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轨时期的政府与企业成长
邓建勇
(湘潭大学学生工作部,湖南湘潭411105)
【摘 要】文章介绍了企业内生成长理论,分析了企业内生成长的根源与机制。并结合经济体制的转变,阐述了由外
生成长论向内生成长论转变的同时,政府在企业成长中角色的转换。
【关键词】政府;企业成长;转轨时期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68(2007)06-0075-02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成长是实现企业持续竞争优
势和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同时,企业作为一国经济的基
本单位,其成长潜力和绩效将直接决定国家经济的发展态势。
特别是,当经济转轨改变着企业赖以生存和成长的环境要素
时,研究企业如何适应甚至控制变化着的环境,对促进后发国
家企业成长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企业外生成长论及其没落
传统的理论在企业同质性假设下,将企业成长的动因归结
为企业所处的市场结构与市场机会等外部因素上。该理论认
为,政府与企业成长的扶持与保护对于企业成长相当重要。我
们将这些理论统称为企业外生成长论。在市场体制还不很完善
的条件下,企业成长的动因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企业
所处的市场环境。而政府对于市场环境能够产生相当大的影
响,企业的成长因此而与政府作用之间呈现出巨大的相关性。
概括起来,有代表性的企业成长外生论,包括凯恩斯主义经济
学的企业成长论和交易成本的企业成长外生论。
总的来讲,企业外生成长论都是在企业同质性假设下展开山豆根的功效与作用
的论述。企业外生成长理论,在计划体制时期和由计划体制向
市场体制转轨时期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企业成长。但是这种解释
只能是初级阶段的,因为随着市场体制的日益完善,企业外部
市场环境的趋同、法律制度的公正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励,
当市场环境呈现出某种同质性的时候,企业外生成长论,在解
释企业成长问题时就失效了。或者更具体地说,企业外生成长
论在经济转轨的前两个阶段,具有一定的解释力,而到了市场
体制阶段,对于企业成长的成熟阶段——创新驱动成长阶段的
解释力是有限的。 。
二、企业内生成长论
在市场体制日益完善、市场环境逐渐呈现出一种“市场同
质性”的前提下,需要一个内生的理论来解释企业的成长。在市
场同质性假设下,对企业成长的差异性和成长过程的解释,只
能求诸于企业异质性假设。而在企业成长的创新驱动阶段,对
企业成长的动因的探索也等同于对企业异质性根源的探索。
(一)企业内生成长理论的形成
企业内生成长论的思想渊源可以追索到亚当・斯密
(Smith,1776)和马克思(Marx,1860)的分工与专业化理论。马
歇尔(Marshal,1890)和其追随者彭罗斯(Penrose,1959)共同倡
导并发展了“企业内部成长论”。马歇尔从企业内部职能部门的
“差异分工”角度提出了企业内部特殊技能和知识积累的企业
成长理论。彭罗斯发展了马歇尔的内部成长理论,以“不折不扣
的理论”来分析企业内生成长。她探究了决定企业成长的因素
和企业成长的机制,建立了一个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企
业成长的分析框架。彭罗斯之后,持续关注企业内生成长的是
演化论经济学。其代表人物纳尔逊和温特(Nelson and Win ̄r,
1982)提出在企业组织活动中,知识和能力表现为具体的惯例,
惯例可以说明“单个组织行为方式的连续性的性质和来源”,即
企业的内生成长表现为内在的惯例依赖过程。20世纪80年代
以来,许多学者从企业内部知识积累的角度讨论企业的内生成
长,并在演化论分析方法的双子男天蝎女 基础上形成了资源基础企业理论
(沃纳菲尔德,Wemeffeh,1984;德姆塞茨,Demse ̄,1988;巴尼,
Barney,1991等)。资源基础企业理论认为,企业的成长是内生
性的,其内在条件(资源、能力和知识)是制约企业成长的主要
因素。
《二)企业内生成长根源的探索
企业内生成长根源的探索是伴随着“以资源为基础”的企
业理论的发展而逐步深化的。巴尼(Barney,1991)在总结前人的
基础上总括性地提出了企业资源的三个层次:物质资本资源,
人力资本资源和组织资本资源。企业异质性的根源,即企业成
长的根本的动因存在一个由物质资本资源、到人力资本资源再
到组织资本资源的演变过程。
但是,并非所有资源都可以成为企业成长的源泉,因为在
竞争较充分的市场上,资源是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获得的。同时
