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
生物学(Biology)是研究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结构、
功能、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部分。为帮助大家学
习方便,作者收集整理了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5篇,期望可以帮助您,
欢迎鉴戒学习!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1
问题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是以什么情势存在的?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体内以什么情
势存在(单质还是化合态),分析时结合学生了解的生物体组成的化合物
来分析,总结归纳出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一、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80-90%
无机盐:1-1、5%
有机化合物:蛋白质:7-10%
核酸
糖类:1-1、5%
脂类:1-2%
二、水
问题2:水对于生物体是至关重要的,水对于生物体、对于细胞有
什么生理作用呢?这种作用是如何体现的?
说明:引导学生从水的生理作用、水的存在情势等方面分析水分
的相干知识,既要通过介绍实例来启示学生分析,也要鼓励学生自己举
例分析水分的相干知识。归纳总结以下:
1、含量:最多
(1)不同生物含量不同:水母97%、毛豆60%
(2)不同结构含量不同:骨22%、肌肉76%、脑86%
(3)不同生长阶段含量不同:婴儿72%、成人60%、老人50%
2、存在情势:
(1)结合水(4、5%):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
(2)自由水(94、5%):以游离情势存在,可自由活动
如:种子烘干(水分为自由水)
3、生理作用:水是生命之源
(1)细胞核生物体的组成成分
(2)良好的溶剂,利于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
(3)利于细胞内物质运输
三、无机盐
问题3:无机盐在生物体内以什么情势存在?无机盐对于细胞和生
物体的作用如何?这些生理作用是如何发挥的?
说明:引导学生从无机盐的存在情势、无机盐的生理作用等方面
分析无机盐的相干知识,既要通过介绍实例(见下面总结)来启示学生分
析,也要鼓励学生自己举例分析。归纳总结以下:
1、含量:很少
2、存在情势:离子态
3、生理作用
(1)细胞内某些复杂的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镁离子:叶绿素;铁离子:血红蛋白
(2)坚持生命活动
钙离子:激活凝血酶原,缺少时表现抽搐现象
(3)坚持细胞渗透压和酸碱安稳
生理盐水:保证细胞正常的渗透安稳
四、糖类
问题4:你所知道的糖有哪些?这些糖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它们对于
细胞和生物体有什么生理作用?
说明:引导学生从自己感知的糖类动身,分析糖类的分类,再引
导学生分析糖类的共同特点进程中分析糖类的元素组成和生理作用,教
师再结合特定的事例(见总结)帮助学生分析知道糖类的特别的生理作用。
最后归纳总结以下:
1、组成元素:C、H、O
2、分类(根据水解情形分类)
(1)单糖:不能水解,五碳糖、六碳糖
葡萄糖:光合作用的产物
细胞重要的能源物质
半乳糖:乳汁中
(2)二糖:水解后产生两个单糖
植物二糖:蔗糖、麦芽糖
动物二糖:乳糖
(3)多糖:水解后产生多个单糖
植物多糖:淀粉、纤维素
动物多糖:糖原(肝糖原、肌糖原)
3、生理作用
(1)核糖、脱氧核糖是核酸的重要组成分
(2)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3)糖类与生物体的结构有关
五、脂类
问题5:你所知道的脂类有哪些?这些脂类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它们
对于细胞和生物体有什么生理作用?
说明:引导学生从自己感知的脂类动身,分析脂类的分类,再引
导学生分析脂类的共同特点进程中分析脂类的元素组成和生理作用,教
师再结合特定的事例(见总结)帮助学生分析知道脂类的特别的生理作用。
最后归纳总结以下:
1、组成元素:C、H、O、(N、P)
C、H比例高,彻底氧化开释出更多能量
2、分类及生理作用
(1)脂肪:储能物质
坚持体温恒定、减少摩擦、缓冲外界压力等
(2)类脂:磷脂(构成膜的主要成分)
脑磷脂、卵磷脂
六、蛋白质
问题6:你所知道的蛋白质有哪些?这些蛋白质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它们对于细胞和生物体有什么重要生理作用?
