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习俗作文

更新时间:2023-02-28 01:24:47 阅读: 评论:0

枇杷果图片大全-补充合同

家乡习俗作文
2023年2月28日发(作者:大嘴巴河马)

家乡的习俗作文

家乡的习俗作文(精选30篇)

作文,就是将生活中的见闻、感受描绘出来,将对生活的想像与

思考表达出来,让读者产生共鸣,从而让读者感受生活、思考生活。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习俗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家乡的习俗作文篇1

我从小在农村,最忘不了的就是家乡的集会。

会,人少时叫集,多到一定程度,就是会了。在我们镇,一年有

两次会,完全是按照阴历来计算的。

一年中只有两次,是一件稀少事。每到有会的那一月,月初就会

有人用油漆、涂料在马路边先画上“占”字,先到先得,没赶上的就

靠边站了。

而我们到了这一天,也能玩得非常开心。记得有一次,会赶上了

星期天,于是就可以去赶会了。

会上人头攒动,水泄不通。耳边是叫卖声、歌声和游人欢笑的声

音,虽然行动不便,但是非常热闹。

自行车是进不去的,只能步行。这样一圈下来,几乎半天都走不

完。

走的过程中,购物倒是必不可少。但抬眼望去,卖的东西不过几

样:衣服,花草,鱼,食物。会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作为一个地区

的民俗传统,这也非常具备地方特色了。

赶会赶得很尽兴,但是年年如此,也难免有些枯燥。

这几年,人们的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而会却越来越冷清了——

会上的人稀稀疏疏,再也没有以前的热闹了。而集呢?为了建设文明

城市,对集规定了位置,一些小商铺直接移走了。这样,城市的面貌

光洁一新,可集,也许就永远消失了。

我们一方面要努力搞建设,但是传统文化也不应放弃。一个地区

人们喜爱的民俗文化传统,应得到保护。

唉,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赶一次集会。

家乡的习俗作文篇2

过春节啦!春节是我国最传统的节日,各地的人们会用不同的习

俗来欢度这个节日。唯一相同的是晚辈们给长辈们拜年,长辈会给我

们压岁钱。你们知道压岁钱的来历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传说古代有一个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里

出来,专门摸睡熟小孩的脑门。小孩被摸过后就会发高烧说梦话,退

烧后也就变成“祟”。有一大户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爱。在

年三十晚上,为防小偷,两人将钱币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前,

把红纸包着的八枚铜钱放在了枕边。半夜里,一阵阴风吹过,黑矮的

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头,突然孩子枕边迸出一道金光,祟尖

叫着逃跑了。于是祟不敢再来侵扰了。很快,这件事就传扬开来,大

家纷纷效仿,在大年除夕夜里用红纸包上钱放在孩子的枕头下面,祟

就不敢再来侵扰了。因而人们把这种钱叫“压祟钱”,“祟”与“岁”

发音相同,日久天长,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这就是压岁钱的来历了。今年我给长辈们拜年,收到了许多的压

岁钱。我想用压岁钱请婆婆爷爷吃顿火锅,再用剩下的压岁钱送一副

手镯或一条项链给婆婆。

压岁钱是长辈们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可不能乱花哦!要用在一

些有意义的地方,小朋友你们的压岁钱会怎么用呢?

家乡的习俗作文篇3

说起习俗,相信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我的家乡在春节

期间,有一项习俗就是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

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

新春扫尘有“除尘布新”的含义,其用意是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

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今年的腊月二十四,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清早,妈妈就喊我起床。

我慢慢地睁开疲劳不堪的眼睛,因为小年夜实在玩得太开心了,导致

睡觉时,一点儿睡意都没有。妈妈说:“我可不管你这么多,今天按

规定是要扫尘的,赶紧起来帮忙。”被逼无奈,我只好起床、刷牙、

洗脸、吃早饭,立马加入到除尘的队伍中。

外婆是这次除尘的总指挥官,外婆命令爸爸去擦玻璃,命令妈妈

去整理储物间。命令姐姐去擦鞋架,终于轮到我了:“外婆,我要干

什么呢?”我兴奋地问道。外婆思考了一会说:“要不然你去扫地

吧?”我惊叫了一声:“啊?”外婆说:“你可不要小看扫地,地板

相当于一个家的脸面,如果地板干净了,那说明这个家也干净了。”

我兴奋地说:“原来扫地这么重要啊!”随即,我飞奔到门外去拿扫

把。开始认认真真地扫地。不知过了多久,家里终于打扫得一尘不染。

我们看着干干净净的家,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这就是我们家乡扫尘的习俗。是不是很有趣呀?那么,小伙伴们,

你们家乡的习俗是什么呢?

家乡的习俗作文篇4

外婆家在宜兴,那里过年家家户户除了买上瓜子、花生、糖果等

等各种年货以外,还有用糯米面包团子的传统习俗,新年吃团子,寓

意一家人团团圆圆。

今天是除夕,我早早地就起床了,我想和外公外婆一起包团子过

新年。吃完早饭,外公外婆就开始忙活起来了,外婆负责剁肉馅、青

菜馅、萝卜丝馅,还要煮红豆做豆沙馅。外公的任务是和面,他先把

雪白的糯米粉放进盆里,倒入热水后,使劲地揉成一个大面团,然后

再搓成一个个乒乓球大小的小面团。还有一部分面粉是用事先准备好

的艾叶汁去和,雪白的面粉很快成了草绿色,外公说这是要做豆沙馅

的青团。两人配合多年,显得非常默契,外婆把各种馅料拌好了,外

公也正好把糯米粉都拿捏成了白的和绿的小面团。

开始包团子了,我也跃跃欲试,想一起参与进来。征得外婆的同

意后,我说干就干,洗干净手,卷起袖子,加入包团子的队伍。我照

着外婆包团子的方法和步骤慢慢地学起来。首先把小面团搓圆了,再

用手把面团捏成圆圆的、扁扁的小碗状,接着放入一勺菜馅,轻轻地

把小面碗在掌中一边旋转一边用右手封好口,捏紧,捏尖,菜馅都被

包进面里,一个圆圆的团子就包好了。外婆为了区别菜馅的不同,还

会在萝卜丝肉馅的尖顶上捏个小凹槽。我也学着捏一下,做个记号。

看到自己的成果,我高兴极了。在大人们的鼓励下,我又继续尝试包

了几个团子,还用同样的方法包了一些豆沙馅的青团。外公把我们包

好的团子排在蒸笼里,放到灶上去蒸。我焦急地在灶台边转了十多分

钟,热气腾腾的团子终于出锅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香喷喷的团

子吃起来,又粘又糯,还有菜和肉的鲜香,味道好极了。外公外婆也

都夸奖我的“手艺”不错。

宝马腾飞迎福至,灵羊起舞报春来。新年即将来临,一家人聚在

一起开开心心做着美味的团子,过个团圆年,其乐融融,真是开心。

家乡的习俗作文篇5

在广西,我们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

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

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守岁、给压岁钱、

拜年、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

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大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

