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iàn。
2.部首:讠。
3.笔画:11。
4.笔顺:点、横折提、横、竖、横折、点、撇、横、竖、撇、捺。
5.组词:谏言、劝谏、纳谏、进谏、兵谏、直谏、谏议、谏官、谏诤、谏阻。
6.基础释义: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进谏。
7.直言敢谏。
8.从谏如流。
9.详细释义:〈动〉(形声。
10.从言,柬声。
11.本义:直言规劝)同本义谏,证也。
12.——《说文》谏者,正也。
13.——《楚辞·七谏序》谏,犹正也孝衫。
14.以道正人行。
15.——周礼·司谏》注掌谏五恶。
16.——《周礼·保氏》。
17.注:“以礼义正之。
18.”三谏不从。
19.——《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
20.——《左传·僖公二年》保氏常谏岩棚王恶。
21.——《周礼·地官》大臣强谏。
22.——《战国策·赵策》扶苏以数谏。
23.——《史记·陈涉世家》忠谏之路。
24.——诸葛亮《出师表》不为拒谏。
25.——宋·王安石《游褒巧枣腔禅山记》。
用户2783297161895谏的读音是什么?
应该读 can。
岑参字不详,似乎很难确定其名参当读“can”音还是读“shen”音。
岑参的父亲岑植,做过刺史;有五个儿子:岑渭、岑况、岑参、岑秉、岑亚。
岑参兄弟五人的取名,并非循着“兄弟连名”的命名方法,仅从其兄弟的名字中,仍很难断定其名到底读什么音。
然而,细细考察岑参家族的兴衰史,似乎可以破译其名字的真正含义与读音。
岑参的《感旧赋》说:“国家六叶,吾门三相矣。
”三相是指岑氏家族的确出过三位宰相这样的高官。
他曾祖父岑文本相太宗,伯祖岑长倩相高宗、武后,伯父岑羲相睿宗。
岑文本长于文翰,着述甚富。
岑长倩因为反对改立武承嗣为皇太子,反对诏天下立大云寺,得罪了诸武,被诬谋反而斩于市,五子同赐死。
岑羲坐预太平公主谋逆,被诛,籍没其家,亲族数十辈,放逐略尽。
这是岑参诞生前两年的事,可见他虽出身于大家贵族,不过到他这一代已经中落了。
岑羲在睿宗朝做户部尚书时曾经写了一首题为《参迹枢揆》的诗(原诗今不存),同官沈佺期做《和户部岑尚书参迹枢揆》。
可见为岑参命名者,当受其伯父岑羲《参迹枢揆》诗的启发,“参”的谜底正是有望他重振相国家声之义,其名当读“can”才对。
岑参不像李白、杜甫那样,常在诗文中宣扬自己的大志,但是他的《银山碛西馆》说:“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又《西蜀旅舍春叹寄朝中故人呈狄评事》说:“功业悲后时,光阴叹虚掷。
却为文章累,幸有开济策”。
可见他受家世影响,还是自负“有开济策”,且以建功立业而自相期许。
再重点看看“岑参”本身出现在韵脚时的情况
1、 全宋诗卷九二六子瞻子由各有寄题小庵诗却用元韵和呈孔平仲二公俊轨皆千里,两首新诗寄一庵。
大隠市朝希柱史,好奇兄弟有岑参。
雪天冻坐痴于雀,雨夕春眠困若蚕。
不是本来忘世味,便投閒寂亦难甘。
2、全宋诗卷二五二四书怀廖行之莱衣喜气着青衫,世路从渠裂两骖。
试问虚名空斗北,何如荣养乐陔南。
邻墙饱听新诗句,尊酒相从几笑谈。
闻道秋郊足佳趣,好奇谁復似岑参。
3、全宋诗卷三○五二又和感旧四首 刘克庄老马虺隤不服骖,纍然病起泛溪南。
失侯我尚堪耘豆,出牧公方自种柑。
畏垒屡丰愧桑楚,汉嘉虽小屈岑参。
新年闻说茅柴贱,陌上逢人各半酣。
(转载自 齐鲁晚报 & 北大中文论坛)
【外一篇: 曾参之“参”的读音及其他】作者 犀泽
关于中国历史上“三参”——曾参、曹参、岑参名字的读音问题,几位学者已经在光明网、北大中文论坛网和江苏语言文字网等学术网络上有了有趣的争鸣,笔者不揣谫陋,也来聒噪几句。
曾子即曾参,生于公元前505年,卒于公元前436年,春秋鲁国人,孔子学生。
据宋代邓名世的《古今姓氏书辨证》,太子巫居鲁国南武城(即今山东费县)“巫生夭,为季氏宰;夭生阜,为叔孙氏家臣;阜生点,字晰;点生参,字子舆;参生元,申”。
《孔子家语》卷九:曾参,南武城人,字子舆,少孔子四十六岁。
志存孝道,故孔子因之以作孝经。
参后母之无恩,而供养不衰。
及其妻不贤,因出之终身不取妻。
曾参父子同为孔子学生,而曾参学问见长于其父。
孔子的“弟子三千”中有其父,而“贤人七十二”中却以曾参为首。
曾参除学问外,尤以仁孝着称。
《论语》中的“吾日三省吾身”就是曾参首先提出,而为孔子采纳的修身养性方法。
据传《大学》的作者就是曾参,曾参也是《孝经》的作者,有人说曾参实为孔孟学说的承上启下者,所以世人尊其为“宗圣”,称为“曾子”。
曾参的“参”的读音究竟是shen,还是 can?
