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XUE
TAN台球摆球顺序 JIUZHUANTI探究专题
(一)道教在东汉后期正式形成
秦汉之际,修炼长生成仙之术的方
士们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尚无教团
组织。到东汉后期,曾辅佐汉高祖刘邦取
得天下的留侯张良的八世孙、沛国丰邑
(今江苏丰县)人张道陵,于江西龙虎山
修炼得道后,闻蜀地民风淳朴,于顺帝汉
安元年(公元142年)来到实践项目 西蜀鹤鸣山
传教,“感太上老君降授正一盟威之法”。
张道陵传教足迹遍及巴蜀,信徒日
益增多,于是他便建立了二十四治,以管
理信徒。治,就是管理机关所在地,比如
古代所称府治、县治,就是府、县官署所
在地。二十四治,即二十四个教区管理机
构。
张道陵以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经》)
作为基本经典,要求信徒都必须学习。为
帮助信众理解《道德经》,他亲自撰写《老
子道德经想尔注》。他的注解与文士的注
解不一样,不尚空谈,而是以指导实践为
依归。他提出了“道诫”的概念,以形象的
话语对抽象的“道”进行了诠释。要求人
们“奉道诫,积善成功,积精成神”,以获
仙寿。
因为信徒尊奉张道陵为天师,所以
这个道派被称为天师道。又因受道者要
交纳五斗米以表虔诚信奉之心,故俗称
五斗米道。
汉代天师道所中国冬奥会奖牌 施行的教化,其中就
包括对老子思想的实践。如教民诚信,不
欺诈,即遵循《道德经》所说的“言善信”
的主张和“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的告诫。
对犯法者先赦免三次,然后才用刑,就体
现了《道德经》的慈爱思想。令各祭酒于
道路旁设“义舍”,内置米肉供行人食用,
就体现了《道德经》所说的统治者要让人
们“实其腹”的主张。
张道陵创立天师道后不久,至汉灵
帝时(公元168—189年),北方又有太
平道崛起,其领袖为张角。张角自称“大
贤良师”,以《太平经》教化徒众,转相传
播,十几年间道徒达数十万人。到中平元
年(公元184年),张角便利用太平道这
一宗教组织发动了著名的“黄巾起义”。
“黄巾起义”被镇压后,太平萧全 道从此
传授不明,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
张道陵创立的天师道传到他的孙子
张鲁时,已经得到了当地人民的普遍信
奉,于是张鲁便在汉中建立了政教合一
的割据政权。史称其政策宽惠,汉族和少
族民族的老百姓都安居乐业。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攻
破汉中,张鲁投降。
曹操占领汉中后,迫使张鲁及其臣
道教简史
●佚名
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从酝酿萌芽到最后形
成教团组织,有着漫长的过程。道教是中国远古的宗教思想(如
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万物有灵观念等)、传统的鬼神观念、先秦
的道家哲学和神仙方术逐渐融汇整合的产物。
11
GUOXUE
探究专题TANJIUZHUANTI
民大量北迁,天师道也随之传往北方
中原地区。以后随着晋朝的统一,它又
向东南沿海传播,从而遍及全国。
两晋时期,门阀士族纷纷信奉道
教,出现了一批道教世家,如南方的琅
琊王氏(王羲之就是一位虔诚的道教
徒)、兰陵萧氏,北方的清河崔氏、京兆
韦氏等。兴起于民间的道教,这时开始
深入上层社会的门庭,成为统治阶层
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魏晋南北朝是道教逐渐走向成
熟、定型的时期。东晋时,葛洪撰《抱朴
子内篇》,建构了道教神学理论体系,
整理和阐述了道教的各种修炼方术。
这一时期,道教形成了上清派、灵
宝派和三皇派等道派。
上清派尊奉以《描写下雪的古诗 上清大洞真经》为
主的上清经,称其经典出自神尊降笔,
特重真本真迹,故其传道活动便主要
是摹写经诀宝诰。该派认为要获得形
体永存的高级方法就是存思真神。
灵宝派尊奉以《灵宝五符经》为主
的灵宝经,称其经文由天地之前自然
结气的云篆玉符形成,书文多为世人
所不识。该派在修炼上重视符箓科教,
强调不只是要达到个人成仙的目的,
还要帮助别人行善得道,同登仙域。
三皇派尊奉以《三皇文》为主的三
皇经,重视劾召鬼神之术。此派密传符
图、谶语,在各道派中表现得最为神
秘,所以一直流传未广。
南北朝时期,寇谦之、陆修静两位
高道分别对原来的天师道进行了改
革,使之获得了新的发展。
