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创新理论探索创新实践
ONGNANCHUANBO学术平台一影视传播
女性爱情表达背后的内在缺失
——浅析叶念琛电影主题的双重悖论
王素芳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北京10()024)
摘要:叶念琛影片在展现浪漫与现实对立中爱情的
同时,也着力表现传统女性与现代女性在爱情中地位。现实
性和细节铺陈是最引起人共鸣的地方。但是在过于注重感官
诱惑的镜语长年累月的意思 中,其爱情叙述缺乏终极价值观的支撑,爱情主
题表达经常处于自相矛盾的失语状态,从而导致影片整体上
处于深层文化内涵和正确价值导向缺失的境地。
关键词:叶念琛爱情女性形象终极价值缺失
叶念琛是近年来香港本土化爱情表达的导演代表,代表
作有爱情三部曲《独身试爱>、<十分爱>、<我的最爱>等。他集
编导于一身,拥有固定的制作班底,低成本、千万票房成为叶
念琛电影的代名词。尤其在上世纪80后一代的年轻百度音乐榜 人当中,
叶念琛的影片深受喜爱。现实性和细节铺陈是叶念琛影片最
能引人共鸣的地方,也是他区别于香港老一辈新浪潮导演宏
大叙事和台湾纯情浪漫青春片的特色所在。但是在多重爱情
模式的表层表达下,在过于注重感官诱惑的镜语中,叶念琛
的爱情叙述由于缺乏终极价值观的支撑,主题表达经常处于
自相矛盾的失语状态,从而导致影片整体上处于深层文化内
涵和正确价值导向缺失的境地。
浪漫与现实对立中的爱情
叶念琛的电影几乎都是针对青年观众,所有的主题都以
爱情为核心。他的爱情表达不同于一般的香港商业爱情电影
中的闹剧之作,也不同于琼瑶浪漫爱情电影的唯美纯情风
格。他以现实性为主打,勾画的是现代青年一代独具个性化
和私语化的爱情观i以残酷的写实风格,解构了大众心目中
的爱情神话,打破了所有的诗意和浪漫,还原爱情血淋淋的
本来面目。
从时空结构和场景设置来无花果的功效 看,叶念琛对爱情是悲观和残
酷的。他镜头下的爱情期限,不超过三个月。故事发生的时间
一般都控制在一年以内,<保持爱你>干脆就是几个爱情片段
的集锦,123和一顿晚餐就可以完结一段感情,充分体现
了现代社会中速食爱情的现状:高速度、直接化和游戏化。场
景大量集中在家、超市、电梯、卡拉OK厅、十字路口、公车等
日常化和逼仄的空间。打麻将、看球赛、玩电玩、上网冲浪等
等都是当下年轻人生活的写照。他选择了非戏剧性的叙事结
构,往往节选生活中的某个横断面,将多个人物的爱情穿英语怎么读 瞬间
交叉叙事在一起,从而强化爱情的真实性和游戏性现状;从
另一个角度来说也颠覆了爱情的神圣和永恒。
王家卫的爱情充满了疏离、隔膜、无奈的冷色调。他喜欢
用超大广角将香港拍得更加磅礴大气,也喜欢用欧美电子音
乐和后期特效来美化小资情调,甚至将外景地移到阿根廷等
欧美地区,尽管他和叶念琛一样都看不见爱情的天长地久。
但是叶念琛的镜头语言是平实普通的,大量的实景拍摄,并
102
且都在香港本地完成,没有花哨的后期,只有琐碎的生活细
节在静静地流淌。他的影片最大的魅力在于那些细节中涌动
的朴实而真挚的情感。虽然只是昙花一现。比如<独家试爱>
中阿华接晚班的妻子下班,下公车,背妻子上楼;还有几部影
片中多次出现的卖小吃的老头和给他送饭的妻子……真正
的爱源于一种细水长流式的默默关怀。这是爱的真谛也是爱
情最语无伦次 脆弱的地方。因为下一个陪伴在你身边的可能就是另一
个人。叶念琛不仅善于营造这些温情脉脉的瞬间,而且非常
喜欢利用一些细节和道具来强化这些生活化场景带来的情
感共鸣。比如<十分爱>中医生借助一盒龙须糕在示爱;<保持
通话>中“最后晚餐”情节中的那支钢笔,爱情的萌芽和复苏
都靠这支笔;<我的最爱>中的那张明信片等等。
叶念琛在影片中探索了年轻一代所面临的各种爱情模
式:三角恋、暗恋、婚外情、交叉恋……结婚、恋爱、告白、捉
奸、偷’隋、分手、复合成为他影片中多次重复的母题情节。<独
家试爱>中的阿华不出三个月就背着妻子和家教老师偷情:
<十分爱>中的志荣在结婚当天就选好了情人对象……爱情
在各种诱惑面前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丰富性,道德、
地位、门户等等社会化和现实性的因素都不再成为爱情的动
力。个性化的情感需求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唯一动力。但是
