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发展规划(2022.9-2025.8)
一、现状分析
学校现状:
小学始建于1992年,前身是**职工子弟学校,1998年划归
**成为一所国办区属小学。学校现有教职工51人,教学班19个,
学生682名。区级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及教学科研能手等8
人。学校占地面积共9469平方米,建筑面积3852平方米。学校
先后荣获规范化学校、学校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少先队规范化学
校、校本培训示范学校、文明校园、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党建工
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面临挑战
(一)发展面临的机遇
1.党建工作成效显著。近几年党支部以“党建+发展”理
念为引领,把党的领导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筑牢思想
根基,引领学校发展,有一支优秀的党员队伍,学校被评为区党
建工作先进单位。
2.教学质量逐步提升。教学管理工作扎实,认真落实国家
课程方案,在各种质量检测中成绩优良,家长满意度逐步提高。
3.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近几年年轻教师占教师队伍
40%,更有活力学历更加提高,年龄结构更加合理,不少青年教师
发展积极,崭露头角。
4、教师科研意识增强。积极参加课题研究,科研的氛围逐
步浓厚。
(二)发展劣势
1.学校管理评价制度不完善,制度落实不细致。
2.教师专业发展缓慢,高层次教师缺乏,缺少专业引领。
3.课程建设不丰富,受校舍影响,很多课程无处安排。课
程特色不突出,影响学生多元发展。
4.办学条件影响学校发展。校舍陈旧,面积狭小,教室、
功能教室不足,教学设施也需要更新换代。
二、规划愿景
(一)办学理念
1.核心理念:润泽教育,让每个生命都精彩
润泽教育以成全所有生命的价值为导向,执守教育的真善美
的崇高理想,使教育沐浴于人性的光辉之中。让每一个生命在温
润、宽松、和谐的环境中精彩成长。
2.校训:**
(二)总体目标
1.办学目标:办老百姓家门的优质学校。
家门的好学校的定位:遵循教育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以学生为本,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将老百姓的认同、社会的
广泛赞誉作为办学的方向,坚持教育回归育人本源,坚持让每一
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2.培养目标:培养乐学善思、纯真阳光的清新少年。
3.办学特色:营造“清清”的校园文化,打造特色品牌教
师,建设篮球特色课程,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三、重点发展项目
(一)课堂建设一一润泽课堂教学体系的开发与构建
1.工作目标
着眼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推进教师教学观念转变,探
索并构建润泽课堂的自主有效策略,建立润泽课堂创新性发展性
评价体系,引领部分骨干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生成适合学
生发展的个性化课堂。
2・目标达成标志
2022-2023学年:充分进行调研,制定出实施方案;先引
领35以下青年教师完成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开展自主有效课
堂研究。
2023-2024学年:青年教师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打
造个性化课堂;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学生的核心素养,全面提高
教育教学质量。
2024-2025学年:通过“润泽课堂”的探索和实践,构建
出“三四三四”润泽课堂教学体系;学校90%以上的教师,在课
堂教学中能体现润泽课堂教学理念;教师课堂教学效果
好,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3.实施措施
(1)制定课堂改革规划。召开学科组长会、骨干教师、青
年教师座谈会充分调研,制定学校构建润泽课堂体系发展规划。
(2)组织课堂研讨。每学期组织“构建润泽课堂”教学比
赛、经验交流会、专题研讨等活动平台,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加
快润泽课堂体系研究的进度,扩大教师参与研究的面,引发老师
们围绕构建润泽课堂研究主题提建议,不断补充、完善。
(3)加强学习培训。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充
分利用各种培训、学习的机会以及网络平台,学习与润泽课堂教
学研究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4)继续加强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并在语文、音乐、
美术、信息技术、科学学科之间进行适度融合,进一步打破学科
壁垒,形成知识的完整性,能力的多样性,学生的自主性。
(5)加强教师专业成长培养力度。开展专题学习,做到学
以致用。鼓励教师多读书、勤反思、善总结。引导老师在课堂上
要敢于放手,扶持更多的小老师成长,大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
解,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中达成共识。
(6)建立润泽课堂创新性发展性评价体系。每学期的润泽
课堂教学比赛,做为教师课堂展示的舞台,通过不断的探究,形
成实效性强、可操作的发展性润泽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7)鼓励教师多参加片活动。借助区域团队的力量提升薄
