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冠礼

更新时间:2023-03-19 17:59:34 阅读: 评论:0

实验总结-公司管理制度大全完整版

冠礼
2023年3月19日发(作者:孩子的成长)

汉族成年礼——冠礼、及笄,经周代统治者的规范阅读附答案

汉族成年礼——冠礼、及笄,经周代统治者的规范,在士及以上阶层中广泛

实行,后经春秋战国及魏晋乱世,很多仪节发生了简化甚至变异。到唐代,虽然

统治者做了礼仪重整,得到部分复兴,但是却呈现出衰微之势,正如柳宗元所言,

冠礼“数百年来,人不复行”。宋代司马光亦云:“冠礼之废久矣。”鉴于此,司

马光作《书仪》存其旧礼,其后的朱熹更作《家礼》在全社会大力推行,使得冠

笄之礼广泛通行于士庶阶层,对后世影响深远。金元一代,冠笄之礼不见于记载,

而至有明一代,统治者力复旧礼,成年礼再度重建,然而到了国力衰微的明代后

期又复于湮没,至清代因朝廷改易,上层社会的成年礼几于断绝,所幸广大民间

依然有遵旧山药玉米饼 制、行旧礼者,但只不过是一成年礼俗形式而已。它们有的以断片的

冠礼或笄礼的形式独立存在,有的融于婚礼之中,形式多样,散在民俗生活之中。

男子“庆号”,又称“送号”“贺号”,至迟于民国期间,仍遍及大部分中国

乡村,形式上虽有差别,但都属于以村落为依托的集体成年礼。如民国二十六年

安徽《繁昌县志》载:“繁惟男子弱冠,父兄择吉命字,亲友置尺许小匾,金漆

书之,礼以联、烛、果、酒、彩、爆,名曰‘送号’。自是,成以字称之,不复

呼名。”民国三十年河北《高邑县志》载:“凡届丁年,则联络等辈,举行贺号。

预请能文者按名选字,义意贵能关切。择定后,书于红纸,榜示通衢,乡众醵酒

相贺。受贺者设筵酬谢,依次劝饮。以后则呼其号而不名。此礼简而易行。”

女子“上头”,又称“冠笄”“上梳”“梳头”“开脸”等,都是笄礼的代称,

后世为婚礼合并,属于与婚礼结合的个体成年礼。晚唐诗人韩偓《新上头》诗云:

“学梳松鬓试新裙,消息佳期在此春。为要好多心转惑,遍将宜称问旁人。”诗

中把一个即将成年、及笄待嫁的女子的娇羞之态和微妙的心理变化刻画得淋漓尽

致。从这类诗中可以看出,在唐代,笄礼和婚礼就已经融合。后世更是如此,有

大量的明清至民国时期地方志记载可为证。民国三十二年福建《明邑县志》载:

“女子于及笄时已字人,则男家须备送首饰、果饼之届于女家,而女家则择吉期

为其女加笄,并将果饼分送戚属,亦有宴客者。”并且,很多“上头”与“开脸”

习俗结合在一起。清同治五年湖北《长阳县志》载:“嫁娶前一日,女家为女束

发命笄,日‘上头’,又日‘开脸’。”至今,民间婚礼中婚前梳头、换装、开脸

等俗依然不改。

如今,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各式各样的成年礼也在兴起。有的仿照古礼而

行,一些传统文化爱好者自行组织规模不等的仿古成年礼,取古代汉族男子冠礼、

女子笄礼的形式纪念个体成年。有的与西摘抄300字 方成年礼和当前时尚相结合,成年礼仪

式中男子着西服,打领带,女子着西式礼服,走红毯、过成人门等,整个过程类

似西方的交际舞会。有的则与时尚文化相结合,设计远文乃 足、野外生存等带有考验

性的仪式环节,培养对父母、对生命的感恩之情。当前的成年礼重建尽管眼花缭

乱,形式重于内容,乱象丛生,但整个社会已经意识到成年礼之于年轻人成长的

意义。

(摘编自贺少雄《汉族成年礼絮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礼”“及笄”成年礼在周代得到规范,经春秋战国及魏晋乱世后,发

生了简化甚至变异,后虽经历朝统治者努力,但仍然趋向没落。

B.“庆号”是一种以村落为依托的纪念男子成年的礼仪,又称“送号”“贺

号”,至迟在民国期间仍遍及大部分中国乡村。

C.“上头”本来是一种纪念女子成年的礼仪,又称“冠笄”王伟事迹 “上梳”“梳头”

“开脸”等,后来和婚礼融合,并延续至今。

D.“庆号”“上头”虽不是完整的成年礼俗形式,但它源于传统文化中的冠

笄之礼,对渐次衰微的民族礼俗有传承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司马光作的《书仪》、朱熹作的《家礼》对当时日趋衰微的成年礼俗起到

了保存、推广作用,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B.在清代,成年礼在上层社会已不多见,但在民间仍然有一些遵旧制、行

旧礼的人举行,尽管这种成年礼已不大规范、系统。

C.“庆号”是集体成年礼,有《繁吕县志》《高邑县志》为证;“上头”则是

个体成年礼,有《新上头》《明邑县志》为证。

D.当今的成年礼形式多样,有仿煮馄饨放什么调料 古成年礼、与西方成年礼和当前时尚相结

合的成年礼等,这至少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成年礼的重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女子出嫁前一日,“女家为女束发命笄”;男方须送首饰、果饼等物给女

家:这些习俗表明及笄和婚礼已经合二为一。

B.男子“庆号”、女子“上头”、男女成婚都有戚属和乡邻的参与,说明这

些习俗都是传统礼俗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存在与当时社会的组织形式密切相关。

C.经历春秋战国及魏晋乱世,仪节发生简化、变异,金元一代未有记载,

至清代上层社会的成年礼也几于断绝:足见朝代更迭对传统成年礼的衰微有巨大

影响。

D.男子“庆号”有较多的文化内涵,要请有文化的人接名定号;女子“上

头”则主要是梳头、换装、开脸,重仪容妆扮:从中可以折射出男女社会地位的

不同。

参考答案

1.A(“经历乾隆的生母是谁 朝统治者努力”错,原文只说及唐、明两代统治者有恢复旧礼

的努力)

2.C(文中引用《新上头》《明邑县志》是说明笄礼和婚礼的融合,并不能

证明“上头”作为“个体成年礼”的意义)

3.B(“都有戚属和乡邻的参与”表述不贴切。原文说女子“上头”是个人

成年礼,仅是“亦有宴客者”,可见并非普遍都有戚属与乡邻参加)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本文发布于:2023-03-19 17:59: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f7644c70d87005e02bff2d0036c70e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冠礼.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冠礼.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冠礼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