“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广西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

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

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

等,都要提前买好。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用红纸写

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

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要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

福气到了。

春节又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

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

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

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吃过团圆饭。

过年的前一个夜晚,便是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

候,就是春节最热闹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

上,全家老老少少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同享受这般天伦之

乐。

第二天,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

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

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

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祝

贺的话语。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

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

侧耳倾听,春节迈着轻快的步伐走了,一切又恢复原本的平静。

家乡的习俗作文篇6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民俗。

我的家乡在石泉,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山会在不同的季

节绘制出不同的景色,水会在不同的季节向你展现出它不同的舞姿,

人更是热情好客,不管你们认识与否,只要你需要帮助,他们总是会

放下手里的活来帮你。最令人喜欢的不是那的环境,而是那独特的风

俗。

我最喜欢家乡的春节,家乡的春节是最热闹的节日,也是最快乐

的节日,大街小巷到到处张灯结彩,小孩子们把作业的烦恼抛到了九

霄云外,在大街小巷中快乐的奔跑玩耍,大人们在家准备着年货,街

上到处是美食的香味。

除夕那天,天刚擦黑,几只烟花就迫不及待的冲向天空,在天空

中绽放出朵朵鲜花,除夕之夜还要守岁,所以除了很小的孩子以外,

几乎没人睡觉,除此之外除夕还有一项大的活动,就是吃年夜饭,每

当此时,在外奔波劳碌了一年的亲人们都会回家感受家的温暖,在吃

年夜饭时如果小孩子一不小心打碎盘子,长辈不但不会说你,而且还

会愿你岁岁(碎碎)平安。

这就是家乡的春节,这就是家乡独特的风俗。

家乡的习俗作文篇7

家乡的年俗和很多地方一样,每年春节,一家人坐在一起快快乐

乐地吃一顿团圆饭。团圆饭的菜式特别丰富,有红有绿也有橙。

春节这天,亲戚们互相走访,说一些客套话,街上的树上都挂着

彩灯,家家户户门前挂着灯笼,贴着新对联。如果幸运的话,春节这

天会飘走雪花,孩子们可以打雪仗、堆雪人。然后,大人们便开始放

鞭炮,“霹雳啪啦”几声响后,便可以闻到一股火药味。

孩子们穿上新衣服,收拾得漂漂亮亮的。有一次,我去表弟家拜

年,谁知表弟太淘气了,把家里的花瓶打碎了,那可是让人认为不好

的象征,表弟非常害怕,脸痛苦地扭在一起,最后还是姑姑解了围,

就凭一句——“岁岁平安”就这样,缓解了气氛,这也算是小孩子的

优扶待吧,这天,爸爸妈妈决不会吵孩子,怕冲破喜庆的气氛。

新年这天,我们也会一家人去看烟花,这烟花持续不断,仿佛各

家各户都在争谁家的烟花最美一样。看够了烟花,我们便去看灯,在

认为好看的景点拍起照留作纪念,尽管小脸冻得通红,但却非常的高

兴。

而且在今天,一结人也会自动组织一个组,在公园里尽情地歌唱,

有时路人听到了,也会加入到她们其中。最后,我们小孩子会美美的

睡上一觉,第二天醒来,赚来的压岁钱就可随意使用。

有时春节这天,也有一家人出去挑个好看的景点为自己画像或者

画全家福的。春节这天,其乐融融,这是我家乡的节日,也是中国的

节日,有的国外也过春节,春节真是一个盛大的节日啊!

家乡的习俗作文篇8

端午节,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

每到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用新鲜的粽叶包裹,

有咸粽子和甜粽子,包好的粽子放在锅里煮,经过数小时煮熟的粽子,

清香四溢,香味扑鼻。

在这一天,家乡还会举办划龙舟。这时的江面,二十多条平时埋

藏在水里的传统龙纷纷浮出水面参加角逐,长长的龙船上坐满了参赛

手,在指挥手和鼓手的指引下,一条条龙船鱼冠而出,激动人心的比

赛开始了。

家乡的端午节还有一个习俗,在这一天,家中的老人会用艾叶烧

水帮家中的小孩泡澡、洗脸,据说可以避热气去晦气。此外,乡亲们

还会在大门口挂上艾草,寓意避邪。

这就是我们家乡端午节的习俗。

家乡的习俗作文篇9

我的老家在河源紫金的农村。那里谈不上有什么十分特别或有趣

的文化习俗,但对于像我这样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许多事情也确实

稀奇了。

寒假的时候,老家有一户亲戚盖了新房,装修好后,便通知各路

亲戚,摆桌设宴。我家也受到了邀请,于是父亲便驱车前往,也带上

我去见见世面,看看素未谋面的老家是个什么样子。

到了目的地,还没下车站稳,耳边就响起了振聋发聩的鞭炮声,

红色的纸四处乱飞,这在城市里是不可能见到的。父亲带着我紧赶了

几步,向着前方一个大红棚子走去。棚子下摆着二十来张桌,棚子旁

边就是那幢新盖的楼房。走进客厅,里面热闹非凡。父亲与他们一一

握手,一边笑一边认人,让我给他们问好。还没问候几个人,我就已

经被辈分搞得晕头转向了。

请来负责烹饪的.师傅们都在有条不紊地工作着。我初到农村,自

然要趁着这点间隙,去看看周围的环境。乡下空气确实十分新鲜,有

许多小道七弯八拐地通向山上。周围都是密密的大树、竹子。在这种

地方,倒没人会想到竹子的优秀品质,编个簸箕或是烧个柴的却是好

材料。林子里有些许鸟儿,不多,但叫声明亮,使人心旷神怡。

到了开饭的时间,大家就要先喝一口酒,喝不了的以饮料代替,

再动筷子吃饭。我小呷了一口米酒,随即一饮而尽。那酒的地道的醇

香,不是市面上那些以“农家出产”为噱头的酒可以比拟的。再者就

是吃菜。在南方,“无鸡不成宴”,每桌都摆上满满一大盘白切鸡,

金黄的皮,肥而不腻,肉质鲜美爽口,让人欲罢不能。其余鸭、鱼、

猪肉的丰盛更是不必说。

我本以为简单吃个饭了事,没想到添饭都还大有学问。东家要为

客人添饭,还必须让能劳动的妇女去添饭,而男子都必须留在饭桌上

陪酒吃菜。饭必须高过碗边,以示主人家粮食充裕和待客热情。喝酒

要有肉下酒,否则只顾埋头喝酒就是对主人家的不敬。吃完饭后还不

能离席,要等个几分钟才能起身离开,并且不能端着酒杯离开,否则

这会损害自己的形象……

父亲一边开着车回家,一边不停地跟我说老家的习俗和礼数,我

却还沉浸在那桌美味之中,哪还有心听这样枯燥的事情呢?

