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保安

更新时间:2023-03-01 22:18:44 阅读: 评论:0

如何自制面膜-三水冠军城

清华保安
2023年2月27日发(作者:尾部首)

高一必修上第二单元作文训练

时评(新闻评论)写作指导

一、概念

时评是一种对时事进行评论的文章。它往往以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作为评论的对象,上至国家

大事,小至凡人琐事,都可以有感而发,作出评论。它既可以是对先进的新生的事物赞颂、褒扬,也

可以是对落后丑恶现象批评、鞭挞,还可以就某一社会问题进行分析、阐发某种具有现实意义的道理。

二、特点

1.针对性:针对一件具体的事来评说。

2.时效性:必须迅速及时。

3.生动性:取材广泛,短小精悍,形式灵活,论述通俗生动,吸收时尚的话语。

三、写作时评的基本要求

1.题目要能吸引眼球。时评的标题,要观点鲜明,形象生动,能一针见血指出问题本质。或高度概括

话题,或一针见血点明议论中心、提出见解。常见方法有:

(1)提问法:把人们关心的问题提出来,为读者设置悬念。如《安排就业能不能“优先下一代”?》

(2)反问法:用一个表判断的句子点明中心论点,如《“裸体阅读”应赶紧刹车》《银行应废黜缺

乏人性的“内部规定”》《“清华保安”不宜被标签化消费》《全城寻“耳”是堂绝好公德课》

(3)判断法:用反诘的语气将批驳的事实或要评论的问题提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如《格言

能“震撼”贪官?》《募捐箱何时能装满爱心?》

2.观点集中、明确。选准切入点,切忌面面俱到;要旗帜鲜明地发表自己对某件事或某现象的看法,

或褒或贬。但要注意言之成理,不能偏激、片面。

3.行文注意层次,逻辑关系鲜明。

4.要注意文采。要善于化繁为简,形象化解读复杂道理。

四、时评类作文常用结构模式

1.引——简洁(简引材料、提出观点、褒贬分明)

补充说明:时评中新闻材料的引用需注意——

(1)根据你选择的立意角度提炼、概括主要信息,而非全抄;

(2)必须在开头或头一两段引用材料,而非在中间将其作为例子使用;

(3)在论证过程中一定要就事论事,即便是举例论证后也要根据新闻材料进行分析,不能撇开新

闻材料自言自语。

2.议——充分(正反对比、假设因果、点面层进)

如:析材料,找原因、揭本质、挖根源、论影响(危害)

3.联——紧扣(联现实或历史、社会同类现象做进一步说理或提出办法)

4.结——点题(寻找对策、倡议劝勉、呼吁号召)

五、区分时评文和一般议论文

时评文:就事论事、就事选例、就事说理

一般议论文:缘事发挥、谈古论今、并列对照

六、时评的评改要点

1.新闻材料的引用是否得当(简明扼要、抓住重点)。

2.分析是否透彻、深刻:分析由果溯因,揭示根源;由因推果,预测趋向;从现象到本质;

立足社会,关注现实,反映时代。

3.论证过程在就事论事之余,是否能借助其他材料如名言、事例进行阐述,而非一味泛泛而谈。

4.最后是否又回到新闻材料。

5.见解是否独到。

6.语言是否活泼生动,有否运用反问、比喻等修辞。

七、时评文类型

•从试题材料的感情格调上来看,可分为三大类。

(一)肯定型

所谓肯定型是指试题材料感情格调积极向上,体现时代主题,彰显时代核心价值,所以考生在围

绕材料评论时,对此材料只能赞扬而不能质疑。行文思路大体如下:引述事件或现象(话题)——提

炼所要评论的观点——评论所提炼的观点——回扣材料,发出倡议。

•典例回顾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卢永根,2017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中科院院士、作物遗传学家。因罹患癌症,87岁的卢永根自

觉时日无多,与夫人徐雪宾商量,决定捐出所有积蓄。2017年3月的一天,卢永根在夫人搀扶下来到

银行,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卢永根夫妇一共捐出8809446元,他说:“党

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

其实,这样的“院士风范”我们并不少见。92岁的崔昆院士一件衬衫穿30多年,却累计捐款400

余万元,甚至将自家的轿车都捐了出去;93岁的黄旭华院士55年没进过理发店,全靠夫人在家“帮

忙”;已故的徐祖耀院士,起居室狭小不堪,找不到一件像样的家具,而他却累计捐出500余万元……

对于上述人物的行为,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高分思路】试题材料所提供的4位人物,都具有高贵的人格:在这些老科学家眼里,财物重于泰山,

