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ǔ,声母是z,韵母是u,声调是三声。
一、俎的释义:
1、古代祭祀时盛肉的器物:俎豆。
2、古代切肉用的砧(zhēn)板:刀俎。
二、俎的部首:人
三、俎的笔画:撇、点、撇、点、竖、横折、横、横、横
扩展资料
俎的组词
1、樽俎[zūn zǔ]
古代盛酒食的器具,后来常用作宴席的代称:折冲~。
2、俎豆[zǔ dòu]
俎和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
3、折俎[shé zǔ]
古代祭祀、宴会时,杀牲肢解而后置于俎上。
俎,盛牺牲的礼器。
4、俎醢[zǔ hǎi]
剁成肉酱。
5、尊俎[zūn zǔ]
古代盛酒肉的器皿。
尊,盛酒器;俎,置肉之几。
6、鼎俎[dǐng zǔ]
鼎和俎。
古代祭祀、燕飨时陈置牲体或其他食物的礼器。
7、陈俎[chén zǔ]
陈设俎豆。
意谓会盟,止息干戈。
丰味人间我为刀俎读音?这里俎字读:zǔ俎部首:人部,部外笔画:7画,总笔画:9画,五笔:WWEG释义:1、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俎豆(“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祭祀,崇奉)。
2、切肉或切菜时垫在下面的砧板:刀俎(刀和砧板)。
3、姓。
梦之缘文化俎:读作[zǔ]。
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俎豆(“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祭祀,巧旦崇奉)。
切肉或切菜时垫在下面的砧板:刀俎(刀和砧板)。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释义为: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这一成语典故出自西汉司马迁所着史书《史记》。
“俎”的含义1.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皿 ~豆(a.“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b.祭祀,崇奉) 2.切肉或切菜时垫在下面的砧板孝姿扰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释义为: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别人册肆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3、姓 俎姓主要分布于山东章丘、寿光、江苏丹徒、河南许昌、临颍、林县、滑县,辽宁,河北磁州、乐亭、无极、昌黎、涉县,山西太原、大同、运城,湖北武昌,福建宁德,台湾,内蒙古集宁,北京等地。
据说,俎姓有3个来源:一是鲍俎氏,二是朱姓,三是祝姓。
造句即使做的对的,也不能越俎代庖。
妻子一听,顿时心花怒放,喜上眉梢,但她毫不妥协的态度却出乎意料:“投票是个人的神圣义务,我坚决反对你越俎代庖!” 即使再小的事,都必须严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即使再小的事,如果是自己分内的工作不可让别人插手;即使做的对的,也不能越俎代庖。
认清并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才不会越俎代庖,才不会成为迷途的羔羊,人力资源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其应有的作用。
谢老师教育课堂俎读音是zǔ。