乡下的孩子有些怕生,外出的亲人又不常回乡,能依靠这种活动

维系家族之间的感情,我觉得很温暖。

家乡的习俗作文篇10

我要介绍我们家乡的春节习俗。一到春节,家家户户都忙着大采

购,吃的喝的应有尽有。最的就属正放着寒假的们了,不仅有各种吃

的喝的,还能尽情玩耍,甭提有多了!

除夕晚上,会做一大桌子菜,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边享受边观

看春晚。年夜饭过后,最高兴的时刻到了,大人们会给小孩子们分发

红包,预示着的祝福,收到红包后的我会高兴得睡不着觉呢!

大年初一给长辈拜年,初二开始串门走亲访友。大人们聚在一起

拉扯家常,小孩子们拿着压岁钱去买好玩的。

我在想,要是每天都能像过年一样开心,那该有多好啊!但是,

我又怕自己长得太快了,那样我就感受不到的了。

这就是我们家乡的春节习俗。

家乡的习俗作文篇11

我的家乡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顾名思义就知道居住的哈萨

克民族比较多。

哈萨克族是个游牧民族,他们热情好客,能歌善舞,去年我和爸

爸妈妈去那拉提大草原就见识了他们的热情,在草原上有个小男孩教

我骑马,还给我他家自己做的奶疙瘩,好吃极了。

哈萨克族也有着他们的节日,就像我们的春节和中秋节一样,他

们的节日是“肉孜节”和“古尔邦节”。在节日里他们会有很多的节

目表演,如:叼羊,赛马,姑娘追……我最佩服他们的是阿肯弹唱,

“阿肯”就是他们的民间歌手,特别有才华,即兴编词,出口成章,

一问一答有趣极了。

去年7月在昭苏正好赶上第十六届阿肯弹唱会,我和爸爸妈妈当

然不能错过。草原上搭起了很多的帐篷,到处可见身着节日盛装的哈

萨克姑娘小伙,就连那些马儿也给配上了大红色的马鞍,马尾也扎上

了红色的彩带,头上的马鬃也被梳上了一条条小辫,漂亮极了。不一

会大会开始了,我个头小站在后面怎么也看不见,就从人群的夹缝中

钻了进去,一直钻到了最前面,嘿,这下可看得清楚了,前面坐着一

排怀抱冬不拉的女阿肯,后排是男阿肯,唱的很好听,可惜我一句也

没听懂(哈哈)。

回来很久了,可我还是经常想起去年的草原之夏——阿肯弹唱会。

家乡的习俗作文篇12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就迎来了春节。

关于春节习俗的由来,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每年除夕,“年”

就会出来祸害人间。这年除夕,人们正要山上避难,突然来了一个老

人,说他可以赶走年兽。人们不信,还是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来了,它发现身披红袍,身边噼啪作响的老人,

就逃跑了。乡亲们看到后,便年年春节放鞭炮,贴对联,就有了春节

习俗。

在春节的晚上,我们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

晚的小品,嘻嘻哈哈的说笑着,嘴里吃着东西。

这次春节我十分快乐。

家乡的习俗作文篇13

除夕夜,我们按照北方的习俗,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

我问爸爸:“为什么在北方大年三十要吃饺子呢?”

爸爸告诉我:除夕这天,北方地区有包饺子的习俗,饺子的形状

像元宝,寓意来年吉祥如意;南方地区做年糕,和年年高升同音,寓

意“年年高”。我们全家都是北方人,春节吃饺子是一个隆重仪式。

吃饺子要和面,‘和’就是‘合’有一家人团聚的意思,饺子的

‘饺’与‘交’谐音,象征着新旧交替,新的一年开始了。

妈妈告诉我,年三十我们都要吃福饺,有的人家会在饺子里面包

硬币,有的人家会在饺子里面包糖果,今年我们全家就包了几个带有

硬币的福饺,寓意着吃到硬币的人,来年会好运连连。

一家人在浓浓的节日气氛中有说有笑,不一会就把饺子包好了。

我也亲手包了一个放了硬币的福饺。外婆就带着弟弟到厨房忙着为大

家煮饺子,我和爸爸妈妈开始看春节联欢晚会。

饺子煮好了,一盘盘的饺子像一堆堆的小元宝摆放在餐桌上,我

和弟弟马上跑到餐桌前,往自己碗里夹了几个福饺。我吃的第一个福

饺就吃到了硬币,开心极了。弟弟边吃边偷看我,嘴里不停的说:哪

个是有硬币的饺子呢?我怎么还没有吃到呢?正说着就突然大叫起来,

“妈妈,妈妈,我也吃到了。”弟弟和我都雀跃欢呼起来。

这个春节让我知道了团聚对一家人的意义,以后每年春节,我都

要跟家人团聚,一起吃福饺,一起过充满亲情的中国年。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开始拜年了,祝大家20XX年春节好!