说明:引导学生从自己感知的蛋白质动身,分析蛋白质的元素组
成及生理功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蛋白质功能的结构基础及结构
特点,详细地分析讲授蛋白质的相干知识。最后归纳总结以下:
蛋白质被称做是生命活动的体现物质。在细胞的各种结构中都是
非常重要的成分。大约占细胞干重的50%,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或叫
生物大分子。
1、相对分子量大
几千到几十万个原子,分子量几万到几百万
如:乳球蛋白3、6万
2、分子结构复杂
1、种类多样性:蛋白质的多样性
分析原因:
(1)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序列不同--多肽链多样
(2)空间结构多样
2、功能重要: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结构蛋白);
(2)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酶);
(3)有些蛋白质有运输作用(载体蛋白);
(4)有些蛋白质有调解作用(激素蛋白);
(5)有些蛋白质有免疫作用(抗体)。
七、核酸:生物大分子
核酸是从细胞核中最初提取出来的酸性物质。分为两类:DNA、
RNA
1、分子量大名称RNADNA
分子量104106
散布细胞质细胞核
2、结构复杂
(1)元素组成:C、H、O、N、P
(2)结构单位:核苷酸
分类:核糖核苷酸:4种
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
(3)化学结构:多核苷酸链
(4)空间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
(注:第六章详细讲授)
3、种类多样:每种生物均不同
4、功能重要: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1)控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2)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过渡:六种化合物,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核酸是生命活
动的调控者,二者最为重要,都是生物大分子,而糖类和脂类主要是作
为能源物质显现的,同时参与一些生命活动调解,水和无机盐作为生命
活动的辅助物质,这六种化合物共同组成了细胞的物质,即原生质。
八、原生质
案例1:小实验--科学家研磨活水螅,提取出各种化合物,然后再
按真实比例混合,放在适宜的环境下培养,猜测一下能否得到活细胞?
这个实验能说明什么问题?
分析:当然不能
原生质的具体存在情势是活细胞
原生质具有特定的结构
所以:1、原生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
2、原生质能表现诞生命活动(如自我更新);
3、原生质分化成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等结构。
进一步了解生命的本质,需要研究细胞的结构。
板书提纲
第二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一、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
有机化合物: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
二、水
1.含量:最多
(1)不同生物含量不同:水母97%、毛豆60%
(2)不同结构含量不同:骨22%、肌肉76%、脑86%
(3)不同生长阶段含量不同:婴儿72%、成人60%、老人50%
2.存在情势:
(1)结合水(4、5%):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
(2)自由水(94、5%):以游离情势存在,可自由活动
3.生理作用:水是生命之源
(1)细胞核生物体的组成成分
(2)良好的溶剂,利于体内化学反应的进行
(3)利于细胞内物质运输
三、无机盐
1.含量:很少
2.存在情势:离子态
3.生理作用
(1)细胞内某些复杂的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2)坚持生命活动
(3)坚持细胞渗透压和酸碱安稳
四、糖类
1.组成元素:C、H、O
2.分类(根据水解情形分类)
(1)单糖:
3.生理作用
(1)核糖、脱氧核糖是核酸的重要组成分
(2)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3)糖类与生物体的结构有关
五、脂类
1.组成元素:C、H、O、(N、P)
2.分类及生理作用
(1)脂肪:储能物质、坚持体温恒定、减少摩擦、缓冲外界压力等
(2)类脂:磷脂(构成膜的主要成分)
六、蛋白质--生物大分子
1.相对分子量大
2.分子结构复杂
(4)空间结构:蛋白质--一条或多条多肽链形成空间结构
3.种类多样性:蛋白质的多样性
原因:(1)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序列不同--多肽链多样
