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某日大雪家中闲置,无事可做,偶读朱老先生的《给青
年的十二封信》感触颇多,遂今日下笔,与大伙分享。
一谈读书
此篇所述的问题也正是我们在大学所面临的问题,在高
中我们面临严峻的升学压力,所读之书也仅限于课本,可即
便如此我也依旧会在忙中偷闲,每天偷偷看上一会,一年下
来竟然也可以看完2,3本有益之书,本想升入大学,可拥有
更多时间阅读,可偏偏到啦大学,我的阅读量却开始不断的
下降,每天甚至连一两页书的阅读都没有,正如朱老先生所
说:读书的兴趣若不现在培养,将来培养则难如登天。这正
是在警示着我,要尽早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由此推广,不只
是读书,每个兴趣都要趁早培养,否则等着时间过去,一切
都晚啦。那时我们的人生也会因此缺少乐趣而变得黯然失
色。
二谈动谈静
这两者我想一起谈谈,“动”是为啦我们有事可做能够
去寄托我们内心的愁,一味地静易使我们的内心产生烦闷,
这个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容易撞见,比如说整日待在宿
舍,内心难免会产生寂寞,从而心情低落抑郁,但如果出去
-2-
走一走回来,我们内心的不悦可能会因此而派遣发泄出去。
所以大学生活中不可过于文静懒惰,谈谈笑笑,跑跑跳跳也
是有利于我们的心境的。而静也并不是完全于动相对立,
“静”是我们内心的一份恬静,这种静不会因外界的喧闹而
改变,在喧闹的环境中,保持着一颗宁静的心灵,去发现生
活中的趣事,去体验生活的乐趣,忙里偷闲,闹中得静,方
可使我们大学生活更加的愉悦,而不是一味的忙碌,疲于奔
命,忘却自我。
三几篇杂谈
这几篇我也不是很懂,但依旧感受到啦朱老先生的先进
思想观念。到民间去,到民间去这是多么真切的呐喊,学生
应该放下学生的架子,不因你比别人多读几本书,就要分个
高低贵贱,读书人若无法融入社会,自以为高人一等,那以
后投入国家的建设中,也是会让人人望而却步,十字路口则
是激励着当代青年人,能在原本的环境中,不过于沉溺,使
生活成为一潭死水,要拥有自我的思想,打破偶像,伸张自
我,而多元宇宙我就无法理解更多啦。
四谈升学和选课
这与我们的生活极为贴近,诚如此信所言,一所良好的
大学固然有其价值,但是我们求学的道路上最为难求的却是
那诚恳的良师和和爱的益友。在这种氛围之下,无论是在何
种大学,我们都能够把身心放在学习上,在求学的道路上有
-3-
啦明灯和陪伴,我们求学之路就不再迷茫和寂寞,那我们又
何惧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如果我们不是想求得真才实学,
那在我们的求学道路又何必寻找名校,不如早入社会,四处
逢迎,反而更为迅捷。至于选课,我们大可不必担心社会需
求,一心要热门职业,以便日后寻找出路,但是社会情况瞬
息万变,谁又能料到未来社会的变化呢,且每个人的天赋能
力又大不相同,若是一味的迎合社会,而忽略啦自己的兴趣,
那么我们自己也是无法全身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为社会做出
自己的贡献。只要选择啦自己的兴趣,我们都可以发挥自己
的聪明才智,做出一番事业。当然单一的学习一门科目是不
可取的,我们还要把自己的学问做大,做到博学守约,同时
我们要清楚如今选课并不是我们高谈阔论之时,我们还是要
打好基础,以迎接未来的挑战。
五谈摆脱
人生在世必然和许多事物有所关联,万事必然存在着无
数的矛盾。面对这样的种种,我们必须要有取舍,我们如果
不能恰当的处理,这些矛盾之物,必将造成悲剧。所以我们
要学会摆脱,摆脱掉那些干扰因素,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而
奋斗。俗话说有舍方有得,熊掌和鱼不可兼得也就是这么一
个道理,但是人又是生活的玩物,我们无法事事都称心如意,
有些事物我们想舍却又无能为力,因为如果舍,就意味着一
个更加令人悲剧的结局,所以这也就是造就啦我们人生的不
-4-
完美,但也许有残缺,这样的人生才是最为美好。顾在摆脱
与否中,我们面临着人生中的一个又一个矛盾和困难,但也
正是在这一个又一个的矛盾中,我们的人生才是独一无二
的,精彩万分的。
最后的最后,谈谈人生与我,人生是多么宏观的话题,
似乎无论怎么谈论也谈论不完。我的人生态度也亦如朱老先
生一般做一个后台看人生的`人,时间的一草一物都蕴含着
属于他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故事,每个生物都有其独特的价
值,他人无法取代,我们无法以自己浅薄的观点去否定任何
事物,他这么做必然有其目的,哪怕所做之事是我们口中的
恶事,那肯定也有其意义所在,而所谓的恶事造就了人生的
一个又一个悲哀,但是这些悲哀也使我们的悲哀熠熠生辉,
一个人的人生如果一帆风顺,那他的人生虽然顺利,却缺乏
啦本该属于他的光彩,人生只有存在遗憾,才能突显出我们
人生的多彩,才能品尝到最后成功的美好。人生中只有存在
挫折和不顺,才能突显出在逆境中,人们寻找光明的人性光
辉,所以对于人生中的种种,我们需要心怀感激,只有他们
的存在,我们的人生才是完整的。
在忙碌的假期中,朱老先生的十二封信饱满着真情,为
我们阐述着人生的经验和道理,给我们启迪,让我们在大学
的生活中拥有一个新的目标,给我们成长的道理指明啦方
向,让我们不再迷惘。所以我认为同学们都可以一同学习,
-5-
在假期读读此书。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读后感
十二封信,信笔拈来,字字珠玑,畅读便深感其美,大
约朱先生也是性情中人。朱先生主张情于理先,道德先于法
律,无情则无趣,而“趣”也是人生一幸事,不可或缺。
朱先生说“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好比喝
茶,渴汉只管满口吞咽,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的细啜,能
领略其中风味。”人生亦如饮茶,“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
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
味。”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能
寻得人生之“趣”与“美”,便不枉此生。
朱先生谈到“学问”,亦有其主张。到底是“通”还是
“精”自古争辩无数,朱先生的主张是先博大而后精深,如
没有以“博”为基础,则如空中楼宇,被人耻笑。“中国学
者的通病就在不重根基而侈谈高远”,根基在各门手艺中都
见其利害,如扎马步之于武功,气息之于歌声,根基稳固楼
宇才矗立不倒。
谈到人生之苦,朱先生竟也能一针见血,“人类比其他
物类痛苦,就因为人类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物类重要。”而人
如能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着,像草木虫鱼一样,不计较,
-6-
不埋怨,不奢望,人生自然淡然。“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
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如世界既完美,我们如何
能尝创造成功的快慰?有想象的田地,我们才有希望。有喜
有悲,人生才完美,没有悲剧的人生,也必然索然寡趣。
今日坏事,腹痛不止,本无意功课,然捧书小品,心亦
明朗开来。连文字亦优美起来。故见修养之影响。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2:06: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211727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给青年的12封信读后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给青年的12封信读后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