家乡的习俗作文篇14

今天,我们一起去往泸沽湖。泸沽湖也被称为女儿国。为什么叫

它女儿国呢?原来湖边住着一群摩梭人,他们现在还保留着母系社会

大家庭,至今还有走婚的习俗。远看沪沽湖,湖面上有许多小岛,小

岛上的寺庙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金碧辉煌,碧波荡漾的湖面上有许多

的小船在划行,星星点点煞是好看。走近泸沽湖,湖水清澈见底,水

草在涟漪中摇摇摆摆,好象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晚上,我们观看了摩

梭人原生态的歌舞表演—《花楼恋歌》。通过歌舞,我们了解了摩梭

人的风俗习惯,信奉的宗教,知道了他们是纳西族的分支,家庭中女

的地位至高无上,但男的地位也不卑。

泸沽湖远离城市的繁华喧嚣,它宁静而美丽,象摩梭人一样质朴、

热情、好客。

家乡的习俗作文篇15

同学们!你们知道立夏有哪些习俗吗?是的,我们舟山的习俗很

多,比如吃茶叶蛋、斗蛋、吃立夏饭、吃笋......别忘了吃笋的时候要整

根整根的吃。当然我们班在立夏那天也组织了一次斗蛋活动。

立夏那天,老师说:“今天下午我们要来比赛斗蛋。”同学们高

兴极了!大家纷纷从家里拿来了2、3只茶叶蛋。

下午第一节课我们就来斗蛋,开始游戏了,我拿出三个当中最硬

的一个挑战邬宇杰,他可是一个鸭蛋,他猛地敲了我一下。哈哈!结

果他碎了。头两次都是他输了,我心里有点得意了。最后,他双手握

紧蛋,用力地向我的蛋撞来,我的蛋被击得粉身碎骨。我们俩哈哈大

笑。我和我的同桌斗蛋可少不了,可是她的蛋也是一只鸭蛋,再说了

我只剩下一个蛋了,怎么办呢?那好吧!我只能拼一拼了。呵!她的

蛋还真硬,一敲我的蛋就碎了。

同学们都你跟我斗,我跟你斗,教室里回荡着一片片欢笑声。

家乡的习俗作文篇16

中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都有一个历史或传说,这些传

说有的是真实的,也有的是虚假的。

在这些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春节的时候,我们可以

逛庙会、赏花灯,每家每户都必须要贴春联,小孩、大人穿着新衣服,

在一起放鞭炮,可热闹了。

春节这些特点是从一个传说中演绎而来的。传说很久以前,在某

一座山上住着一只怪兽,山下有一个村庄,村里的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有一天,怪兽下山来觅食,它找了很久,最终喜欢上了吃小孩。

然而这一天刚好是正月初一,人们便把这只怪兽叫做年。连续几年,

都在这同一天,许多小孩被年吃掉,村民们开始害怕起来。到了晚上,

大家做了一个同样的、奇怪的梦:一位老者说:“年怕红色、怕鞭炮

声,大家只要有这些就不用再怕年了。”

正月初一到了,年下山来了,来到山脚还是没有进村庄,因为它

看到村庄里到处都是红彤彤一片,心里害怕起来,还看见几个小孩在

放鞭炮,它吓得慌,逃走了,从此再也不敢出来了。村民们知道了这

个喜讯,开心得不得了,于是就把赶走年的这一天叫做大年初一。

年,因为吓坏了,再也没有下过山,有人说它在山上饿死了;有

人说由于那一次的原因,它吓坏了,回到山中就吓到死了……

中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他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我要了解咱家

乡的习俗。

我的家乡在茂名,我们茂名有一个独特的节日――年例。顾名思义,

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年例来由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期的地方志就

有记载,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

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也就是说,在年例那一天

要进行游神,用于驱鬼。

“游神”就是把神像抬起来,绕着村子走一圈,据说这样做可以

驱鬼,也可以保佑自己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体健康,五谷丰登。说起

游神,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传说在光绪时期,有一个地方出现罕

见的大旱灾,当地的县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便开

仓救人。谁知县官因为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员上奏将他斩

首示众。在他行刑前的一个晚上,他梦见了一位神仙,神仙对他说:

“你是个好人,你不应该死的,当你重新生活后,要把我抬出来绕着

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吉祥、五谷丰登。”第二天,他

果然没死,他再三回忆着梦,发现梦中神仙与小庙里的安济圣王长得

一模一样。于是这个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游神这样一个习俗。当

然,每个地方抬的神像不一样,我们茂名所抬的神像是观音菩萨像。

年例不仅要游神,还要在家中摆上十几围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

鸡、鸭、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户都要赶回家乡,准备酒

席、食物、饮料等东西。年例一定要吃鸡、鸭、鹅,这样可以保佑自

家的鸡鸭鹅不受病毒感染,而且越养越多。

年例是我们家乡一个独特的节日,它拥有独特的习俗,所以我们

一直保留着这个节日。

家乡的习俗作文篇17

在江西老家过年,是非常热闹有趣的。年三十夜,大人们除了贴

对联,最重要的就是准备年三十的各种美食,其中我最爱看他们做的

就是炸丸子和打糍粑,这两样都是我最爱吃的,所以每次我都美滋滋

地在旁边看着。

炸丸子很简单,在江西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炸丸子,丸子种类很多,

有糯米丸子,红薯丸子,最多的是炸肉丸子。年三十炸好一盆黄灿灿

香喷喷的肉丸子,过年期间可以打火锅吃,也可以做红烧丸子。那圆

圆的丸子,象征着一年中生活和和美美,团团圆圆,更寄托着家人之

间美好的愿望与祝福。

但是打糍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糯米需要提前两三天浸泡

好,一直泡到手指轻轻一捏糯米粒就断了的程度。浸泡好的糯米放在

火上蒸熟,等糯米的香味四溢,而且越来越浓时,就是蒸熟了。妈妈

总是随手捏一个糯米饭团塞进我嘴里,我大口大口地嚼起来,那糯米

饭团,米粒颗颗晶莹剔透,像一颗颗珍珠般,瞬间激活了我的味蕾。

大人们将糯米饭倒进粑槽,开始打糍粑了。一人双手紧握粑锤,

一人握着粑柄,两人拉锯似的,先将糯米捣碎,然后,握着粑锤开始

打起糍粑来。打糍粑可是力气活儿,抡锤的人一边打一边喊着号子,

我和旁边围观的孩子们也跟着附和着,好不热闹!咚咚咚,随着着粑

锤声声,香香甜甜的糍粑也打好了。

香甜的糍粑,浓浓的年味,成为我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家乡的习俗作文篇18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乡,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各自的风俗,在

过年那天,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前,人们都忙着准备年货,大人们还忙着给小孩子制作新衣

裳和新鞋子。孩子们就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贪玩的小孩子还在

争着吵着闹着要买玩具——风筝、空竹、和年画等。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这天的风俗

就是祭灶王,从一擦黑儿,各家开始响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在放鞭

炮的同时,人们开始随着鞭炮声在灶王前,把好玩的纸像焚化,送灶

王去天上,并用糖糕黏住灶王的嘴,这样他就不会在天上向玉帝报告

家中的坏事了。

过了二十三眨眼就快到春节了。家家户户都忙着大扫除,准备贴

春联,开始把吃的预备充足,因为过了年后,铺货多数关五天门,到

正月初六才开张。

除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千百来年一直如此,无论高高朝堂

还是僻野民间,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小民百姓,对于过年都是十分

重视的。古时候过年如“何处夜歌销腊酒,谁家高烛候春风”唐朝诗

人周弘亮的诗句描写出了故乡除夕的浓浓年味。“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著

名的七言绝诗描绘出我国古代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场面。贴春联,

这是中国人过春节第一重要的仪式。春节的来临意味着春天将要降临,

万物复苏,草木重生,人们度过了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寒冬,或早

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怪不得在春节时,人们会这么喜悦的来迎

接这个节日。当然,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春节向

我们走来了,大街小巷都洋溢着春节的气息,各个商场里人山人海,

热闹非凡,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子们,手里都是大包小包的,脸上洋

溢着春节的快乐与笑容。除夕这天,我感受到除夕的隆重与热闹,也

感受到了春节的浓浓年味与热情,体会到了小孩子们的贪玩心和快乐。

除夕的年夜饭可是最重要的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热热闹闹的

品尝着美酒佳肴,其乐融融。

正月初一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春节。关于过春节的各地的

习俗可多了。男人们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当然,初一小孩子们都会有“压岁钱”。传说,人间有一个野兽,叫