俎,汉语二级字,读作俎(zǔ),基本字义:1、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豆(a、“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b、祭祀,崇奉)。
2、切肉或切菜时垫在下面的砧板:刀~(刀和砧板)。
3、姓。
俎组词:1、樽俎[zūn zǔ](名)古代盛酒食的器具。
后来常用作宴席的代称:折冲~(在宴席上制敌取胜,指进行外交谈判)。
2、俎上肉[zǔ shàng ròu]比喻任人欺纤碰压蹂躏的人或国家今由俎上肉,任人脍樱冲胾耳。
3、高俎[gāo zǔ]放在高桌上的砧板。
一说,指供瞭望用的车上的高台。
4、繁俎[fán zǔ]丰盛的肴馔。
5、俎簋[zǔ guǐ]俎和簋,为古代祭祀时所用的两种礼器。
俎载牲体,簋盛黍稷。
6、俎豆[zǔ dòu]俎和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亦泛指各种礼器。
7、房俎[fáng zǔ]周时毁颂谈祭器。
俎,谓俎几。
8、星俎[xīng zǔ]明丽的祭器。
帐号已注销读音:zǔ,声母z,韵母u,声调三声。
基本字义:1、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豆(a“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b祭祀,崇奉)。
2、切肉或切菜时垫在下面的砧板:刀~(刀和砧板)。
扩展资料:俎zǔ字形分析:左右结构会意;从半肉在且上异体字:且;爼编码:五笔86&98:WWEG;仓颉:OOBM;郑码:ODOL;四角号码:87812;Unicode:U+4FCE(指事兼形声。
小篆字形。
《说文》“从半肉在且上。
”且,祭祀所用的礼器。
本义:供祭祀或宴会时用的四脚方形青铜盘或木漆盘,常陈设牛羊肉)来源:百度百科-俎
L限量版好孩子俎字读音:zǔ,部首:人,笔画:9画。
释义:指事兼形声。
小篆字形。
《说文》“从半肉在且上。
”且,祭祀所用的礼器。
本义:供祭祀或宴会时用的四脚方形青铜盘或木漆盘,常陈设牛羊肉。
俎字笔画:扩展资料相关组词1、刀俎读音:dāo zǔ释义:刀和案板,切肉 的工具。
比喻宰割者或迫害者。
2、樽俎读音:zūn zǔ释义:古代盛酒食的器具,后来常用作宴席的代称:折冲樽俎。
3、俎簋读音:zǔ guǐ释义:俎和簋,为古代祭祀时所用的两种礼器。
俎载牲体,簋盛黍稷。
靳诗诗465我为刀俎读音?我为刀俎的读音是我wo为wei刀dao俎zu。
其中我字的读音是第三声,所以还会在o的顶部加上第三声调,而为字的发音是第二声,所以书写的时候会在拼音中加上第二声调。
刀字发音是第一声,所以a上面会加第一声调,俎字的声调是第三声,所以会在u上加第三声调
不羁的风wildwild俎姓来源和历史?俎姓来源,传说,俎姓老祖宗原姓岳,是河北枣强县人,由于兄弟二人得罪官府.故迁入山东,因兄弟二人迁入此地并且安居乐业,故改姓取二人与且组合为俎:念zǔ,也有念cuò,为当今中国罕见姓氏。
来源于鲍俎氏。
《 魏书·官氏志》注云:“后魏有鲍俎氏,俎氏为鲍俎氏所改”。
清人张澎《姓氏寻源》考证:“俎”姓为“鲍俎”氏所改。
“鲍俎”氏原为北魏时期代北地区少数民族,汉化改革,复姓“鲍俎”氏改为“俎”氏。
jiojio聊娱乐
俎:念zǔ,也有念cuò,jū(爼)为当今中国罕见姓氏。
zǔ,声母z,韵母u,声调三声。
cuò,声母c,韵母uo,声调四声。
jū,声母j,韵母u,声调三一声。
俎来源于朱姓,明朝皇族的后代。
俎家的第一代祖先名叫俎云阳,即是明末崇祯皇帝的太子朱慈烺。
扩展资料相关组词:刀俎、樽俎、鱼俎、芳俎、瑶俎、俎机、俎醢、胙俎1、刀俎[dāo zǔ]释义:刀和案板,切肉 的工具。
比喻宰割者或迫害者。
2、鱼俎[yú zǔ]释义:古代祭祀时盛鱼牲的器具。
3、俎醢 [zǔ hǎi]释义:剁成肉酱。
4、胙俎[zuò zǔ]释义:主人饮食之俎。
