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晚年大杀臣子,国防空虚,朱棣为何不趁机造反呢?

更新时间:2023-02-28 03:44:25 阅读: 评论:0

问到这,我们先说朱元璋吧!

朱元璋,被称为乞丐皇帝、和尚皇帝,史称得国最正。

二十五岁入伍,反抗元朝。

1368年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这个时候朱元璋才40岁。

要不怎么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之后,统一全国。

对内采取休养生息,恢复生产力,对外远征大元残余势力。

不久,国内局势趋于稳定。

但是稳定了,就来事了。

人不常说“饱暖思淫欲”么?朱元璋南京称帝,大封功臣宿将,这是因为外有强敌虎视眈眈,内有元末义军残余力量。

等一切都稳定了,朱元璋来活了。

那么,他想干什么呢?首先,义子复姓。

朱元璋打天下,认了许多干儿子,这些人为朱元璋出生入死。

等到朱元璋儿子长大了,朱元璋就与干儿子们划清界限,这主要是怕生乱。

像我们熟悉云南王朱沐英,原名就是沐英。

接着,收拾功臣。

那么这些功臣冤不冤呢?说句公道话,有的冤,有的不冤。

像胡惟庸、蓝玉等人真不冤,但是株连被株连的人,就太冤了。

两起案件,涉及到55000多人,听着都吓人,所以有人说朱元璋是暴君。

这些功臣被杀,间接导致朱元璋死后靖难之役中建文帝失败。

朱元璋有二十四个儿子,为防止诸子夺权,全部戍边。

像大家熟悉的朱棣是第四个儿子,驻守北平。

当朱元璋晚年大杀功臣分别在1380、1390、1393年,那么这个时候朱棣有多大呢?朱棣1360年生人,1370年被册封为燕王,1380年朱棣20岁就藩北平。

与蒙元对抗中成长起来,声望日隆。

1390年,朱棣30岁。

这时候朱元璋仍有能力四处派将用兵,像傅友德、赵庸、曹兴、王弼等赴北平,归燕王朱棣节制调遣。

1392年,朱棣32岁。

太子朱标病死,秦、晋、燕都窥伺皇位。

朱元璋怕生乱,立孙朱允炆为皇太孙,以杜绝诸王对皇位的觊觎。

但天公作美。

1395年,秦王挂了;1398年,晋王也挂了。

随后朱元璋也挂了。

说白了,朱元璋活着的时候,朱棣是没有办法与老朱抗衡的,而且他的力量都是老朱一手培养起来的,如果真打起来,还真不一定听他的。

况且朱元璋没有什么大错,在军队、大臣及百姓中声望极高,再说也没有打着篡位旗号,打老爷子吧,怎么听怎么不像话。

常言道:知子莫若父。

朱元璋对朱棣很是怀疑,但又把朱棣看作朱明王朝的支柱。

要不怎么说老朱很难。

所以老朱临死前下遗诏:封王的儿子,一个都不准回来。

但是,老朱死了,又怎么能阻止了皇位的诱惑力呢?也就在这一年,建文帝继位,五藩王先后被废,而朱棣假称有病,暗中练兵,赶制军器。

当然,建文帝对朱棣也是怀疑,不过被朱棣装疯骗过。

1399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历时四年,终登皇位。

这段历史叫叔侄争位,成者为祖。

所以朱棣又称明成祖。

从整个战役过程来看,几乎是一边倒。

建文帝的大臣投降很多。

其实,一开始这些人都是燕王旧部,说归顺可以,但投降就不对了。

战役一开始,双方就处于相持状态。

朱棣惨胜,损失惨重。

但在一些战斗中,建文帝实在不行。

朝中无人可用,这是事实,但用人失策,就是自己的事情了。

像滹沱河之战,李景隆换老将耿炳文,更是败笔诸多,政令不修,粮草不足,不计险易,刚愎自用,就这样一个人怎么能打仗呢?这一段像不像赵括换老将廉颇。

建文帝像不像赵王?滹沱河之战,燕王朱棣成功了,北平守住了。

再看郑村坝之战。

李景隆完全瞎指挥,败了又只顾逃命,直接损失南军十万余人。

白沟河之战,双方互有胜负。

济南之战,燕王败走。

东昌之战,燕军损兵折将。

夹河、藳城之战,燕军又损失惨重。

朱棣一看这么打也不行啊!没到南京,这点人马就报销了。

