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荞麦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优势及对策
罗嵩;黄俊明;易勇;张钟亿
【摘要】荞麦是贵州省优势特色作物,是贵州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之一.通过
产业调研,文中分析了贵州荞麦产业现状、问题、优势,并提出推动贵州荞麦产业加
快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期刊名称】《耕作与栽培》
【年(卷),期】2017(000)006
【总页数】6页(P49-53,68)
【关键词】荞麦产业;现状;问题;优势;对策;贵州
【作者】罗嵩;黄俊明;易勇;张钟亿
【作者单位】贵州省农业委员会,贵州贵阳550001;贵州省农业委员会,贵州贵阳
550001;贵州省农业委员会,贵州贵阳550001;贵州省农业委员会,贵州贵阳
5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荞麦(FagopyrumesculentumMoench.)是贵州省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作物,为
全面掌握贵州荞麦产业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提出可操作的发
展措施,推动贵州荞麦产业加快发展,特在全省开展荞麦产业发展情况调研。为搞
好调研工作,成立调研组,收集各地荞麦产业的生产、加工和市场开拓、销售渠道
与主体、品牌建设等情况。并于2016年8月前往赫章县、威宁县、六盘水市钟山
区、水城县进行专题实地调研。走访了赫章县黔丰荞业有限公司、威宁县亚龙食品
有限公司、威宁县东方神谷有限公司、威宁爱心培食品有限公司、贵州仙农园绿色
食品有限公司、水城满全农业开发公司等6家企业,现场查看了荞麦良种繁育基
地、荞麦生产基地、荞麦初加工和深加工车间及深加工产品展示等,与当地企业家、
合作社代表、技术员和农业部门有关人员进行了座谈。
1荞麦产业发展现状
荞麦起源于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已知最早的荞麦实物出土于陕西咸阳杨家湾四号
汉墓中,距今己有2000多年。栽培荞麦有4个大种,甜荞、苦荞、翅荞和米荞。
甜荞和苦荞是两种主要的栽培种。
荞麦属于蓼科荞麦属植物,有约23个物种,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在西南地区具
有大量野生资源和近缘种类,是重要的小宗粮豆作物,也是救灾作物和蜜源作物。
药食同源的荞麦全身都是宝,荞麦籽粒可作米、面供食用;叶富含黄酮,可生产保
健茶;多年生金荞麦的根是地道中药材;栽培荞麦或多年生荞麦的籽粒收获后的秸
秆可生产优质饲料。有关研究表明,处于开花期的苦荞,第一片真叶以上部分的黄
酮含量是收获后籽粒含量的5倍以上。近年来,农学、医学及食品营养学研究表
明,荞麦,特别是苦荞麦,其营养价值居所有粮食作物之首,含有其它粮食作物所
缺乏的特种微量元素及药用成分,苦荞麦粉及其制品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
增强人体免疫力、减肥美容功效,此外荞麦还有护肝、抗癌、抗缺血、抗菌、抗病
毒等多种药理作用,对亚健康等现代“文明病”及几乎所有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有
预防和治疗功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人民经济条件的改善与生活水平
的提高、健康意识的整体增强、生活方式的全面改进以及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速,
人们对健康养生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急剧增长,为荞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空间。谚语“五谷杂粮,荞麦为王”,充分体现了荞麦在粮食作物中的地位。
1.1生产情况
1.1.1种植情况
2015年,世界荞麦种植面积233.3万hm2以上,荞麦总产量约230万t。中国
荞麦种植面积约为73.3万hm2,荞麦总产量为66万t左右。我国是世界荞麦主
产国之一,面积和产量居世界第2位。目前全国荞麦栽培分为南北两个产业带。
北方荞麦产区以甜荞为主,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陕西、山西、甘肃、宁夏、吉林等
地。南方荞麦产区以苦荞为主,以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为主。
贵州荞麦种植历史悠久,是中国主产区之一,主要以苦荞种植为主,占全省荞麦面
积的70%左右。栽培有甜荞、苦荞、金荞麦三个种类。荞麦在全省35个县均有分
布,其中,主要分布在毕节市和六盘水市,在遵义市和铜仁市也有部分种植,在黔
南州、黔西南州、贵阳市零星种植。2015年贵州荞麦的生产规模达到4.65万
hm2,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6.3%,比2010年增加91.5%,总产约8.57万t,比
2010年增加82.3%,其中,毕节和六盘水的种植面积占了全省荞麦种植面积的
70%。我省威宁县种植苦荞历史悠久,具有“荞乡”之称,为中国“三大苦
荞”(云南、四川、贵州)产区最好的种植基地,种植面积最大,2015年种植1.02
万hm2。
1.1.2种植模式
贵州独特立体气候资源,赋予了荞麦周年生产的优势,多数地区一年两熟,既有
3-4月播种,6-8月收获的春作区,又有7-9月播种,10-12月收获的秋作区,贵
阳等地还有12月播种,翌年5月收获的冬作区。海拔2200m以上地区主要以春
作为主,海拔1600~2200m地区春作、秋作均可,1600m以下地区有秋作、冬
作。在种植制度上,贵州省多数地区荞麦以净作为主,但威宁、纳雍等县荞麦与马
铃薯套作面积逐年增加,种植效益高于净作模式。目前,甜荞的主栽品种仍以本地
