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
浅谈青少年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家庭教育和社会功能的加强在青少
素质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
广东正德青少年成长教育基地
国家级心理专家:刘春燕主编
摘要:2007-2010年这3年多以来,我们近距离地接触了来自1000
多个家庭,遍布全国各地的、有某种程度品行障碍的青少年。
我与我的同事们(辅导老师、心理老师,还有一起陪伴这些孩
子走过、体验过的老师们)都有很深的感触和收获,他们大多
曾经是留守少年儿童,而且这些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更需要求
助和被关注的家庭;父母与孩子的沟通问题、夫妻的情感问题、
生存问题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长期存在并困扰着这些脆弱的家
庭,也直接导致了孩子品行障碍的产生和不能良好解决。合这
几年在从事亲子辅导工作的感受和体验跟大家一起分享。
关键词:青少年健康家庭教育素质教育爱社会支持系
统
一、目前青少年的生存现状
一)最新调查
1、2009年全国青少年健康高峰论坛,国家教育部专业委员会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
目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呈现三高、三低的现象:犯罪率、
自杀率、疲惫感指标升高;生活满意度、创造力、自尊水平
降低;
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中国青少年普遍自信心、自我接纳度
明显较低;焦虑、抑郁指标上升。
2、以下五个数据,分别来自二○○一年哈佛大学的研究、二
○○一年CNN及《时代》杂志联合进行的民调、二○○二
年美国非营利公共意见研究团体PublicAgenda的调查:
1)80%的人,都认为今天的孩子比十年或十五年前被宠
坏了。
2)三分之二的父母承认自己的孩子被宠坏了。
3)75%的人认为,现在小孩比以前做更少的家事。
4)只有9%的成人认为,他们在公共场所看到的孩子对
成人有所尊重
5)三分之一以上的老师,因为无法忍受学生的行为,认
真的考虑离开教职,或他们知道有人因此离职。
这些数据共同指出一个现象:孩子对父母的控制权越来越
大,但其被宠坏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比以前多倍的爱,多
倍的物质,孩子消化得了吗?
二)青少年背后的家庭
1)父母家与业的双重压力,对夫妻的情感和性生活形成一些
负面影响,特别是长久地为培养子女而疲劳、焦虑,表现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
为夫妻情感不足、不畅,甚至是性生活单薄、对峙、打“冷
战”与“持久战”。
2)子女渴望独立自由,并且逐渐与父母保持心理距离,这会
明显影响父母对青少年子女的管教关系,也会直接或间接影
响到夫妻的生活和情绪、行为。所以随着子女长大,夫妻需
要学会接受孩子的“青春期”。学习恰当养育管教子女的观
念和方法。否则,夫妻有可能因为教育子女态度、观念、方
法的不一和教育结果的失败而产生冲突,子女更加逆反。
3)这时候夫妻逐渐进入中年,男女双方身体状况和心态逐渐
发生变化。妻子进入“更年期”而往往烦躁不安,担心自己
魅力消逝;丈夫则为日渐衰老而忧心忡忡,精力不再充沛,
才思不再敏捷,提升也全然无望。此时丈夫正需要妻子的理
解和安慰;而妻子恰恰也有同样的要求。如果夫妻彼此不能
互相给予,那可能就要到其他异性那里去寻觅。还有一些男
人这时成熟丰满、事业有成,在社交时可能产生外遇。
4)人到中年没有了当年的激情,而进入、呈现平稳的局面,
但平稳中又潜藏着平淡、乏味、腻味、矛盾、“审美疲劳”
以至是“情感危机”;所以,中年夫妻要随时、不断经营和
更新情感。
5)儿童心理学先驱、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金德伦(Dan
Kindlon),以美国九所学校逾千户家庭为样本,研究四至十
九岁儿童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后,提出一份报告。该报告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
指出,婴儿潮后期陆续诞生(一九五五至一九七九年)的父
母,很容易变成溺爱的父母,他将其称为溺爱世代。原因有
三:一、他们在物质上比上一代富裕;二、孩子生得少;三、
他们扬弃权威的教养方式。
三)青少年的生存环境
1、家庭环境
自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政府开始采取“一对夫
妻只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国策。使得4-2-1(即祖辈4
人、父母2人、一个孩子)的家庭结构越来多,孩子是整