5、芳俎 [fāng zǔ]释义:对祭祀用盛牲器具的美称。
达兴老师聊教育俎读作:zǔ,声母z,韵母u,声调三声。
1、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俎豆(“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祭祀,崇奉)。
2、切肉或切菜时垫在下面的砧板:刀俎(刀和砧板)。
3、姓。
扩展资料汉字笔画:相关组词:1、肵俎[qí zǔ]敬尸之俎。
古代祭祀时用以盛牲体心舌之器。
2、燅俎[xún zǔ]指熟热的祭牲。
3、俎实[zǔ shí]俎上所盛祭献的食品。
4、椒俎[jiāo zǔ]椒盘。
5、象俎[xiàng zǔ]象牙装饰的置放食品的器具。
生活常识爱分享zǔ,声母是z,韵母是u,声调是三声。
一、俎的释义:1、古代祭祀时盛肉的器物:俎豆。
2、古代切肉用的砧(zhēn)板:刀俎。
二、俎的部首:人三、俎的笔画:撇、点、撇、点、竖、横折、横、横、横扩展资料俎的组词1、樽俎[zūn zǔ]古代盛酒食的器具,后来常用作宴席的代称:折冲~。
2、俎豆[zǔ dòu]俎和豆,古代祭祀、宴会时盛肉类等食品的两种器皿。
3、折俎[shé zǔ]古代祭祀、宴会时,杀牲肢解而后置于俎上。
俎,盛牺牲的礼器。
4、俎醢[zǔ hǎi]剁成肉酱。
5、尊俎[zūn zǔ]古代盛酒肉的器皿。
尊,盛酒器;俎,置肉之几。
6、鼎俎[dǐng zǔ]鼎和俎。
古代祭祀、燕飨时陈置牲体或其他食物的礼器。
7、陈俎[chén zǔ]陈设俎豆。
意谓会盟,止息干戈。
用户7001778873283俎姓来源和历史?
俎姓: 念zǔ,也有念chuò,为当今中国罕见姓氏。
1、来源于鲍俎氏。
《 魏书·官氏志》注云:“后魏有鲍俎氏,俎氏为鲍俎氏所改”。
清人张澎《姓氏寻源》考证:“俎”姓为“鲍俎”氏所改。
“鲍俎”氏原为北魏时期代北地区少数民族,汉化改革,复姓“鲍俎”氏改为“俎”氏。
2、来源于朱姓。
明朝皇族的后代。
俎家的第一代祖先名叫俎云阳,即是明末崇祯皇帝的太子朱慈烺。
在明末战乱中,太子与他的弟弟朱慈炯及奶妈、丫鬟一起逃到了乐亭冯家哨。
太子改姓俎,是寄寓着以帝王之身祭天地先祖之意。
而《红楼梦》就是这位太子以隐喻的方式对明清之际历史的回顾和总结。
《红楼梦》的作者是帝王身份,“日边红杏依云栽”才是隐喻的作者的真名实姓。
译出为:俎云阳,是作者隐居后改的姓名。
原名为朱慈烺,是明末崇祯帝的太子。
3、来源于祝姓。
为北宋大将祝靖公,河北磁县人,娶民族英雄岳飞的姑母为妻,生有八个儿子。
北宋时,奸臣秦桧谋害岳飞,株连九族,为避难,祝靖公的八个儿子逃往四方,到了河北磁县、山东济南、河南太康县等地,隐名埋姓,将祝姓改为俎姓,以避免奸臣谋害。
《俎氏宗派》16开本,共84页,光绪二十四年(1898)木刻本,俎氏二十世裔孙俎成光根据先祖“家之藏书”所撰。
俎成光,字映奎,许昌北效俎庄人。
该族谱共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俎氏家谱序》;第二部分:《俎氏家谱稿本序》;第三部分:一至廿四世的俎氏族谱。
俎氏家谱稿本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俎氏一族其先本祝姓,太上不可考,宋殿前督统制祝靖公娶武穆姑母,生八子……岳遭害后,恐秦谋及亲党,欲改姓避难,因俎而易祝……五子景行迁长社(许昌)……。
《俎氏宗派》清楚地告诉了我们:许昌俎氏家族是岳飞姑母第五子祝景行之后裔,它是岳飞被害后,其家族残遭株连铁的史证,是研究岳家族繁衍的珍贵史料。
《俎氏宗派》复印件现藏许昌魏都区档案馆。
原件藏于许昌北郊周庄一农民手中。
Elena7495笾、簋、俎怎么读?这三个字的读音依次是biān guǐ zǔ
小琪聊教育一、读音为zǔ二、释义:1、古代祭祀时盛肉的器物。
2、古代切肉用的砧板。
三、部首:人四、汉字结构:左右结构五、相关组词:刀俎、樽俎、俎簋、陈俎、负俎、素俎、瑶俎扩展资料:组词释义:1、刀俎:刀和案板,切肉 的工具。
