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阿莹

更新时间: 阅读: 评论:0

按摩座椅-凉拌西葫芦丝

阿莹
2023年关公面前耍大刀 3月17日发(作者:下象棋的绝招)

2020-05

文艺生活LITERATURELIFE

浅谈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中陕北民歌元素的运用

张云龙

(广西艺术学院

,广西

南宁530022)

摘要院秧歌剧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在陕北抗日根据地兴起的一种本土化的歌剧体裁

,它以陕北秧歌表演为基础,通过陕北

民歌、戏曲音乐的运用来表现一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本文以新时期创作的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中所运用的陕北民歌元素进行了分析。本文第一部分着重介绍了

《米脂婆姨绥德汉》的创作背景;第二部分则是从结

构、调式、旋法的角度对陕北民歌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院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

》;陕北民歌元素

中图分类号:J61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4-0139-01

一、

前言

民歌作为各种音乐体裁的营养品

,集历代劳动人民

的集体

智慧于一体而创造出来的精神文化产品

,①长期以来

,以

陕西民

歌作为素材的艺术作品层出不穷

,在这些作品中,或直接

引用,

或进行改编,都集中再现了陕西民歌的艺术魅力。创作于2008

年的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

不仅题材新颖,而且在音乐

创作

上充分借鉴了陕西民歌的元素

二、秧歌剧与《米脂婆姨绥德汉

秧歌剧是根据陕北秧歌而产生的一个歌剧品种,

它诞生于

上世纪40年代陕北抗日根据地的“新秧歌运动”

中,它的特点在

于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素材

,充分反映

了抗日根据地人们的生活,

如产生于这一时期的《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它的独到之处

是其意不在文艺的复兴或是新文艺的成型,它是“红色

”留声机

上唱片中的一曲,②对宣传抗日、建立和巩固群众基础起到了重

要的作用。陕北地区作为秧歌剧的发源地,与丰富的陕北民间音

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作曲家们从

浩翰的民间音乐资源中选

取素材,通过引用、改编

、创作的方

式使之与特定的故事情节和

人物形象、性格相结合

,充分的体现

出民间音乐在当代音乐创作

中的价值。如《兄妹开荒

》中对“眉

户”、“道情”、“信天游

”民歌的

运用、《夫妻识字》中对榆林小曲

陕北秧歌调的运用都高度的反

映出了对陕北民间音乐的继承和发展。

2008年创作并演出的《米脂婆姨绥德汉

》是进入

20世纪以

来具有较强影响的力的秧歌剧作品

。③此剧由作家阿莹编剧

20世纪上半叶陕北人民“走西口”作为背景,以爱情的发展作为

主线,通过对“

青青”、“石

”、

“虎子”、“牛娃”