我就此事,问过我的祖辈,他们念过私塾,听他们的老师口耳传授——都说读“shen”。
就习惯而言,曾参之“参”是念作shen的。
清初学者车万育(1632-1705,湖南邵阳县人,康熙三年进士,授户部给事中,后升掌印)着《声律启蒙》是私塾教科书,也是旧时习诗作对的入门书。
《声律启蒙》的 “十二侵”—— 眉对目,口对心。
锦瑟对瑶琴。
晓耕对寒钓,晚笛对秋砧。
松郁郁,竹森森。
闵损对曾参。
……
毫无疑问,这里“曾参”押的是“侵韵”,参读作shen。
那么车万育编书依据什么呢?我认为是依据唐宋诗。
在唐诗中有一首宣扬孝道的五言古风——白居易《慈乌夜啼》: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画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这首影响深远的诗,解放前国文教科书选过,今天仍用作台湾省的初中课文,押的还是“侵韵”。
到宋代,王安石两次把“曾参”写入诗作,如:留犁挠酒得戎心,并夹通欢岁月深。
奉使由来须陆贾,离亲何必强曾参。
《次韵平甫喜唐公自契丹归》,《全宋诗》卷556): 东浮溪水渡长林,上坂回头一拊心。
已觉省烦非仲叔,安能养志似曾参。
(《初去临川》,《全宋诗》卷562)。
可见,唐宋诗人的作品中的曾参之“参”念 shen,不可动摇。
北宋有位词人叫高似孙,对此质疑过,他认为:曾子者曾参……予读先太史《史记注七十二弟子传》参字子舆,晋灼读音“如宋昌骖乘之参”因并及之。
(《子略》卷一“曾子”条)。
高的观点是——曾参之“参”通“骖”(独辕车所驾的三种马),念can;可惜这一观点后世应者寥寥,只有明末清初人周亮工(1612--1672)笔记集《因树屋书影》转载了一下,这是学者在书斋里的发现“趣味”,社会知晓面不广。
而清初人把“曾参”编入教科书,家弦户诵,三尺童子皆知,所以积非成是,约定俗成。
所以解读《论语》的权威着作——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所附《论语词典》,以及《论语辞典》(安作璋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页310,2004年7月)都注作“音 shen”。
至于有关汉初名相“曹参”名字的读音,《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历史卷》注作读音“shen”。
笔者应该读can,因为曹参字敬伯,理所应当念“参拜”之“参”。
有关诗证见苏轼写给黄庭坚的作品,如 “置酒未逢休沐,便同越北燕南。
且复歌呼相和,隔墙知是曹参” (苏轼《再和二首》, 《全宋诗》卷81)句,押的就是“覃”字韵,足可证。
还有唐代边塞诗人岑参,其人资料缺乏,故很难从他本人身上得到有效信息。
已故文史学者蒋逸雪先生认为“岑有高峻义,故连类相属名参商之参”(王骧:《怀念蒋逸雪前辈》,《镇江史志通讯》1985年),《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注作读“shen”。
这说法值得商榷。
笔者查到岑参曾祖文本、伯长清、父植,特别是乃兄岑况颇有文名。
杜甫诗赞曰;“岑参兄弟皆好奇”。
岑参幼年丧父,由岑况教养长大30岁,应举登进士第。
与哥哥取名“况”(“况”作“比况之况” 义)相联系,岑参之“参”有“比勘、验证”义。
着名华人学者叶嘉莹教授2004年7月25日在题为《杜甫诗在写实中的象喻性》的讲演中说:岑参的 “参”字,有不同的读音。
由于孔子的学生曾参的“参”读作“深”,所以西方很多人在翻译的时候都把岑参的“参”也拼成“深”的读音。
可是根据考证,这个字不应该读作“深”而应该读作“餐”。
因为岑参曾写文章说他的祖先有很多人都参与公卿之位,他们家里希望他也能够参与公卿之位,所以取名岑参。
因此,从俗以及历史传统,曾参之“参”念shen,曹参、岑参之“参”念can;如果严守古人名字解诂的规矩,三人名字的读音应该一样,都念can。
手机用户52575986935谏语读音?谏语这两个字的读音是jiànyǔ
小时遇遇谏使更谏的读音?jiàn shǐ gēng jiàn第四声谏,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jiàn,最早见于西周晚期金文,《说文解字》解释为证也,从言柬声。
谏字本意是直言规劝,旧时称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如:进谏、谏阻;引申含义是谏官,如:谏草(谏官的奏稿);谏院(谏官的衙署)。
在古代汉语中,“谏”也通“间”,表示离间或间谍,如《韩非子·八经》中“设谏以纲独为,举错以观奸动”。