个家庭的唯一希望,求胜心切、志在必得的家长们,从一
开始就在家庭环境中表现为“三过度”---过度关爱、过度
保护、过度期待,使得孩子们从小便在众多成人的包围中,
既失去自我,又十分自我,家长们以高分、高要求,对孩
子进行溺爱加误导的早期教育,使得亲子之间渐行疏远,
使得孩子缺乏独立性、忍耐性、耐苦性。等孩子稍大后,
毛病比较明显了,做家长的就会指责:你看,你看,这么
大了,还不懂事,还要我操心。。。。。。这时孩子的反抗意识
越来越明显。
2、学习环境
在“一分决胜负,一考定终身”的压力下,从幼儿园起,
家长、老师们的眼睛就主要盯在孩子们的学习成绩上,一
切教育活动都围绕着考试进行。从小开始,很多孩子就被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
老师揪着耳朵往前拽,父母在后面使劲推,孩子失去发展
自己的兴趣和实现自我的空间,取而代之的是枯燥而沉重
的应试教育,随着年龄和自主意识的增长,有的孩子开始
对抗父母,厌弃学习。老师和家长一见孩子学习状态不佳,
就着急、批评、加压,结果往往使得情况更加恶化。
校园里又缺乏及时的心理辅导和有效的沟通通过渠道,使
得孩子的苦恼和压力得不到缓解,所以导致很多亲子沟通
障碍、离家出走、网络依赖等行为。
二、青少年主要心理及行为问题与解析
一)主要心理及行为问题
1、厌学
(1)学习成绩跟不上,受到来至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压力、责
怪和鄙视。
(2)与人际关系差有关。由于性格原因,有些学生人际关系差,
经常与同学们吵架甚至打架,最后同学们都不喜欢他,感到
在学校没意思,产生了厌学心理。
(3)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有些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学
习,还以为是为父母而学。当看到社会上一些没读书而赚了
大钱的人时,他们更是迷茫,觉得读不读书无所谓,这样自
然而然就对学习没什么兴趣,甚至厌学。
(4)学业负担过重,产生逆反心理。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好学校,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
老师家长拼命给学生施加压力和学习任务,以致学生完全不
能承受,他们很反感老师和家长这样“无理”地对待自已,
于是越来越对学习感到厌倦。
2、网络依赖
法国著名心理学家马克·瓦勒尔认为,依赖网络的原因除了游
戏的趣味性外,许多包括青少年在内的是想借游戏逃避不顺利
的学习、生活压力,在游戏中干一些生活中无法实现的事情。
而年龄更小一些的孩子可能认为变成游戏里的"世界大王"比成
为班里的优秀生要容易得多,加上那些魔幻般的游戏画面的吸
引。许多青少年难以自拔。
电子游戏在一定程度上与鸦片有相似之处。适量的鸦片具有药
用价值,而恰到好处的游戏娱乐能够起到调节身心、增强信心
的作用,但过度沉迷游戏则危害巨大。因此他建议:一,玩电
子游戏,尤其是容易上瘾的网络游戏每天不要超过2小时;二,
找到其它可以打发业余时间的活动;三,加强体育锻炼;四,
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多交朋友;五,即使对游戏非常喜爱,也最
好由一个以上的同伴陪同一起玩。以便互相提醒适可而。瓦勒
尔说,如果青少年对电子游戏欲罢不能,以致长期对周围事情
不管不顾,就应及时去看心理医生。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
孩子上网,通常有着许多正面的需要,如交友、实现价值感、
找到自己做主的独立空间、为乏味的生活寻找一点乐趣等。如
果孩子没有找到实现这些需要的更好的办法,而只是限制孩子
的网瘾,那么孩子就会用更糟糕的方式来实现这些需要。假若
这些需要彻底没有什么途径可以满足了,那时他可能会自杀,
或向父母等养育者实施暴力。
所以如何还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心灵的沟通尤其重要,
让他们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然后一步一步走出来。
3、亲情冷漠
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也曾说过一个小故事。他第一次回老家
祭祖时,包了一辆出租车。当天,郭台铭赶夜车,从山西南部夜
渡黄河。晚上十点多,月光泻了一地,司机跟郭台铭坐在黄河边
聊天,聊啊聊啊,司机先生竟哭出来了。原来,这司机每天赚了
钱,只吃两个馒头、两根葱,但为了孩子,他一定会买根鸡腿回
去给儿子吃。有一次,他生病了,妻子把儿子的鸡腿给他吃,儿
子竟然打妻子一巴掌说:「这鸡腿是我的,为什么要给爸爸吃?」
郭台铭感叹:小孩一直以为鸡腿是他的,连他爸爸生病了,也不
让步。这种小孩没有感恩和亲情,只晓得占有,不晓得失去的滋
味。
情绪障碍
根据2007-2009年来自广州各大青少年成长辅导中心,400个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