4.功能重要: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1)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结构蛋白);
(2)有些蛋白质有催化作用(酶);
(3)有些蛋白质有运输作用(载体蛋白);
(4)有些蛋白质有调解作用(激素蛋白);
(5)有些蛋白质有免疫作用(抗体)。
七、核酸--生物大分子
DNA和RNA
1.分子量大名称RNADNA
分子量104106
散布细胞质细胞核
2.结构复杂
(1)元素组成:C、H、O、N、P
(2)结构单位:核苷酸
(3)化学结构:多核苷酸链
(4)空间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
3.种类多样:每种生物均不同
4.功能重要: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1)控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2)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八、原生质
1.原生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
2.原生质能表现诞生命活动(如自我更新);
3.原生质分化成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等结构。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ATP是生命直接能源,在所有生物的代谢中占有普遍的重要地位,
为后续学习光合、呼吸作用作铺垫,具有承前继后之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①、能写出ATP的分子简式并说出其结构特点
②、能画出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进程并能知道ATP的形
成途径
③、知道ATP对细胞中能量代谢中的意义
④、能利用ATP是新陈代谢的直接能源说明实际问题,并知道ATP
作为能量通用货币的含义
能力方面
学生通过分析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内供能的意义,
初步训练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让学生在分析自己身体内产生的ATP-ADP循环及其重要意义进程
中,体验到生物学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价值,加强学生对身边的科学
(RLS)这一理念的知道。
3、教学的重点难点
我对本节内容肯定的重点是:ATP的分子简式及其结构特点、ATP
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内能量代谢中的意义、能知道ATP作
为“能量通用货币”的含义。
针对这些重点内容,其中最难让学生知道的是:ATP和ADP之间的
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内能量代谢中的意义、对ATP作为“能量通用货币”
的含义的知道。
二、说学法
由于本节知识难度不是很大,学生基本能看懂书本对于这一节知
识的介绍,所以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设计的说明、资料的浏览、问题
的讨论和摸索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本课时的内容。
三、说教法
以知识结构为基础、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关键,加强知道和运用。
尽量联系糖类、脂肪、叶绿体、线粒体、主动运输等与能量相干的和初
中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知识展开教学。并且通过建立实验的情境,让
学生在解决实际的问题的进程中知道最关键的内容,通过设疑、析疑、
解疑和多媒体辅助来强化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
四、说教学进程
1.新课引入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情境:利用荧火虫的尾器发光的实验:先得到尾器、然后放
置会发觉尾器的发光情形会逐渐消逝、设置对照实验,A组加入适量的
ATP粉剂(展现课前买来的ATP、并让学生传看),B组加入等量蒸馏水。
结果会发觉A组的尾器的发光量加强,而B组连续减弱。
让学生讨论这一情境
学生对于这一问题情境是可以知道的,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学
生能够从直观上知道ATP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和具体的作用。
设问:燃烧一匙葡萄糖,能视察到什么现象?
细胞中的能量以什么情势开释出来?又是如何被利用的呢?
