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的生活习性?狮子:狮是继虎后第二大的猫科动物,它还是非洲最大的猎手。
雄性狮可长达1。
80米,肩高约1。
20米,尾长1米,平均重225千克。
雌性狮的身长一般为1。
60米,肩高约1米,尾长约0。
85米,体重150千克。
非洲南部的狮最大,亚洲的最小。
狮的毛短,呈黄色,雄狮还有很长的鬃毛,一般呈深棕色,但也有黑色、淡棕色或红棕色。
这些鬃毛从面部一直扩展到肩部和胸部。
这些鬃毛可能使雄狮在鬣狗等其它食肉目对手眼中显得更大。
另一种理论是长的鬃毛对雌兽来说更有吸引力。
野地观察似乎证明特别深色和长的鬃毛的确对雌兽更有吸引力。
亚洲狮的鬃毛比非洲狮的短。
幼兽没有鬃毛。
一般幼兽需要过五年才会获得完整的鬃毛。
此外狮的尾端有一簇黑色的长毛。
幼兽身上有深色的斑点,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斑点在第一年就消失了。
在极少数情况下这些斑点也可以在成年狮身上看到,但非常不清晰,往往要在很近的地方才辨认得出来。
过去从欧洲南部、西亚、印度和非洲都有狮。
冰川期间一个亚种还在中欧和北美洲生存过,但冰川期后它们就消失了。
按当时学者的报道,到古希腊时期在巴尔干半岛还有狮生存。
一般认为欧洲的狮在公元1世纪由于人类的活动灭绝。
今天绝大多数狮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撒哈拉沙漠以北的狮于1940年代灭绝。
20世纪时在亚洲的狮几乎全部被消灭,只有在印度的一个自然公园还有少数幸存。
过去除森林外,狮在所有的生态环境中都有,今天它们的生存环境大大地缩小了。
它们比较喜欢草原,也在旱林和半沙漠中出现,但不生存在沙漠和雨林中。
社会结构与其它大型猫不同的是狮生活在群中。
一个狮群主要由互相之间有亲缘关系的雌兽组成。
地形和猎物的多少决定一个群的大小,一个群可以由3至30只狮组成。
雄兽在一个群内只待一段时间,此后它往往去找另一个群。
虽然如此在一个狮群中雄狮的地位比雌狮的高。
一般在一个狮群中只有一只成年的雄狮,幼狮在狮群中一般待三年,此后雄性的青年被驱逐出群,而雌兽则留在群内。
年轻的雄狮组成不稳定的小群过着游荡的生活,直到它们自己成为一个狮群的首领。
一般它们要到六岁或更老才能达到这个地位。
往往一个狮群的领导地位会被另一个雄狮占据,一般当老的雄狮老了或虚弱了时,就会有年轻的雄狮向它挑战,战败的雄狮不是死亡就是逃亡。
假如新来的雄狮战胜,它一般将它前任的幼兽杀死,这样雌兽就比较容易和它交配了。
一个狮群的领地面积从20到400平方千米不同。
一个领地的大小与狮群的大小和领地内猎物的多少有关。
狮群一般用粪便、尿和从远方就听得见的呼叫声来标志它们的领地。
也有的狮群没有领地而过着游荡的生活。
繁殖虽然雄狮在一个狮群中占最高的地位,但只有在一只雌兽同意的情况下它才能与它交配。
假如雌兽愿意,它就趴到地上,让雄兽跨上。
从雌兽对雄兽的态度上一般可以看得出雄兽在群中的地位有多高,以及它是否在下一次角斗中会被驱逐。
雌兽的怀孕期一般是四个月,此后它生二至四只幼兽。
幼兽的体重一般是1。
5千克。
幼兽不但可以在它的母亲身上吸奶,而且可以在群中的每只雌兽吸奶。
对幼兽的抚养是整个兽群的任务。
幼兽的吸奶期是四个月,此后它们还跟着母亲约两年。
雌兽一般在三年后,雄兽在五年后性成熟。
狮可以活20年。
一般只有雌兽会活这么长。
雄兽一般在此之前就会被一只年轻的雄兽杀死或驱逐,它们一般不会再找到一个群,往往饿死。
一般雄兽的寿命不超过12年。
在动物园中有些狮子活到34岁。
老虎虎,俗称老虎,是体形最大的猫科动物,主要分布在亚洲。
