhì”,现在的电脑也很难打出“廌”字。
随着该县旅游业的发展,山名读音成为对外交往的一大障碍,为“豸”字定音的呼声日益急迫。
2003年6月,连城县人民政府向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报送《关于请求加注地名“冠豸山”中“豸”字读音(zhài)的请示》;2004年,福建省民政厅、教育厅和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向民政部、教育部、国家语委报送请示,请求对“冠”和“豸”予以定音;2004年7月,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联合组成专家组,赴连城开展了实地考察、查阅文献史料和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等活动。
通过考证、研究,专家们一致认为应把冠豸山“豸”字的读音定为“zhài”。
2006年1月民政部、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批复福建省民政厅、教育厅和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同意将福建省冠豸山的山名读音定为“Guànzhài Shān”。
由商务印书馆2011年6月最新出版的第11版新华字典第630页里,首次正式收录冠豸山正式读音“Guànzhài Shān”,并注明:山名,在福建省连城,成为该读音语词的唯一注释。
“冠豸山”读音是唯一的国家三个部委会专门发文正音的地方名,是国家对地方地名进行确认的首创,这也突出了“豸”(zhài)的读音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使连城的地理文化得到了正确解释。
冠豸山详细介绍,请参阅以下网址信息,
里程碑式的成功冠豸山请问中间这个字读什么啊?冠豸,读音 guān zhì,意思是担任御史之类的官吏。
豸 zhì1. 古书上说的没有脚的虫:虫~(虫子的通称)。
2. 〔獬~〕见“獬”。
3. 解决。
同音字痓稺璏厔鶨儨洷摨膣
用户1684088636839032"豸山"读什么?豸拼 音 zhì zhài基本释义[ zhì ]古书上指没有脚的虫子。
[虫豸]旧时对虫子的通称。
[ zhài ][冠豸山]山名,在福建省连城。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5:29: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33368158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冠豸山怎么读(”豸山”读什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冠豸山怎么读(”豸山”读什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