北魏道士寇谦之,隐居嵩山修道
七年,下山后,在朝廷重臣崔浩的帮助
下,受到了太武帝的尊崇。他利用“帝
王师”的地位,革除天师道原有的一些
制度,增订戒律和斋仪,将服饵修炼之
术与符水禁咒之术合而为一,并将诵
习道经的方式由“直诵”改为“乐诵”(即
用音乐伴奏)。经过寇谦之改革后的天
师道,史元宵节祝词 称新天师道。
南朝刘宋道士陆修静,历游名山,
广集道书,撰有《三洞经书目录》,将道
教经书分为洞真、洞玄、洞神三类,开
创了道书的三洞分类法,奠定了后世
纂修《道藏》的基础。他还撰写了大量
的斋醮仪范书。他又在所著《道门科
略》中,提出了一套改革天师道的计
划,主要是整顿组织系统,健全道官按
级晋升制度等。经过陆修静改革后的
天师道,史称南天师道。而北魏寇谦之
的新天师道,遂称北天师道。
陆修静的再传弟子陶弘景,虽然
隐居茅山,但梁武帝仍然经常派人向
他咨询军国大事,故被时人称为“山中
宰相”。
陶弘景著作丰富,在道教神学理
论的建构、神仙谱系的整理、修炼方术
的总结以及传统医药学、古代化学等
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隋唐五代时期的道教
隋唐时期,道教十分兴盛。特别是
唐代,由于李氏皇室为抬高自己的出
身门第,自称老子(名李耳)是其始祖,
于是对奉老子为太上老君的道教十分
优渥。
唐高宗给老子上尊号为“太上玄
元皇帝”。唐玄宗给老子上尊号为“大
圣祖高上金阙玄元天皇大帝”,并亲注
《道德经》。(最早注解《道德经》的皇帝
是梁武帝。)
唐代,道教高道辈出,潘师正、司
马承祯、吴筠、张果、叶法善等在当时
声名卓著。
唐睿宗召见高道司马承祯,问以
阴阳术数之事,司马承祯以《老子》“损
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之语谏之,劝
其不必留心于方术。睿宗不以为然,反
驳道:“理身无为,则清高矣;理国无
为,如之何?”司马承祯回答说:治国与
治身同理,清心寡欲,顺物自然,而cba门票在哪买 无
私心杂念,则身体康健,国家安宁。
唐代道教在义理上,引人注目的
是重玄学的兴盛。“重玄”来自《老子》
的“玄之又玄”一语。有欲之人的心灵
被欲望牵引,于是需要告诉他们澄心
遣欲,以达到无欲的境界。但这只是第
一步,即遣有以归无的程度,进一步连
12
GUOXUE
TANJIUZHUANTI探究专题
“无欲”之心也要遣去,这就达到了“玄
妙”的境界。有欲、无欲好比是二偏之
病,“玄”好比是“中道”。连执守中道之
心也遣去,以至于“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才是自然而然的“重玄”之境。
唐代士大夫中,慕道者颇多。李白
自称“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
游”,亲受道教法箓,履行了正式入道
的程序。诗人贺知章也辞官做了道士。
写有脍炙人口的《渔歌子》(又名《渔父
词》)的张志和,自号“玄真子”,也是一
位好道之士。
女冠(即女道士)众多也是唐代社
会的一道风景线。光公主入道的就不
下十位,其中最著名的是唐玄宗的妹
妹金仙公主和玉真公主。而鱼玄机、李
冶则是著名的女冠诗人。
五代时期,道教的新特点是钟吕
内丹道的兴起。钟吕即钟离权和吕洞
宾。
早期道教推崇外丹,认为自然界
中那些具有恒久不变性质的矿物质
(如黄金等),经过特定的烧炼程序,能
够变成人体可以服食的丹药。人吃了
这种丹药,可以长生成仙。唐代以后,
道教的长生之术,则逐渐转向了内丹。
内丹是相对于以身外之物炼成的
丹药(外丹)而言的。
钟离权、吕洞宾所传下的《钟吕传
道集》、《灵宝毕法》等,提倡在体内炼
丹,认为人的精气神经过特殊的修炼
方法,可以凝结为“圣胎”,“圣胎”升华
成“阳神”后,可以离开人的躯体,永世
长存。
钟、吕所倡导的内丹术,经施肩
吾、彭晓、陈抟等人发明道要,至北宋
张伯端著《悟真篇》后,成为了道教中
最盛行、最重要的修炼方术。
(四)宋金元时期的道教
宋金元时期,道教派别不断繁衍
增多,道教的发展呈现出了新的特色。
宋徽宗是继唐玄宗之后,又一个
著名的崇道皇帝。他曾让大臣给自己
上封号为“教主道君皇帝”。他也亲自
注解了《道德经》。(后世又有明太祖、
清世祖为《道德经》作注解。)
北宋最著名的道士是陈抟。
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河南鹿邑
人。早年习科举,有宏图大志。曾在一
座山上题诗说:“他时南面去,记得此
山名。”后来逐渐淡泊尘情,隐居终老。
曾写诗说:“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
山入梦频。紫绶纵荣争及睡,朱门虽贵