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企业成长与大多数企业都具有的普遍意
义上的资源间不存在任何实质性的因果关系。因此,理论更进
一步地认识到,隐藏在资源背后的企业配置、开发和维持资源
的能力,即人力资本资源才是企业成长和竞争优势的深层来
源。这样一来,在探索企业异质性根源的过程中,企业资源这一
层又被剥离了,认识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企业异质性和成长的
根源便由具体的资源变成了定向士官为什么是个坑 抽象的能力。
然而,问题并未就此结束,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就是:究竟
又是什么决定了企业配置、开发和维持资源的能力。也就是说,
【收稿日期】2005一tO一09
【作者简介J邓建勇(1976-),男,经济学硕士,湘潭大学学生工作部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理论与跨国公司。
维普资讯
隐藏在能力背后的又是什么?研究表明,隐藏于能力背后并决
定企业能力的是企业的知识,特别是组织知识。这样企业异质
性与成长的根源就从人力资本资源演变到组织资本资源。组织
知识成为企业成长的根源,不仅是因为企业内的知识存量所形
成的知识结构决定了企业发现未来机会,配置资源的方法,而
且在于企业内的组织知识,尤其是默会性的知识(Tacit Knowl—
edge),难以被竞争对手所模仿,从而导致企业间各种资源效能
发挥程度和人力资本资源的差别。
(三)企业内生成长机制的培育
根据前面的论述,企业内部的三种类型的资源的异质性导
致的企业异质性可以解释企业成长结果的差异性和成长的过
程。那么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一个企业如何形成其异质性,
即企业内生成长机制如何培育?
企业异质性和成长的根源既然已经归结为关于企业内部
资源的问题,企业内生成长机制的培育,也就是异质性资源的
培育。一个企业要创造出具有异质性的资源,就必须使这三类
资源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性质,才能以此促进企业的内生成
长:(1)价值性。形成有别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资源必须且有价
值性,才能形成异质性。而价值性,相对于企业来讲是一个外生
变量,取决于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2)稀缺性。被所有同行业
企业拥有的资源即使是有价值的,也不能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要做到“人无你有,人有你新”。(3)不可模仿性。如果一个企业
赖以形成异质性的资源、能力和知识,能够被别的企业不费成
本地模仿,那么这样的异质性是不能长久的,因而建立的些基
础上的企业成长,必然不能长久。(4)不可替代性。企业成长所
依赖形成异质性的资源、能力和知识,还必须具备战略上的不
可替代性,如果该种资源和能力能够很容易地被另一项相当的
资源、能力或知识所替代,那么企业也不能凭借这种资源、能力
和知识建立持续的成长能力。
三、经济转轨时期政府在企业成长中的角色转换
计划体制下的企业成长完全是政府行为的结果,企业成
长的方向、模式等均由政府决定。这种企业成长方式,充其量只
能满足企业投资驱动阶段和需求拉动阶段的成长需要。企业投
资多少,投资什么产业都是政府一手操办的。企业的产品生产
出来之后,主要是通过政府采购来进行产品的销售。总的来讲,
这种体制下的企业成长模式,社会效益相当的差。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体制转轨时期,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并
重。在新古典企业成长理论指导下,我国政府曾经在相当长的
一段时期内对企业成长进行直接的干预,“强强联合”,“拉郎
配”等等诸如此类“要把企业做大做强”的政府行为比比皆是,
但是经验调查的结果表明,“做大”未必就是“做强”。刘小玄
(2001)在其经验调配的基础上提出,在我国韵国有企业中,政
府主导型扩张性的重组的失败率特别高,相反分立式重组却具
有蓬勃的发展的生命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扩张性成长在
我国往往具有政府行为的背景,或者是具有某种政治性地位扩
张的需求,因而它往往不是纯粹的经济行为的结果,这是市场
经济体制不完善的表现之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市场同质性程度的加强,企业
内生成长理论要求政府职能部门实现这样一些转变。
第一,政府在经济转轨时期应根据经济体制的变化而改变
其职能方式与范围。在计划体制下,企业成长初级阶段,政府可
以通过直接的干预手段实现企业成长;在初级成长阶段之炖排骨怎么炖好吃 后.