10-18岁
(其中之15/16岁占70%,情绪障碍占65%)的调查,其统计
比例显示:其中有30%有暴力、攻击性,15%有自杀/自残倾
向,55%某种程度的焦虑、抑郁、躁狂等轻度或者重度的神
经症和人格障碍的症状。
情绪背后是需求,需求满足产生正面情绪;需求不被满足
产生负面情绪。当我们的需求受到很大挑战就会情绪失控,
情绪失控就是我们被情绪所控制。所以,帮孩子了解自己的
需求与情绪,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适当和有效地表达情绪感
受,使别人了解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对增进彼此了解,建立
良好的亲子关系尤为重要。
社交障碍
与孩子谈話,是孩子语言、智力、社交能力发展的主要激素。
根据著名的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理论,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
那一刻起,就成为了某个最初的,或基本的三角关系的一部分:
父亲、母亲和孩子。在基本三角关系里,孩子将会学到有关安
全,他们的身体,他们可爱的地方,以及他们爱的能力等家庭
规则。家长们会期待,并且常常念叨他们的孩子应该成为怎样
的人,以及如何成为这样的人,并在对某些行为表现出赞同的
同时,对另外一些行为予以否定或者惩罚。
在由这种三个人构成的互动情景种,孩子形成了自己的身份,
价值观,还有他的人际互动模式。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
如果在一个互动关系通常多是体现一种“权利机制”----我
对你好,但你必须听我的,如果你不听话,那么你一定会受到
惩罚。当他习惯了用病态的心理机制去获得父母的爱与认可
时,他就会执著于这些病态的方式,长大后也不愿甚至不敢放
弃。他还会形成一个观念:如果我得到了父母的爱与认可,我
就是好的、有价值的;如果我得不到父母的爱与认可,我就是
坏的、没价值的。
所以一个人有没有得到足够的爱与价值感,是社交发展的基
础。
情感依恋
也就是现在很多家长、老师朋友们提出的“早恋”。
心理学中有句话,我们的一切言行和心理变化都发生在种种关
系中,二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为了获得关系中的某些东西。
新精神分析学派、客体关系理论从关系的维度去审视心理动
力,强调与人亲近,尤其是与自己喜欢的人亲近,是我们的一
大动力和需求。但同时,有时适当地与人疏远,保持一种孤独,
给自己一个空间,这也是我们一大动力。
人到了青少年的成长阶段,对异性情感的依恋,同时与父母
或者承认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也符合青春期的情绪变化(青
春期躁动,渴望与异性交往)和人际关系发展(同伴关系的
依赖,而对父母的老师的依赖开始减少)特点。
我们首先要予以尊重和接纳。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
但我们同时也要思考,我们能如何能得到青春期孩子的情感
依恋?
2、所在家庭教育的缺失
现在的未成年人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很容易从小就养成一
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愿意去考
虑其他的责任。有的因为家庭关系不和谐,未成年人在家庭里
得不到温暖。有的家庭教育方法欠妥,父母很少能用理解的心
态去与孩子进行沟通,也很少能够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所思所
想。特别是有的受到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放任型、溺爱型、
粗暴型家庭、单亲家庭,以及一些家长自身的不良行为,易使
未成年人产生心理扭曲,从小养成不良品格和行为,缺失正确
判断和选择行为的能力。近几年随着民工潮的增多,未成年人
随着父母外出打工和做生意的越来越多,家庭对子女疏于教育,
有半数家长不知道孩子在网上做什么,不少家长对自己的孩子
在物质上有求必应,却对他们思想上的变化并不了解,缺乏沟
通。
所以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导致青少年行为问题的首要原因。
所以家长的配合,家长要懂得用什么样的方式爱孩子,多和
孩子进行精神、情感上的交流,更多的理解关爱孩子,赢得
孩子的信任和尊敬,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亲情关系。最重要
的是耐心地用一种真诚的爱去感动他们。作为家长首先要改
变自己,改变教育方式,当家长改变的时候,孩子肯定会改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
变,家长要精心营造宽松、舒适、充满爱和理解的家庭环境,
做善解人意、亲切、可爱的父母。
三、青少素质教育发展的应对