身体被满浅黄到红色毛,有黑色至棕色条纹,是一种孤独的森林食肉动物,一般每个老虎有自己的领地,除了交配时期,从不和其他虎交往,雌虎独自生产和喂养幼虎,当幼虎成年后,雌虎将领地遗留给它,独自去寻找新领地。
每个虎占领一块领地后,就会将本地所有大型食肉动物如狼、豹等赶走,所谓“占山为王”,老虎以鹿、獐、野羊等食草动物为食,必须有足够的猎食领地以维持生命。
虎一般采取潜伏袭击的猎食方式,从猎物后方攻击,在食物严重短缺时,也会攻击人。
印度农民用头后戴假面具的方式避免遭受老虎攻击,因为虎以为假面具是人以正面对它,它决不会从正面攻击猎物。
亚种虎有八个亚种,其中4种已经灭绝,主要是由于人类猎捕和入侵使其生活范围缩小,使它的领地不足以维持生存。
东北虎(学名:Panthera tigris altaica),也叫西伯利亚虎、阿穆尔虎(黑龙江的俄语名称为阿穆尔河)、乌苏里虎、满洲虎、朝鲜虎,生活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是体形最大的虎,达3米长,300公斤重,可以轻易地博杀一头壮牛,毛色浅黄,毛厚,不畏寒冷。
据统计目前野生的只有150-400只,中国政府规定了严格地保护办法,对牛羊被虎捕食的农民国家给予赔偿,并以法律规定禁止生产、销售以虎为原料的中药,如虎骨膏、虎骨酒等,堵塞应用市场,但野生的仍然非常稀少。
华南虎(学名: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生活在中国,从山东半岛到岭南广大地区,由于中国人口稠密,华南虎和人接触比较多,中国历史上描写的虎人斗争的故事都是说的华南虎,华南虎体形不大,仅大于中南半岛虎,所以《水浒传》中山东大汉武松可以赤手打死一只。
最后一只野生华南虎在1994年被射杀,之后再没有确凿证据证明野生种群的存在。
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西、湖南、福建和贵州都有华南虎踪迹出现,有关专家预测野生种群的数量仅为30-50只。
分布在中国各地动物园中饲养的华南虎,大约有60只,皆繁衍自50年代捕捉的6只华南虎,其基因组合的变化不足以维持此亚种,普遍相信此亚种最后会灭绝。
巴厘虎(学名:Panthera tigris balica)只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是身上条纹最多最密的一种虎,条纹细密多达10以上,最后一只巴厘虎据报导是在1937年被猎杀的,已经灭绝。
印度虎(学名:Panthera tigris corbetti)是体形最小的虎,大约有1。
6米长,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的越南、老挝、柬埔寨一带,由于多年的战争,基本已经灭绝,据说在马来西亚还有野生的,但没有确实证据。
爪哇虎(学名:Panthera tigris sondaica)只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最后一只目击者报导是在1979年,据信已经灭绝。
苏门答腊虎(学名:Panthera tigris sumatrae)只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颜色深,接近红色,毛短,因此肌肉轮廓明显,非常壮观。
目前苏门答腊虎大约还有400多只,都生活在5个国家公园内,不过1998年就报导有66只被偷猎者杀害。
孟加拉虎(学名:Panthera tigris tigris)是目前残存最多的一种虎,生活在印度森林中,可能有3000-4600只,当年曾是英国殖民者最喜爱的捕猎对象,英国的蒙巴特勋爵一生曾猎杀180多只老虎。
目前印度政府也给予保护。