正因为这种主观情感的随意性和冲动性让影片的情节推动
缺乏充分的铺垫,很多爱情的产生过于空洞无力,反而可能
形成一种误导:新生代是感觉化和脆弱化的动物,很容易去
爱一个人也很容易离开一个人——爱情不再是一种信仰,而
是一种骗局。所以,这样的爱情无论发生在谁身上,都注定没
有圆满的结局。无论是那些正在爱着的,还是失去爱的,或者
未来要爱的,都最终没有获得真正的爱情。
在叶念琛的影片中,理想化爱情缺失的最大体现莫过于
突转性的灰色大结局。他的影片在所有的悬念都已揭开、男女
主人公的爱情矛盾已经解决走向大团圆时,往往用一个大逆
转又解构了刚刚建构的理想化境界。爱情突然急转弯,从传统
的痴男怨女境界马上过渡到谎言的骗局。爱情三部曲、<保持
通话>、(forgiveandforget)都遵循了这种灰色悲剧名字最长的国家 结局模式。
虽然叶念琛固守了爱情的残酷写实风格,但是另一方
面,他本人是相信爱情的,他曾经说过“虽然我的爱情故事都
是阴谋论,结局很残酷,但我自己是相信爱情的,我只是不相
信关系”。
校园初恋的童话情结是导演和观众之间认同的桥梁。叶
念琛影片中所有的主人公相爱都是从校园阶段开始的,并且
这些初恋最初都是纯真美好的。但是在主人公情感破裂之后
才会闪回这些美好的片段。而剧中80后香港偶像代表邓丽
欣扮演的主人公阿宝经常带有“傻大姐”式的特征:普通、单
纯、直率,爱得死心眼。在所有人游戏爱情的时候,她仍然固
201。年第l期(总第65期)I袁鸯锫姑万方数据
实景
实景是由多个模仿有特点的实景建的基地,不一定每个婚纱影楼都
有。其灯光和布景拍摄出来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人的心情和状态都
不如外景。一般来说影楼都会主动奉献一个外景,但是天气欠佳的时候
不能出外景,可以考虑实景,因为他不受天气的影响。另外台拍一般不
出外景。
台拍台化
台拍台化就是台湾的化妆师和摄影师为你化妆和摄影。
入册张数及页数
一般影楼都会将几张照片进行组合,让相册更有变化。这种花式设
计,非常耗费照片,如果你订的是个60张左右的基础套系,通常按照
影楼的除以3的算法,只能做个20p左右的相册,到时候你会觉得相册
比预想单薄很多。
相册P数
相册的p数的计算是正反两面算1p,切记与一篇、一页分开。通常
影楼小姐在最初不会跟你谈,也不会签下来。建议约定至少不留余地 不少于多少
页,,一般的相册页数是7、10、12、15、20p还有30p的,但一般要到
12、15p相册拿起来才有手感。
相册、照片尺寸/?sort_id=38
相册尺寸与婚纱照片尺寸概念不能等同,只有满版设计的时候它们
才是一样的。如果18寸的相册贴上11寸的照片,不仅照片尺寸大打折
扣,贴片质量也远远跟不上满版。
婚纱照选片/?sort_id=37
婚纱照选片是影楼引导后期消费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从几百张漂亮
的婚纱照中选择几十张照片出来,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姐们们一定
要保持主见,有条不紊的进行。
婚纱照选模板
进行婚纱摄影拍摄之后,除了选片之外还有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选模
板,何谓选模板呢?即从哪些你选好的照片中经过美工惊现精心设计出
来的漂亮照片。这个一定不能忽视,一定要好好的选择,因为这也就是
你的真正的婚纱照了,也就是真正出来的产品。
守着爱情的信仰,不屈不挠,无论自己受到多大的伤害。叶念
琛的浪漫情结还突出地表现在真情告白的瞬间。这些片段往
往都发生在空旷自由的外景地,男女四目相对,女主角尽情
地表达内心对真爱的憧憬和渴求,大量的正反打特写,节奏
慢下来,舒缓的粤语情歌唱起来,影片的高潮完成,男女情感
的危机立马解除。所以叶念琛的煽情戏往往都是真情告白的
时刻,每一部影片都有爱情经典语录。这些重点段落的强调
无疑强化了观众对信仰和爱情的认同,但与此同时,影片主
体的残酷写实风格却又不断否定这种认同。
浪漫情结和写实风格的不断交叉撞击,造成了导演爱情
观左右摇摆的混乱状态。这种模糊地带可能误导观众认同错
误价值观的。虽然电影要避免苍白的道德说教,但是如果导
演本身都对自身的表达嗳昧不明,那么影片传递的信息就更