然后环绕标题展开教学,教学时利用身边的生活实例:如用百元
大钞与一元小票购买小件物品,如果我们总是拿大额面值的钞票进午行
交易会很麻烦,相反如果我们把百元钞票换成100张一元小票,在进行
交易时就会很方便,有这样的例子来比喻细胞中的能量——在细胞中百
元大钞相当于储存能量的有机大分子,ATP分子就是那个可以在细胞内
流通的“小票”,即能量的通货,这样使学生更容易知道标题,并能激
发学习爱好。
分子具有高能磷酸键:
通过再次出现ATP药物及说明、介绍ATP为动力的纳米发动机等
贴近生活实际和学生感爱好的新科技内容,寓教于乐,形成ATP的感性
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展现ATP结构动画及其“近亲”腺苷的图片、引导视察和比较,
调动积极性并利于形成ATP的形象认识。要让学生清楚ATP三个磷酸键
的不同。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何谓“高能磷酸键”。
师生共同归纳ATP的名称、简式、物质性质、功能作用,形成ATP
的理性认识。
、ADP相互转化
连续以上面的比喻进一步展开,将细胞中的能量通货比作我们日
常生活中的零用钱,它会随着每天的花销而减少,因此要坚持正常生活
必须不断破开大面值的钞票给予补充,细胞中大面值钞票主要是糖类等
有机物。在有机物分解时开释出的能量能被用来合成ATP,这个进程通
过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来实现。并通过动画情势介绍、图文转化提问、
学生前台板书等进程教学,加强知道记忆、培养知道能力和表达能力。
其中,重点从酶、能量走向等方面对相互的两个进程进行比较:ATP水
解时,阔别腺苷的磷酸键断裂——放能。合成时是可逆的,但要注意与
化学中可逆反应知识的干扰,并以此引出下一个问题—ATP的形成途径。
4、ATP的形成途径
通过学生自学、图文表述提问、师生共同归纳、展现动画等程序
教学。注意与后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知识的衔接作铺垫。并与ATP的
结构、功能、转化的知识浑然一体,为进一步学习后面的知识奠定基础。
5、ATP的利用
一是主要讲清楚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与ATP的分解和合成关系;二
是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解,让学生在看懂图解的基础上,再根据教材51
页的图解,讨论ATP还有哪些用处,从而对该知识点进行补充和完善。
6、总结巩固
从生物进行生命活动耗能的知识和ATP的基础知识方面进行总结,
构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并终究知道ATP在生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
最后增加补充练习以巩固。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3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细胞中的糖类,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
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进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细胞中的糖类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学生在2、3
节学习了细胞中的蛋白质和核酸,这两种生物大分子都具有一定的结构
层次即元素、基本单位、长链、大分子。这样能更好知道单糖、二糖、
多糖的区分及多糖的大分子性,从而培养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通过对
糖和脂的分类和比较能更好地培营养类、比较的学习方法。学完本节课
后,学生对生命是物质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能知道糖类是生命
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控糖类的组成元素、分类、散布及功能。
2、能力目标
(1)尝试进行自主学习
(2)尝试比较分类的学习方法,体验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
(3)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2)体会生物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
(3)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糖类的种类及作用。课程标准中关于本节内容的
第一个要求是概述糖类的种类和作用属知道层次,并与以后要学习的细
胞代谢内容联系密切,所以肯定为重点。
教学难点:多糖的种类及作用;
二、说学生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在初中就已经学过一些相干的
化学知识,也有一定的实验能力。这都为学习本节的重点知识奠定了基
础,特别是难点的教学。而且此年龄段的学生对探究细胞秘密存在好奇
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能力,实行问题探究教学是可行
的。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上述对教材和学生情形的分析,本节采取以下教法和学法:
1、教法:
1)问题探究教学法:创设问题情形,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知
识构建进程中。
2)直观教学法:利用投影或挂图,创设形象生动的直观教学氛围。
2、学法:
谈话法、比较分析法、启示式讨论法等,引导学生摸索一系列问
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视察、
比较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四、说教学进程
环节一:引入新课:
先复习上节关于核酸的知识并便于和新授内容衔接。以问题探讨
提供的情形和讨论题引入糖的学习。
环节二:细胞中的糖类:
为本节重点内容,分三步突破:
1、老师带领学生学习糖的组成元素、分类及散布,对于难点多糖
的种类,采取实例介绍的方式,使学生有直观认识。
2、完成糖的分类、散布表格进一步深入认识糖的分类及散布;在
单糖、二糖、多糖的区分中学生会认识到各多糖结构的不同和多糖的形
成及水解。
3、通过糖运用,体会糖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对糖的认识更有
立体感。通过实例,学生对多糖中淀粉和糖原的储存功能及各糖之间的
转化有了深入的认识。
环节三:巩固练习:
课本课后练习题,使对本节知识点有一个全面准确的掌控。
五、说板书设计
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楚直观,最
后以表格的情势总结本节课的内容,便于学生知道和记忆,理清文章脉
络。
以上,我从教材、学生教法学法、教学进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
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终止,谢谢老师和各位同学。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4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和要求