孟加拉虎在漆黑的热带森林中有黑色的变种,不过很稀少。
只有孟加拉虎才有白虎变种。
里海虎(学名:Panthera tigris virgata)生活在伊朗、阿富汗、前苏联中亚地区和伊拉克一带,适应荒漠地带生活,因此需要更大的猎食领地范围,据报导最后一只里海虎被发现是在1968年,此后再没有出现过,已经灭绝。
。
甲子康伸原创:我是平原生长的人,对老虎这个动物名字,是从小儿书上看到的。
后来在动物园里看到过真正的老虎。
据说:老虎生存在深山老林里,其它地方出现老虎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古人云:老虎不吃人,恶名在外。
这句话也许就是我们的祖先告戒后人的一句实话。
假如:在野外遇见了老虎你千万不能慌,虽然老虎野性比较大,但是:你不遛不怕,保持心态平和的样子,它就不会冲着你奔跑发威。
大家对狗子不默生,当狗子咬你时,你不动它是不敢向前移动的。
假如你抜腿就跑,它就会紧追不放,这就是动物的个性。
由于对老虎的接触没有,所以:不胡编乱造,因此,我只能把它和狗一样对比了。
但是野老虎真正见到的人太少了。
因为:野生老虎目前在中国的群数量不多,我们要保护生态环境,就得保护好各类野生动物,不要去为了个人经济利益去捕杀怠尽。
爱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
山野村夫380野外遇到老虎,人的生存几率应该还是有的,那就是尽量的保持镇定,用双目紧紧的盯着老虎,并保持一定身姿,不要紧张,不要乱动,这时老虎会停下来于你对视,或绕你转一圈,这时你一定不要乱动,保持镇定,不要想着逃跑,因为你绝对跑不过老虎,只要你做到这些,而老虎也不是饿虎的话,这虎也许会慢慢的离去,这时你可以长长的出一口气,快速逃走。
所以说在这时刻你要不是什么打虎英雄,要想提高生存几率,只有如此,别无它法。
小飞说动植物老虎叫声是嗷呜。
老虎的叫声是刚劲、虎啸、勇猛、深邃、犀利的嗷呜。
虎是哺乳纲的大型猫科动物,毛色浅黄或棕黄色,满身黑色横纹,头圆、耳短,耳背面黑色,中央有一白斑甚显着,四肢健壮有力,尾粗长,具黑色环纹,尾端黑色。
老虎的声音分贝大约在110分贝上下。
由于所生存的环境多为高山密林,所以传播距离大约在3公里左右,虎啸声虽然分贝低些,但威慑力一点不差,林中的飞鸟走兽经常会被吓的四散逃命。
在野外的森林中,老虎能听见2公里以外的叫声。
老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由南方的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以至北方的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都能很好的生活。
猫科动物都有胡须,且胡须长短不一,也有粗细之分。
老虎的胡须更敏锐,可以说比我们人类的一些高科技都厉害。
胡须能帮助老虎在夜间探寻道路,并能感触到物体的距离以及宽窄。
老虎经常单独改贺档活动,只拍顷有在繁殖季节雌雄才在一起生活,无固定巢穴,多在山林间游荡寻食,能游泳。
老虎的活动范围较大,一般在100-400平方公里,最大的可达900平方公里以上,在北方觅食活动范围可达数十公里,在南方西双版纳因食核乱物较多则活动少。
戴蒙岗居211、老虎拼音:lǎo hǔ。
2、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 Felis tigris ),在黄褐色的毛皮上有黑色横纹,尾长而无簇毛,有黑圈,下体大档世部白色,无鬣。
3、引证解释: 兽名毕蠢腊。
虎的通称。
宋苏辙《湖阴曲》:“老虎穴中卧,猎夫不敢窥”。
元王恽《赵邈龊虎图行》:“耽耽老虎底许来,抱石踞坐何雄哉”。
