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苏州园林博物馆

更新时间:2023-03-22 04:40:36 阅读: 评论:0

中班班级计划-夫妻之间那点事儿

苏州园林博物馆
2023年3月22日发(作者:跑出一片天)

试论贝⾀铭先⽣苏州博物馆的景观设计

试论贝⾀铭先⽣苏州博物馆的景观设计

俞昌斌

2006-12-1

摘要:苏州博物馆新馆的选址紧连忠王府,并与世界⽂化遗产的拙政园⼀墙之隔,在这个如此微妙、敏感⽽复杂的历史街区

中,如何⽤博物馆的庭园来隐喻著名的“苏州园林”?如何尊重历史⽽有所创新?笔者试图通过“掇⼭、植树、置桥、安亭、设

台、理⽔、叠⽡、构门、琢窗、布灯”等⼗个设计元素的对⽐分析来解读⼤师的景观设计艺术。

关键字:苏州博物馆新馆、贝⾀铭、现代设计、景观设计、传统、苏州园林

苏州博物馆创建于1960年,依托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是著名的国内地⽅综合性博物馆。2003年11

⽉由国际建筑⼤师美籍华⼈贝⾀铭先⽣设计的新馆奠基开⼯,历时三年,2006年10⽉6⽇中秋节落成开放。新馆建筑⾯积

19000余平⽅⽶,投资3.39亿。其设有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吴门书画等四个系列的常设展览,以苏州地区的出⼟

⽂物、明清书画和古代⼯艺品为馆藏特⾊。新馆建筑采⽤地下⼀层、地⾯⼀层为主的结构⽅式,主体建筑檐⼝⾼度控制在6⽶

之内;中央⼤厅和西部展厅安排了局部⼆层,⾼度16⽶。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块:中央部分为⼊⼝、中央⼤厅

和主庭园;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

局相互映衬,⼗分和谐。新馆⾊调采⽤传统的“粉墙黛⽡”,但⽤更为均匀的深灰⾊⽯材做屋⾯和墙体边饰。建筑构造采⽤玻

璃、开放式钢结构,特别是屋顶的⽴体⼏何形天窗,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建筑的屋⾯造型样式,⽽且解决了传统建筑在采光

⽅⾯的实⽤型难题。

新馆的整体设计充分考虑了苏州古城的历史风貌,借鉴了苏州古典园林风格,整个建筑与古城风貌、传统的城市肌理相融

合,体现继承和创新的“中⽽新,苏⽽新”的设计理念、追求和谐适度的“不⾼不⼤不突出”的设计原则,成为传统苏州和现代苏

州⽂化的形象代表。新馆的选址紧邻忠王府,也与世界⽂化遗产的拙政园⼀墙之隔,曾经因为新馆的选址问题⽽引发争议。在

如此微妙、敏感⽽复杂的历史街区中,如何⽤博物馆的庭园来隐喻著名的“苏州园林”?如何尊重历史⽽有所创新?这是笔者作

为景观设计师来研究这个建筑和园林的出发点。笔者从开馆⾄今不到两个⽉的时间内去了四次,经历了清晨、黄昏、丽⽇和风

⾬等不同的时⾠、季节和⽓候的变化,看到了新馆建筑在这些不同时候所呈现的多彩的场景。笔者试图通过“掇⼭、植树、置

桥、安亭、设台、理⽔、叠⽡、构门、琢窗、布灯”等⼗个设计元素的对⽐分析来解读⼤师的景观设计艺术批判性 。

⼀.元素之⼀——掇⼭

在博物馆的主庭园中,贝先⽣“⽯”的设计完全是现代式的——不但没有⽤太湖⽯等苏州园林中常⽤的⽯头,还将许多块⼤⼩

不⼀的⽯头排成⼀排堆在⽔边。贝先⽣谈到:“我认为园林将是苏州博物馆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希望就如建筑设计⼀样,

