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研修
”
微能力成果提交
提交内容:
1.微课程设计方案:教师自主选择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撰写微课程设计方案,包括主题、教学目标、教
学对象、教塞翁失马 学流程与内容设计以及实施思路。
《家庭的记忆》第二课时——
《传统节日中的“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传统节日中的“家”》选自《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
温暖的地方》中的第三个主题《家庭的记忆》中的第三个栏题。本单元《家是
最温暖的地方》,围绕《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我的家庭生活”
维度展开,目的属羊人 在于引导学生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理解和接纳父母表达爱的
方式;了解父母,以力所能及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了解自己家史,提高对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的认识以及对中国家庭传10月缩写英文 统文化的了解。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三课《家庭的记忆》的第二课时,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
中国的部分传统节日感受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并对中华民族“家”文
化有个初步的了解。
【学情分析】
通过课前调查以及和学生的交流发现,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
他们大多有和家人过传统节日的经历,对于传统节日中“家”的认识主要基于
个人家庭的角度,并且大多停留在对相关习俗的了解和感受中,还无法从宏观
角度理解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家”,以及隐藏在传统节日背后的中华民族“家”
文化。
【设计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
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课程注重学生生活的价值,
并以此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生活。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
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教学活动应充分
考察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基于以上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本课从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
通过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顾,对现有生活问题的思考,实现对已有经验的意义
建构和重组,建构新知识。
【教学目标】
1.了解与“家”有关的传统节日,知道相应的习俗。
2.回忆与家人过节时的情形,并能清楚地表达,感受当时的心情。
3.从传统节日中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以及隐藏在其背后的中
华民族“家”文化。
【教学过程预设】
模块一:主题活动准备,查阅资料,初步感知中国人对“家”的感觉
在《传统节日中的“家”》的主题活动准备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
“我家的年夜饭”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调查等初步了解春
节这一传统节日所体现的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设计意图:课前的活动准备是有效的品德与社会学习的一部分。课前活动
可以帮助学生获取大量的信息,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感知,为课堂学
习打下基础,使课堂教学落到实处,真实有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
交往实践的能力。】
模块二:课堂学习活动,交流分享,感知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以
及中华民族“家”文化。
活动一:感受“家”演变
1.出示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
这图能变成一个字,猜一猜会是什么字呢?
2.出示视频:《“家”字的演变》。
问:家给中国人的感觉是什么?(板书:传统节日中的家家)
【设计意图:简实习报告网 单了解“家”的演变和内涵,初步感知“家”在中国人心中
的位置。】
活动二:回“家”过春节
一、欢欢喜喜年夜饭
出示:年夜饭图片及知识窗。
(知识窗:“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农历除夕(农历年最后一天)的
晚餐。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一家人相聚,共进晚餐。)
(一)现场坐怀岂能不乱 采访活动。
1.同桌交流介绍后现场采访学生家的年夜饭。
采访内容:1.吃”年夜饭”时你家通常有哪些人?2.常吃些什么?你知道
它们的寓意吗?
问:想一想,我们的年夜饭有什么共同特点?
2.课件出示各地年夜饭:福建土楼客家人年夜饭、海口家族团圆饭、广西
三江百家宴、淅江瑞安百家宴。
问:他们是和自己家里的人一起吃的年夜饭吗?这里的家是什么?
3.小结:在中国人的心中,家不仅是小家庭,还是家乡。(板书:家庭家
乡)
(二)年夜饭家庭活动
1.猜字谜送祝福
课件出示谜面,每个谜语猜一个字。猜完字谜互送祝福。
谜语内容:
女儿出嫁了。(家)
一个小家庭,仅仅一口人。(合)
一家十一口。(吉)
一家十一口,一家二十口,两家合一起,万事都不愁。(喜)
2.猜“家”节忆亲情
(1)课件出示谜面,每句古诗猜一个传统节日。猜完后互送祝福。
谜语内容: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元宵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获奖摄影作品 人行人欲断魂。(清明节)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节)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节)
(2)出示知识窗:一年一度的“年夜饭”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
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
(3)出示课文P82的表格:
这些传统节日会开展哪些活动呢?有什么意义?
从刚才的交流中,你觉得咱们中国人最重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采访、创设家庭活动情景,链接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
感受节日中所体现的中国人的家庭观念。理解家在中国人的心中是小家,还是
家乡。】
二、“千里迢迢”回家路
1.听录音体会作者回家心情
2.说一说:你是怎样回家的?你的心情怎么样?
3.出示图片:春节回家路。问:为什么很多中国人过春节一定要回“老家”
呢?
【设计意图:借助千姿百态的春节“回家路”,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春节中
人们对家庭团圆的重视。】
三、不能团聚的年夜饭
1.图片:不能团聚的年夜饭
一起看图并问:除夕夜里,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边防官兵、警察、文艺
工作者、工人、清洁工他们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的是什么?
此刻,你觉得对他们来说家就是什么?(板书:家国)
【设计意图:通过底纹在哪 “不一样”的年夜饭,体会春节中“家”的不同含义,
提高对“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的初步认识以及对中国家庭传统文化的
了解。】
活动三、歌声中的家
1.欣赏歌曲(视频:《常回家看看》、《国家》)
问: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
2.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咱们中国人有重视家庭的传统观
念。在传统节日中,我们赋予了“家”不同的意义,祝福、思念、奉献、孝敬……
“全家团圆”是所有中国人关于家的梦想。这个“家”包括你的家,我的家,
我们每个人的“小家”,也包括千千万万人所共同拥有的“大家”,那就是我们
的祖国。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家”文化。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歌曲,以歌曲中直白的语言,帮助学生回顾本课所
学,并通过老师的总结,深化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家”文化的认识。】
模块三:主题延伸活动,内化升华,深化家国认识。
作业:
1.阅读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书籍《中国传统节日故事》。
2.小组合作收集有关“家”和成语、谚语、格言、诗篇或故事。
【板书设计】
传统节日中的家
本文发布于:2023-03-20 02:47: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fae1a5ef1ab7fc1e9d87e5b2b42229fa.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年夜饭图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年夜饭图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