是非难辨了。正确的爱情观在哪里?导演不清楚,观众自然更
不明白了。
传统与现代冲突中的女人
爱情的表达本质上是对两性关系的探索。叶念琛的影片
基本都站在女性视点的基础上,讲述女人努力在爱,男人却
不爱:女人在信仰,男人却在背叛的故事原型。从这个角度来
说,导演似乎同情女人并否定了背叛的男人。可是影片传递
的情感却并非如此。事实上,导演一方面同情受伤的女性,如
香港新生代青春偶像明星邓丽欣扮演的女主角阿宝基本是
导演认同的女性代表;但另一方面,又对男性的背叛持宽容
态度,希望女性宽容大量原谅浪子回头的男人。<独家试爱>
中的阿宝接受了背叛后的丈夫;<十分爱》的晴晴同样接受了
被情人甩掉的丈夫,连偷情的理由都不敢问;《我的最爱》中
卖鸡蛋饼的老人,原来也是一个有过婚外情的丈夫,被老婆
原谅后才有了今天的相濡以沫,相伴到老……这些情节设置
的处理,都指向一种消极的婚姻观和两性观:女人要学会宽
容隐忍,男人的背叛只是一时的冲动,理所当然要得到原谅。
只有女性的博爱宽容才能赢得婚姻的稳定和爱情的持久,本
质仍然是男强女弱的男权主义思想。在女杈主义盛行了多年
的今天,这种爱情婚姻观念是不是一种倒退?
在人物性格的设置上,片中的女一号都是传统的女性形
象:简单、率真、宽容、隐忍……有些傻气,固执地相信爱情一
定会永恒。所以在消费时代和速食爱情的现代香港,这类女
性孤独脆弱,往往外强中干,注定是被侮辱被伤害的对象。虽
然她们可以用过度的言语大肆宣泄自身的不满,但是内心深
处对于背叛的男性仍然存在无限的留恋和期待。因此,他们
的反抗仅仅局限于一种形式化的发泄,而缺乏有力的行动支
撑。与”傻大姐”式的女一号类型相对的是荡妇系列,她们在
影片中居于二号角色。这类女人最初出自于美国禁酒时代的
黑色电影。她们往往性感妖冶,在两性关系中处于主动地位,
既有优雅的气质和迷人的外表,又有着高超的智慧,是男人
们追求又恐惧的对象。片中的矛盾冲突主要发生在女一号与
女二号之间,即传统女性形象和现代女性形象之间。但是导
演的态度是暖昧的,他不断地在两类女性人物之间游移不
定,从而导致了价值观再次走向混乱。简单来说,导演既认同
传统女性形象,又无法否定了她的反面——现代荡妇系列。
传统女人一受伤害,看到她流眼泪、被人欺负,导演和观
众一起陪她伤心:而另一方面,导演又安排了婚外情人、后备
情人为爱而爱的动人场景。影片中大量的煽情戏、苦情戏不
仅发生在传统女人和爱人之间,也发生在有着道德争议的情
人之间。而这些段落,恰恰是引起观众注意和感性认同的地
方,也是导演重点表现的片段。这无疑是对观众的再一次误
求南格档2010年第1期(总第65期)
导。个人的情感诉求走向自私性、随意性、游戏性的价值状
态,即“我脆弱我需要”所以一切都合理,全然不顾任何道德
和价值观的约束。特别是对于女二号的刻画,往往出现大量
的床戏片段,而导演的亲密镜头特写过多,浪漫氛围的铺陈
已经远远脱离了情节表达的需要,仅仅在满足观众的感官刺
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肤浅。
以《独家试爱》为例,我们来看看导演如何站在传统和现
代的双重立场上自相矛盾。片中的女一号阿宝,是传统女性
的代表。她纯真、率直、孩子气重,重感情,有些笨头笨脑的。
结婚时,好友劝她再三考虑,她仍然嫁给了阿华。阿华和家教
老师交往频繁,阿宝一再装聋作哑,最后终于无法避免阿华
偷情的结局。两人离婚以后,阿宝面临温柔体贴的追求者,仍
然念念不忘阿华,最后她原谅了背叛他的丈夫。这是一个生
活中处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爱人典型——贤惠可爱,最适
合相伴终老;而女二号,知名模特吴佩慈扮演的情人,身材好
人又漂亮,待人彬彬有礼,几乎是所有男人无法抗拒的梦中
情人。但这样一个诱惑已婚男人的女人,最后因为感觉姐弟
恋并非是爱情而主动选择了退出。导演以爱自由的名义为情
人的道德责任给予了开脱。
从镜头语言上来看二者的重头戏:导演在二人身上都是
平均用力。先看阿华和家教老师偷情那场。夜景的嗳昧,蓝色
光的浪漫营造,周围是一片圣洁的白色道具,情歌伴奏,特写
的复现,一对男女的真情流露,都是极易打动人的形式技巧。
虽然最后镜头在阿华的婚戒上停留了一秒,但是无可置疑偷
情在镜头下早已暖心故事 成为备受认同的相爱场景。而同样的镜头语
言运用也发生在妻子阿宝和阿华之间。夜,阿华背着阿华回