不如贫。愁闻剑戟扶危主,闷听笙歌聒
醉人。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
春。”
陈抟在华山隐居了数十年,后两
次被宋太宗诏请入京。宋太宗让宰相
宋琪等向陈抟请教养生之术,陈抟谦
称自己不懂养生之术,并劝告帝王应
以天下苍生为念,励清图治,不宜留心
于方术。太宗又请教济世安民之术,陈
抟乃索纸书四字:远近轻重。帝不谕其
意。陈抟解说道:远者,远招贤士;近
者,近去佞臣;轻者,轻赋万民;重者,
重赏三军。帝听罢大悦。
宋太宗要给陈抟封官,陈抟固辞
不受,坚请还山隐居。不久,宋太宗又
要召见陈抟,陈抟上表辞曰:“尧道昌
而优容许由,汉世盛而善存四皓。嘉遁
之士,何代无之?……愿回天听,得隐
此山,圣世优贤,不忝前古。数行丹诏,
徒烦彩凤衔来;一片闲心,已被白云留
住。获饮旧溪之水,饱聆松下之风。咏
味日月之清,笑傲云霞之表。遂性所
乐,得意何言?”
陈抟以睡功著称,据说能一睡数
月不起。他有《爱睡歌》说:“臣爱睡,臣
爱睡。不卧毡,不盖被。片石枕头,蓑衣
铺地。震雷掣电鬼神惊,臣当其时正鼾
睡。闲思张良,闷想范蠡,说甚孟德,休
言刘备,三四君子,只是争些闲气。怎
如臣向青山顶上、白云堆里,展开眉
头、解放肚皮、且一觉睡。管甚玉兔东
升,红日西坠。”
“至人本无梦,其梦乃游仙。真人
亦猪肉榨菜 无睡,睡则浮云烟。炉里近为药,壶
中别有天。欲知睡梦里,人间第一玄。”
陈抟精通《老子》、《周易》和道教
修炼方术,其学术思想对北宋理学产
13
GUOXUE
探究专题TANJIUZHUANTI
生了很大的影响。据说周敦颐的《太极
图》就来源于陈抟的《无极图》。
陈抟的弟子张无梦亦以精通《老
子》、《周易》闻名。宋真宗召见,让他讲
《周易》,他专讲谦卦,并解释说:“方大
有之时,宜守之以谦。”当时北宋正处于
兴盛时期,张无梦认为此时更需要谦虚
谨慎,以免因强盛而骄奢,导致天下大
乱。
张无梦的弟子陈景元,对《老子》、
《庄子》和很多道教经书都作过注解,是
当时道教的博学之士。
北宋时期,张道陵(灭火器压力 张天师)的后裔
重新登上历史舞台。张道陵的第三十代
后裔张继先在当时非常有名,曾多次受
到宋徽宗的召见。
南宋时期,传统的符箓道派形成了
三大中心,即以龙虎山为中心的正一天
师派、以茅山为中心的上清派、以阁皂
山为中心的灵宝派。此外还有神霄、东
华、清微、净明等新兴的道派。
金代,从民间涌现了太一教、大道
教、全真道三大新道派。其中全真道一
直流传到今天。
全真道创始人王喆,号重阳子,陕
西咸阳人。他自称于金正隆四年(公元
1159年)在甘河镇遇异人授以丹诀,自
此弃家入终南山,居于土穴中修道,号
其穴为“活死人墓”。
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王重阳
云游至山东传教,先后收马钰、丘处机
等七人为弟子。
丘处机后应召赴西域大雪山(今阿
富汗兴都库什山)觐见成吉思汗,受到
成吉思汗的尊崇。
丘处机在西行途中,给燕京道友写
诗说:“十年兵火万民愁,千万中无一二
留。去岁幸逢慈诏下,今春须合冒寒游。
不辞岭北三千里,仍念山东二百州。穷
急漏诛残喘在,早教身命得消忧。”可
见,丘处机西行的目的是希望能使中原
百姓免受战争的屠戮。
《元史释老传》载:“太祖时方西
征,日事攻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
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
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
告以清心寡欲为要。”
丘处机东归燕京以后,全真道的发
展进入鼎盛局面。
入元以后,全真道和正一道成为道
教最主要的两大道派。这一格局一直延
续至今。
(五)明清至民国时期的道教
在明代,正一道因受到朝廷的重视
而比较兴盛。全真道则比较沉寂。
明世宗(嘉靖皇帝)是又一个崇道
的皇帝。世宗宠信正一派道士邵元节、
陶仲文,授以一品之职。
明代先后有数位道士担任礼部尚
书之职。明代的国家祀典也大多采用道
教礼仪。
嘉靖皇帝喜欢道教斋醮科仪。科仪
中要给天神上奏章,说明所祈请之事。
奏章一般写在青藤纸上,故称青词。严
嵩因为青词写得好,受到皇帝的喜爱,
做到了宰相,时人称为“青词宰相”。
嘉靖皇帝最欣赏的青词:
“洛水玄龟初献瑞,阴数九,阳数
九,九九八十一数,数通乎道,道合元始
天尊,一诚有感;岐山丹凤两呈祥,雄鸣
六,雌鸣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
天生嘉靖皇帝,万寿无疆。”
明代,正一道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