弱学科课堂教学水平。
(8)发挥展示平台作用。借助每学期区优质课比赛的机会。
激励更多的年轻教师更快的成长。
(9)加强校本教研,团队促发展。依托学科组的力量,加
强校本教研力度,采取组内磨课的形式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10)举行骨干教师汇报课活动,引领年轻尽快成长。
4、实施时间:
(三)队伍建设教师梯队培养
1、工作目标:
通过不断完善校本研修机制,建立教师梯队分层培养体系,
明确各梯队教师发展目标,实现不同梯队的教师有效特色发展,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2、目标达成标志:
2022-2023学年:按照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
人、教学名师的阶梯培养目标,制定《教师梯队建设方案》,对
应方案,各梯队教师明确自己发展方向,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青年教师成立发展共同体,建立专业发展星级评价制度。
2023-2024学年:以教师梯队化管理为抓手,引导教师走
研究之路,成立研究团队,带动各梯队教师立足课堂,课题研究
出成果,提高专业水平。新培养2至3名市区骨干教师。
2024-2025学年:不同梯队教师通过实施梯队培养方案,
确定自己新的发展阶段。新培养1至2名区学科带头人,促进学
科带头人完成到教学名师的转变。
3、实施措施
(1)建立健全组织。成立专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规划,
组织实施,分级认定。
(2)建立合理的教师激励机制。为每位教师建立成长档案,
将教师校本培训、专业标准、教师基本功训练、学科培训、读书
计划、班主任论坛等记录在册,结合考核,进行星级评价。合格
教师、骨干教师每年认定。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根据达成度定
期认定。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人格力量。以课程的理
念开展师德教育。建设师德建设系列课程,价值引领课程、感恩
系列课程、树标行动课程,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以此激发教
师的职业敬畏感和自豪感。
(4)科研引领带动教师发展。完善教师发展规划,继续深
化教师分层管理模式,建立及时发展性评价机制,努力打造学科
骨干教师。建立教师发展会商制度,组建以学校领导、骨干教师
为主的指导小组,对教师发展定期多对一的分析研讨。发挥发展
共同体作用,实行项目团队管理。让教师走向研究之路,以课题
为抓手,形成科研骨干队伍。校本研修机制推动教师发展。集体
备课、小课题研究、课堂教学大赛、骨干教师课堂展示、青年教
师课堂过关、课例研究、成果展示、团队专题研究,落实研修机
制,促进教师成长。
(5)打造学习共同体。培养读书学习的意识,提供条件,
引领阅读,开展沙龙,交流提升。与打造书香校园相结合,营造
读书学习的氛围,进行学习之星的评选。
(6)实行培训、教研、科研相结合,开展教改实验。
承担科研课题、参与教学管理,提高课程实施能力和研究能力。
设立专项经费,组织参加国内教育考察及学术交流活动;搭建平
台,评选“首席教师”;任务驱动,为师带徒。
(7)选择教育专家担任指导教师,实行个别诊断、跟踪指
导。组织参加更高层次的各类培训,主持或参与学校重点课题的
研究,创建名师工作室,带动学校骨干教师发展。
4、实施时间:
(四)课程建设
特色课程之学校思政课程与劳动课程的整合与开发
1.工作目标
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优秀教师为区级学科骨干教师,
并在学科区域内有一定的影响力。整合思政课与劳动课程相关的
内容,开发校本课程,完善规范的课堂教学模式。思政团队做小
课题研究,研究出相应的成果,并能顺利结题。
2.目标达成标志
2022-2023学年:立足思政课的学科特点,打造课程品牌.
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确定学科组核心发展教师、骨干教师、
重点培养教师三个队伍人员。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综合性
和生活性的学科性质,与劳动课程进行一个学科整合的尝试。
2023-2024学年:要培养一两个区级学科骨干教师,并努
力想更高层次发展。整理小学道德与法治一至五年级教材中,与
学生劳动教育有关的内容,结合教材内容,开发学校校本课程,
完善一套规范的课堂教学模式。
2024-2025学年:学校思政教师团队做小课题研究,能在
区级或市级课题立项,顺利立项并顺利结题。培养一两个教师在
区级学科教学中,有一定的影响力。
3.实施措施
(1)要组织思政课教师做好备课工作。认真研讨教材,加
强对教学大纲的掌握,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
(2)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讨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
问题,交流教学经验。通过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把课本与劳动
实践有关的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学校独特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媒
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促进了思政课教学手段和
方法的改进。
(3)培养教师三个梯队。要根据思政课教师的个人能力和
意愿,分为核心备课组成员、骨干教师、和重点培养教师三个梯
队,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培养
(4)开发校本课程。结合思政课学科特点及学校实际情况,