园林设计能⾛⼀条新路。譬如不⽤传统的太湖⽯,也不⽤我在⾹⼭⽤的⽯灰⽯,我希望从中国古代⼭⽔书画中寻找园林设计的

灵感,并与苏州当地的能⼯巧匠合作,争取造出⼀个有新意的苏州园林。但是,要做出新意也不容易。我们的庭园⾯积不⼤,

所能运⽤的造园元素也只有⽔、花⽊、⽯材等,如何依靠这些基本元素作出好的⽂章还有待考虑。‘扬州⼋怪’之⼀的⽯涛便以

⽯为材,在扬州的‘⽚⽯⼭房’叠出了与众不同的‘⼈间孤本’。叠⽯、开⽔、种树也牵涉到⽐例尺度的问题,我记得我⼩时候

在‘狮⼦林’假⼭前⾯照了相,⼈⼀站,假⼭的⽐例便给破坏了,很是滑稽。虽然我没去过‘⽚⽯⼭房’,但我也有意‘以壁为纸,

以⽯为绘’,从⽯头着⼒。”思考他的观点,贝先⽣设计这⽚⽯景,取意中国⼭⽔画意境来“掇⼭置⽯”。同时,他精⼼挑选的⽯

材颜⾊和肌理远看仿佛层层退晕,由黄⾊调到灰⾊调,意境深远。他⽤⽔阻隔⼈靠近⽯头,就是不让⼈在⽯旁留影⽽破坏了置

⽯的尺度感和整体的氛围。同时他营造出⼀种“隐喻”的意境,“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矣”。

⼆.元素之⼆——植树

贝先⽣对庭园中的种植并⽆概念⽂字的说明,但是可以看出他是精⼼考虑过的。如主⼊⼝庭园仅不对称地植两棵松树——⼀

棵靠近⼤门,效果图上希望⾼⼤挺拔,能在门外看见,作为⼀进⼊⼤门的“仰借”之景,但是⽬前现场的树还偏⼩;⼀棵为造形

盆景,树形⼗分优美。进⼊主庭园,也只有寥寥的四棵树——东门北侧两棵松树,南侧⼀棵梅花,凉亭南侧⼀棵桂花,以及西

侧⼀⽚⽵林。东廊对景的“紫藤园”中,两棵紫藤嫁接了忠王府中明代⽂徴明⼿植的百年紫藤,在建筑上通过屋顶构架的呼应,

使整个建筑空间和历史有了呼应。《园冶》说,造园要“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作为建筑师在如此狭⼩的空间中要“⼩中见