手滑《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我们山里,可就出来一只硕大的老虎”。
鸡史在东北有一句老话,棒打獐狍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形容几十年前野兽多。
勤劳勇敢的东北人民总结出了很多应对野兽的经验。
举个栗子,晚上走山路的时候,如果有人搭你肩膀,千万不要回头,因为那极有可能是一头狼用爪子搭你肩膀,诱使你回头,如果你回头,他就会咬住你的脖子。
由于人本能下意识的反应,大多会中招, 野兽狡猾可见一斑 。
人类面对大型野兽,是有本能的恐惧,这种恐惧让人类避免了很多灾难的发生。
我从虎园中的通道走过去,两侧全都是双腿直立,用前脚掌爬在铁笼子上的东北虎,恨不得能扒开眼前的铁丝网把我吃掉,不寒而栗。
老虎都会游泳,会爬树,你装死没用,爬树没用。
千万别跟我提武松打虎,那是文学作品夸张,另外武松打的老虎个头特别小,东北虎是猫科动物中体型最大,东北虎如果站起来的话趴在铁丝笼上,那个头就碾压了人类身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横道镇东北虎园林是全世界最大的猫科动物繁育中心,拥有成百上千只东北虎(园内同时饲养黑瞎子,狮子,白虎)。
本人经常去东北虎园林玩耍,通过工作人员和民间搜集的知识结合来看,对东北虎(大型食肉猛兽几乎一样)有一定的了解。
动物的天性是天注定的,任何人都无法更改,但是人类可以通过外界环境或者其他教育手段强行压制基因表现。
比如说东北虎这种大型食肉猛兽,天生闻到肉味,就会兴奋异常。
手机排版不好,见谅,图片中所示的东北虎有明显的伤口园内有一种活动,就是游客花钱可以抱老虎幼崽照相,对你没看错,就是很小的老虎幼崽,你可以抱着他照相,小老虎幼崽,从出生就一直喂它吃蔬菜,不让他吃肉来抑制它的野性,这样可以保证它不咬人。
本人曾花20块大洋亲自抱过,感觉就跟抱比较大的一只猫一样,只不过心里还是有些紧张,怕它突然咬我胳膊。
北京地区发生东北虎吃人事件之后,我就对这一做法表示严重怀疑。
如果游客是不听话的孩子,拍打东北虎或掐它,是否会激怒老虎幼崽,让他野性爆发?战斗力分析:研究人员的观测数据,东北虎的奔跑速度,在每秒八米以上,跳跃高度接近两米,猫科动物的敏捷灵活,远远在人类之上,所以,园中的树上都要套一层铁丝网,防止老虎爬树,或者跳到树上逃脱。
真在野外碰到了东北虎,(当然概率很小)最好不要激怒它,东北虎的嗅觉很灵敏,很远就能闻到你身上气味,你所做的就是尽可能脱离他的感觉范围。
如果他朝你走来,你就面对着他,手臂抬到胸前,双腿倒行,让他尽量以为你不害怕,(其实都没有用,等死吧)你跑不过虎,更何况是在深山老林,野外环境,人类的奔跑速度会因为树枝草丛石头之类的地形受限,而猫科动物的灵活性就会极大地发挥出来。
不要妄想什么武松打虎,首先那是文学作品,另外武松打的老虎应该是已经灭绝的华南虎之类体型特别小的老虎。
东北虎是所有猫科动物中体型最大的。
被一口咬住咬住,那你就拜拜吧!人类站在食物链顶端,靠的不是肌肉,而是大脑,明进退,懂取舍。
用户15643704192老虎的生活习性?老虎的生活习性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领地虎常单独活动,只有在繁殖季节雌雄才在一起生活。
每只虎都有自己的领地。
当雄虎和雌虎巡视领地时,会举起尾巴将有强烈气味的分泌物和尿液喷在树干上或灌木丛中,界定自己的势力范围。
有时也会用锐利的爪在树干上抓出痕迹,或在地上打滚,留下虎毛,以界定自己的势力范围。
2.行为无固定巢穴,多在山林间游荡寻食。
能游泳,不会爬树。
基本上是夜行动物,不过在有些远离人类的保护区里,这些家伙们白天也出来溜达。