初博学能文,著书较多,所撰《道门十
规》针对当时道教积弊,提出清整之方。
明代全真道最著名的道士是张三
丰。张三丰行踪不定,异迹频传,明太
祖、成祖都曾派人去寻访,未遇。
据说张三丰是太极拳的创始人。
《明史张三丰传》说:张三丰,辽东
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
也。以其不饰边幅,又号张邋遢。颀而
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
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斗辄尽,或数日
一食,或数月不食。书经目不忘。游处无
恒,或云能一日千里。
清代,正一道天师仍继续传承,并
受到朝廷的敕封。清初,正一道士施道
渊在江南颇有声望。清代中期,正一道
士娄近垣颇受雍正和乾隆二帝的尊崇。
14
GUOXUE
TANJIUZHUANTI探究专题
全真道在清代呈现出复兴景象。清
初,一批全真高道阐教四方,其中最著名
的是全真龙门派第七代律师王常月。
王常月在北京和江浙、湖北等地公
开传授戒律,受戒弟子众多,由此开启了
全真道在清代中兴的序幕。
民国初年,道教界为适应近代社会
的变化,曾努力建立全国性的教会组织
系统,以维护自身的权益。1912年北京
白云观方丈陈明霦发起成立了以全真派
为主的“中华民国中央道教会”。与此同
时,第六十二代天师张元旭在上海筹建
以正一派为主的“中华民国道教总会”。
这两个组织都较为松散,也未能开展有
影响的活动。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道教居士陈撄
宁提倡“仙学”,对道教如何适应新的时
代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终南山素有隐逸的传统,被称为
“隐士的天堂”,唐以前,终南山就出
现过很多隐士。相传西周的姜子牙在
出山之前,就曾隐居终南、垂钓磻溪;
秦末汉初,有东园公、夏黄公、绮里
季、甪里四人,年逾八旬,须眉皆白,
时称“商山四皓”,早先隐居商山,后
迁居终南,以采集草药为生;汉朝的
开国功勋张良,在辅佐刘邦打败项
羽,平定天下后,功成身退,遁入终南
山南麓的紫柏山,“乃学辟谷,道引轻
身”,得以善终;晋时的王嘉、隋唐五
代的新罗人金可记、药王孙思邈、仙
人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金元时全
真道创始人王重阳、明清时江本实等
都曾隐居终南山。甚至,在商品经济
滚滚大潮的今天,仍有上千人在此隐
居养生。
隐士历来有真假之分,真隐士是
“心隐”,是为了摆脱世俗的困扰,追
求心灵的自由,实现诗意的栖居,是
人性的一种回归,是人生的一大解
脱。譬如孔子周游列国,疲惫不堪了,
便说沂水春风“吾与点”;庄子看惯了
大小诸侯的尔虞我诈,便要凭虚御
风、悠游逍遥;陶渊明在仕途失意时,
便解甲归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而假隐士是“身隐”,是官迷、财
迷,譬如走“终南捷径”的卢藏用、“中
隐”到宣城的谢脁、披着袈裟的“黑衣
宰相”慧琳。
在初唐,终南山这座隐逸圣地的
名山,却跟备受非议的假隐士搅和在
了一起,以至于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社
会风尚———终南捷径。事情是这样
的:唐写意花鸟画 朝初年,有个叫卢藏用的书生,
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少有文
才,寒窗苦读后考中进士。可是,朝廷
并没有马上封他为官。他看到有的士
人隐居深山后,不但名声未损,反而
身价倍增,受到社会上下的热捧和礼
遇,名利双收。于是,他也打算走“曲
线救国”的道路。经过深思熟虑,他选
择了大名鼎鼎的终南山作为隐居之
●姚展雄
LIANJIE
链接
终南捷径
15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10:33: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fa6a4f4279c4d8efca34f07dc4eb78de.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懿州.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懿州.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