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涎三尺的涎怎么读(三点水加个欣念什么?)

更新时间:2023-02-28 03:24:35 阅读: 评论:0

这个字“饧”怎么读,是什么意思?饧(xíng)糖稀。

糖块、面剂子等变软:糖~了。

精神不振,眼睛半睁半闭:眼睛发~。

1、饧蜜(xíng mì)蜜糖。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枳椇子,一名木饧,实形拳曲,花在实外,味甘如饧蜜也。

”2、木饧(mù xíng)枳椇子的别名。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枳椇子一名木饧,实形拳曲,花在实外,味甘如饧蜜也。

”3、饧箫(xíng xiāo)卖饴糖人所吹的箫。

4、膏饧(gāo xíng)饴糖。

《后汉书·樊鯈传》:“又 野王 岁献甘醪、膏饧,每辄扰人,吏以为利。

鯈 并欲奏罢之。

”5、饧桃(xíng táo)甜桃。

用户2317379549004851

垂涎的涎读拼音是怎么读的?是什么音?

  垂涎的"涎"拼音是[xián]。

  中文名:涎  拼音:xián  部首:氵  部外笔画:6  总笔画:9  五笔86:ITHP  五笔98:ITHP  仓颉:ENKM  笔顺编号:441321554  四角号码:32141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D8E  解释:  〈名〉

(形声。

从水,延声。

本义:唾沫,口水)

同本义 [saliva]

涎,小儿唾也。

——《三苍》

喷浪飞唌(涎)。

——郭璞《江赋》

群犬垂涎。

——柳宗元《三戒》

又如:口角流涎;垂涎三尺

粘液 [mucus]

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素问》

  〈动〉

流口水 [drool]见元妃痰塞口涎,不能言语。

——《红楼梦》

贪羡,贪图 [be greedy for]主人涎我色,奸我,不从,则鞭挞之。

——清· 袁枚《新齐谐》

又如:涎利(贪图利益)吐;流 [vomit]。

如:涎津溢(唾沫液);涎缕(吐丝)

厚着脸皮;嬉皮笑脸 [brazen it out]。

如:涎邓邓(含攫取挑逗的样子);涎皮(嘻皮赖脸,厚脸皮);涎脸(厚脸皮;嬉皮笑脸)

拖;伸 [drag]。

如:涎着半条舌头的黄狗

  〈形〉

[眼神] 呆滞 [dull]虔婆又吃了两杯酒,醉了,涎着醉眼说道:“他府里那些娘娘,不知怎样像画儿上画的美人!——《儒林外史》又如:涎不痴的(傻乎乎)

嬉笑貌 [laughing]呸!好不识羞的涎脸!——《西厢记》

贪馋地盯视 [ogle]。

如:涎眼睛(贪婪的眼光);涎眉邓眼(用贪谗的眼光瞧人)

小邢姑娘

垂涎三尺的涎只有一个读音?chui xian san chi,读xian,二声。

知识就是动力00

垂涎三尺的“涎”读作xián“垂涎三尺”释义:指嘴边挂着三尺长的口水,形容嘴馋到极点。

亦形容羡慕到极点,极想据为己有。

出自《赵子曰》。

成语用法: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见了别人东西眼红。

近义词:垂涎欲滴、馋涎欲滴。

反义词:不屑一顾、视如敝屣。

字义:1、垂:东西的一头向下。

2、涎:口水。

流出来的口水。

3、三:秋季 ,收获季节 ,在这里是得到的意思。

4、尺:度量在这里为:心愿。

造句1、对于这一桌子美味的饭菜,我们几个孩子早已经垂涎三尺,迫不及待了。

2、菜刚上来,几个玩了半天的孩子垂涎三尺,就伸出手抓着吃。

3、我一想到有那么一大笔红利就垂涎三尺。

4、菜式的卖相必须美观,以突出鸭鹅的色泽和香味为佳,令人只看也垂涎三尺。

5、大花猫天天盯着鱼缸里的鱼看,早已垂涎三尺了。

6、他对该公司垂涎三尺。

7、蛋糕一切开,孩子们就垂涎三尺了。

8、丹麦、波兰和俄国都对它们面前的这个波罗的海帝国瑞典的某些部分垂涎三尺。

9、蛋糕一切开,孩子们就垂涎三尺了。

10、看到烤牛肉,客人们不禁垂涎三尺 。

君同学6t7b

参涎欲滴的读音?参涎欲滴,读cān xián yù dī,意思是参杂着口水就要滴下来了。

近义词有馋言欲滴、垂涎欲滴、垂涎三尺,都是讲馋的口水快要流出来了的意思,多形容嘴馋想吃。

参涎欲滴中的“参”,有两种读音:第一种读cān,有六种意思:1,加入在内,如参加、参政。

2,夹杂,如参杂。

3,考证,如参考。

4,领悟,如参透。

5,下级进见上级,如参见。

6,弹劾,如参奏。

第二种读shēn,有二种意思:1,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2,中药名,如人参。

热心多的友

这个字“饧”怎么读,是什么意思?拼音: xíng  部首:饣 部外笔画:3 总笔画:6 田字格中的“饧”字  五笔86:QNNR 五笔98:QNNR 仓颉:NVNSH  笔顺编号:355533 四角号码:27727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9967[1] [编辑本段]汉字释义   基本字义    1、 糖稀。