于是改变策略,我呀,不和你死磕了!由于有内奸告密,朱棣改变战略,直捣黄龙,一举成功,建文帝不知去向。

成为明史一大悬案。

通过这些战斗,我们发现建文帝太嫩了,如果换成朱元璋,朱棣恐怕连北平都不出来。

毛泽东都称赞朱元璋。

说他打仗仅次于李世民。

这样一位雄主,还怕儿子吗?

甜瓜20875

为什么非得造反呢?年龄差,健康长寿利用熬鹰就显得格外明智,朱元璋开国帝王,实战派,给予臣子造反的机会几率是零,识时务就显得格外重要,就怕命短,还害怕老朱不亡吗?司马懿就是例证,应该是这样……

均是天涯沦落人

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无论是心机还是手腕都是极其出众的,而且朱元璋的猜忌之心极其严重,对于这种犯上作乱的事情,就算是亲生孩子他也不会容忍,而且在后来明朝的文臣武将越来越嚣张跋扈,导致朱元璋不得不大肆诛灭功臣来维护自身的统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姓的日子逐渐能够安居乐业,对于朱元璋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样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同时兵士的军账也是由朝廷发的,自然也不会冒巨大的风险去犯上作乱,而且在朱元璋的手中还掌握着一只秘密的队伍锦衣卫这更让人心惊胆战。

朱棣纵然再有实力他在这个时候依旧只是一个臣子,朝廷之中对他的认可度并不高,因此在这个时候他若举兵谋反不仅没有胜算而且自己的名声也会受到巨大影响,毕竟在那个时候孝是大家都提倡的,如果朱棣光明正大的违反大家约定成俗的规距,后果可想而知。

我本人生过客

你也太低估朱元璋了。

老朱的军事才能杠杠的。

说什么徐达,常遇春,蓝玉是不世名将,其实最厉害的是朱元璋本人。

朱元璋没念过什么书,不认识什么字,他是从一个大头兵一步一步把江山打下的。

朱元璋是完全靠着领兵打仗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军事天才。

朱棣虽然说在军事战略上是一流,战术也能勉强算的上准一流,但比朱元璋还是相差甚远,更何况朱棣是儿子,儿子造老子的反不就不忠不孝不仁不义都占全了吗?朱棣不傻,朱元璋更不傻。

所以作为燕王的朱棣,在朱元璋活着的时候,连造反的念头都不敢有啊。

哀公问宰我

假如朱棣敢对自己的父亲有一丁点不满意,就是君要臣死,父要子亡!!!宋朝开始以后,封建规矩之严格,无与伦比。

正香教育

1、藳,读gǎo,是汉字,古同“稿”。

2、ㄍㄠˇ古同“稿”。

郑码:ESLM,U:85F3,GBK:CB9B,笔画数:18,部首:艹,笔顺编号:122412512525131234。

3、《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古老切,音杲。

《玉篇》禾秆也。

《韵会》禾茎为稾,去皮为秸。

古有罪者席稾飮水。

《前汉·贡禹传》已奉谷租,又出稾税。

又文草曰稾。

《史记·屈原传》属草稾未定。

《前汉·孔光传削草注》言已缮写,辄削坏其稾。

又地名。

《前汉·地理志》眞定国稾城。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3:44: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27065113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朱元璋晚年大杀臣子,国防空虚,朱棣为何不趁机造反呢?.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朱元璋晚年大杀臣子,国防空虚,朱棣为何不趁机造反呢?.pdf

标签:臣子   晚年   国防   朱元璋   空虚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