1、青少年三个主要素质的培养
1)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三种素质中最为重要的成分,主要包括思辩能
力、自控能力和自我平衡能力。
首先培养思辨能力,就是要孩子们学会理解并用以哲学为
基础的各种科学理念,去正确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此外,
还要用以指导自己的实际生活、学习和工作,即在各种实
践中明辨是非;知道哪些是该做的,如遵纪守法、好好学
习、尊重父母等;哪些是不该做的,如违法乱纪、荒废学
业、打骂父母等;哪些是可做可不做,如无聊打闹、玩网
络游戏、吃零食等。孩子们最好是从小就要学会辨别这三
种不同的基本概念,而且越早越好。
思辨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人的成功与否,有了良好的思
辨能力,就能把握人生,看准前进的方向。
其次是培养自控能力。这一点,需要从小做起。如果孩子
从小任性惯了,做事不考虑后果,长大后更是为所欲为,
就很容易失控。
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可以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以良
好的思辨能力为基础,让孩子从心底里认识到,为什么有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
些事情该做、不该做、可做可不做,该怎么做以及前因后
果,并且要通过具体实践,使其亲身去经历并体验真正的
感受,包括一些失败和艰苦的磨练。在各种活动中,敦促
孩子学会自制、自律的自我提醒和自我觉察。
第三点更为重要,就是要培育孩子的自我平衡能力。
在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笔直平坦的人生大道;旅途上,
免不了有风风雨雨;朋友间,总有你上我下、磕磕碰碰;
现实中,少不了成功失败。若孩子不懂得心理平衡,有了
成绩就沾沾自喜,或一遇到困难就自闭泄气。在生活里,
这样的青少年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情感脆弱;在学习上,
这种孩子很不稳定;在工作上,这种孩子容易患得患失,
左右摇摆,很难有始有终地把任务完成好;在人际交往间,
这样的孩子喜欢斤斤计较,难以成为他人真正的知心朋友,
很难融入一个团队之中。
在教育过程中,要使青少年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有了成绩
时,要想到人生路漫漫,还有很多障碍有待自己去克服,切
不要骄傲怠慢;在面对困难时,要自己给自己安慰打气,只
要再接再厉,就有可能攻破任何难关;出了差错时,不要光
是怨天尤人,总是强调外因,更要能够自我检查和批评。这
样,自我平衡能力越来越强,人也越来越成熟。
2)专业素质
主要是广博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相应的技能技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
巧及实践能力。
首先,只有掌握了广博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进一步地去
学习更高深的专业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在一般的基础知识,还是在专业的
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注意随时教导孩子要“学以致
用”。因为,知而不识,不成为知识---知道并不等于理解,
理解并不等于能做好,不能做好就等于学了没有用。那只
是华而不实,纸上谈兵,不能算是良好的专业素质。所以
一定要注重实践,这才是检验一个人是否真正学有所获,
学有所长看,是否能够解决问题的唯一标准。
3)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主要是指人的独立生存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发
现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生理健康状态,以及在体育、
美术、音乐、舞蹈、语言等方面的擅长。孩子自小培养有
益的兴趣、爱好、特长,从而更懂得人生、热爱人生、丰
富人生;更懂得生活、热爱生活、丰富生活,从而全面快
乐成长。
2、重视家庭教育
感恩与孝道
现在的孩子多数已是第二代独生子女,一个孩子在家会被6个大
人宠爱着。众星捧月,很容易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变成一个个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
“小皇帝”和“小公主”。他们根本不懂得疼爱父母,孝敬长辈,
关心他人,只知道无尽无休地索取。据调查,60.8%的孩子不知道