暮夏浅眠一、谏的读音:jiàn二、释义:1、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进~。
直言敢~。
从~如流。
2、匡正;挽回3、通“间”。
离间4、谏官5、通“间”。
间谍三、谏的部首:讠四、汉字结构:左右结构五、造字法:形声;从讠、柬声六、相关组词:谏诤进谏兵谏劝谏讽谏纳谏规谏司谏谏工优谏陈谏忠谏谏署谏院扩展资料:一、字形演变: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挑选、挑剔。
谏,金文(柬,挑选改洞、挑剔)(言,言说、),表示挑剔、批评。
造字本义:动词,臣子批评或忠告君王茄歼汪。
文言版《说文解字》:谏,证也。
从言,柬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谏,向朝廷进言。
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柬”作声旁。
二、词组释义:1、谏垣[jiàn yuán]指谏官官署。
2、讥谏[jī jiàn]劝谏。
3、谏正[jiàn zhèng]谏诤;规劝。
4、谏谕[jiàn yù]亦作“谏喻”。
劝谏讽喻;劝谏晓喻颤仔。
5、闚谏[kuī jiàn]察看时机进谏。
多的友72a1437“谏”是一个汉字,读作jiàn,本意是指向帝王陈述各种可能的选择并提出其中最佳者,引申义是在帝王做出错误选择时直言规劝。
娃娃教育小能手拼音:jiàn,声母:j,介母:i,韵母:an,声调:第四声。
谏拼音:jiàn,注音:ㄐㄧㄢˋ,简体部首:讠,部外笔画:9,总笔画:11,繁体部首:言,五笔86:YGLI,五笔98:YGLI,仓颉:IVDWF,郑码:SFLK,笔顺编毕凯号:45125431234,四角号码:35796,UniCode:CJK,统一汉字:U+8C0F。
释义: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
组词:谏诤、进谏、兵谏、规谏、纳谏、讽谏、劝谏、陈谏、谏院、司谏、谏当、谏争。
笔顺
扩展资料:1、谏诤 [ jiàn zhèng ]释义:直言指出他人的过错,并规劝其改正。
2、进谏 [ jìn jiàn ]释义:以忠携氏言规劝(君主、尊长等)。
3、兵谏 [ bīng jiàn ]释义:用武力胁迫进谏。
4、规谏 [ guī jiàn ]释义:忠言劝诫;规劝。
5、纳谏 [ nà jiàn ]释义:古代指君主采纳臣下的进谏,后泛指尊长辩数散等接受规劝。
蛮荒漂絮谏是什么意思,"谏"的汉语解释?谏是一个汉字,读作jiàn,本意是指向帝王陈述各种可能的选择并提出其中最佳者,引申义是在帝王做出错误选择时直言规劝。
谏的解释旧时称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劝。
进~。
~阻。
兵~。
从~如流。
阿定咨询师jian 第四声 劝谏
姑娘keep加油以塞忠谏之路也读音?以:yi三声塞:四声忠:zhong一声谏:jian四声之:zhi一声路:lu四声也:ye三声
翼飞ong 拼音:jiàn笔顺:点,此拆横折提,横,竖,横折,点,撇,配基横,竖,撇,培扒谨捺解释:旧时称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劝。进~。
~阻。
兵~。
从~如流。
一起看日落Ti
谏的拼音是jian,三声
血刺熊猫tc1、谏读作jiàn。
2、本意是指向帝王陈述各种可能的选择并提出其中最佳者,引申义是在帝王做出错误选择时直言规劝。
3、谏策:对尊长、君王直言劝诫,改正缺失,并提出针对性的方法和策略。
4、谏官:时专规劝天子改正过失的官。
鲁公为谏官。
——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5、谏塌旦凯劝:言规劝。
6、团唤谏书:臣下向帝王进谏的迟喊奏章。
我love331jian(第四声)释意:规劝,使改正错误
甜圈圈圈啊以塞忠谏之路也读音?读音:yǐ sè zhōng jiàn zhī lù yě出处:《出师表》——建兴五年·诸葛亮原文: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文:您应该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用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
激发志士的勇气,不应该妄自菲薄。
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
用户6980364025042谏字怎么来的?
