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2.“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庄子•杂篇•列御寇》4.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庄子•让王》5.“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已处显。
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庄子•外篇•天地》6.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7.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山木》8.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也。
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庄子•人间世》9.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10.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庄子•田子方》11.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送賷。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12.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庄子•列御寇》13.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大宗师》14.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
《胠箧》15.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刻意》16.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刻意》17.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刻意》18.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至乐》19.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外物》20.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
《庄子•让王》21.井蛙不可以语於海,夏虫不可以语於冰。《秋水》22.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理也。
《庄子•渔父》23.节饮食以养胃,多读书以养胆。24.“忘其肝胆,遗其耳目,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事之业,是谓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外篇•达生》25.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
26.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渔夫》34.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齐物论》35.夫大道不称 ,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 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
《齐物论》36.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齐物论》37.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
《齐物论》38.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 不可,方不可方可。《齐物论》39.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齐物论》40.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 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齐物论》41.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
曰:“然则 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齐物论》42.夫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齐物论》43.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 ,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齐物论》44.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
《齐物论》45.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方向向量适志与!不知周也。有关春节的对联
俄然 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 胡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齐物论》4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养生主》 47.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养生主》48.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49.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养生主》50.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人间世》51.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所存于己者未定 ,何暇至于暴人之所行!《人间世》52.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 ;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人间世》53.绝迹易,无 行地难。
为人使易以伪,为天使难以伪。《人间世》54.朝受命而夕饮冰。
《人间世》55.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人间世》56.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
可不慎邪?《人间世》57.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人间世》58.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 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德充符》59.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德充符》60.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
久与贤人处则无过。《德充符》61.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德充符》62.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 。
《大宗师》63.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宗师》64.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骈拇》65.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原文饮酒①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② 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③ 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④ 注释《饮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是一时所作.②人境:人类聚居的地方.③日夕:近黄昏的时候.④末二句用《庄子》语.《庄子” 齐物论》:“辨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诗意是说从大自然的启示,领会到真意,不可言说,也无待言说.。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庄子·齐物论》
翻译
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猕猴,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也能够了解那个人的心思。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猕猴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e5a48de588b6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431373863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注释
1. 狙公:养猕猴的人。
2. 解:了解,理解,懂得。
3. 狙(jū):猕猴。
4. 意:心意。
5. 得:懂得。
6. 得公之心:了解他的心思。
7. 损:减少。
8. 家口:家中口粮。口:口粮。
9. 充:满足。
10.欲:欲望,要求。
11.俄而:一会儿,不久。
12.匮:不够。
13.限:减少。
14.恐:恐怕。
15.驯(xùn):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
16.诳(kuáng):欺骗.
17.与:给。
18.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
19.芧(xù):橡树的果实,俗称“橡栗”。
20.足:够,足够。
21.众:所有的。
22.皆:都。
23.而:表修饰。
24.起而怒:一齐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
25.皆伏而喜:都很高兴而趴在地上(一般是动物感到满足时的动作)。伏:降伏,驯顺。引申为服服帖帖。
26.朝:早上。
27.之:代词。指代猕猴们
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至人游处于天地间,其精神与宇宙一体化,自我无穷地开放,向内打通自己,向外与他人他物相感通、相融合。达到这种境界,物我的界限便可消除,时空的限制无复感觉。
2、“游于无穷,彼且恶乎待哉!”
至人是个自由超越者,他从形相世界的拘限中超脱出来,获得大解放,达到“无待”的境界——心灵无穷地开放,与外物相冥合。如此,则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随遇而安,自由自在。庄子对至人的描述,体现出逍遥游理想人格的一些特点。
名句出自庄子的《逍遥游》,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
扩展资料好看的小说推荐完结:
后世影响:
《逍遥游》全篇集中表现了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与绝对自由。它不仅对嵇康、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等古代后世作家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还对中国现当代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现代政治家当中,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毛泽东。在现代文学家中, 鲁迅倾心于庄子的哲学和文章,思想和文风上受到其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此外,闻一多、郭沫若等文学大家也受其影响很大。
《逍遥游》不仅影响着中国当代的政治家与文学家,对中国当代科学家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庄子的逍遥游理论,千百年来,深刻影响了后世关于生活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态度,为人们开辟了一条通往自由的人生之路。
庄子逍遥人生观对世俗工具价值进行了批判,强调从宇宙的高度来把握人的存在,使人的精神从现实中升华,并且破除自我中心,从固步自封、自我局限的狭隘心境中摆脱出来,以免在平庸忙碌之中迷失和异化了自我。
这对扩展人们的思想视野,开阔人们的心灵空间,使人们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内涵达到新的境界,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逍遥游
《老子》名句:
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7a686964616f31333332393466,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6.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7.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1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2.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13.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5.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庄子》名句: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庄子·养生主》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
3、不以物挫志。——《庄子·天地》
4、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庄子·骈拇》
5、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庄子·天道》
6、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庄子·知北游》
7、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让王》
8、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庄子·让王》
9、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
1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11、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1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逍遥游》
13、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14、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15、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刻意》
以上,仅供参考!