比喻宰割者或迫害者。
2、樽俎:古代盛酒食的器具,后来常用作宴席的代称。
3、俎簋:俎和簋,为古代祭祀时所用的两种礼器。
俎载牲体,簋盛黍稷。
4、陈俎:陈设俎豆。
意谓会盟,止息干戈。
5、素俎:古代祭祀时用以载牲的白木制的礼器。
芳芳HFF俎姓来源和历史?俎姓俎姓:念zǔ,也有念chuò,jū(爼),为当今中国罕见姓氏。
“俎”姓主要分布于山东章丘、寿光、江苏丹徒、河南许昌、临颍、林县、滑县,辽宁,河北磁州、乐亭、无极、昌黎、涉县,山西太原、大同、运城,湖北武昌,福建宁德,台湾,内蒙古集宁,北京等地。
据说,俎姓有3个来源:一是鲍俎氏,二是朱姓,三是祝姓。
爼姓:念jū,发音同象棋中的”车”,一部分人本姓”爼”,比俎姓更为罕见的姓氏,因为历史原因和现实大部分人不认识,误改为俎。
如今在山西,内蒙古集宁分布较多。
个人认为来源为鲍爼氏。
日本汉字库中收录有爼字,在东京皇居附近建有一名为”爼桥”的古桥。
鹿泉的美食记拼音:zǔ(声母z,韵母u,三声)基本字义:1、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豆(“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祭祀,崇奉)。
2、切肉或切菜时垫在下面的砧板:刀~(刀和砧板)。
3、姓。
扩展资料笔顺:组词解释:1、俎醢[zǔ hǎi]剁成肉酱。
2、尊俎[zūn zǔ]古代盛酒肉的器皿。
尊,盛酒器;俎,置肉之几。
3、鼎俎[dǐng zǔ]鼎和俎。
古代祭祀、燕飨时陈置牲体或其他食物的礼器。
4、陈俎[chén zǔ]陈设俎豆。
意谓会盟,止息干戈。
5、高俎[gāo zǔ]放在高桌上的砧板。
一说,指供瞭望用的车上的高台。
用户3173373263844俎读什么?意思是什么?越俎代庖yuèzǔdàipáo【解释】:越:跨过;俎:古代祭祀时摆祭品的礼器;庖:厨师。
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
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小银聊生活此〈俎〉字潮音怎读,又何解释?ZU 案板的意思。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意思是别人手里拿着刀和案板,而我只是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达兴老师聊教育俎读作:zǔ声母z,韵母u,声调3部首人部,部外笔画7画,总笔画9画五笔WWEG,仓颉OOBM,郑码ODOL,四角878121、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物:俎豆。
2、切肉或切菜时垫在下面的砧板:刀俎(刀和砧板)。
3、姓。
扩展资料汉字笔画:相关组词:1、燕俎[yàn zǔ]宴饮。
亦指宴席。
燕,通“宴”。
2、房俎[fáng zǔ]周时祭器。
俎,谓俎几。
3、俎味[zǔ wèi]指祭祀用食品。
因牲体置于俎上,故称。
4、三俎[sān zǔ]指猪、鱼、肉脯。
5、膰俎[fán zǔ]盛膰肉的祭器。
亦借指祭肉。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4:49: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30995150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此〈俎〉字潮音怎读,又何解释?.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此〈俎〉字潮音怎读,又何解释?.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