谏(谏)jiàn旧时称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谏劝。
暮夏浅眠一、谏的读音:jiàn二、释义:1、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进~。
直言敢~。
从~如流。
2、匡正;挽回3、通“间”。
离间4、谏官5、通“间”。
间谍三、谏的部首:讠四、汉字结构:左右结构五、造字法:形声;从讠、柬声六、相关组词:谏诤进谏兵谏劝谏讽谏纳谏规谏司谏谏工优谏陈谏忠谏谏署谏院扩展资料:一、字形演变: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挑选、挑剔。
谏,金文(柬,挑选、挑剔)(言,言说、),表示挑剔、批评。
造字本义:动词,臣子批评或忠告君王。
文言版《说文解字》:谏,证也。
从言,柬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谏,向朝廷进言。
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柬”作声旁。
二、词组释义:1、谏垣[jiàn yuán]指谏官官署。
2、讥谏[jī jiàn]劝谏。
3、谏正[jiàn zhèng]谏诤;规劝。
4、谏谕[jiàn yù]亦作“谏喻”。
劝谏讽喻;劝谏晓喻。
5、闚谏[kuī jiàn]察看时机进谏。
用户2612080263574974谏的读音是什么?谏jiàn ◎ 旧时称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劝。
进~。
~阻。
兵~。
从~如流。
蜡笔筱筱新影视剪辑谏是什么意思,"谏"的汉语解释?谏读jiàn意思是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进~。
直言敢~。
从~如流。
小时遇遇以塞忠谏之路也读音?yǐ sè zhōng jiàn zhī lù yě路,普通话读音为lù。
路的基本含义为道路,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路的引申含义为思想或行动的途径,如路子(指门路)。
在现代汉语中,“路”还有种类,类型的含义,如路数。
路,最早见于金文中,形声字,后来陆续在楚系简帛、说文中发现,“路”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系简牍演变而来。
成成游侠jian 声调是第四声
多的友3394703谏字读音(见),谏字指谏言,一般用来指下级对上级的规劝和建议。
古时常用于君臣之间。
热心多的友谏怎么读音是什么谏拼音[jiàn][释义]:旧时称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劝。
进~。
~阻。
兵~。
从~如流。
血刺熊猫tcjiàn。
部首瞎清:讠。
笔画:11。
笔顺:点、横折提、横、竖、横折、点源滑、撇、横、竖、撇、捺。
组词:谏言、劝谏、纳谏、进谏雹神腊、兵谏、直谏、谏议、谏官、谏诤、谏阻。
基础释义: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进谏。
直言敢谏。
从谏如流。
jiàn。
部首:讠。
笔画:11。
笔顺:点、横折提、横、竖、横折、点、撇、横、竖、撇、捺。
组词:谏言、劝谏、纳谏、进谏、兵谏、直谏、谏议、谏官、谏诤、谏阻。
基础释义: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进谏。
直言敢谏。
从谏如流。
详细释义:〈动〉(形声。
从言,柬声。
本义:直言规劝)同本义谏,证也。
——《说文》谏者,正也。
——《楚辞·七谏序》谏,犹正也。
以道正人行。
——周礼·司谏》注掌谏五恶。
——《周礼·保氏》。
注:“以礼义正之。
”三谏不从。
——《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
——《左传·僖公二年》保氏常谏王恶。
——《周礼·地官》大臣强谏。
——《战国策·赵策》扶苏以数谏。
——《史记·陈涉世家》忠谏之路。
——诸葛亮《出师表》不为拒谏。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博学海燕tx谏语读音?jianyu谏[ jiàn ]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进~。
直言敢~。
从~如流。
详细解释〈动〉1.(形声。
从言,柬声。
本义:直言规劝)2.同本义谏,证也。
——《说文》谏者,正也。
——《楚辞·七谏序》3.匡正;挽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4.通“间”。
离间郭开受谏, 李牧就诛。
—— 唐· 皮日休《忧赋》〈名〉1.谏官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
——杜甫《晚出左掖》2.通“间”。
间谍设谏以纲独为,举错以观奸动。
——《韩非子·八经》3.姓
点击加载更多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3:34: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26480109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谏怎么读什么意思(谏怎么读拼音)(谏的读音是什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谏怎么读什么意思(谏怎么读拼音)(谏的读音是什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