⼤”,堆砌植物反⽽可能弄巧成拙。因此,笔者认为,贝先⽣是将这⼏种植物作为中国⽂化的象征,作安全温馨提示 为⼀个“雕塑”来隐喻传

统,同时⽤植树来营造“虚实结合”的意境。

三.元素之三——置桥

在主庭园中,贝先⽣“桥”的设计完全是现代⼿法——直线、折线和斜线的交叉,同时把桥作为⼀个体块“很冲突”地放置在这个

庭园的平⾯中⼼,但是却和⽩壁⽯绘、碧⽔沙洲以及博物馆建筑等周边环境融为⼀体。传统园林讲究⼩桥流⽔,桥⾮主景,⽽

为联系构件和观察视点。同时,传统置桥通常隔断⼀⼤⼀⼩两个⽔⾯,使⼤⽔⾯显得更加⼤,⽽⼩⽔⾯则显得更加悠远。笔者

认为,贝先⽣设计此“桥”,是使⼈⾛在桥上,⼀侧可观赏倒映⽔中的建筑和亭台,同时斜桥的摆放与建筑的⾼低、⼈的视域正

好搭配,⽐例也恰当,让⼈移步换景;⼀侧可观赏“以壁为纸,以⽯为绘”的掇⼭⽯景——⽯头由东向西逐渐缩⼩,本⾝就强化

构图的透视感。桥斜向西,则不会显得近处太⼤很突兀,远处太⼩看不清,这样透视的感觉更强烈,⽽且也增加掇⼭处的⽔⾯

宽度,感觉⽔⾯更加开阔,⼭峰更加俊逸,营造出“动静结合”的意境。还有,桥的两侧放置两块天然垫脚⽯,它们切⼀⼑后光

滑的与桥平接,通过这个细部作法我们看到贝先⽣的设计语⾔。

四.元素之四——安亭

在主庭园中,贝先⽣“亭”的设计也是现代的形式——钢结构、双层、亭顶为玻璃并覆盖⽊饰贴⾯格栅、结构柱上放置照明灯

具、亭中部为洗漱台。笔者认为,贝先⽣在主庭园西侧⽔际安亭,位置选择得很好,亭悬于⽔⾯,北可观⽯与桥,东侧建筑与

松梅也尽收眼底,南侧与建筑⼤堂的亲⽔平台以及建筑⽴⾯互为对景,西侧为绿⾊的⽵林背景,这样以亭为中⼼,营造出“简

约”的意境。但是,笔者认为,此现代亭的形式与其说是对“中国古亭”的解构和重塑,不如说是⼀个现代西⽅亭的“东⽅实

验”——第⼀,亭的平⾯和⽴⾯尺度好像过⼤,使整个主庭园空间较压抑;第⼆,亭的钢结构柱好像过于纤细和粗糙,没分词作状语 有中

国古亭的⽐例和尺度感;第三,亭的檐⼝好像过低,遮挡了观赏者的⼤部分视线,并使亭内部过于阴暗;第四,亭中部的洗漱

台功能含糊,并占⽤了亭内的主要空间。当然,这是贝先⽣对“中国古亭”之现代创新有益的尝试,同时应该说这亭与建筑还是

⼗分和谐的。

五.元素之五——设台

在主庭园中,贝先⽣“台”的设计也是现代的形式——⼩⼩的平台,四周为四个柱状矮灯,灯经过特殊设计,很精致。笔者认

为,贝先⽣“台”的设计来营造“空灵”的意境,也体现了其对观赏者的考虑。作为⼀个供⼈停留和留影的点,站在此台上,以西

侧建筑和亭为背景拍照,⾓度脚上长肉刺图片 很好。但是,此台的空间可能过于局促,有失⾜落⽔的危险,同时感觉离亭的距离也太近了。

六.元素之六——理⽔

贝先⽣在博物馆中有两处理⽔——主庭园的⼤⾯积⽔景和莲花池的室内⽔景。这两个⽔景应该都是钢筋混凝⼟池底,⾃来⽔

⼈⼯处理和循环,都为硬质驳岸。主庭园的⼤⾯积⽔景⽔深约⼀⽶,⽔⾯积不⼤,但是感觉⼗分开阔,亭、台、沙、⽯、桥、

建筑都布置于其上,也都倒映其中,再加上⽔中的浮萍、锦鲤所翻动的点点波澜,⼗分唯美,营造出“天地⽆班会英语 限景”的意境。莲

花池中有瀑布沿坡道⽽下,跌落⽔池之中,⽔中种莲、养鱼,并植⼀棵盆景。瀑布⼗分壮观,和建筑的墙壁结合得天⾐⽆缝,

⽔花在天窗撒下的阳光中飘舞。但是,墙壁上的瀑布坡道存在着清洗的难题,感觉坡道池壁很脏,同时处理过的⾃来⽔也使⽔

中的鱼死了不少,植物的效果也不好,看来这个室内的⽔景较难处理。

七.元素之七——叠⽡

在主庭园中,贝先⽣“屋顶”的设计也是现代的形式——其保持了传统粉墙黛⽡的⾊调,但屋顶不⽤⽡⽚,⽽是铺设加⼯成菱

形的“中国⿊”花岗⽯⽚隐喻“⽡⽚”。贝先⽣谈到:“关键是如何做到‘苏州味’和创新之间的平衡,我们在‘苏⽽新,中⽽新’⽅⾯花

了很⼤的功夫,譬如我不⽤⽡⽚就是这个道理。和⽯材相⽐,⽡⽚易碎,⼜不易保养。我所采⽤的青⾊花岗⽯材既便于护养,