做“岁”,每到一年的最后一天就跑出来作怪。人们吓得人心惶惶,

后来有一户人家的孩子把长辈给的压岁钱放在枕头下面,到了夜深人

静的时候,“岁”就出来了。正巧跑到那户人家里。野兽看到那细皮

嫩肉的孩子就直流口水,伸出邪恶的爪子,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钱发

出了闪闪的金光。“岁”疼的嗷嗷直叫。后来人们知道了克服岁的办

法了,后来,人们给孩子压岁钱不仅是为了赶走“岁”,更是对小孩

子们美好的祝福。

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还放鞭炮,从黎明到清早,全程鞭炮声不

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和与其他的东西,大家并不忙铺中

的伙计还可以去逛超市。

正月十五的晚上。突然,烟花飞上天,天空在一瞬间炸开了,花

开朵朵,有的像银色的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儿,有的像橙色的

大衣,还有的像金色的太阳,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一样,美不胜收!

春节在正月十五就结束了。大人又去忙着自己的事情,学生该去

上学了。

这样的春节,让我感受到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春节里,天气虽然

寒冷却挡不住新年的喜气,树梢上的红气球,屋檐下的红灯笼,地面

火红的鞭炮屑,还有家家户户门口贴的红春联,以及小孩子手里拿着

的红包。都见证了春节给我们带来的喜悦。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你们家乡有什么风俗呢?

家乡的习俗作文篇19

我的家乡在惠州市横沥镇,那可是一个非常出名的小镇,只因一

碗汤粉而闻名天下。虽然我从小在喧闹的城市中长大,但是,那静谧

的乡村,才是我最惦记的地方。

每逢回到家乡,第一件事就是去吃一碗汤粉,仿佛没吃就等于没

回老家似的。总要让自己的味蕾先过一把瘾。那油光可鉴的猪脚、卤

蛋,在金黄色的汤汁里面,散发着迷人的香味。粉条也充分吸收了汤

的味道,但又不失素食的平淡。这汤粉,说得上是完美中的完美。不

拍下发个朋友圈记录一下,那就有些大失兴致了。

春节,是小镇里最热闹的时候,街市上喜气洋洋的。虽然是乡村,

但热闹繁华的场面一点也毫不逊色于城市。从大年二十八开始,家家

户户就都贴上了春联,预祝来年平平安安,事业有成,每天早上六点,

锣鼓队就在街上闹起来了,他们不嫌辛苦,顶着狮子头,敲着锣,举

着旗,走街串巷,整个镇子洋溢着一股年味,而锣鼓队是其中最卖力

的,这样的热闹要一直持续到元宵过完。

夜晚,江边就亮着炫美的灯,我们叫“赏灯”。惠州的母亲河东

江穿过小镇,那里的落日美极了。没有高楼的阻拦,没有喧闹的吵杂,

船启动了,马达轰轰响了起来,在水面荡起波澜,打破这片宁静,也

拨乱花灯在水面的倒影。这灯虽然没有西湖花灯那么光彩夺目,没有

那么人山人海,只有孤零零的几艘小船,但这丝毫没有打乱大家赏灯

的兴致。夜光下,断桥边,成群结队的,全是脸上洋溢着幸福的人们。

到了正月十五,大家会齐聚一个地方看戏,我也去看过一次。戏

的内容我记得不是太清了,但是戏后的烟花却让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我家乡的习俗还有很多:包粽子啊,吃糍粑呀,中秋赏月……但我

认为,每一个习俗,都是一种文化,都是一种精神上的传承,是无价

之宝,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华夏子孙的印记!

家乡的习俗作文篇20

每年我最期待的就是过年了。过年有很多平时没有的东西。比如:

有好吃的,好玩的,还有大红包。

大年三十的早上,妈妈一大早就出门买菜了。爸爸也早早的把店

门关了起来。今天就是大年三十了,大家都忙和着过年了。我们也不

能落后。爸爸和我在忙着大扫除。而妈妈在忙着包春卷和包饺子呢!

下午我妈就开始忙活着煮年夜饭了。我妈做的最好吃的非小炒牛

肉莫属了。做小炒牛肉时,妈妈会先把牛肉切丝,之后会用生抽、料

酒、白糖腌制一会,接着切生姜、葱花等。等锅烧热后放入一点油,

有时候后放入生姜和蒜接着放入腌制好的牛肉一起翻炒,之后放上盐、

味精和葱花。香喷喷的小炒牛肉就出锅了。

吃过年夜饭,我又开始期待去拜年,收红包。连春晚我都没有认

真看,一心只想着收红包。第二天一早我一大早就起来了。穿上了新

衣服去拜年,经过漫长的路途终于到了。我们先去了姑姑家拜年。可

以去讨红包啦!

已到姑姑家,我就拱着手说新年快乐,恭喜发财。可是姑姑并没

有说要给我发红包的意思。只是再问我的爸爸妈妈一些关于健康等问

题。我只能和弟弟妹妹们玩一会儿,或者看一会儿手机。要走的时候

姑姑终于给我了一个红包。看着红包里厚厚的大红票子,我心满意足

地跟着父母去下一家讨红包了。

家乡的习俗作文篇21

我的家乡在湖南常德津市,一提到家乡的习俗我立马想到了牛肉

粉——在我们老家,每当有人要离开家乡的时候,老人家都会为他们

煮一碗牛肉粉。

传说津市是孟姜女的家乡,九澧再次汇入湖,有优越的水路交通

条件,过往的舟筏商旅傍津设市,津市米粉因此出名。

饭馆里的牛肉做法不难,把经过卤制的牛肉放入粉中即可。奶奶

煮的牛肉粉里面加了许多食材,既健康又营养。米粉是用自家种的无

农药大米磨成;牛肉来自伯伯家养的牛,并且选用的是牛里脊肉;汤底是

选用的牛大骨和猪大骨,炖出来的汤奶白无暇。粉里有几个鸡爪,是

奶奶希望爸爸妈妈今年多抓一点钱;鸡肉和鱼糕是奶奶盼望爸爸妈妈年

年有鱼,步步高升,大吉大利。

“粉来啦!你们趁热吃。”奶奶望着我们,“多吃一点,到了广州

就吃不到这么正宗的牛肉粉了。锅里还有,管够。”

我拿起筷子将粉拌了拌,小心地挑起一撮粉向嘴里送去,我心里

默默地念了一句:“真香。”

