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论语述而篇原文及翻译(述而原文及翻译分析)

更新时间:2023-04-15 05:14:18 阅读: 评论:0

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浩若烟海,灿若星辰。

而《论语》作为国学儒家经典之作,一直被奉为圭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他主要内容讲述了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怎样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上实现安邦立国的伟大使命。

《论语》这部不朽之作,影响了中华文明。书中也产生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警句格言,广为流传,从今天开始我们每天分享部分出自论语的成语,今天分享的成语全部出自《论语》述而篇。

晨读

(一)述而不作

(二)信而好古

【成语释义】述:阐述前人学说;作:创作。指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创作。

【成语释义】信:相信;好:爱好。相信并爱好古代的东西。

【原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注释】述而不作:述,传述。作,创造。窃:私,私自,私下。老彭:人名,但究竟指谁,学术界说法不一。有的说是殷商时代一位“好述古事”的“贤大夫”;有的说是老子和彭祖两个人,有的说是殷商时代的彭祖。

【译文】孔子说:“只阐述而不创作,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

【点评】孔子提出“述而不作”的原则,反映了孔子思想上保守的一面。完全遵从“述而不作”的原则,那么对古代的东西只能陈陈相因,就不再会有思想的创新和发展。这种思想在汉代以后开始形成古文经学派,“述而不作”的治学方式,对于中国人的思想有一定程度的局限作用。

(三)学而不厌

(四)诲人不倦

【成语释义】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成语释义】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注释】识:音zhì,记住的意思。 诲:教诲。 何有于我哉:对我有什么难呢?

【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困难呢?”

【点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一教育学说。

(五)不愤不启

(六)不悱不发

(七)举一反三

孔子

【成语释义】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成语释义】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成语释义】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原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注释】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 悱:音fěi,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 隅:音yǔ,角落。

【译文】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点评】孔子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从教学方面而言,他反对“填鸭式”、“满堂灌”的作法。要求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教学过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鉴。

(八)一虎不河

(九)暴虎冯河

(十)死而无悔

(十一)临事而惧

【成语释义】原指空手搏虎,徒步渡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后在元剧中比喻不顾一切。

【成语释义】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成语释义】就是死了也不懊悔。形容态度坚决。

【成语释义】临:遭遇,碰到;惧:大气逆辐射戒惧。遇事谨慎戒惧。

【原文】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注释】暴虎:空拳赤手与老虎进行搏斗。冯河:无船而徒步过河。 临事不惧:惧是谨慎、警惕的意思。遇到事情便格外小心谨慎。

【译文】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点评】孔子在本海子的诗歌章提出不与“暴虎冯河,死而无悔”的人在一起去统帅军队。因为在他看来,这种人虽然视死如归,但有勇无谋,是不能成就大事的。“勇”是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德目,但勇不是蛮干,而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人,这种人智勇兼有,符合“勇”的规定。

(十二)执鞭随蹬

【成语释义】手里拿着马鞭,跟在马镫旁边。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在左右。

【原文】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注释】富:指升官发财。 求:指合于道,可以去求。 执鞭之士:古代为天子、诸侯和官员出入时手执皮鞭开路的人。意思指地位低下的职事。

【译文】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点评】 孔子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那么,他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此处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道,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

(十三)求仁得仁

【成语释义】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原文】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注释】为:这里是帮助的意思。 卫君:卫出公辄,是卫灵公的孙子。公元前492年 ̄前481年在位。他的父亲因谋杀南子而被卫灵公驱逐出国。灵公死后,辄被立为国君,其父回国与他争位。 诺:答应的说法。

【译文】冉有(问子贡)说:“老师会帮助卫国的国君吗?”子贡说:“嗯,我去问他。”于是就进去问孔子:“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古代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有怨恨吗?”(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到了仁,为什么又怨恨呢?”(子贡)出摩羯座女生真正的性格来(对冉有)说:“老师不会帮助卫君。”

【点评】卫国国君辄即位后,其父与其争夺王位,这件事恰好与伯夷、叔齐两兄弟互相让位形成鲜明对照。这里,孔子赞扬伯夷、叔齐,而对卫出公父子违反等级名分极为不满。孔子对这两件事给予评价的标准就是符不符合礼。

竹简

(十四)饮水曲肱

(十五)先难后获

【成语释义】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成语释义】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快乐。

【成语释义】难:艰难,劳苦;获:收获。先付出劳动然后再取得收获。比喻不坐享其成。

【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释】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 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点评】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十六)乐以忘忧

【成语释义】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快乐。

【原文】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注释】叶公:叶,音shè。叶公姓沈名诸梁,楚国的大夫,封地在叶城(今河南叶县南),所以叫叶公。 云尔:云,代词,如此的意思。尔同耳,而已,罢了。

【译文】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点评】这一章里孔子自述其心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连自己老了都觉察不出来。孔子从读书学习和你是我心里的烙印各种活动中体味到无穷乐趣,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者,他不为身旁的小事而烦恼,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十七)生而知之

【成语释义】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这是唯心主义者的观点。

【原文】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点评】在孔子的观念当中,“上智”就是“生而知之者”,但他却否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他之所以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在于他爱好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献图书,而且勤古公亶父怎么读奋刻苦,思维敏捷。这是他总结自己学习与修养的主要特点。他这么说,是为了鼓励他的学生发愤努力,成为各方面的有用人才。

(十八)怪力乱神

【成语释义】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原文】子不语怪、力、乱、神。

【译文】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

【点评】孔子大力提倡“仁德”、“礼治”等道德观念,从《论语》书中,很少见到孔子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如他“敬鬼神而远之”等。但也不是绝对的。他偶尔谈及这些问题时,都是有条件的,有特定环境的。

(十九)三人行必有我师

(二十)择善而从

【成语释义】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意思是说,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可供学习、效法的对象。

【成语释义】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点评】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本文发布于:2023-04-15 05:14: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ff41e1f6e6482c83e9a37843fa4ca7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论语述而篇原文及翻译(述而原文及翻译分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论语述而篇原文及翻译(述而原文及翻译分析).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孔子   释义   成语   的人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