政府就应当通过对市场的干预来间接控制企业的成长;在市场 艾草泡澡 凉拌鲫鱼的做法
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之后,市场同质性条件下,企业主要通过内
生因素实现自身成长时,政府就不应当干预企业成长了。
第二,企业成长的动力来自于企业内部资源的异质性,那么
政府就要创造条件保护这种异质性资源的产权,特别是对知识
产权的保护,这是首要的。而要保护这种产权,就是要改革产权
制度,使这些资源的产权得到保障,资源的社会收益与私人收
益尽可能地接近,这样才能培育内生成长的激励。政府在这个
方面的作用似乎就是,建立一个公正、完整的产权保护体系。因
此鉴于企业成长机制在内生成长阶段的培育必须与企业产权
制度的改革相结合,政府可以从对企业成长的直接或间接的干
预转向规范、引导企业建立优化的产权制度。
第三,在内生成长阶段,政府要从对企业成长直接、间接的
干预中退出,着力引导创造一个适合企业成长的企业集群。只
有在这样的一个集群里面,企业赖以成长的默会性的知识与能
力才能得到创造和积累,并最终依靠这种默会性的能力与知
识,形成企业异质性。
第四,政府部门在实现对于经济中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态度
的转变。市场体制下,对于不现所有制的企业应该是同等地对
待。政府要着力建立市场经济的基础性设施,最重要的就是建
立法制的环境,现在市场经济建立在规则的基础上,也就是建
立在一个法制基础上,要有一个好的法律框架同时要有一个公
正的中立的执法系统,政府需要在整个转轨过程中保持社会公
正,要在这种利益调整、这种产权界定过程中,保证机会平等和
起点的公正,从而使企业有个公平的成长环境。
四、小结
从我们国家的情况来看,目前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Et益健
全和完善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政府不应当对于企业的具体事
物,如投资计划、方向等进行干预。但是对于目前我国政府相关
部门对江苏铁本案的干预,理论界与企业界意见不一,存在卸磨杀驴什么意思 争
论。我们认为,对于江苏铁本案 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察。
第一,政府对于江苏铁本案的干预更多的是从宏观经济运
行的角度,而不是微观企业的角度考虑的一种临时性的政策措
施。在我国目前钢材供大于求的大背景下,必须如此。
第二,政府在对微观企业进行干预时,应该更多的是对市
场准入制定严格的标准,而不是对企业已经进入某一行业之后
再出台相关的法规制度来约束微观企业的行为。如同对江苏铁
本钢铁有限公司一样,鹧鸪鸟 在其已经投入40亿资金的情况下,强制
对其项目叫停。事实上,该公司是一个民营企业,对一个民营企
业的投资行为进行直接的干预,会严重影响到民营企业投资与
成长的动力。
第三,从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角度来看,地方政府
应从全国的大局,而不仅是地方利益出发,引导企业的投资方
向和行为。在江苏铁本案中,地方政府的支持是这些项目顺利
过关的重要条件,因此实现企业成长与地方政府的政绩合适的
挂钩也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所在。
总的来看,我国政府在微观企业成长的方面的职能还需要
一个相当长的转变过程。只有实现了这种转变,才能真正搞活
微观企业,形成企业的持续的成长能力,从而使企业真正成为
国民经济最为活跃的细胞。 (下转第83页)
①江苏铁本钢铁有限公司自2002年初筹划在常州市新北区魏村镇、镇江扬中市西来桥镇建设新的大型钢铁联合项目。该项目设计能力
840万吨,概算总投资105.9亿元人民币,2003年6月进入现场施工,国家发改委年初开始对钢铁、电解铝、水泥三大行业的投资发出限制令,