等人物形象的刻

画,表现出了米脂婆姨秀外慧中、敢爱敢恨的精神和绥德汉子勤

劳朴实、敢作敢当的气质

从他们的身上也反映出中华民族自古

以来所坚守的民族品质和精神道德。此剧的音乐创作无疑是一

大亮点,由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崔炳元、韩兰魁

、李兴池作曲。

在体裁和结构方面借鉴了歌剧、音乐剧的创作手法,由序

曲、咏叹调、宣叙调、重唱

、合唱、幕

间曲构成,在音乐素材上则是

以信天游民歌为主,但是在创作手法上均为原创形式

。这说明作

曲家在进行创作时通过对民歌元素的运用来体现地域的风格

具有地域标识的作用。

三含有草的诗句 、《米脂婆姨绥德汉》中陕北民歌元素的运用

信天游是流行于陕北地区的一种山歌形式

,具有高亢、嘹亮

的特点,信天游的形成主要是由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的。④

从结构上看,信天游民歌基本上为上、下句式

,具有方整性

的对仗特点。在歌词内容上,上句通常是运用起兴的手法对小学课外书 歌曲

的主题思想加以衬托和渲染,下句则是具体的叙事和抒情

,即在

叙事的视野上给人以宽广的空间感,属于“由外向内

”的叙事表

达方式

如剧中第一幕第四曲《黄河里划桨》在结构上就运用了

信天游的句式结构和歌词叙述方式,其中第一句属于起兴式的

衬托,

而第

二句则表现出妹妹对哥哥难以割舍的情谊

。由此可以

看出,

此剧

对信天游句式结构和叙述方式的运用。

除了运用信天

游的句式结构外,作曲家在创作上还进行了结构上的扩展

,即以

上下句式为基础,通过旋律扩充的手法使歌曲发展成为具有对

比和统一性的结构。如青青的咏叹调《天上的星星亮晶晶》,歌曲

的主题为上下句式结构

,其中

结束在商调式的属音上

,下句结束

在主音上,

有从属功能向主功能的转变。在主题呈现后通过两

个小节的间奏进入到了主题的扩展部分,在创作上主要运用了

重复

、展

衍的手法,使主题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因此此曲不仅深

入的刻画了青青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而且对爱情主题起到

了强有力的升华作用。

由此可

以看出,在此剧中

,歌舞演出就极

力展现了民族魅力

,⑤在陕西民歌元素的运用方面

,既有继承,又

有发展,其中在继承方面主要是保留了原有民歌的结构特点,这

对于确定民歌的风格起到了基础作用。

其次从发展的角度看

,作曲家并

不囿于民歌结构的框架

,而

是在原有结构基础上运用了专业的作曲手法,这对于运用原民

歌素材进行现代声乐创作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从调式音阶的角度看,陕北民歌注重商调式

、徵调式

和羽调

式的运用,大都采用六声音阶或七声音阶

,这也是陕北民

歌重要

的音乐特点之一。在统一于某一调式的情况下,由于每一个乐句

结尾音的不同,其中又穿插于多种调式,基本防范未然 上在同宫系统范围

之内,即虽然调式不同,但是都建立在同一个调性上

。在此

部秧

歌剧中,共创作了六十余首不同体裁的歌曲

,而且每一首

歌曲都

集中体现出了对陕北民歌调式音阶的运用。

如《天上的星星

亮晶

晶》

G增肥方法 徵六声调式,由于旋律在进行过程中由于落句结尾音的

不同,所以存在着调式上的转变

,如第一乐句分为前后两

个分

句,第一分句结束在调式的属音re上,第二分句则是趋向于A

羽调式发展,

最后结束在

la上。因此可以判定这

作者简介

:张云龙(

1986-),男,陕西府谷人,讲师

,硕士研究生,研究

方向:音乐学。

民间奇葩

(下转第141页)

139

.htsRerved.

2020-05

文艺生活LITERATURELIFE

民间奇葩

在家里在学校,都是别人围着我转

,可读了您的信和

认识了

蔡爷爷,我才重新认识我自己…”

