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笄怎么读(古代形容女孩子年龄的词语?)

更新时间:2023-02-28 03:52:52 阅读: 评论:0

ji一声ji二声及笄,亦作“既笄”袭脊码。

古代女拍哪子满15岁野厅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会唱歌的摆摆

及笄弱冠而立古稀期颐什么意思?古稀之年:70岁,及笄之年:15岁(女子),弱冠之年:20岁(古人二十岁成年,行冠礼,男子),期颐之年:100岁,不惑之年:40岁。

这些都是古人对年龄阶段的别称,有一些因为常用,就保留了下来,如“豆蔻年华”,“知天命”,“花甲”、“古稀”等等,另外一些因为字形复杂,或者使用次数很少,就逐渐荒废,随着字成为生僻字,也就成为生僻词,少有人用,像“耄耋”、“期颐”、“及笄”等等。

流浪的心1968

及笄弱冠而立古稀期颐什么意思?及笄15岁左右,弱冠20岁左右,而立30岁左右,古稀70岁左右,期颐100岁左右。

1、及笄(jí jī),又叫既笄,对应成语“及笄之年”。

在古代,汉族女子年满15岁就可结发,用笄贯之。

什么是笄?《说文》:“笄,簪也”。

笄,就是古代女子用来装饰发耳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

古时行笄礼表示成年,说明到了该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礼记》载:”(女子)十有五年而笄”,郑玄解:“谓应年许嫁者。

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因此,及笄指的是古代15岁的女孩。

那么古代15岁的男孩呢?古代男孩一般15岁“束发”,这时还应学会各种技艺。

归有光《项脊轩志》提到:“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关于及笄,我们还可联想到这些词语,如“总角”指幼年的儿童,把头发挽成小髻髻,非常可爱。

“垂髫”同样指儿童幼年,古代儿童未成年,不戴帽子,头发下垂。

2、“弱冠”,古代汉族男子20岁行弱冠礼。

弱冠之年就是20岁,弱即弱小,冠即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如同现在举行成人礼一样。

左思《咏友》诗: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3、而立是古代汉族年龄称谓。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而立应是能循礼而行,礼可以代表“义”,即克己去私。

子曰:“不知礼,无以立也。

”能立即能循礼而行。

而立代表着人的行为已经不再只为自身,而是为他人着想。

4、古稀,对应成语“古稀之年”,那古稀之年又是多少岁呢?古稀也叫“古希”,“人生七十古来稀”,说的就是一个人到了70岁的年纪。

一个人活到了70岁,算是高龄了,尤其是在人均寿命不高的古代,就更加稀少了,因而古人认为人活到70岁,是很稀少的,故而称70岁为“古稀之年”。

关于古稀最经典的一句诗是“诗圣”杜甫的《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意思是:到处都欠着酒债,那是寻常小事,人能够活到七十岁,古来也是很少的了。

明朝唐寅(唐伯虎)为感慨自己活过了“古稀”而填了一首《七十词》:“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

前二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止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止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

古代活过70岁的“古稀”老翁等学问大家,堪以稀少称奇。

而他们在古稀之年回首往事时,如果毫无建树,仍不免长嘘短叹,唏嘘不已。

5、期颐,读意为qī yí,对应成语“期颐老人”。

期颐老人,一般指100岁的老人。

期颐这个词形象、生动,期是期待、指望,颐是供养、赡养。

期颐合起来,意思是:100岁老人饮食起居等都不能自理了,一切都期待他人来供养与照顾。

百岁,在古代与现代,都是少之又少的高龄高寿,古时称百岁为“期颐之年”,我们现代也没有这样文绉绉地称呼或形容百岁老人了,除非是在文学作品当中。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充满了浓厚的中华文化底蕴的脉流,让古文化的馨香、雅致、丰润、含蓄及唯美等,流传并沿用至今,为老祖宗的智慧点赞!

走在大路上szd

及笄,前一个字读“急”,二声,后一个字读“鸡”,一声。

健身达人小俊

“笄”的或培读音是jī。

笄指的是古时候女性用来固定挽起的头发的一种簪子,或用于插住帽子。

及笄又叫做“既笄”,指的是古代年满15周岁的汉族女子都要进行的衫芹唯成人礼,以笄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意味着女子已经成年,可以出嫁。

笄的组词及笄、磨笄、笄总、初笄、笈笄、荆笄、摩笄、副笄、始笄、箭笄、榛笄、设笄、将笄之年、吉笄、笄年、笄礼、逾笄、笄岁、栉笄、笄珈、委笄、加笄、折笄之杖、纚笄、玉笄、桑笄、刺笄、笄丱、发笄、鬈笄、未笄、及笄之年、折笄、及笄年华、总笄、笄龄

及笄的出处《旧唐书·后妃传下·女学士尚宫宋氏》:“﹝庭芬﹞生五女,皆聪惠……年未及笄,皆能首键属文。

”汤显祖《牡丹亭.第一○出》: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

朱鼎《玉镜台记·议婚》:“润玉年已及笄,要觅一婿,斧柯之任,相属何如?”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论年纪虽则一十四岁,身材长成,倒象十六七岁及笄的模样。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鲁老先生有个令爱,年方及笄。

”和邦额《夜谭随录·吴喆》:“女年甫及笄,有容色。

南洲zzz

及笄的读音?