2004年3月江苏省政府责令铁本公司全面停工。
76
维普资讯
是几乎无限的欲望满足,市场饱和问题要比传统产业缓和得多
且限制范围取决于人们的购买力,居民收入增加能带动创意产
业增长空间不断扩大。同时,创意产业主要依靠的是从业者的
创造力、技能和天分,特别适合初期投入较少的环境中生存发
展。因此,营造易于发挥人的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促进创意产
业的发展。
(四)推进社会分工的细化。提高创意产业产品的层次
按照市场学的理论,任何产业的产品可以划分为五个层
次:核心产品、实际产品、补充产品、产品服务、外延产品,创意
产业也不例外。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创意产品来源于两大部
门:一是创意部门,是直接的创意源,主要是为数不多的创意主
体构成的骨干如音像娱乐业的作曲者、导演等,辅以少量的辅
助人员或助手构成;这些部门的员工以个人的智力、知识、经验
为主要的创造途径,是创意产业的动力源,虽然人数不多,却是
创意企业的真正核心。二是实现部门,是负责将各种创意转化
为实际产品并进行销售的部门以及组织管理部门,如音像娱乐
界的CD光盘加工厂、销售部等,这些部门本身与其它产业的
企业相近,虽然没有太多的创意产业特色,但却是创意产业中
不可缺少的组成要件,若缺乏它们,则无论多好的创意都只能
存在于创意主体的大脑中、图应接不暇的暇是什么意思 纸上,而无法转化成实际的价值。
在现实中,社会分工细化使实现部门与创意部门分离,实现部
门常以生产商、承揽外包业务等方式与创意部门相结合。因此,
推进社会分工的细化,加强实现部门服务能力的建设,提升创
意部门的效率和效益。
(五)鼓励竞争和合作。限制垄断。促进创意产业的双赢或
者多赢
当前,创意产业处于初创阶段,大部分行业处于以垄断竞
争为基本的业态。创意产业作为以个人智力居核心的活动,规
模优势难以发挥,加上从事时尚设计行业的进入壁垒较低,吸
引众多的人员创造大量的中小企业,行业难以形成垄断。在这
种垄断竞争的业态中,大量的中小企业构成行业的主体,彼此
竞争,又相互借鉴,相互激发,如北京中关村的众多软件企业聚
集在一起共同发展就是一个例子。但是,不同创意行业的垄断
竞争并不相同。例如,音像行业因声望和实现部门的复杂性而
构成自身特有的进入壁垒,广播行业则因政府垄断经营的缘故
形成接近寡头的垄断竞争,互动软件、广告和时尚设计则更接
近完全竞争的垄断竞争。因此,针对创意产业中不同行业的特
点,因地制宜,鼓励竞争和合作,实现创意产业的跨越。
(六)政府放松管制。营照宽容环境
鉴于创意产业的质量评价体系难以确立,特别是一些创意
行业的内在质量难以衡量和有效监控,甚至一些创意产品的效
用因每个消费者的主观偏好不相同而无法制定一套统一的标
准。因此,政府应通过创意产业的信息透明度、公开性和信用保
障建设,促进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保留对可能的违
法行为进行监控和惩罚,使创意产业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
(七)普及创意的理念。创新创意活动的教育和培训
当前,虽然创意的理念还有待普及,但社会演化的历程证
明,社会观念的阻碍必然随着时代的进步而逐渐消失,而通过
因特网、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的宣传,使新的知识和信息能
尽快深入人心。同时,创意教育和培训l应更加强调因材施教,采
取多种方式、多种途径普及创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扩大从业
者的眼界,实现需求和供给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刘勇.创意产业[JJ.IT经理世界,2003,(12).