在寒冷的北部居住的虎有时在白天也得出动四处捕食。
虎不喜欢炎热的天气,因为它们缺少汗腺,夏季到来之后它们总会四处找树阴躲着。
由于游泳技术高超,它们更是十分热爱游水,炎热地区的虎特别喜欢在水塘泡澡嬉戏。
不过它们的爬树本领就远比不上游泳技能了,估计这是体型太大太重所致。
3.捕食虎最精良的攻击武器就是粗壮的牙齿和可伸缩的利爪。
捕食时异常凶猛、迅速而果断,以消耗最小的能量来获取尽可能大的收获为原则。
老虎遇到猎物时会伏低,并且寻找掩护,慢慢潜近,等到猎物走近攻击距离内,就突然地跃出,攻击背部,这是为了避免遭到猎物反抗所伤到。
老虎会先用爪子抓穿猎物的背部并且把它拖倒在地,再用锐利的犬齿紧咬住它的咽喉使它窒息,直到猎物死亡才松口。
这种攻击方式也是猫科动物最典型的攻击方法。
老虎特殊的攻击手段是咬断对手的脊椎,在大型猫科是较常见。
4.食性通常捕食大型哺乳动物,包括各种野鹿、野羊、野牛、野猪,野猪、马鹿、水鹿、狍、麝、麂等有蹄类动物,偶而亦捕食野禽,秋季亦采食浆果和大型昆虫等。
每次食肉量为17 - 22千克,体形大的每顿可达30千克,然后6天里不用吃肉。
有时也捕捉各种小动物,像鸟类、猴子、鱼等等。
为了帮助消化,它们也会偶尔啃点草。
智慧学堂hl老虎的写法如下:老虎是大型猫科动物,毛色浅黄或棕黄色,满身黑色横纹,头圆、耳短,耳背面黑色,中央有一白斑甚显着。
四肢健壮有力,尾粗长,具黑色环纹,尾端黑色。
常单独活动,只有在繁殖季节雌雄才一起生活。
无固定巢穴,多在山林间游荡寻食。
能游泳。
虎的活动范围较大,一般在100-400平方公里,最大的可达900平方公里以上。
在北方觅食活动范围可达数十公里,在南方西双版纳因食物较多则活动距离短。
老虎的种类
1、华南虎:华南虎是中国特有的一个亚种,其体型比较小,毛短、平滑,尾巴较小,毛色稍微艳丽,斑纹清洗。
2、西伯利亚虎:西伯利亚虎的毛色最淡,冬季呈现乳黄色,虎尾比较丰满,尾上体毛特别长,以适应东北的严寒气候。
3、巴厘虎:巴厘虎是体型最小的老虎品种,只有九十公斤,主要生活在巴厘岛和印度尼西亚地区。
4、孟加拉虎:孟加拉虎体型仅次于东北虎,体毛短而亮,尾巴尖细,四肢比较长,显得很高。
5、白虎:白虎野生孟加拉白虎的后代,金底黑纹,应该是环境适应的结果,所以很少有其它颜色。
叫我金主编这个问题真不好说,因为恐怕谁也没有亲身经历,但是我的回答估计是最靠谱的了。
以前给大家介绍过,我从事过动物饲养和工作犬训练的工作,也看过一些狩猎的资料,回答供大家参考。
有回答说一旦在野外看见老虎就死定了,这有一定道理,但肯定不是如此。
有道理是因为,虎是一种非常机敏狡猾的猛兽,它们在野外有着很好的伪装色,有敏锐的视力、听力和嗅觉,这使人虎相遇时虎处于优势地位,能够先敌发现。
加上虎的奔跑速度快,又能够冲上一定高度的矮树,又是可以渡海游泳的水中高手,所以人很难逃脱。
但是,要说一旦在野外遇到虎就死定了,那是肯定不对的。
这就好比用账面数据来PK武器一样。
实际上,感觉器官再发达,也不能完全保证虎会先发现人,很多实例证明,人有可能先敌发现,先发现虎。
举个真实例子:印度一位妇女被猛虎咬死拖走,护林官持枪追击,在接近一个山坡时,听到了一种奇怪的声音。
他隐蔽接近,发现虎正在吃人的尸体,那种声音就是虎吃人的声音。
这位护林官非常害怕,但幸亏是他先发现了虎,才得以全身而退。
再比如,以前的马来农民在丛林行走时,喜欢在脑后戴一个假面,因为虎对人下手总是从背后袭击。
那么从这个现象来看,至少马来虎发现戴假面的人会降低攻击率。
所以也不是每次野外遇虎必死无疑。
再举个我们自己的例子:东北某地发现一头东北虎,野生虎,几个电视记者扛着摄像机追拍,那虎知道后面有人,慢慢悠悠地走着,觉得烦了,扭身做攻击状,吓得几个记着四散奔逃。
这也说明,虎在遇到多人时,或者虎的捕食欲望不强并且人虎距离较远时,虎也不会必致人于死地。