父母的生日,父母生病时能主动照顾的孩子不超过5%,不懂得感
恩的人不会有完美的人生。为了孩子的幸福,现在要重视对这些
“小皇帝”和“小公主”的教育,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
否则,任其发展,恐怕会有相当多的孩子变成缺乏道德情操的畸
形儿,为将来的家庭和社会生活留下隐患。
弘扬孝道应当首先让孩子懂得感恩,让孩子了解家长的付出,体
味生活的艰辛,感激长辈的关爱。怎样让孩子懂得感恩?先从两
个故事说起。
一位母亲把热腾腾的鱼端上饭桌,把鱼身全部夹进孩子的碗里,
鱼头则放进自己碗里。孩子好奇地问她为什么只吃没肉的鱼头,
她说是自己喜欢吃鱼头。孩子长大成人后,每次吃鱼,仍旧只把
鱼头留给“爱吃鱼头”的老妈妈。
妈妈出差带回一些特产,精心烹制,女儿吃得津津有味,妈妈则
有意识地只吃别的菜,希望孩子能多吃些。吃到一半,孩子忽然
问:“妈妈,您怎么不吃啊?”妈妈说“妈妈看你那么爱吃,专
门留给你的。”
我们身边大多数的母亲都像上面两位妈妈,无论吃穿,都把最好
的留给孩子,自己心甘情愿粗茶淡饭。但是,如果不注意培养孩
子的感恩之心,那么效果截然不同。“妈妈爱吃鱼头”里面的妈
妈是一位失败的母亲,因为“母爱”助长了孩子的自私与不孝。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
第二个故事里的妈妈让孩子懂得父母爱她胜过爱自己,让孩子感
受到自己环绕在关爱之中,同时也体谅到父母的辛劳,理解父母
付出的爱。
我们不光要给孩子爱,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让孩子理解,
从而让孩子懂得感恩,这样才能在他们稚嫩的心田里播下孝道的
种子。
窗体底端
家庭辅导工作在青少年辅导中的应用
家庭辅导工作中的家庭治疗(familytheraphy),也称家庭系统
治疗(familypsychotherapy)。它作为心理学上的一个理论分
支,同时也是一种治疗方式,在西方经过八十多年的研究和实践
已相当成熟,而在我国则刚刚起步。家庭治疗不同于个体治疗之
处就在于,治疗师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发生症状的个人身上,而是
放在整个家庭单位的功能失调上;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求整个家
庭参与。
心理治疗的心理问题的界限也延伸到家庭问题,诸如婚姻失
和、分居与离婚等种种感情失调。心理治疗者已经开始检视家
庭关系,以及成员之间需要修正的互动,以促成个人成长。最
后,越来越多的临床治疗者开始了解到改变家庭结构以及互动
模式常常是必要的,如此才能以适当的行为替代有问题的、功
能失常的或不适应的行为。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
家庭治疗是心理治疗的一种形式,治疗对象不只是病人本
人,而是通过在家庭成员内部促进谅解,增进情感交流和相互
关心的作法,使每个家庭成员了解家庭中病态情感结构,以纠
正其共有的心理病态,改善家庭功能,产生治疗性的影响,达
到和睦相处,向正常发展的目的。
3、爱的教育
其中有“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
的”,这是我们社会最典型的两个爱的谎言,父母们用这个谎
言控制孩子,在婚姻当中男人用这个谎言控制女人,女人也用这
个谎言控制男人。
这个谎言是我们的一个集体无意识,它源自我们共同的一个经
历:1~3岁时,当孩子蹒跚学步并开始探索世界时,大人们忍
不住要替孩子们完成任务。譬如,孩子跌跌撞撞地拿玩具时,大
人们递给他;孩子四处爬来爬去时,大人们因担心而制止他;孩
子快乐地玩耍并大喊大叫时,大人们警告他们小声一点……
总之,大人们为了安全,为了“爱”孩子,而严重妨碍了孩子探
索世界的努力。
并且,等孩子长大后,我们变本加厉地这样做。譬如,帮孩子
解决一切难题,替孩子做所有的决定,当孩子拒绝接受时,就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
以“爱”的名义强迫孩子接受。家长们在这样做,老师们也在
这样做。
这样做,是在杀死孩子的生命。
因为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当一个人不断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
时,那么不管这些选择是对是错,他的生命都会因为自主选择而
丰富多彩,而他的心理能量都会不断增加。只有做过选择,一个
人才算活过。假若这个人的一生中都是别人在替他做选择,那么
他的生命就没有意义,不管别人给了他多少东西,不管那些选择
从理性上看多么“正确”,他都会因此而虚弱无力。
以爱的名义替孩子做选择,这会有极大的迷惑性。父母觉得自己
做得对,孩子也不知道该怎么反抗。但是,父母和孩子都会因此
而苦恼,父母发现,他们必须一直为孩子操心,而孩子则会经常
感到“闷”、“烦”,甚至还会有窒息感,就仿佛有人在掐着自
己的脖子一样。
这种窒息感不难理解,因为父母替孩子做所有的决定,就是在从
精神上掐死孩子的生命。
并且,这种“掐”看上去是非常善意的,父母这样看,孩子也这