一粥一饭、一丝一缕都不敢浪费;财物也轻于鸿毛,当他人、社会有需要时,他们可以不计得失、倾

囊相赠。试题材料感情格调积极向上,彰显着时代正能量,既关注社会热点,又很好地体现了“立德

树人”的教育理念。所以考生对这4位科学家的行为只能赞扬而不能质疑,可有以下评论角度:匠心

精神,乐于奉献,淡泊名利,社会责任,崇高信仰,实干精神,人生价值……

(二)否定型

所谓否定型是指试题材料所选的事件或话题是社会上的某些反面现象,所以考生在对其评论时,

立意的感情格调只能是否定而不能是肯定。行文思路大体如下:引述事件或话题——剖谬误(破),

提观点(立)——评论所“立”的观点——回扣材料,发出倡议。

•典例回顾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8年2月20日晚,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两名男子身穿日本军服在南京紫金山抗日守军碉堡前

摆造型拍照。23日下午,南京玄武公安分局在官方微博发布事件处理结果,对涉案违法行为人唐某、

宗某分别予以行政拘留15日。2017年冬天,由于接连降雪,江苏多地路政部门为了做好应急准备,在

道路、桥梁等处堆放了融雪用的工业盐。没有想到的是,风波和大雪一起降临,“融雪盐丢失”竟然

成了高发新闻。据报道,常熟一个老太太对自己拿盐一事并不懊悔,也不抗拒讲述整个过程。她说拿

走融雪盐是准备腌咸菜,而理由是“我不识字、没有人管”。

对于上述两则新闻,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综合两件新闻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高分思路】试题材料呈现了两则新闻,虽涉及的领域不一样,但皆为社会负面现象:抗战遗址“恶

搞”,既缺乏对历史应有的敬畏,也是对抗战英灵和民族情感的亵渎,这些看似“不经意”的个人行

为,反映出的是个人素养与自律意识的缺失;融雪盐的丢失,固然有与当地投放部门管理存在漏洞有

关,但更多的与某些国民爱贪小便宜的习惯,法不责众、法不责老、自律意识不强等观念有关,由此

可以看出,两则新闻均反映了某些国民个人素养低下、社会责任淡薄、自律意识缺失等方面的问题,

所以考生就此问题即可展开评论。值得提醒的是,在结构安排上,考生应该采取“先破后立”式结构,

同时一定要综合两则新闻立意,如果就一则新闻立意的话则为脱离写作任务。

(三)开放型

所谓开放型是指试题材料所选的事件或话题是社会上的某些充满争议的现象,同时,材料中也没

有表明对其是肯定还是否定等感情色彩的词语,所以考生只需抓住材料的一个角度或从材料的整体内

涵上发表对其的看法即为切题。行文思路大体如下:找出试题材料中或蕴含的多个观点或角度——以

其中一个观点或角度为切入点提炼观点,当然也可以综合多个观点或角度为切入点提炼观点——评论

所提炼的观点——总结全文,提出倡议。

•典例回顾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

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

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

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

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

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高分思路】试题材料先呈现新闻事件,然后对这一事件做了一下简单地评论提示——此事赢得众多

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所以考生紧扣此事

件,可以给任一相关方写信发表对事件的看法。

(1)给老陈写信。从感情上来说女儿报警了,表面上看是大义灭亲的行为,但是实际上是对父亲换一

种方式的关心。提醒父亲注意行车安全,这既是孩子对自己生命的负责,也是对其他行人生命的负责,

更是对规则的敬畏,身为父亲应该理解孩子的行为。

(2)给小陈写信。可以对她的行为理解并赞同甚至拍手叫好,因为规则面前人人要平等;也可以对她

的行为不理解甚至嗤之以鼻,因为她完全可以用更加宽容或者找其它方法帮助父亲开车不接电话,而

不是只可以用这种“极端”的方法。

(3)给其它相关方写信。比如给交通管理者写信,赞扬他们严格执法,信息公开,对这种违反规则的

行为进行了惩罚。

八、范文示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知名主持人乐嘉带年仅4岁半的女儿参加沙漠徒步活动,孩子跟大人一样徒步4天走完近76公里。

一路上,孩子的两条大腿上密密麻麻生出大块的红疹,脚上也起满了水泡,晚上睡不好……乐嘉说:

“我会在安全的前提下,让她学会独立和坚持。”也有人认为,这简直是在折磨孩子。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观点。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例文】是锻炼还是折磨?