猎奇动物社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因为老虎是食物链最顶端的猛兽,对于人来说,只要没有拿热兵器,与老虎对战是没有任何胜算的,也就是说人遇到老虎时,能够生还的几率是很低的。
说到这里,有些小伙伴可能会说:武松能够打虎啊。
确实,在水浒传中武松确实打死了老虎,只不过只是杜撰的而已,历史上根本就没有这件事发生,就像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一样,只是为了凸显人物的一些特点而已,切勿当真。
那么,假如在野外遇到老虎,怎么做能够提高生还几率呢?我们简单的来聊一下这个问题。
人与野生老虎相遇的几率?“知道山有虎,不向虎山行”是减少人与老虎冲突的最好的方法,不过,在野外遇到老虎这件事,在当下的我国发生的几率不亚于中一期彩票头奖。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现存老虎的亚种有6个,在我国有4个老虎亚种,它们分别是:华南虎、东北虎、印支虎以及孟加拉虎。
从亚种的种类上看,在我国生活的老虎还真的不少。
但实际上,老虎在我国的分布只能用稀有来形容了。
因为,在我国原本遍布全国各地的华南虎找已经在1994年就野外灭绝了,现存的几百只华南虎均在人工饲养的环境下,野外相遇是不可能的。
而在我国东北地区数量众多的东北虎也剩下了不足30头(野生),并且都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中。
想要看到野生东北虎也是非常困难的。
其他两个虎亚种虽然在我国有分布,但只是零星的分布,毕竟印度、孟加拉国等南亚地区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地区才是它们的主要分布区,在我国印支虎和孟加拉虎仅在云南与其他国家交界的原始森林中有少量分布。
因此,在当下,人想要与老虎在野生环境下相遇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毕竟野生老虎在我国太稀少了。
而老虎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人为的关系,“打虎热”以及偷猎老虎是它们最大的“杀手”。
人与野生老虎相遇,如何最大几率的生还?在野生环境下,老虎有着很强的领地意识,它甚至不能容忍同类入侵自己的领地。
为了让对方不敢入侵自己领地,每一头老虎都用尿液标记自己的领地范围,一般情况下,老虎的领地范围是由区域内食草动物的密度决定的,比如东北虎生境内的食草动物密度较低,所以它的领地范围甚至能到800-1000平方公里,而孟加拉虎生境中猎物的密度较大,所以它们只需要10-20平方公里的领地范围就足够了。
通常每一头老虎都只在自己的领地范围内狩猎,很少出去,这也就意味着,人与野生老虎相遇的话,就证明人已经侵入了老虎的领地范围内。
这是对老虎极大的挑衅,一般情况下,它们会主动驱逐入侵领地的动物。
因此,与野生老虎相遇的人是非常危险的。
如果老虎看到人直接上去攻击的话,人是没有任何的生还机会的,因为任何一头成年的老虎仅仅是靠爪子就能将人重伤,在加上它们喜欢“锁喉”或者“袭击后颈”,所以人毫无胜算。
并且老虎的奔跑速度可达50公里每小时以上,它还擅长爬树、游泳,所以,遇到老虎想要爬树跑或者“水遁”都是不可能的。
一般情况下,人在遇到危险时,本能的会转身就跑,但是遇到野生老虎千万不要转身就跑,且不说它的奔跑速度远快于人的奔跑速度,就拿这个转身跑的动作来说也是极度危险的,因为在野生环境下见到老虎转身就跑的,一般都是它的猎物,这样做会刺激老虎追逐我们。
到时候,还是难逃一死。