粉虽然好吃,但吃粉的时候我们并不会狼吞虎咽,而是慢慢地品

尝这一碗“小型的农村有机食品展览会”。

在我的家乡,离别时嗦上一碗粉是每家每户的常态。这碗粉是长

辈对外出做事的晚辈的祝福。

家乡的习俗作文篇22

说起我的家乡呀,那真的是有许多特色呢。如盐水鸭、桂花糖芋

苗等等一系列美食,说到这里,你一定猜到了吧,那就是南京,虽说

南京的美食非常有特色,但是我们这里的节日风俗那就更有特色了。

其中最让我喜欢的就是端午节了,每当这时,大人们都忙着包粽

子,粽子的种类也很多,有白粽子、肉粽子、咸蛋黄粽子、红豆粽子

等等。小孩们也不闲着,跟着大哥哥、大姐姐们学习做香包,据说香

包能达到驱虫的效果。

去年,端午节的前一个星期,我们社区通知将在端午节期间组织

一次包粽子,做香包的活动,要求社区的小朋友也要参加。看到这一

通知我十分期待这天早日到来。

期盼已久的活动日子终于到了,我们来到社区,几位老爷爷和老

奶奶已经将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准备好了。活动开始了,先由一位大

姐姐讲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再由一位奶奶给我示范了如何包粽子。现

在该我们上场了,我按照老奶奶教我们的方法,首先,将两片粽叶拼

在一起,把它们理平整;接着,把它们卷成一个带柄的漏斗;然后,放入

事先准备好的糯米和配料裹好,再拿一片粽叶封口;最后,用一根细细

的棉线在粽子底部和封口处绕几圈扎紧。可是不管我怎么包,粽子都

会漏米。这时,一位老奶奶看了之后就说:“你包的粽子米多了。”

我恍然大悟,原来是米放多了。经过几次练习,我终于包好了一个粽

子,它像一只小号的靴子。等我包好五个粽子,已经满头大汗了。

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做香包,就是用热熔枪将两片带有图案的布片

的三边粘在一起,再往里面放入一些干花和中药材,最后把口封好,

这样一个香包就做好了。

活动快要结束了,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会把我们包的粽子和

做的香包送给社区里的孤寡老人。这时,我感觉家乡的风俗不仅给大

家带来了快乐,还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家乡的风俗我爱你,你带给我

汗水和快乐。

家乡的习俗作文篇23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

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

十六,炖羊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听着这首儿歌,是不是感受到

了浓浓的年味儿呢?接下来,我写的,就是我们这儿过春节的事:

过年的前几天,就开始准备年货,有:糖、瓜子,鸡鸭鱼肉等等。

我们在大年初一前,就会扫房子,就是把家里扫除一次。那时,我就

会帮着爸爸妈妈把家里里里外外的清理干净,好在过年时有个新的气

象。

除夕,在外的人都会回到家里,和家人团聚。到了晚上,人们都

会守在电视机旁看春晚。这时,鞭炮声就会时不时的想起来,让人们

感到浓浓的年味儿。

初一,起五更。不到天亮,人们就都起床了,穿上新衣服后,就

去放鞭炮。所话说得好“爆竹声声辞旧岁,喜气洋洋迎新年!”放鞭

炮,为的是告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放完鞭炮后,就会回家吃

饺子,这次吃饺子可不同,饺子里面可“藏”着钱呢!谁吃到了钱,

谁在这一年里都会交好运的!所以,谁都盼着会吃到饺子。

饺子,我们就会跟着爸爸去老家串亲亲,每当我们走进哪一家时,

都会收获到红包。这一趟下来,我们能赚好多钱呢!当然,我们最喜

欢的就是串亲亲了!能拿到红包,谁不高兴,谁不欢喜呢!

再过几天,就是元宵节了,我们在当天,都要吃汤圆。这是习俗,

当然,这一天我们也会过得十分愉快。想一想:全家人坐在电视机旁,

看着丰富多彩的元宵晚会,吃着热腾腾的元宵,不会感到满满的幸福

么!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十五十六,小孩子就该上学的上学,大人

们该上班的上班了!每当这时,总会不经想起:寒假可过的真快呀!

这么快就该开学了。过年真好!好想再过一次年呀!但是,你再这样

想还是没有用的,还得去上学还得去上班。时间是不可能停住不走的。

是我们家乡的春节,和你们那儿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的话,就

快来写写你家乡的春节吧!

家乡的习俗作文篇24

虽然现在很少地方保持着原有的习俗,但我还是要说两句。

金华还保持着端午和元宵灯会的习俗。

相传这一节日是为纪念战国时楚人屈原,并有相关的习俗,比如

龙舟竞渡、包粽子等。在金华地区,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金华到了

端午节,不管你在哪,也是迫不得已不回家,这天是女儿们回娘家看

母亲的日子,送到娘家的礼品是一担粽子(或一些礼品),俗称“担

端午”,担端午从初一到初四都可以,方言“四”与“喜”谐音,做

母亲的喜欢女儿初四来。俗谚云:“三日清明,四日年,端午一个大

午前。”到初五日吃过中饭,端午节就算过完了。而今,端午节更像

是孝敬长辈的日子,晚辈往往在这一天给长辈送绿豆糕或各种营养品。

其实,可以说金华的端午节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了,金华的端午节

是不完整的。以前正版的端午节在端午节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在门

上、灶头及床上悬挂菖蒲、艾草,认为菖蒲、艾草可以驱鬼辟邪。还

有流行的挂香包、推端午船驱五鬼、“驱蚊虫娘”这些独特的习俗现

在都落空了。

另一个就是金华最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娱乐活动,人们通过迎灯以

示驱邪除瘟,去灾祈福,求五谷丰登、人畜平安。旧时灯会都在元宵

举行,因此,元宵节又称"灯节"一般于农历正月初十起灯,廿日散灯,

十四、十五、十六三日最兴。

金华灯彩品目繁多,造形千奇百妍,绚丽多姿龙灯是灯会的主灯,

龙灯中最有代表性的数"桥灯"一般均有百余桥,一节为一桥,长者数

百桥,甚至千余桥。桥灯分"龙头"和"灯桥"两部分。龙头下托以木板,

上建支架,以竹箴扎于板架,成棘龙形状,外校棉纸,描以彩色龙磷、

云彩、腮挑龙须,嘴衔龙珠,四支擎有各种彩灯,背上插旌旗数面,

上悬"天灯",下挂"地灯",制作极为精细,灯内燃点蜡烛,色彩鲜艳夺

目,灯桥下托木板,每板长23米,阔18厘米,厚5厘米,板两头各

有一孔,间距70厘米,用以接灯板上设有灯架,每板两枝,龙尾是最

末一桥,呈龙尾巴形状,披以绸缎彩虹,迎桥灯主要阵式有:"钦索箍

""肚里滚""青蛇溜""麦饼挑""荷花旋""剪刀股""双开门""绕房柱"等

极为精彩、惊险。

金华也是改变的城市,希望越该越好,日新月异。

家乡的习俗作文篇25

我的家乡河坊村,是邵武市的东大门洪墩镇的一个小村庄。虽说

地处偏僻,但交通还是很便利,更因为我村的“抢酒节”而远近闻名。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一是我们村的“抢酒节”。举办这个节日主要是庆