佳佳对蔡爷爷说:“是您

和潘姐

姐给了我灵魂的洗洁剂,我才明白真正可爱的中学生该是什么

样子的”。这一系列情节完成了佳佳从应试教育学生向素质教育

学生的角色转变

一号人物黄毛的父亲是学校的教导处主任

。一

开场就已经

显示出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

。黄主任误以为黄毛学

坏入歧徐帆的女儿 途

,深

感教子无方,打电话给义工联

,请义工来帮助黄毛。

恰好义工联

就安排了黄毛作为自己儿子的教育

“救星”。作者刻意

创造了戏

剧性的一幕。黄毛对黄主任说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

同的叶子

,条

条大路通罗马,您怎么能断定你的孩子是废物呢,可怕的是,您

的孩子也差点被牵着鼻子走,认定自己是废物”。在得知黄毛在

暑假做了这么多有意义的事情后

,黄主任说;“这些

年我总是恨

铁不成钢,却很少想想钢是怎样练的。

明天就带你去

红树林

”。这

一系列完成了黄主任作为墨守成规的传统应试教育工作者向逐

渐接受素质教育的工作者的角色转变

我认为这两个次要人物的转变是非常有价值的。

青少年教

育不单只是关乎“差学生

”的问题,

还存在着“好学生

”的困惑,以

及需要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与时俱进。所以这两个人物塑造

丰富了“青少年教育

”这个主题,

而不单单是围绕一号人物黄毛

的塑造展开。

五、剧本的切入角度

:将个体与群体联结

赞美大爱

精神

在物质日渐丰富的社会,精神世界却跟不上社会物质发展

的节奏。特别是在大城市,衣食无忧的青少年普遍存在着价值感

的缺失的现象。我看到这剧目的情节非常有启发

。因为作者将一

号人物黄毛放到了“义工联”这个团体中去锻造

。将孤独迷茫的

个体和正能量团体联系在一起。不再是只解决一居一室的私人

问题,而是赞美了整个团体的“大爱”精神,这个剧目的格局就出

来了,主题逐步升华

参考文献:

[1]华永建.从数学教师到编剧家的陈慧中[J].广东艺术,2000(01).

[2]黄心武.打开我们的窗户

——

—评《窗外有片红树林

[J].剧本,

1999(09).

[3]熊源伟.窗外有片红树林导演阐述[J].深圳大学学报,2000(01).

一乐句的调式发展为由G徵转向A羽,两者虽然

调式不同,

但是在

调性上却都属于C宫体系

从旋法的角度看,陕北民歌旋律的进行注重纯四度音程与

大二度音程的连接

,即在起句

时先是纯四度上行跳进

然后向大

二度下行发展,或者在起句上先以大二度下行进行,然后纯四度

上行发展。因此这种纯四度与大二度的结合被称为陕北民歌中

的“核心音程”。在《

米脂婆姨绥

德汉》中的选曲中

为了能够体现

出陕北民歌旋法上的特点

,作

曲家们也有意识的运用了这一核

心音程形式。如在《

一对对毛眼眼曲阜师范大学排名

照哥哥》

一曲第

二小节旋律的

进行上,先是从dol到re的大二度上行

,在

re音时值的演唱中

突然上行到纯四度的sol上

这种旋法进行的目的是先以平稳

的情绪进行抒情,

然后在跳进

过程中增加音乐情绪,这样能够更

好的体现出情感的深层次发展

四、结语

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在体裁上体现出对传统秧歌剧的

继承,是“新秧歌运动”的时代延续

,它所反映的是陕北人民

最为

朴质的生活和情怀,具有真实性的艺术再现效果

。从陕北民

歌运

用的角度看,作曲家们的音乐创作始终以风格的表现为核心,

重从音乐元素的角度去表现陕北风格的特点

,这说明在新

时期

陕北秧歌剧的创作仍然要具有传承意识

,这也是我们从《米

脂婆

姨绥德汉》中所获得的最大的启示

★基金项目:2017年广西艺术学院资助项目

,名称为:陕北

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的唱腔研究

,项目批准号:

YB201705。

注释:

①邹丽.民歌新唱的审美探究[J].当代音乐,2018(09):72-74.

②公玺.新秧歌运动的兴起

——

—谈《兄妹开荒》的创新与影响[J].当

代音乐,2017(15):95-99.

③张震.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中虎子的咏叹调演唱特点研究

[J].中国戏剧,2019(05):75-77.

④祁云峰.浅谈陕北民歌信天游的民族风格[J].当代音乐,2015

(15):66+69.

⑤黄莉丽.音乐剧中民族民间音乐的应用探究[J].当代音乐,2020

(01):4-5.

(上接第139页)

141

.htsRerved.

本文发布于:2023-03-17 08:18: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f4c7160bf5be6bf7076b891566a87fe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阿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阿莹.pdf

标签:阿莹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