  2、 糖块、面剂子等变软:糖~了。

  3、 精神不振,眼睛半睁半闭:眼睛发~。

[2]   详细字义    〈名〉  1、 用麦芽或谷芽熬成的饴糖 [malto;malt sugar]  泼火雨初晴。

草色青青。

傍檐垂柳卖春饧。

——宋· 李彭老《浪淘沙》  湖鱼香胜肉,官酒重于饧。

——唐· 刘禹锡《历阳书事》  2、 又如:饧糟(熬麦芽糖剩下的渣子);饧饼(一种糖饼);饧粥(甜粥);饧蜜(糖蜜);饧糖(麦芽糖);饧桃(甜桃)  〈动〉  1、 糖块、面剂子等变软 [soften]。

如:糖饧了  2、 形容眼色朦胧 [with sleepy eyes]  八戒饧眼偷看,你道他怎生打扮。

——《西游记》  只觉口齿缠绵,眉眼愈加饧涩,忙伏侍他睡下。

——《红楼梦》  3、 又如:饧涩(精神涣散,眼色朦胧);饧眼(脒着眼睛,朦胧而视)[2]。

学海语言教育

1.xián。

蚂尘芦

2.部首氵,形声从水,延声,左右结构,总笔画九笔。

3.涎指的是口水。

4.组词:涎眉邓眼、漫涎、垂涎已久兄雀、染指垂涎、涎脸饧眼、鬼狐涎、涎瞪、唾涎三尺、涎漫、涎涎邓邓、涎唾、涎睨、垂涎欲滴。

5.汉字,又称中文、中国字,别称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6.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

7.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

8.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

9.除极个别汉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个汉字一个音节。

10.需要注意的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国在历史上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甚至其语文都存在借用汉语言文字的现象。

11.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正楷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体字。

12.现代汉字即从闷带甲骨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而来。

华源多的络

1、涎的声母x,音节ian,音调xián。

2、释义:唾沫,口水。

3、部首:氵

4、笔画:点、点、提、撇、竖、横、竖折/竖弯、横折折撇、捺

5、扩展资料——饥指相关组词:

(1)唾涎物埋[tuò xián]

唾液,口水。

(2)流涎[liú xián]

又名流涎不收。

多为脾热或脾胃虚寒,升降失常,不能收摄所致。

(3)口涎[kǒu xián]

口水。

(4)馋涎[chán xián]

因食欲罩肢蚂而口中分泌的液体。

xtvfhgfggh

涎 xian 第二声 口水的释义

枫叶165603923

三点水加个欣念什么?三点水加个欣念沂(yi)水

用户5699412889028

三点水加个欣念什么?三点水加个欣是汉字㳄,拼音念xiánㄒㄧㄢˊ部首氵笔画7结构左右结构五笔IQWY四角37182仓颉ENO异体字6D8E,23D9A,部外笔画4㳄 《康熙字典》【巳集上】【水】 㳄·康熙笔画:8 ·部外笔画:4

【集韵】涎本字。

㳄 《说文解字》【卷八】【㳄】『说文解字』

慕欲口液也。

从欠从水。

凡㳄之属皆从㳄。

,㳄或从侃。

,籒文㳄。

叙连切

用户804386860247

口加个刺怎么读?

一个口加一个刺即”喇“,有三种读音,分别是:lā、lá、lǎ。

一、含义:1、读作[ lā ]时:呼喇,同“呼啦”,拍打声2、读作[ lá ]时哈喇子,〈方〉流出来的口水。

3、读作[ lǎ ]时姓。

二、组词:喇嘛、喇叭、哈喇、捣喇、喇虎、呛喇等三、笔画:竖、横折、横、横、竖、横折、横更、竖、撇、点、竖、竖钩等。

四、部首:口五:五笔:KGKJ扩展资料:组词解释:1、喇嘛:藏传佛教僧侣。

藏语称男子出家者为喇嘛,意即上人、师傅。

玛拉沁夫 《活佛的故事》:“我家的邻居,是 特古斯 喇嘛。

”2、喇叭:管乐器;有扩音作用的、喇叭筒状的东西巴金 《灭亡》一:“﹝车夫﹞先按一下喇叭,接着就开起车走了。

”3、哈喇:食油或含油食物日久味道变坏王蒙 《深的湖》:“封皮上发出一股油乎乎的哈喇味儿。

”4、捣喇:闲谈,扯淡。

清朝刘璋《斩鬼传》第三回:“ 涎脸鬼 走上茶庵,见两个闲汉在那里捣喇。

”5、喇虎:亦作“喇唬”。

凶恶无赖。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劝民息讼附禁刁讼示》:“一种贪恶之人,意想诈人,遇事生风,讦私扬短,未告则放风熏吓,已告则使党圈和,不遂其欲,迭告无已,此地方之喇唬也。