[2】荣跃明.超越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的本质与特征[J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
研究,2004,(5):18-24.
[3】汪明强,沈山.创意产业与国际艺术授权[JJ.文艺研究,2004,(6).
[4】厉无畏.积极培育和扶持创意产业发展提高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
】.社会科学,2005,(1):5一I4.
[5】熊凌.香港创意产业的发展及经验[J】,产业经济,2004,(3):43—44.
[6】励漪.上海:创意产业成亮点[NJ,人民日报,2005—09—22(6).
[7】杨文字.不再因为从前的忽视中国“创意产业”起步[EB/OL].http-J/www.
ionly.eom.cn/pro/newM13/20050502/151354.html,2 .
[8】 京.创意产业,老厂房引领世界时尚[ .
00
】
5
,
-10-09
13 EB/OL http://www.yewb,
eom/gb/eontent/2005-09/16/content
一
985146.htm.2005-10-09,
[9】王蔚,朱雯迪.上海构建创意产业凋查[EB/OL】.http:IA ̄ew.xhby,
net/xhby/eontenff2005-08/14/content
一
898091.htm.2005-10—09.
[1 oJ吴庆才.中关村欲成世界级创意产业基地IEB/OL].http'J/www.ehinanews.
eom.en/news/2005/2005-08-18/26/613502.shtml,2005-10-09.
[1 1】金元浦.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后发新兴产业[EB/OL],http://www.cinic.
org.en/Artiele
—Show2,asp?ArtielelD=1989969,2005一lO—O9
[12】佚名.创意产业[EB/OL】.http://www.zhmz.net/Article_Show.asp?
ArticleID:633:2005—10—09.
[13】金元浦.奥运产业是以创意产业为核心的[EB/OL].http://business.
sohu.eom/20041106/n222867667.shtml:2005一l0_o9.
[14】理查德・E・凯夫斯.创意产业经济学——艺术的商业之道[M】.北京:
新华出版社,2005.
[15】袁续增.中国经济向何处去——关于中国经济增长及其模式的对话
[EB/OL】.http://www.xslx.eom/htm/jjle/jjzt/2004-12-26-18008.htm,
2oo5-10-09.
(责任编辑:校对:Q)
(上接第76页)
【参考文献】
[1 J【丹麦】福斯,克努森.企业万能——面向企业能力理论[M】.大连:东北
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2】路易斯・普特曼,兰德尔・克罗英纳.企业的经济性质[M】.上海:上海
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3】刘小玄.企业边界的重新确定:分立式的产权重组——大中型国有
企业的一种改制模式[JJ.经济研究,2001,(4):3-13.
[4J盛洪,张宇燕.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
社,1998.
[5】Bamey,J.B,1991,Finn Re ̄uree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Management,vo1.17.No.1.99—120.
[6】Demsetz.Harold,The Theory of the Fin Revisited.In Oliver Williamson
and Sidney Winter.eds.The Nature of the Firnl:Origins Evolution.and.
Development.New York:Oxford press.
[7】Nelson.R and Winter.G…1982.An Evolutionary Theory of Economic
Change.London:Cambridge Press。
[8】Penrose,E.T.1959,rrheTheoryoftheGrowth oftheFirill,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9】Rumeh,R.P.,1982,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and Profitabilit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ma1.Vo1.3:359—369.
[1 oJ Rumeh,R.P.1987.Theory,strategy,and entrepreneurship.In D.J.Teece
(Ed.),The Competitive Challenge:137-158.Cambridge。MA:Ballinger.
[1l】Wemerfelt,B.,l984,A Resouree_based View of the Fin.Strategic
Management Jouma1.Vo1.5:17l—l8O.
(责任编辑:校对:Q)
83
维普资讯
本文发布于:2023-03-22 09:02: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fa9e37e7998e9b5bcecfd59c1e2e0b4e.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转轨时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转轨时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