样想,社会上也这么以为。理性很容易欺骗人,但情感不会骗人,
被“掐”得厉害的孩子常常做出一些极端行为,来表达他们的真
实情感。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
现在,父母替孩子决定生活、老师替孩子决定学习的情况愈演愈
烈,而孩子们的反抗也越来越强,其常见方式是网瘾和叛逆,而
极端方式则是自杀和杀人。
切记:如果你真爱孩子,请尊重他们独立空间,请放手让他们自
主选择,请不要从精神上杀死他们。
4、挫折教育
现代的中学生很多都具有争强好胜、个性十足,却又经不起任
何挫折和干扰的脆弱的“蛋壳心理”。因此,一旦遇到挫折的
环境,或受到批评,往往会采取过激的行为;或攻击,或自责,
或冷漠退让,或放弃追求,甚至出现轻生行为。因此,接受挫
折教育,提高耐挫能力,对中学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以下
是几条建议。
1)意识到挫折的存在性。中学生应意识到挫折是客观存在的,
人生并非处处美好、舒适,从而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如读
书、社会生活、与人交往等活动中可能出现挫折。
2)意识到挫折的两重性。挫折的结果一般带有两种意义:一方
面可能使人产生心理的痛苦,行为失措;另一方面它又可
给人以教益与磨练。中学生应该看到挫折的两重性,不应
只见其消极面,而应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挫折。
3)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中学生正值精力充沛、朝气蓬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
勃的青春年华,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幻想,对学习和生活难
免抱有较高期望和较高要求,但由于对生活中所遇坎坷估
计不足,对自身能力、知识水平缺乏全面认识,所以一旦
遇到不顺利的事就容易产生挫折感。因此中学生在学习和
生活中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可行的目标,保持
中等期望水平,同时注意不可轻易否定自己。
4)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观。挫折可成为弱者巨大的精神压力,
也可成为强者勇往直前的动力。要意识到坚强的性格需要
个人有意识的磨练,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到的。歌德
曾说过:倘不是就眼泪吃过面包的人是不懂人生之味的。
所以,要树立坚定的目标,培养乐观精神,这样一来就能
从逆境中奋起。
5)创设条件,改变环境。情绪反映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情景中
产生。因此改变挫折引起的环境,转移注意力,就可以达
到消除消极情绪的效果。
6)合理的宣泄。人们在遭受挫折时产生的紧张情绪,必须经
过某种形式得到发泄,否则积累过多,容易导致精神失常。
7)寻求心理咨询。寻求心理工作者的帮助。通过个别交谈,
排除心理障碍,达到摆脱矛盾,稳定情绪的理想效果。
四、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
1)学校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
学校教育要有利于青少年成长,尤其对青春期的孩子们,性知
识教育、社会道德规范教育要成为必修课。绝大多数未成年人还处在
接受教育的阶段,学校是未成年人成长的主要环境,学校可以开设以
网络法律、道德为内容的课程,帮助未成年人树立健康向上的上网风
气,培养未成年人的道德感、责任心和法治意识。学校和家长之间可
以建立沟通渠道,及时了解未成年人的思想动向。
2)社会
由于受社会各个方面不良文化的影响,特别是不良网络文化的
侵袭也是导致未成年人患上网瘾的主要原因。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
有关部门虽然加强了对网吧的规范管理,但总体上仍然是严一阵松一
阵,有的网吧经营者唯利是图,过份强调获取自身经济利益,表面上
看,如果未成年人不去网吧上网,那网吧就要全部倒闭,实际上这些
网吧完全靠这些未成年人学生来营利,他们不会阻止未成年人学生来
上网,不会要求他们出示身份证,而是他们上网。由于网吧管理
的关口未能很好的把握好,未成年人往往以网吧为家,他们在网络游
戏、网络聊天过程中,虚拟的人物可以不受法律和道德的规范,未成
年人的心理随意性被无限放大。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他
们往往难以协调,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和引导,就有可能导
致未成年人为了满足自我需要而不择手段地侵犯他人的利益。
著名的心理学大师佛洛伊德说:得到丰富爱的孩子将可发展为
巨人!