打也打不过,跑也跑不了,那遇到老虎该怎么办呢?我们还是要从老虎的性格上找突破点。
由于老虎是一种独居动物,所以它对可能会导致自己受伤的事大都是主动规避的,这也就导致了老虎喜欢用偷袭的捕猎方式和谨慎小心的性格。
这就是突破点。
由于人对于野生老虎来说,并不是常规的猎物,而且它们甚至没有见过人类,在对地方毫无了解的情况下,而且人还有相对比老虎要高的身高,老虎大都会选择观望。
因此,人接下来的动作就决定了老虎是否会发动攻击。
此时,千万不要用大喊大叫或者找根木棍的方式来吓唬老虎,因为这样可能会激怒了老虎,从而让老虎主动发起攻击,一旦这样人也就GG了。
所以,比较稳妥的做法就是,眼睛看着老虎,然后慢慢的向后退,这样是为了随时能够观察老虎的变化,而且向后退,一是能够让自己拉开与老虎的距离,二可以减少自己的敌意。
这样老虎看面前的人没有敌意,还在主动的退走,大概率不会主动发起攻击,当然如果你遇到一头饿虎,做什么都是徒劳的。
总结一般情况下,野生老虎遇到陌生的生物大都不会第一时间发动攻击,而接下来人的动作就决定了结果,如果能够在不激怒老虎的情况下,慢慢的离开它的领地范围,那么它也不会铤而走险的攻击人。
所以,遇到野生老虎,人慢慢的向后退,尽量的不发出声音是最好的方法。
不过,在野生老虎日益减少的今天,这个问题我们也只能是当个茶余饭后的谈资来聊一下了。
木苏君70岁的老汉吴庆荣,上山砍柴遇到500斤的成年老虎,气势汹汹向他跑来,双方的距离只有5米。
老汉一个小小的举动,不仅把老虎吓跑,也让自己幸免于难。
说起老虎,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丛林之王,异常凶猛,它可以轻松捕猎一头健壮的狮子,更别说体重还不到老虎一半的人类。
如今老虎的数量逐渐减少,在野外很难遇到老虎,如果有幸遇到老虎,也许早已吓得两腿发软,不知道怎么才好。
古时候虽有武松打虎的故事,但这只是一个故事而已,老虎与人的实力悬殊,发起攻击,人能活下来的机会渺茫。
有的时候,用正确的方法,也许就能保自己一命。
70岁老汉上山砍柴遇到500斤老虎,抱着必死的心态,一个举动救了自己一命2021年3月12日,住在三陵乡红土村的村民吴庆荣,当时已经70岁,和老伴住在农村老家,儿子儿媳过完春节就去了外地打工。
当天吃过早饭以后,吴大爷发现家里用来取火的松枝快用完了,就和老伴说了一声,拿着镰刀走进东山的松树林,准备割点松枝回家当柴火。
东北的天气寒冷,即使到了3月份,还穿着厚厚的棉袄。
穿得太多,不方便干活,割了一会身体已经发热,吴大爷就将棉袄脱下来,挂在附近的树上。
几个小时之后,他就割了两大捆松枝,准备挑回家吃午饭。
回去拿衣服时,突然听到远处传来沙沙的声音。
虽然已经70岁的高龄,但吴大爷经常干农活锻炼身体,耳聪目明,体力不输年轻人。
接下来的一幕,把吴大爷吓出了一身冷汗,40米开外,有一头成年老虎,气势汹汹向自己跑来。
老虎力大无穷,奔跑过程中,可以看到枯草向两边散开,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脚印。
等吴大爷反应过来,逃跑已经来不及,双方只有20米的距离。
他本能地拿起镰刀,准备用自己的老命,和老虎拼一把。
老虎来到跟前,见吴大爷手里拿着镰刀,停下来用两只眼睛盯着目标,并且发出一阵嘶吼,好像在向目标示威,拿武器有什么用,我堂堂大老虎,难道还怕你手里的镰刀不成。
大爷心想,自己都已经70岁,即使是年轻小伙,也不是老虎的对手。
看着这只老虎的肚子瘪瘪的,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今天凶多吉少,自己的老命就要丢在这里。
跑是跑不掉,深山里没有一个人影,求救也不太可能,更何况自己也没带手机。
即使有手机打电话,等救援人员赶到,早已成了老虎的食物。
周旋一会儿,双方的距离也越来越近,只有5米。