本课题的教学内容属于高中生物必修2第六章第1节“杂交育种
与诱变育种”。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
具体内容标准
行动动词
目标动词水平要求
搜集生物变异在育种上运用的事例
搜集
知识性:知道
根据必修模块2教材编排体系的设计思路,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
程这一章是解决人类如何利用生物的基因这个问题的。所以应当在如何
利用上做文章。本模块前5章讲述了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本章集中
讲述遗传和变异原理在实践中的运用,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以期使
学生在了解遗传学原理的运用的同时,在“科学、技术、社会”方面有
更多的摸索,得到更多的启示。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方面:
初中生物课中关于人类运用遗传变异原理培养新品种的内容,使
学生对挑选育种与杂交育种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本书前几章的学习中,
学生又学习了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为知道传统育种方法所根据的
遗传学原理打下了基础。但现阶段新的育种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
在生产实践中是如何运用的,学生并不清楚,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我
国在育种实践方面获得成功的事例,分析其中包含的遗传学规律,体会
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庞大作用。
2、生活体会方面: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一些与育种有关的物品,如杂交
水稻(大米)、各种类型的猫狗等宠物,对育种有一些感性认识,结合本
节课的内容,终究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情形制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进农作物和培养家畜品种等方面的运用。
教学难点: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用遗传图解表示各种育种进程。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形,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2、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运用;
3、分析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
4、总结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异同点。
能力目标:
1、进行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学会运用和分享信息;
2、尝试将生物学原理和知识运用于生产和生活实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我国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成果的了解,关注我国的育种
技术的发展及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认同育种技术的改进对解决食粮危
机等问题的重要性。
2、体会科学技术在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庞大
作用。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
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启示式教学法,以问题解决的模式带领学生分
析教材和课前收集的育种实例,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分析综
合的能力,使学生了解遗传学原理运用的同时,还能关注这部分知识在
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运用,进而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发
展之间相互增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六、教学的主要环节及设计意图
我为本节课设计了导入——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小结检测
四个环节。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是两种相对独立的育种方法,在内容上
没有必定的联系。在解决这两个内容时,我都遵守以下四个步骤:创设
情境;探究问题;归纳总结;习题反馈。
(一)导入
以美国学者的“中国要挟论”和袁隆平的宣言营建情境,引发学
生的学习爱好,再利用PPT课件展现育种工程的四个实例:袁隆平的超
级杂交水稻、太空椒、转基因抗虫棉和乳汁中含有人的生长激素的转基
因牛,引出课题《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并且让学生体会科学和技术
的进步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新课教学
一、杂交育种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出示教具:两穗具有不同性状的玉米。其
中一穗具有籽粒
多、不抗黑粉病性状,另一穗具有籽粒少、抗黑粉病性状。怎样
利用这样的两种玉米,培养出同时具有籽粒多、抗黑粉病两种性状的玉
米新品种?
2、讨论方案、共同研究采取问题式探究模式进行教学,设置有价
值的问题串,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共同探究解决这个问题。
附:设置的问题:
1.怎样将籽粒多和抗黑粉病两种性状结合到一起?
——通过学生讨论交换,引出杂交育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杂交后可能显现几种性状?
——引导学生回想自由组合定律,目的是训练学生将遗传学原理
运用于实践,并且总结杂交育种的优点。
3.性状是受什么物质控制的?
——回想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为下面将要学习的知识埋好伏笔。
4.性状的重新组合进程中有没有新基因的显现?
——这是杂交育种的一种局限,同时为后面进行诱变育种的内容
作好铺垫。
5.得到所需性状后可以将种子直接卖给农民作为良种吗?
——设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要学生知道杂交育种的终究是要得到
纯合子。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
力。
6.如果不能的话,那应当怎样做呢?