开发学科融合的校本课程教材,并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修改
完善。
(5)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每周的
德法课上,拿出一节课来进行劳动与思政课结合模式的尝试,体
现学科的综合性的特点,让学生愿意劳动、敢于尝试,学会劳动
技巧。
(6)制定思政课与劳动实践结合的评价体系。各年级思政
教师要集体教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要在纵向上形成一定衔接和提高。
(7)举行“思政文化周”活动。为积极创建思政特色课程,
学校每学期举行一届思政文化周活动,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参赛,
分年级组根据各自年级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赛;并对优秀班级和优
秀个人进行表彰,促进学生学习和参加的热情
(8)加强小课题研究,在实践中摸索不断前进的目标。
学校成立思政学科小课题团队,把实践活动转化为理论研究,形
成自己学校的特色研究,并在实践中寻找更多的方法或更有成效
的措施,不断深入研究。
4.实施时间:20222025学年
特色课程之二一一学校特色篮球课程的开发与构建
1.工作目标
积极开展篮球特色活动,抓普及促提高。开展面向全体学生
的经常性的课外篮球活动,使其规范化和制度化,形成篮球梯队,
建立篮球技能评价标准,创建市区篮球项目传统学校。
2・目标达成标志
2022-2023学年:学校体育组抓好校篮球梯队建设、每班
建立班级篮球队,加大对篮球队员的表彰力度。做好校园、班级
的环境布置,营造积极向上的篮球氛围。制定篮球分年段篮球技
能评价标准。
2023-2024学年:学校篮球成绩要有所突破,男女篮至少
有一支队伍要在区级比赛中获前六名。篮球操的编排细致,争取
在范围内形成一定的影响力。要完善各年级篮球技能评价标准,
编订成册。
2024-2025学年:达到学生人人会打篮球、喜爱篮球,成
为学生掌握体育技能之一。将校园篮球比赛常态化,力争
在区级比赛中男女篮都能够进入前六名,力争成为篮球项目传统学校。
3.实施措施
(1)建设以篮球运动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篮球
运动氛围。成立班级篮球兴趣小组;定期举办篮球讲座,广泛宣
传、普及篮球知识,传授篮球技术;通过宣传专栏、板报、微信
公众号等媒介加强宣传。
(2)做好篮球运动的基础教育和普及工作。抓基础。利用
体育课、活动课、大课间活动等时间进行篮球基础教学活动。学
校成立校级男女篮球队,坚持正常的训练,并建立运动员档案,
做好训练记录,提高训练质量;经常与兄弟学校开展互访性的篮
球交流活动,提高球队的比赛经验和技术素养;组织球队参加各
级各类篮球比赛,力争名列前茅。
(3)将篮球运动做为学校体育课的重点教学内容。在课堂
上教授学生正确的篮球技能,为保障体育课篮球运动的顺利实施,
学校规定每周各班至少上一节篮球主题课。将课间大活动的内容
重新进行编排,让学生开展以篮球运动为主的体育活动,如30
米运球、花式运球、定点投篮、三步上篮等趣味篮球。
(4)举行篮球竞赛周和篮球文化周。为积极创建篮球特色
学校,推进学校篮球项目的开展,学校每年举行一届篮球竞赛周,
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参赛,分年级组进行比赛;营
造浓厚的篮球特色氛围,展示学校篮球特色的成果,学校每年举行一届篮球文化
周,开展一系列的篮球特色活动。如篮球文化宣传周、篮球摄影和绘画比赛、篮
球技能展示运动会、各类先进表彰等。
(5)加强篮球梯队建设。聘请专业教练指导,提高篮球运
动水平。
4.实施时间:20222025学年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全面协调规划落实
1.成立学校规划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并由各部门负
责人担任组员。各部门及时反馈规划实施情况,领导小组分阶段、
分步骤严格检查规划实施情况,有效促进规划的目标达成。
2.发挥党支部核心作用。带动党员干部落实规划,监督落
实。工会组织发挥民主管理职能,带动教师强化责任意识,发挥
团队精神,完成规划目标。
(二)制度保障:优化学校管理体制
1.学校进一步充实、完善学校管理网络。充实中层管理人
员,优化各部门设置,协调各部门管理关系,形成合力,做到事
事有人管,细节抓落实。完善学校周管理制度,加强日常值班领
导工作落实,做到每天、每周工作有反馈。
2.健全校务委员会制度、教职工大会制度、家长委员会
制度,形成决策、执行、监督、评价的运行机制。修订学校考核评价制度,形成
积极的评价导向,发挥更好的激励作用。
(三)后勤保障:筹措资金保障运行
1.规范学校财务管理。加大对财务收支、基建维修、办公
及教学用品采购方面的科学管理,有效使用和保养现有设备。科
学调整经费使用结构,合理高效地利用资金,保证教育科研、教
师培训、特色创建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进一步完善后勤制度建设。使校产管理、财务管理、生
活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从而为教师有效使用教育设施设备,推进
教育改革创造条件。
(四)监控评价:形成计划、实施、评价、改进的工作体制。
根据三年规划,制定学年、学期计划,特别是建立规划评估
体系,加强各部门监督检查,每学期对规划内容实施情况进行自
评,查找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不断改进。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01:04: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1745838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小学三年.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小学三年.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