祝丰收,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这个节日比过大年还要隆重、热闹。

“抢酒节”的前一天,家家户户就已忙得不亦乐乎——备齐预先

酿好的红酒,磨上十来斤米粉做的米果,用以招待客人;然后是全村

做卫生,大扫除,备好香烛鞭炮。无论你走到哪家都能感受到浓浓的

节日气氛。

节日这天天不亮,将军庙里,烧香还愿的人已是络绎不绝,鞭炮

声不绝于耳。村民们把自酿的红米酒整坛整坛地运到村部门前的空地

上,倾入特制的大木桶中。村里的女子腰鼓队、邻村的鼓乐队已经开

始表演了,锣鼓喧天,乐声齐鸣,当然表演的还有村民们自编自演的

节目。四面八方的亲朋好友都驱车赶往抢酒地点。停在路旁的轿车、

摩托车已排成了长龙,足足有好几百米呢。“抢酒节”的场地四周已

是人山人海,把整个场地围的是水泄不通,就连周边能观看抢酒比赛

的所有三层楼房都站满了人,甚至都站到了房顶。我真替他们担心:

这可是很危险呀!还是要多注意安全哟!

上午十点半,随着村书记一声令下,几十位拎着大小桶的乡亲们

一齐冲向大木桶,你推我挤争着去舀桶中的酒,偶尔也会碰得头破血

流,他们也全然不顾。整个比赛历时不到5分钟,桶里香喷喷的红米

酒已被全部抢光。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锣鼓声、鞭炮

声夹杂着人们的喝彩声、欢笑声,整个河坊村已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

洋中,场面极其壮观。

抢酒活动才刚结束,游行就已开始了。男女老幼齐上阵,有的抬

着赵将军及夫人的泥塑金身,有的敲锣、有的打鼓、还有的扛锦标,

锦标上写着“万事如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吉祥大字,

走村串巷逐户布施。所到之处鞭炮声响彻云霄;村礼堂里也咿咿呀呀

唱起了大戏,一直唱到重阳。

午饭时间到了,家家户户杀鸡宰鸭、买鱼买肉,筹办丰盛的午餐

盛情招待着每一位四方的宾客……

听长辈们说,“抢酒节”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如今

还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了。随着我们现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

高,我想,这个节日今后会越办越红火,这样热闹非凡、欢声鼎沸的

景象定会年年相传的……

家乡的习俗作文篇26

过年是什么?小时候过年是集市上越来越多的红灯笼、中国结;过年

是爸爸妈妈从远方赶回家带来的大包小包;过年是满大街响起的“见面

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的音乐。当然,对于我来说,过年还有金

灿灿黄澄澄的酥肉。按照我家乡的习俗,过年就要炸酥肉才算有年味。

每年腊月二十八一大早,奶奶和妈妈就开始忙活起来了。奶奶首

先洗手净脸,拍拍身上的灰尘,然后恭恭敬敬的点上香,默默的念叨

了一番才走进厨房,妈妈则早早地穿好围裙在厨房等候。看到奶奶进

来,就抓起准备好的肉一片一片的切起来;奶奶端起家中常用的陶瓷大

面盆,开始往里面舀面粉、加温水、打鸡蛋,最后用手把面粉抓匀,

大概成糊糊状即可。这时,妈妈把肉切完腌好后,放进奶奶搅拌均匀

的面糊中,再次搅拌匀称,保证每片肉都能挂上面糊。

重头戏来了!炸酥肉一定要用家中的地锅做出来才“够味,有嚼

头”,这是奶奶说的话。地锅下的火旺旺的烧起来,金黄的油在锅里

开始咕噜咕噜的冒泡。奶奶穿着围裙站在锅旁边,看着油温差不多了,

夹起一块挂着面糊的肉放进油锅里试试,看着肉片逐渐变成金黄色,

开始快速的往油锅里夹入肉片。随着肉片的放入,锅里开始发出“斯

斯”的声响,随后不断冒出白色的泡泡,像翻滚的浪花。渐渐地,锅

里一个个金黄的酥肉成型了,奶奶用大漏勺不断的搅动翻个儿,使酥

肉全身都变成金黄色……

“还没有做好吗?能不能吃了?”弟弟从门口探出头,望眼欲穿的

看着锅里。奶奶一脸严肃的瞪了弟弟一眼,“别乱说话”。对,这也

是家中的习俗,做酥肉的时候,吃东西可以,但是不能乱说话,会得

罪神仙的。弟弟看着严肃的奶奶,吐了吐舌头把头收回去。

锅里的声音也渐渐变小了,奶奶开始用漏勺慢慢的往竹筐里放。

第一锅捞完后,奶奶先用盘子端了一盘,摆在供桌上,嘴里同样念念

叨叨一阵子,然后才又端出一盘让我和弟弟吃。我们俩早已忍受不住

香味的“熏陶”,快速的冲上去抓一个往嘴里塞。“哎呦”,弟弟咧

着被烫到的嘴,却依旧没有停止嘴巴的嚼动。奶奶则宠溺的笑了一下

“这俩馋猫”。

忙活了一上午,金黄的酥肉,酥脆的藕夹,绵软的酥菜,可口的

炸鱼……还有奶奶最后做的酥肉汤。看着这丰盛的年菜,我和弟弟摸着

滚圆的肚子,已经“无能为力”,只能“望菜兴叹”了。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已经响起来了,红红的春联挂起来了,金

灿灿的酥肉摆好了,就等年来了。

家乡的习俗作文篇27

我的家乡在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风俗,其中最让我印象深的还是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

在这个振奋人心的日子里,我和妈妈一大早就起来包粽子,我是

第一次包粽子,所以妈妈先给我示范了一次:先把粽叶裹成“粽行”,

再往里倒糯米,然后把口子封上,最后对着粽子使劲一按,把粽子裹

地严严实实得,我挺高兴的,心想:“这单,看我的!”我飞一般做

了起来,可是,就在最一步时,却出了差错,我用力一按,粽叶直被

我弄破了,我真大眼睛看着糯米纷纷“溜”出来

一直到了中午,我才勉强了十五个,我们把粽子放进了袋子里,

吃了中,最动人心的时刻来了——赛龙舟。

我们一家进入了比现场,周围简直就是人的海洋,我紧张起来,

谨慎地走进船里,我立刻变得摇摇晃晃了,失去了重心,我颤抖着坐

在了自己的位置上。

比赛开始了,船身开始剧烈摇晃起来,我赶紧抓住扶手,两眼紧

闭,随着船的加速,一股风声传入了我的耳朵我心想:“完了,完了,

要掉下去了!”