——学生总结杂交育种的另一个局限:育种时间太长。
7.如果籽粒多(A)对籽粒少(a)是显性,不抗病(B)对抗病(b)是显
性,假定两个亲本玉米品种都是纯合子,请绘出育种进程的遗传图解。
——要求写清楚每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并扼要说明。展现学生
的答案,学生互评,规范作图。
3、归纳总结,形成体系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师生共同归纳,
形成有关杂交育种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知道。全部知识体
系包括:杂交育种的概念、根据原理、常用方法以及优点和缺点。
4、习题反馈,活用知识用杂交育种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假定现有长毛立耳猫(BBEE)和短毛折耳猫(bbee),两对性状独立
遗传。你能否培养出能稳固遗传的长毛折耳猫(BBee)?
1)运用什么育种方法?
2)根据的原理是?
3)方法步骤?
(重点标注与植物育种不同的部分,请学生总结育种进程。)
补充介绍杂交动物中国荷斯坦牛的培养。
由杂交育种的局限性引出诱变育种。
二、诱变育种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出示教具或图片:一穗具有黄粒性状的玉
米。
问题:怎样利用现有的玉米品种培养出具有黑色性状的玉米新品
种呢?
2、浏览资料、讨论研究
课前布置爱好小组同学搜集有关航天诱变育种的资料,并在此基
础上进行整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并且整理资料的能力,并体会科
学技术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浏览生物爱好小组课前搜集的有关航天诱变育种问题的资料
及教材P100得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回答有关诱变育种的有关问题,
附:设置的问题:
1、新品种中有没有产生新基因?
2、空中诱发基因突变的条件有哪些?
3、航天诱变育种有哪些优点?
4、地面上有哪些因素可以诱产生物体产生基因突变?
5、诱变育种有哪些局限性?如何克服?
以航天诱变育种为典型,解决诱变育种进程中遇到的相干问题。
让学生学会对已有知识进行运用。
3、归纳总结,形成体系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表达和交换,师生共
同总结归纳,形成有关诱变育种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知道。
全部知识体系包括:诱变育种的概念、根据原理、常用方法以及优点和
缺点。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4、及时反馈,巩固知识利用教材P101练习3巩固所学知识。
(三)小结、检测
小结本课知识:列表比较: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在方法、原理、优缺点的异同点。
检验学习成效:
1、课堂检测:通过一道一题多解的习题检测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的
掌控程度。
每小组设计一套育种方案,小组间讨论交换,师生共同评出胜方
案。建立小组间的竞争机制,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共同取胜。
附:为提高农作物的单产
量,获得早熟、抗倒伏、抗病等性状,科学工作者常常要采取多
种育种方法来培养符合农民要求的新品种,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每
小组设计一套育种方案。
已有的材料:A小麦的高秆(显性)抗锈病(显性)纯种,B小麦的矮
秆不抗锈病纯种,C水稻的迟熟种子非生物材料:根据需要自选
2、课后练习:丰台目标P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5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4章第2节,主要内容包括科学
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以及生物膜的活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共有3节内容,第一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挑选透过性膜,为何具
有挑选透过性?功能与结构相适应,于是进入第二节内容膜结构的探索。
而第二节内容又是第三节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学习基础。因
此本节课在第四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科学史的渗透,认同科学
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漫上进程。
二、说学情
本课所面对的学生为高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对
“化合物”、“细胞膜”、“生物膜系统”等内容已经有了一定认识,
在这一条件下学习本课内容可以做到深入浅出,层层深入。在初中阶段
已经学习相干的生物学科的知识,初步掌控生物学科学习的方法,认同
生物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观点。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对于教学目标多元化的要求,我
将肯定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论述科学发觉的一样规律。
2.简述生物膜活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能力目标】
1.培营养析、质疑、探究、合作交换的能力。
2.增强动手操作能力,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漫上进程。