⼜与苏州的粉墙黛⽡格外协调。另外,在建筑的⾼低处理上也做了⼀些⽂章。⾼低起伏、错落有致也是苏州古城的⼀⼤特点。

”新馆建筑群现代⼏何形坡顶体现了错落有致的江南斜坡屋顶建筑特⾊,与周边建筑的形式有鲜明的反差,却⼜有相似的融

合。⽽且屋顶采⽤⿊中带灰的“中国⿊”,淋了⾬是⿊的,太阳⼀照变成深灰⾊。深灰⾊⽯材的屋⾯和墙体边饰,与⽩墙相配,

为粉墙黛⽡的江南建筑符号增添了新的诠释,营造出“望远”的意境。

⼋.元素之⼋——构门

在东北街的博物馆主⼊⼝,贝先⽣“门”的设计也是现代的形式——钢结构⼤门顶篷、钢格栅伸缩门和朱红⾊推拉门,以及右

侧⽩墙上的⿊⾊馆名题字融合成⼀个整体。贝先⽣谈到:“⼤门的处理很重要——⼤门要⽓派,但⼜有邀⼈⼊内的感觉。我记

忆中的许多所谓‘深宅⼤院’,包括我⼉时玩耍的‘狮⼦林’,⼤多是⾼墙相围,朱门紧闭。⽽博物馆是公共建筑,我想在这⾥⽤⼀

些新的设计⼿法,让博物馆更开放⼀点,更吸引⼈。同时,游客⼀进⼤门,就应感受到堂堂苏州博物馆的⽓派。”所以,贝先

⽣按上述的要求进⾏了设计,展⽰了⼀个⽤现代材料⽽⼜具传统韵味的⼤门形式,营造出“深悄”的意境。还有⼤堂前⽤钢和玻

璃设计的现代⽉洞门,亦反映了这种“雅致⽽微妙”地⽤现代设计来隐喻传统的⼿法和思路。

九.元素之九——琢窗

贝先⽣在该建筑上⽤现代材料的花窗来“借景”。如在⼤堂的北侧设平台,两⾯墙上开两个“六⽅式”花窗,将凉亭和花树纳⼊眼

帘;在西廊⾏⾛过程中设两个“六⽅式”花窗,边⾛边看庭园美景;西门也设⼀个“六⽅式”花窗,透出庭园中的绿⾊⽵林,营造

出“探幽”的意境。东廊透过紫藤园,可看到茶室的东墙上钢结构的“海棠花”漏窗,中为冰裂式图案,如《园冶》说:“冰裂惟风

窗之最宜者,其⽂致减雅,信画如意;......凡有观眺处筑斯,似避外隐内之义”。所以,花窗的妙处在于以空寓什么叫黑科技 虚,借物寄实,

避外隐内。还有⼀电烙铁使用方法 处⽅窗⼗分巧妙,在“虎丘云岩寺塔”展厅,⽅窗上覆⼀层薄纱,借外围朦胧之亭台⽔⽯,不仅给幽暗的展厅

采光,⽽且让⼈不经意间抬头远眺窗外美景。关于天窗和格栅的妙处,贝先⽣在设计⽇本美秀博物馆时曾提到过,他说:“投

影是玻璃天顶下的百叶窗造成的。起初,我不太喜欢这些阴影,但现在我不再担⼼了,因为阴影形状⼀直在变。其实,我倒觉

得变幻的阴影很有意思。”

⼗.元素之⼗——布灯

贝先⽣在景观细部上也精⼼设计,⼒求在整体风格的统⼀中推陈出新。如“灯”的设计就有多种形式——主⼊⼝的⿊⾊矮柱

灯,⿊⾊直⾓光⾯花岗岩⽯材,中为⽅形玻璃,如《园冶》所说,“时遵雅朴,古摘端⽅”无悔青春 ,即追求⼀种“优雅⼤⽓”的品质;博

物馆室内悬挂的钢结构六边形灯、墙上⽅洞的内猪的英语怎么说 藏灯、古藤园顶部钢格栅的内藏灯等,⽆不充满现代⾼科技的⽓息,但同时⼜

有中国的传统风韵,与建筑形式融为⼀体,营造出“⼩中见⼤”的意境。贝先⽣提到建筑中光的设计时说:“我以为光照,特别是

⽇光对建筑⾄关重要;世上没有⽆光的空间,世上没有⽆光的形体。说光线是建筑设计的要素并不夸张。”

总结:

贝先⽣说过,苏州园林是过去⿍盛时期的产物,现在⽆论怎么造都⽆法超越,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进⾏创新才能做出好作古儿别速

品。笔者认为,贝先

本文发布于:2023-03-22 04:40: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f62b42175b567291823feb632b0364d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苏州园林博物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苏州园林博物馆.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