过多的爱、不当的爱,会让孩子们失去竞争力,甚至产生负向性格。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
让我们一起学会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教育孩子,既给孩子们
充分的温暖、支持,又给予适当的指导、要求,孩子因而感受到我们
的关爱与尊重,同时发展出高度的自我接纳与个人控制。
五、案例分享
一)一例严重自残行为青少年的案例报告
1、基本资料:阿闵,15岁,来自东莞
2、成长经历:独生子女,出生江西,很小时父母来东莞开厂,五年
级,转学到珠海就读封闭式学校,从那时开始用咬手
指的方式缓解自己的害怕和孤独。来就诊时双手的手
指头都是血,曾经在珠海看过心理医生。
3、家庭情况:整个家族都很疼爱阿闵,父亲在家排行老大,当兵
出身,从小家庭很贫困,所以父亲为了改变家庭的贫困,
在东莞经过艰苦创业,把四兄弟姐妹全带出来。目前拥有
200多人的工厂。父亲有责任感,性格严肃,母亲性格温和,
对父亲顺从。
4、行为问题:自残、孤僻、攻击性强
5、治疗周期:5个月20次疗程治疗和家庭治疗3次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
6、治疗效果:1、印象:由开始印象中的:带着血淋淋的双手走进咨
询室,沉默,言语中带着极强的攻击性,平时跟其
他学生相处,老师反应同学都不喜欢他,说谎,孤
僻、抱怨等。在治疗过程中,经过一些创伤和情绪
的处理,到后来人际关系的转变,开始去接纳周围
的朋友和家人,也改变了以往用自残的方式来缓解
自己焦虑的情绪。
2、认知:因为父亲格外疼爱表妹(叔叔的女儿),言语
上的打击和失望情绪的表达,而自暴自弃,用喝止
渴水,自残的方式表达内心的孤独和焦虑,以此希
望得到父母的关注。认识到这些方式只是在伤害到
自己,只会让父母和家人更加无助和失望。
3、行为:学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和周围的人
建立健康的沟通关系,通过家庭治疗,父亲意
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太高,要求太严,不知
道怎么去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而导致孩子的
孤僻和冷漠。
目前母亲放弃了工厂,陪阿闵回到江西老家读
书。
二)一例亲情冷漠的案例报告
1、资本资料:阿润,16岁,来自珠海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
2、成长经历:祖籍汕头,从小在珠海长大,一直以来什么都是父母
安排好。在过去的经历中,他用"变化无常"四个字来
淡淡地形容他心目中的家庭.。
3、家庭情况:父亲出身在汕头偏僻的农村家庭,当时考取了高中,
因为经济困难而不得不辍学在家。后来跟母亲来珠海
从白手起家,到今天拥有一百多人的机械公司。所以
对孩子要求严格,望子成龙心切。母亲在家相夫教子,
对孩子百般宠爱。
4、行为问题:厌学、懒散、迷盲
5、治疗周期:1个月8次疗程治疗、家庭治疗1次,团体治疗3
次
6、治疗效果:1、印象:暗淡的目光,懒洋洋的肢体动作,对什
么都无所谓和不专注,对家
庭的感觉冷漠,到后来在行为积极,团体治疗中关注
和感受别人,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
2、认知:通过个体和团体治疗中呈现的问题,和其他团
体人员对他负面的回应,他开始觉察和反思自己,找到
自己为什么不够专注,原来是把自己日常生活中对父亲
严格要求的消极对抗投射到了他的人际交往当中。所以
回避、退缩成了他一直以来应对所有人际交往的方式。
3、行为:通过家庭治疗,父亲对孩子沟通方式的改
变,阿润开始接纳父亲,
个人收集整理资料,仅供交流学习,勿作商业用途
理解父亲,重新建立新的家庭沟通方式。现在阿润重新
回到学校读书,也
养成了每天陪父亲晨练的好习惯。
7、总结:由于家长习惯性把关注点放在孩子的身体、学业至多是
品行方面,而忽视了孩子的真正需要和心理感受。加之普
遍缺乏对孩子心理发展规律的把握,习惯性地以成人的眼
光看孩子的问题,在爱的崇高名义下用家长认为最合适的
方式对待孩子,导致积压很多的情绪在心里面,出现了形
形色色的心理“病”。
参考文献:
1、陶宏开预防与戒除网瘾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2、方新博士心理治疗师跟你谈青少年问题新浪网
3、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3、王仁哲台北亲子教育沙龙
4、武志红广州日报心理专栏2009、05
5、杨澜浅谈亲子教育《天下女人》
本文发布于:2023-02-27 19:25: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497108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青少年素质教育.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青少年素质教育.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