主持人乐嘉在微博中分享了他与女儿首次参加沙漠徒步活动的过程。视频中,乐嘉年仅4岁半的

女儿蹒跚前进,跟大人一样徒步4天走完近76公里。乐嘉认为这对孩子是积极的锻炼,塑造了孩子的

独立性和吃苦精神;也有人认为,这简直就在折磨孩子。(引——引述材料,是时评文常见的开头方

式。)

不消说,双方说的都有道理。何况,如何教育孩子,本就没有标准答案。无论是虎爸虎妈,或是

慈父慈母,皆无原罪。如此说来,乐嘉的教育方式引发的争论固然热闹,实际上不过是他人多管闲事。

(议——展开评论,先肯定双方都有道理。)

然而事实并非人们说得那样简单。在这场讨论中,十分关键却又为舆论所忽视的,是乐嘉女儿的

所思所想。乐嘉的教育方式究竟是锻炼还是折磨,对此最有发言权的,无疑是孩子本人。可如今,众

人将大把精力花费在争辩何种教育方式更可取上,并没有在意孩子的想法。(点——话锋一转,指出

双方的不足:没有在意孩子的想法。)

而这一现象的发生,恐怕不是偶然的。中国家庭在传统观念里推崇自上而下的教育方式。《颜氏

家训》等经典著作,无不将“教子”置于首要位置。这也意味着,家庭教育容易被异化为单向的灌输,

将父母的三观强加给子女。(议——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当记者就其对女儿的教育方式向乐嘉提问时,他如是说:“她的问题在于她喜欢走,她很开心,

但她走到一半的时候想放弃。不可能让她放弃,如果放弃了,她以后一辈子都会因为这件事情沮丧,

她以后做任何事情都会给自己找借口,她过了这个坎儿以后,做任何事情她都会告诉自己要坚持。”

这段回答值得玩味。因为女儿“喜欢”,所以带她参加艰苦的沙漠徒步活动,这本无可厚非。可乐嘉

所忽视的是,女儿同样应该拥有放弃的权利。至于她这一辈子是否“会因为这件事情沮丧”,不该由

乐嘉来判定。(议——结合材料进一步分析。)

杜威、蒙台梭利等教育家的理念各有不同,但核心观念有一个:孩子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该在

尊重儿童的人格和天赋的基础上进行。但这对中国家庭中天然拥有权威的父母而言,并不容易做到。

他们往往倾向于简化与子女的交往关系,不愿意也不可能受子女的约束。因为他们制订了游戏规则,

当然不愿意受它的制约。若干年前,美剧《成长的烦恼》热播,着实震撼了我。原因就是,儿子麦克

竟然直呼老子杰森之名,两人竟还勾肩搭背,如朋友般聊天。无须讳言,许多中国家长没能意识到,

独立性与自主性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联——展开联想,宕开一笔,评述外国的家

庭教育。)

因此,我们实在没有必要对乐嘉究竟是在锻炼还是在折磨女儿太过纠结。关键在于,选择怎样的

成长方式,应由乐嘉与女儿共同决定。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才能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真

正实现人生价值,造福社会。(结——重申自己的看法,总结全文。)

【亮点点评】这篇时评鲜明地体现了时评文的一般特点:

(1)结构谨严。由开头的引述材料、简要评论,到中间的就事论事、适当联想,再到结尾的重申观点,

符合时评文结构谨严的特点。

(2)就事论事,笔墨集中。材料涉及很多方面、角度,但作者单从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这一角度切下去,

集中笔墨展开分析说理。

(3)观点新颖,针对性强。作者观点针对材料中双方的不足而发,没有停留在双方孰是孰非的争论上,

而是实事求是地指出双方的一个明显不足,提出应考虑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观点,给人很大的启

示性。

(4)就事论事与适当联想相结合。作者针对乐嘉教育孩子一事而分析、评论,这是评论的主体,而后在

第6段宕开一笔,联想到了外国的家庭教育问题,增加了文章的厚度,使文章充满灵气,富于变化。

九、写作实践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成都一个12岁的小姑娘,因为身为环卫工人的母亲生病,只能替母亲去扫大街,结果小女孩被

誉为“成都最美环卫工”!这一现象最近在网上引起热议。

你对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时评(新闻评论),字数不少于800字。

本文发布于:2023-02-27 21:25: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504301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清华保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清华保安.pdf

上一篇:我爱学校
下一篇:公寓管理
标签:清华保安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