50句名言的赏析一、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齐物论》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
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立身处世,亦不妨从中借鉴。
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庄子•养生主》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便会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还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识,便会弄得更加疲困不堪!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是不明智的,反应了庄子弃智绝圣的思想。
三、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游》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四、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庄子•大宗师》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
这才是“莫逆之交”。五、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庄子•逍遥游》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
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六、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庄子•养生主》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说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
同时说明了要认识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七、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庄子•人间世》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成语“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出此。
八、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庄子•齐物论》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一面。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
所以说,彼出于此,此也离不开彼。即事物对立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
8、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这里拈出了心字,就是在告诉世人:祸福之机,全在一心;希望世人在源头处,就知道必须要谨慎啊!我们仔细的推敲这个‘夫’字与‘或’字,有不是出于善就是入于恶的意思,所以应当与孟子尽心篇的‘鸡鸣而起章’一同的参看。
50句诗句的赏析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赏析】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的农村田园风光:绿色的树木在村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斜斜地伸展。
“绿树村边合”,是近景;“青山郭外斜”,是远景。由近渐远,景色越来越开阔,一派清幽恬静的气氛.抒发了一种愉快的心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潜《饮酒》【赏析】这两句诗妙在自己无心见山.远山自入双目,心与物游,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蒸腾的水汽把江南江北的云梦泽都笼罩了.波涛的声势使岳阳城都受到震动。这两句诗写出了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和湖波的声势。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赏析】只希望两人平平安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这两句诗可用来向离别亲友表达诚挚的慰问及祝愿。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赏析】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应,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轻烟直上青天.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幅苍凉壮观的大漠黄昏图!“孤”字显出人烟的稀少、境界的开阔:“直”字表现初到边塞的诗人对塞上景色的惊异。
“长河”的形象横亘在画面之中,把画面分割为两段,又增加了构图的活泼感。而“落日圆”则把分割的画面涂上统一的色调.显出浑然一体的气势。
6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这两句诗紧承起句,写出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
两句中的二字炼得好。“随”字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直接地表现出来,写得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赏析】涛人睹物伤情,仿佛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伤溅泪,鸟儿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8.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赏析】‘‘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象表现出来了。
9.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赏析】这是说大自然集中灵秀之气在此山,自然有无限神妙。
这两句讲山色的变幻。写出了泰山的宏伟。
10.曲径通幽处,。
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舂(chong)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鹪鹩(jiaoliao);善筑巢,俗名”巧妇鸟“。——《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聂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
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
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安时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指穷于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则不救。自事其心者,哀乐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庄子·内篇·人间世第四》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庄子·内篇·德充符第五》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隳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庄子·内篇·大宗师第六》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庄子·内篇·应帝王第七》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夫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虽盗跖与伯夷,是同为淫僻也。——《庄子·外篇·骈拇第八》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庄子·外篇·胠箧第十》不以物挫志之谓完。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道就间。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
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庄子·外篇·天地第十二》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
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之]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庄子·外篇·天道第十三》名[者],公器也,不可多取。——《庄子·外篇·天运第十四》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
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不为福先,不为祸始。
——《庄子·外篇·刻意第十五》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今之所谓得志者,轩冕之谓也。
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傥来,寄者也。寄之,其来不可圉,其去不可止。
故不为轩冕肆志,不为穷约趋俗,乐彼与此同,故无忧而已矣!故曰: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庄子·外篇·缮性第十六》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外篇·秋水第十七》人之生也,与忧俱生。
烈士为天下见善矣,未足以活身。吾未知善之诚善邪?诚不善邪?若以为善,不足活身;以为不善矣,足以活人。
至乐无乐,至誉无誉。生者,假借也。
死生为昼夜。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庄子·外篇·至乐第十八》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知之所无奈何。
——《庄子·外篇·达生第十九》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注:自贤之行的“行”之当作心。) ——《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庄子·外篇·田子方第二十一》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汝斋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掊驼背小龙虾击而知。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哀乐之来,吾不能御,其去拂能止,悲夫!世人直为物逆旅耳。
——《庄子·外篇·知北游第二十二》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庄子·杂篇·徐无鬼第二十四》故圣人其穷也,使家人忘其贫;其达也,使王公忘爵禄而化卑;其于物也,与之为娱矣;其于人也,乐物之通而保己焉。人皆尊其知之所知,而莫知恃其知之所不知而后知,可不谓大疑乎!——《庄子·杂篇·则阳第二十五》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庄子·杂篇·外物第二十六》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庄子·杂篇·寓言第二十七》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今世之人居。
本文发布于:2023-04-11 05:57: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f711d122b1a9bcc327ed116f90c210fa.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齐物论佳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齐物论佳句.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