2.建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生物膜活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难点】
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进程中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五、说教学方法
1.教法
通过讲授、讨论、问答等多种教学手段,建立探究的课堂模
式,使发觉进程中的几个的实验变成一种探究式的实验,引导学生体验
科学家发觉真谛、探索真谛的全进程,进而更好的掌控其中的科学方法,
知道科学内容。
2.学法
在本课学习中,学生利用课本和课件提供的资源进行摸索,在此
基础上,综合了探究性学习、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完成模型
的构建。
接下来,我重点讲授我的教学进程。
六、说教学进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第一是利用生活示例导入,多媒体展现:小龙虾—横纹肌溶解症
—肌红蛋白—肌红蛋白尿。随后提出问题,有没有注意到自己尿液的色
彩和患者尿液色彩的区分,为何有这样的区分?随后补充,正常人的细
胞膜没有破坏,具有挑选透过性,引导学生生物膜具有挑选透过性的功
能与生物膜的成分和结构有关,从而引入本节的内容《生物膜的活动镶
嵌模型》。
食源性横纹肌溶解症是生活中常见的示例,能够引发学生的注意,
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回想旧知,引入新知,目的是学生联系已有知
识和生活体会,激发学生学习爱好,顺利引入新课,并且渗透健康饮食
习惯。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对这一知识点的教授,我打算采取:教师提供资料→提出问题(要
求)→学生做出假定(构建模型)→教师提供实验验证,通过这种思路,
可以将课本中的结论转变为学生主动探究的一个验证实验,充分体现了
学生的主体性。
1.组成细胞膜成分的探索(多媒体课件展现实验一和实验二)
鼓励学生视察实验现象,循序渐进、层层。并顺势引导学生
提出何种假定?又如何来证实你的假说?学生根据实验一、二,能够得出
组成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脂质(磷脂)和蛋白质。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根据
实验现象提出假说,引出科学探究的一样方法。锤炼学生视察、分析、
总结的能力。随后称热打铁,连续提出问题,脂质和蛋白质又是如何组
成细胞膜呢?
2.磷脂分子的排布情势(多媒体课件展现磷脂分子资料和实验三)
多媒体课件展现介绍磷脂的性质和细胞生存的条件,要求学生自
主进行小组讨论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以及假定组织细胞膜中磷脂的
散布情形,并派代表在黑板上演示。教师评判,给出意见。终究得出细
胞膜是一种磷脂双分子层结构,其中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头部朝向两侧,
疏水性的尾部相对朝向内侧,只有这种结构才可能稳固于细胞内外均为
水的环境中。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了团结协作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3.蛋白质分子的排布(多媒体展现资料4和冰冻蚀刻显微技术)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如果把自己当作
科学家,会得到怎么样的假定?同时表述模型。学生根据扫描电镜技术
和冰冻蚀刻技术的实验结果,描写细胞膜结构中的蛋白颗粒的存在状态。
培养学生认识到技术进步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4.细胞膜是静止的吗?(多媒体展现变形虫视频和实验五)
视频展现变形虫运动,动画展现荧光标记技术,启示,提出
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相应结论,并设计新的验证性实验证
实细胞膜具有活动性。通过视频和动画的辅助,增加学生对微观知识的
感性认识,培养质疑、创新、探索的科学观点。强化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的观点,认同技术进步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性。
(二)生物膜活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多媒体展现模型)
多媒体展现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细胞膜活动镶嵌模型,引
导学生结合之前的实验探究上进行回想,用自己的话说出基本要点。教
师纠正、展现完全内容并进行详细讲授并补充糖蛋白等相干知识。
让学生进行回想,增强口语表达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并检验教学
成效。
环节三:总结提升
引导学生摸索:总结知识、形成概念图。为巩固学生所学内容,
教师布置课外摸索题,之前所学习的知识中,哪些体现了细胞膜的活动
性这一结构特点?哪些又体现了挑选透过性这一功能特点?
通过学生总结知识,形成概念图,有助于对知识的吸取和知道,
能够形成完全的知识网络。课后以摸索题的情势,既能消化知识,运用
新知,又能激起学习生物的爱好。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案到此终止。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3:04: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246912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中生物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中生物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