超级萌友

涎[xián]部首:氵笔画: 9基本释义口水:垂~三尺。

口角流~。

详细释义〈名〉1,(形声。

从水,延声。

本义:唾沫,口水)2,同本义涎,小儿唾也。

——《三苍》喷浪飞唌(涎)。

——郭璞《江赋》群犬垂涎。

——柳宗元《三戒》又如:口角流涎;垂涎三尺3,粘液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素问》〈动〉1,流口水见元妃痰塞口涎,不能言语。

——《红楼梦》2,贪羡,贪图主人涎我色,奸我,不从,则鞭挞之。

——清· 袁枚《新齐谐》又如:涎利(贪图利益)3,吐;流 。

如:涎津溢(唾沫液);涎缕(吐丝)4,厚着脸皮;嬉皮笑脸 。

如:涎邓邓(含攫取挑逗的样子);涎皮(嘻皮赖脸,厚脸皮);涎脸(厚脸皮;嬉皮笑脸)5,拖;伸 。

如:涎着半条舌头的黄狗〈形〉1,[眼神] 呆滞虔婆又吃了两杯酒,醉了,涎着醉眼说道:“他府里那些娘娘,不知怎样像画儿上画的美人!——《儒林外史》又如:涎不痴的(傻乎乎)2,嬉笑貌呸!好不识羞的涎脸!——《西厢记》3,贪馋地盯视 。

如:涎眼睛(贪婪的眼光);涎眉邓眼(用贪谗的眼光瞧人)组词垂涎 涎水 黏涎 蛇涎 涎滑 口涎 涎瞪 涎滴 蛟涎 涎唾 清涎 飞涎 流涎 涎沫 …

用户2385560242164

参涎欲滴的读音?正确的词语是:馋涎欲滴读音为[ chán xián yù dī ]释义[ chán xián yù dī ]近义词“垂涎欲滴”涎:口水。

馋得口水都要滴下来了。

形容极其贪馋的样子。

也形容非常眼红。

造句1. 他一看到食物就露出馋涎欲滴的模样。

2. 听了小杨在外挣大钱的经历后,小赵确实有些馋涎欲滴了。

骄学相长

读音:xián声母:x韵母:an释义:口水简橡。

拦伏旁引证:唐代·杜甫《饮中八仙歌》: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翻译:汝阳王李琎饮酒三斗以后才去觐见天子。

路上碰到装载酒曲的车,酒味引得口水直流,为自己没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遗憾。

相关组词

1、涎水[xián shuǐ] 嘴中流出的水,口水。

2、垂涎三尺[chuí xián sān chǐ] 口水流下来有三尺长,形容非常贪馋的样子,也形容见到别人的好东西就眼红的丑态。

3、黏涎[nián xián] 人嘴里的粘液。

4、黏涎子[nián xián zi] 从嘴里流出的黏液。

5、涎眉邓眼[xián méi dèng yǎn]嬉皮笑脸。

6、涎脸饧眼厅扮[xián liǎn xíng yǎn] 嬉皮笑脸,挤眉弄眼。

形容轻佻相。

7、涎言涎语[xián yán xián yǔ] 厚着脸皮胡言乱语,撒赖。

用户3615998126879

这个字“饧”怎么读,是什么意思?饧 1 táng同‘糖’。

涎脸饧眼 【拼音】:xián liǎn táng yǎn 【解释】:嬉皮笑脸,挤眉弄眼。

形容轻佻相。

【出处】:茅盾《虹》:“像卫队似的,梅女士前后左右总有四五个涎脸饧眼的恶少。

” 【近义词】:涎眉邓眼 【语法】: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饧 2 xíng(1)<书>糖稀。

(2)糖块、面剂子等变软:糖~了。

(3)精神不振,眼睛半睁半闭:眼睛发~。

眼饧耳热 【拼音】:yǎn xíng ěr rè 【解释】:两眼半睁半闭,朦胧而视,双耳燥热。

形容饮酒微醉时的感觉。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一回:“至晚饭后,宝玉因吃了两杯酒,眼饧耳热之际,若往日则有袭人等大家喜笑有兴,今日却冷清清的一人对灯,好没兴趣。

鹿泉的美食记

拼音:xián(声母x,韵母ian,二声)基本字义:涎,是一个汉语词汇,汉语拼音是xián,涎指的是唾沫,口水。

可组词为粘涎,拖涎,垂涎欲滴,垂涎三尺。

繁体字:㳄,部首:氵,拼音:xián笔画:9,结构:左右结构首尾分解:氵延,部件分解:氵丿止廴,异体字:湺宴猜兆扩展资料笔顺:组词解释:1、唾涎[tuò xián]唾液,口水。

2、流涎[liú xián]又名流涎不收。

多为脾热或脾胃虚寒,升降晌租失常,不能收摄所致。

3、口涎[kǒu xián]口水。

4、馋涎[chán xián]因食欲兆正而口中分泌的液体。

5、涎沫[xián mò]〈方〉口水。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3:24: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25875105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垂涎三尺的涎怎么读(三点水加个欣念什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垂涎三尺的涎怎么读(三点水加个欣念什么?).pdf

标签:三尺   加个欣念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