读ji(二声),ji(一声)古代的女子满十五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十五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可以结婚的年龄。

生活轨迹17

及(jí)、笄(jí)。

及笄,汉语词语。

又叫“既笄”。

详细释义:《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

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笄,发簪。

后因称女子年满十五为及笄。

及(jí)、笄(jí)。

及笄,汉语词语。

又叫“既笄”。

详细释义:《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

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笄,发簪。

后因称女子年满十五为及笄。

基础释义:古代女子满十五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十五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可以结婚的年龄。

引证解释: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

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笄,发簪。

后因称女子年满十五为及笄。

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仪礼·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

《旧唐书·后妃传下·女学士尚宫宋氏》:“﹝庭芬﹞生五女,皆聪惠……年未及笄,皆能属文”。

似水年华8079

及笄弱冠而立古稀期颐什么意思?及笄是女子年满15岁;弱冠是男子年满20岁;而立是30岁;古稀是70岁,期颐是100岁。

北梓维楼婵

读音:jíjī古代年岁别称亦作“配察既笄”。

古代兆芦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笄:束发用的培猜茄簪子。

黎祖南

及笄,这几个字的拼音是:“jí jī ”

月似当时R

及笄读音:jí jī释义:亦作“既笄”。

古代女子满16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6周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出处: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六年而笄”。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

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笄,发簪。

后因称女子年满十六为及笄。

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拓展资料

1、她生得肌肤胜雪,发如堆鸦,年未及笄,容貌已是极美,着一身白碾光绢珠绣金描挑线裙,束一条白玉镶翠彩凤文龙带,钗如天青而点碧,珥似流银而嵌珠,便是一双绣鞋樱察,也是金缕银线,绕着五色牡丹,华贵难言。

2、如果,我早出世八年,图璧四年的大年脊哗茄初一,当你及笄之时,四国之内,最与你般配的人,其实不是姬婴,而应该是我——不是吗?3、萧怡婉只是及笄年华的少女,还没过去天真烂漫的岁数,不懂得掩饰自己的心事,听闻林洛病了,小姑娘一下子便着急起来,立刻便暴漏了自己的本心。

4、本来自及笄起上门提亲的人就快把门槛踩烂,但近水楼台先得月,还是让她青梅竹马的大将军唯芦兆亦八抬大轿娶回家,并诺之:一生一世一双人。

5、听闻你女儿南平郡主已经及笄年华了,可有如意郎君啊?

靖念桃麦裕

及笄(jī)之年。

出自《礼记·内则》。

指女子满了15岁。

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

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扩展资料年龄的其他雅称1、豆蔻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dòukòu,指白豆蔻(Amomumcardamon)的别称或白豆蔻的果实和种子的俗称,可以入药。

另外豆蔻也比喻少女。

出自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十三四岁的少女姿态袅娜,举止轻盈美好,就像二月里含苞待放,初现梢头的豆蔻花。

2、总角,古时儿童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角,故称总角。

3、而立之年,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谈明自立的年龄。

现在成为了一个人三十岁的代称含槐告,用于明毕男性。

4、不惑之年,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

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也指遇事能明辨不疑。

不惑,是对于仁义礼有完全的了解,有完全的了解所以不惑,而立是做事能循礼,但并不完全了解,即表明了智和仁的关系。

因此,不惑是对于仁义礼有完全的了解,达到智者的地步。

来源:百度百科-及笄之年

用户3777547094987275

形容少女年龄的成语?女孩:7岁称髫年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女孩15岁称及笄(读jī)之年.女子出嫁称标梅之年.

用户5552959858286

及笄弱冠而立古稀期颐什么意思?及笄女子15岁成年,男子20岁加冠成年,而立男子30岁,七十古稀,期颐一百岁

我是大角度

及笄的拼音是[jí jī] 。

拼音:[jí jī]释义:汉语词语。

亦作“既笄”。

古代女子满16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6周岁为及笄。

也指已到了结婚祥薯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出处:《礼记·内则》“女子……十有六年而笄”。

造句:1、如果,我早出世八年,图璧四年的大年初一,当你及笄之时,四国之内,最与你般配的人,其实不是姬婴,而应该是我——不是吗?2、及笄年华:及到,笄,古代盘头发的簪子,古代女子已订婚者15而笄,未订婚者20而笄,指女子到了结婚的年龄。

3、本来自及绝穗笄起上门提亲的人就快把门槛踩烂,但近水楼台先得月,还是让她青梅竹马的大将军唯亦八抬大轿娶回家,并诺之:一生一世一双人。

4、闻仙姑谪在岭南,年未及笄,遍历海外,走蛮烟瘴雨之乡,受骇浪惊涛之险,以应前誓并宴卜,以赎前愆,即日就要下凡。

用户2088708915335708

古代形容女孩子年龄的词语?1.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2.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3.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4.女孩15岁称及笄(读jī)之年。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5.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有关碧玉的诗句很多,其中晋人孙绰的《碧玉歌》最为有名。

“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

芙蓉陵霜荣,秋容故尚好。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

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

碧玉小家女,不敢贵德攀。

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

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

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

”写出二八妙龄少女的清新美好。

6.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7.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8.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9.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

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垂髫(tiá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3:52: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27572125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及笄怎么读(古代形容女孩子年龄的词语?).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及笄怎么读(古代形容女孩子年龄的词语?).pdf

标签:词语   形容   女孩子   古代   年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