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撰写备课是说课的前提。
备课要做好三项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方法;备课要写好三种计划:学期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在设计好教案的基础上再动手撰写说课稿。
(二)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撰写说课稿中要体现三个层次的理论指导:一扰芹哗是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二是某种教学理论;三是本学科教学的专业理论。
(三)围绕以下几方面内容撰写一说课标。
说课标就是要把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三维目标)作为本课题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从课程论的高度驾驭教材和指导教学设计。
说课标,要重点说明有关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操作等在课程标准中的原则性要求,从而为自己的教学设计寻找到用力的依据。
说课标,可以结合到说教材中去进行。
二说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
能否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教材,高屋建瓴地驾驭教材,合乎实际地处理教材,科学合理地组织教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也是说课的首要环节。
说教材时应说清楚以下几点:1、说清楚本节教材在本单元甚至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弄清教材的编排意图或知识结构体系。
5、说明教材处理上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生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
说课活动中虽然没有学生,看不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但首皮从教师的说课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最大程度地体现出课改精神教师是课缓行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启发者。
具体要说清两大问题:1、要说出本节课所采用的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教法及其所依据的教学原理或原则。
2、要说出本节课所选择的一组教学方法、手段,对它们的优化组合及其依据。
无论以哪种教法为主,都是结合学校的设备条件以及教师本人的特长而定的。
要注意实效,不要生搬硬套某一种教学方法,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提倡教学方法的百花齐放。
3、要说明教师的教法与学生应采用的学法之间的联系。
五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
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
说教学过程要求做到:1、说出教学全程的总体结构设计,即起始过程收束的内容安排。
说教学程序要把教学所设计的基本环节说清楚。
但具体内容只须概括介绍,只要听讲人能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了,不能按教案像给学生上课那样讲。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介绍教学过程时,不仅要讲教学内容的安排,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大纲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等)。
2、重点说明教材展开的逻辑顺序、主要环节、过渡衔接及时间安排。
4、要对教学过程作出动态性预测,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其调整对策。
(四)要做到教理和教例有机结合写说课稿,就是要在教理和教例相结合的焊接点上做文章。
做到理随例出,例不离理;理和例既一分为二,又和二为一。
很显然,一份精彩的说课稿渗透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展现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满了研究性与实用性。
开心就好24886812460说课步骤及技巧?说课的步骤技巧1、要具有清晰的结构能抓住听者心弦的说课,必须有一个经得起推敲的逻辑结构,要在注意把握教材自身内容联系的条件下,组织好说课的结构。
2、要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依据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从知识、技能、能力、思想品德等方面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果说教材是说课的“血肉”,结构就是说课的“骨架”,那么,教学目标是整个说课的“灵魂”。
也就是说,目标确定后,说课的整个安排,一切一切都要服从于教学目标,目标不能虚晃一枪,不能和教学内容脱节,还要具体、明确而全面。
3、要分析准确重点难点要结合教材的地位、作用、内容与学生的起点行为情况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尤其要注意分析难点的位置、程度、成因和突破难点或分散难点的关键与措施,以及在难点的教与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4、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效,即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选择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能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尽可能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法,即所选择的教法能和学生心中的弦对准音调,能在学生心中弹奏。
另外,教学手段的采取要从正确发挥教学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出发。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3:27: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26069114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说课步骤及技巧?.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说课步骤及技巧?.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