时间慢慢过去我胆子放大了些,紧张害怕化为乌有,我激动的睁

开眼睛,看着正在努力摇摆的父亲,和被船卷起的“巨浪”,我张开

双手一边感受清风一边为家人加油打气:“加油努力,加”

终点就在前方,终点后面不出所料有个用来投粽子的圆圈,家人

们使出最后的力气冲过终点,我也兴奋的拿起一个大大的肉粽,咬着

牙,鼓足劲,往圆圈里一扔,正中圆心!“耶!”

端午节的夜晚,我们一家人围着桌子吃剩下的粽子,一边吃一边

回味着赛龙舟的那些事。

家乡的习俗作文篇28

大年三十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忙碌着,我家也不

例外。一大早,爸爸妈妈就忙得不可开交。

只见妈妈利索地把全家上下都被妈妈擦洗地闪闪发光。爸爸用透

明胶小心翼翼地把“福”字倒着贴在大门上,我便问爸爸:“为什么

要倒着贴呀?”爸爸告诉我:“福倒、福到,意思就是福气快点来

到。”我恍然大悟,哦!原来贴春联也有这么多的学问哪!

我们一家人忙完楼上就急匆匆地回爷爷奶奶家了。

我和爸爸回到老家之后,就开始忙着贴春联,爷爷奶奶和妈妈就

忙着做饭,我们一家人分工明确,就又开始忙碌起来了。我和爸爸已

经是贴春联的“老搭档”了,配合地简直可以用天衣无缝来形容,所

以说,不大一会儿,我们就贴完所有门上的春联了。即使贴完春联,

脚步也闲不下来,一会儿东走走,一会儿西跑跑,根本停不下来。

好不容易到了下午,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团圆饭,欢聚一堂,

谈着一些开心的话儿。到春节联欢晚会了,我们兴致勃勃地看起了晚

会。“咚”天上露出了笑脸,我赶紧催促爸爸快点放烟花。首先,放

了一挂大地红,他像一条巨龙,舞动着身上的金鳞片;接着,又放了

好几种烟花,它们像一朵朵金菊、一颗颗流星、一串串珍珠……天空中

绽放出一个个笑脸,把夜空装点得无比美丽。声响过后,各色烟花在

空中飘落,如同天女散花,五彩斑斓,真是漂亮啊!

春节的气氛热闹非凡,春节的人们兴高采烈,春节的孩子更是欢

天喜地,我爱过春节!

家乡的习俗作文篇29

中国,一个文明古国,论起习俗,可谓“一地一样”花样繁多,

单新年习俗,就五花八门。但亘古不变的是那份喜庆和热闹。

在我的家乡,新年从腊月二十几就开始了。二十九家家都准备好

年货,门上贴好了“福”,有的人家还挂上了两盏大红灯笼。这天中

午,照例要吃顿好饭,还要拜神家。下午就该大扫除,门窗擦得亮亮

的,屋顶扫的净净的,桌上摆满了瓜子和糖。小孩子们手中已拿上了

大小的鞭炮,大街上整天都噼噼啪啪的。大人们也已经在准备新钞,

用来装红包。年前这几天热闹的很。

腊月三十,也就是除夕。晚上是要吃饺子的,一般是肉馅的,吃

完了饭就去看看春晚。因为初一要起早,大人一般都不睡,可小孩子

就顶不住,把新衣服放在床头,早早就睡下了。别以为一睡就着,家

家都放拍炮,鞭炮、花炮,什么震天雷、窜天猴、笛音炮,声音此起

彼伏,整整响一夜。

大年初一,凌晨三四点钟,就被妈妈叫起来了,睡眼朦胧的,一

看见新衣服立马精神起来。穿好新衣服,好好打扮一番,要去拜年了。

先去给爷爷奶奶拜年,再给爸爸妈妈拜。给家人拜晚年就该吃饺子了,

正月初一不让动刀,不让说不吉利的话,还不能吃荤。不过白菜馅儿

的饺子还可以凑合的。

吃完饺子就要去给本家的亲戚们拜。爸爸和弟弟最累了,要给长

辈磕头。女人就要轻松多了,鞠个躬说句吉利话,就完事了。爸爸领

着弟弟去拜年,妈妈带着婶婶们去拜年。我做为家中的长女也只能在

家待着。爷爷奶奶也不闲着,在门口放好席子,铺好垫子,一拨一拨

的人来拜年,贼热闹。我呢,更不闲着,我守在大门口,见有人来,

先给他们拜年,坐等红包拿来了。

渐渐的东方泛起鱼肚白,天上还残留着花炮的烟雾,来的人也渐

渐少了,大火都困了,来不及吃午饭,一个个倒头就睡,连小孩子也

被赶回家睡觉。晚上又是一顿大餐。这一天一大家子的大当家要去请

新媳妇来吃饭,表示这个大家庭接受了她,而当院的老媳妇要做陪客,

带着新媳妇认当院人。初二,媳妇们要带着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过

了这几天,年也算安静点了,等过了十五,吃完汤圆,年味也就渐渐

淡去了。

新年那么热闹,那么让人留恋,不知多年以后这些习俗是否还能

保留。但我想,不论怎么变,家人不变,一家的和乐不变,幸福就不

变。

家乡的习俗作文篇30

为准备普通话测试,在图书馆找书,意外地在一本书上能看到我

们家乡的风俗,真的很惊讶也很高兴,要知道翁源是多么小的一块土

地呀。

我以为会有挺多地方提到家乡的,就把书借回来一页一页地翻,

谁知道才只有三处,具体如下:

在翁源这个地方,是在年二十四日祭灶神的。把灶君——用瓦别

成U字形,两边插上蜡烛,中间点上香,上面贴上“司命灶君之神

位”,清洗干净后放在灶壁上,晚上用香烛供奉,还有一个名字叫

“灶君上天”。

在翁源,除夕饭后还要用柑叶泡水洗身,洗后周身都有余香,使

人薰醉。

除夕夜,在翁源不但不能熄灯,尤其是女子房内的灯更要燃着。

倘若油,也要在深夜爬起来加油。如果灯一下子熄灭了,则被认

为是极不祥之事。这样日夜挑灯,要一直到初四才止。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1:24: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1868753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家乡习俗作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家乡习俗作文.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