家。两人在大片的蓝色中走向家门口。这同样也是让人感觉
无比温馨动容的时刻。
对于这两类女性的刻画,导演在情节上设置了矛盾冲
突,但在视听表达中又表达了双向的认同。一边是观众自身
的写照,一边是理想爱人的化身,孰轻孰重,导演的答案是模
糊的。而在这两类女性身上寄托的不同的婚姻爱情观也自然
是混淆不清的。
作为80后一代青春爱情的代言人,叶念琛的电影致力于
探索爱情的可能性和丰富性。但是另一方面,它的作品“自由
随性,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越来越少,成长痕迹和历史社会因
素越来越少,对自由、个性空间的要求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对
爱情的坚守到怀疑的过程,也是经典向快餐的转变。”Ⅲ爱情的
产生和发展完全忽视道德感和社会责任,而靠一时的感觉和
荷尔蒙来左右。这样肤浅表面的爱情最终只能是昙花一现,成
为一种谎言和骗局。而这种为爱而爱的借口背后,是上世纪80
后一代放逐自我、迷失自我的生活写照,也是在消费经济时代
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心理反映。在信息化高度发达和消费经济
大行其道的今天,人性美和终极价值的追求成为一种艰难的
选择,但是并不代表可以放弃。一部影片如果放弃了这种追
求,其实就等于丧失了灵魂。体现在叶念琛的电影中,即为爱
与不爱的界限已经模糊,爱的标准和终极意义走向了虚无。导
演希望爱情是可以相信的,爱情对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永恒的
承诺:另一方面,导演又告诉观众:人是复杂的,爱情可以三心
二意。这些白相矛盾的爱情表达和女性刻画,再加之过于直露
肤浅的镜头语言,让叶念琛的整个爱情叙说缺乏强有力的内
在根基,而仅仅是迎合新生代感官刺激的庸俗之作。■Z翻
俐一
}11类成云.九十年代以来的香港爱情电影的蜕变m.艺术译^l≤妻鎏磐,20。7}Q麓。磷躺黜删掘虢瓣端女‰辫;蟛;虬≥瓣‰蠡蠕瓣磐勰嚣#㈣女黜镌勰虢撩蒯
|蓁钆∥篓一磊
万方数据
女性爱情表达背后的内在缺失——浅析叶念琛电影主题的双
重悖论
作者:王素芳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北京,100024
刊名:
东南传播
英文刊名:SOUTHEASTCOMMUNICATION
年,卷(期):2010,(1)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1条)
1.类成云九十年代以来的香港爱情电影的蜕变[期刊论文]-艺术评论2007(7)
相似文献(2条)
1.期刊论文袁丛洁叶念琛之爱情三部曲:类型元素与都市文化-科技风2008(20)
与主流商业大片相比,叶念琛的爱情三部曲<独家试爱>、什分爱>、<我的最爱>以百万的成本获得了千万的票房,无疑是中小成本电影中票房成功的典
范.由于制片成本、文化传承的压力小,中小成本电影在类型元素上的运用也更富有探索意义.
2.期刊论文孟佳佳.MengJia-jia后现代语境下的爱情书写——对叶念琛电影的思索-电影评介2010(16)
在流行甜蜜爱情片的今天,叶念琛影片中所表现的残酷爱情震撼了不少观众,这与香港进入后工业时代的大背景是密切相关的,在残酷爱情的故事表象
下,潜藏着滋生于后工业时代土壤中的后现代主义文化,后现代的游戏性、复制性、反讽、戏拟等在片中随处可见.
本文链接:/Periodical_
授权使用:吕先竟(wfxhdx),授权号:52795c70-f139-4b29-bd22-9e6d00fea39d
下载时间:2011年1月16日
本文发布于:2023-03-18 10:42: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fdf10a2a91eb31646f8868b90bbfd4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龙须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龙须糕.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