老虎看着大爷手里的镰刀,不敢马上采取行动,只是试探着伸出前爪,发出咆哮的声音。
吴大爷知道自己不是老虎的对手,再这样僵持下去,对自己很不利。
抱着必死的心态,一手抓住大树的枝干,一手挥舞着镰刀。
老虎发出几声咆哮,此时吴大爷心跳加速,也学着老虎大吼了三声。
正是这一个小小的举动,没想到真把老虎给唬住了,摇了摇尾巴,竟然掉头从来的方向跑了。
大爷这个时候还不敢跑,怕自己逃跑再把老虎引过来,还是保持原来的动作。
老虎大概走出20米,回头看看大爷,又向远方跑去。
等看不到老虎的身影,吴大爷才喘着粗气向山下跑去。
老伴在家里等大爷吃午饭,过了那么久,没见人回来,便上山喊大爷吃饭。
刚好走到半路,看见大爷往山下跑,满头大汗,身上的衣服也被汗湿了。
大爷来不及解释,就拉着大娘往家跑去。
回到家之后,大爷来到村委说明情况,派出所对整片深山实施封锁,也派出专人来到山上调查。
经过专家在现场勘察,根据老虎留下的脚印,推断这是一头成年的东北虎,体重在500斤上下。
500斤的成年老虎,为何会怕一个老人东北虎是食物链顶端的动物,在它的食谱中,最常见就是野猪、野羊、鹿等野生动物。
越是凶猛的动物,食谱相对固定,对于人类来说,还是比较陌生。
人与老虎相比,战斗力不在一个层次,即使人类在自然界中并不强大,但是有很高的智慧,可以直立行走,这也是与动物最大的区别。
老虎发起攻击时,也会衡量目标的实力,确定有十足的把握,才会采取行动。
老虎很少接触人类,看着站立的人比自己高大,也有可能产生胆怯心理,放弃攻击。
吴大爷当时手里拿着镰刀,在与老虎对视的过程中,也发出三声吼叫,震慑了老虎,最后选择转身离开。
虽然老人吓退了老虎,但也有很大的运气成分,若是换一个人,也许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结局。
遇到老虎时,如何提高生存率在野外遇到老虎,忌讳的就是紧张慌乱,拔腿就跑,这样反而会勾起老虎的攻击欲望。
这个时候,头脑要保持冷静,慢慢往后退,并观察一下周围的环境,能拿到木棍石头,作为武器更好。
若是开车,可以快速进入车内,将车门和玻璃关好,老虎再厉害,也不可能把车窗玻璃抓破。
老虎对人类比较陌生,也不知道攻击力有多强,可以利用这一点,采取措施进行恐吓也是不错的方法。
曾经就有报道,放鞭炮可以将老虎吓跑,不过在野外环境下,也不可能随身携带鞭炮,但可以采取类似的方法。
吴大爷可以吓跑老虎,三声吼叫是关键,在老虎跟前,可以尝试发生一些奇怪的声音,说不定就能起作用。
保持站立,不能蹲下,也不能转身,老虎可不比狗,蹲下对它起不到震慑作用,反而会认为你也是四条腿的家伙,就和吃过的野猪差不多。
如果吓得瘫坐在地上,老虎觉得没什么威胁,就会加快攻击的速度。
此时,可以拿出手电筒或打火机,老虎惧怕火光,眼睛受到强光刺激,就会转身逃跑。
写在最后老虎是凶猛的食肉动物,经常有袭击人的报道,不小心在野外遇到老虎,最好是保持冷静,必要时寻求武器自保。
老虎不是“病猫”,人类也不要贸然侵犯它们的领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才能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2:57: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2424796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老虎的生活习性?.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老虎的生活习性?.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