品种为主,威甜一号、丰甜一号等优质品种应用率还较低,苦荞的主栽品种以威宁
农科所选育的黔苦系列为主。贵州多年生金荞麦的栽培面积约0.33万hm2,主要
分布在毕节市织金县、贵阳市龙里县、黔南州惠水县等地,一次种植后生长3年
收获根茎,为安泰药业、太极集团等药业公司提供原料,品种主要是野生金荞麦混
栽的自然群体。
1.2荞麦加工情况
1.2.1荞麦加工企业
我国的荞麦加工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甘肃、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全国荞麦
加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规模型企业约有80多家,其中北方以甜荞加工为主,规
模为500~4000t;南方则以苦荞加工为主,规模为500~2000t。据调研统计,
贵州全省现有苦荞加工企业约30家,主要集中在六盘水、毕节和威宁等地,年加
工能力10万t以上,产值可达20亿元以上。注册资金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
贵州赫章县黔丰荞业有限公司、水城县满全农业开发公司、贵州仙农园绿色食品有
限公司、贵州蛮王酒业有限公司、水城天瑞食品有限公司、贵州福泉市风味食品有
限公司。年加工能力5000t以上的企业有6家,省级龙头企业有6家。目前,贵
州仙农园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占地46660m2,已建成8000m2的生产车间,在建
的生产用房约5000m2;公司现有资产8000余万元,员工120余人;公司主要致力
于贵州苦荞麦、薏苡及其它高山杂粮和药食同源作物资源深加工,是贵州不可多得
的且在全国占居龙头地位的企业。
1.2.2加工产品
除传统的苦荞麦食品苦荞麦米饭、苦荞麦面条、苦荞麦粥、烙饼、面包、苦荞酥、
凉粉、猫耳朵、血耙和灌肠等民间风味食品外,贵州省主要的苦荞麦加工制品有荞
酥、苦荞米、苦荞酒、苦荞茶、荞糊、荞粥、荞粉、苦荞炒面、苦荞糕点、苦荞麦
片、苦荞黄酮、苦荞酱油、苦荞醋、荞枕、荞皮、苦荞羹、苦荞月饼、苦荞沙琪玛、
苦荞米果卷等。2008年“黔丰”牌苦荞麦片荣获“贵州省农产品加工特色产品银
奖”。为实现荞麦保健功能的开发和高度市场化,贵州仙农园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已
经成立了医学部和专攻此方向的经营实体,公司与北京协和医院、农业部食品与营
养研究所、北京平谷中医院开展的苦荞膳食干预改善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作用的
临床试验获得成功。
1.3市场销售
贵州省荞麦主要在内地销售,出口很少。产品主要销往重庆、山西、湖南、湖北、
广东、深圳、浙江、福建、上海等地,少部分销售到韩国、日本、台湾、香港,深
受消费者喜爱。例如,贵州仙农园绿色食品有限公司2015年9月,全面进入沃尔
玛超市系统,企业在全国的销售终端达到480家;2015年11月,新拓展华东和
华中五省的市场;2016年4-6月成功开发了海南市场和福建厦门市场;2016年
的总体零售目标是2000家零售网点。水城县满全农业开发公司于2016年7月与
香港裕华公司签订了采购单,实现了公司产品出口零突破,现与东南亚、日韩等地
多家代理在洽谈中。
1.4品牌建设
近年来,随着荞麦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贵州省荞麦企业数量增长较快,品牌意识也
在逐渐加强。目前,全省荞产品已注册有“茗荞芗”、“马摆大山”、“戴永菊”、
“可渡河”、“黔神”、“首康”、“蒋凤明”、“黔鹤”、“黔丰牌”、“苦荞
峰”、“段卯氏牌”、“国荞”、“穿青人”、“凌峰”、“政凌”、“谋康”、
“贵西北”、“篮球”、“威宁荞酥”、“唐桂芝”、“雾峰”、“福菂”、“荞
天下”、“毛大”、“荞道”、“蛮王”、“半头粮”、“荷塘秋韵”等28个品
牌商标。赫章县黔丰荞业有限公司,注册商标“黔丰”牌被评为“贵州省著名商
标”;贵州蛮王酒业有限公司是产、供、销集于一体的综合性酿酒加工企业,创建
的“蛮王”知名品牌,2014年被评为“贵州省著名商标”;六盘水金桥食品有限
公司,其“毛大”牌商标在2008年获“六盘水市知名商标”和“贵州省著名商
标”;2014年12月,“六盘水苦荞茶”和“六盘水苦荞米”通过国家质检总局
审查,获批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6年1月,“威宁荞酥”通过“贵州
省著名商标”评审,有效期至2019年12月31日;2016年11月,“威宁荞麦”
通过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1.5科研发展
目前,全省从事荞麦研究的主要有贵州师范大学荞麦产业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生
物技术研究所、贵州大学食品加工学院、威宁县山地特色农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
贵州省荞麦科技创新团队,荞麦研究水平总体上处于全国领先,部分研究领域处于
国际先进。发表荞麦论文约100篇,大约占全国荞麦论文总数的20%;近5年来,
承担的荞麦国家级项目占全国荞麦国家级项目总数的30%以上,其中2014年占
到荞麦国家级项目总数的约50%;审定荞麦品种约10个,占全国荞麦审定品种数
的约20%;申请荞麦国家技术发明专利数约10项;荞麦科技成果获得贵州省科技
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2015年10月,成立了贵州省荞麦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以贵州师范大学为依托单位,整合贵州省多家科研队伍(贵州大学、贵州
省生物技术研究所、贵州毕节农科所、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威宁县农牧局等),
与贵阳高新英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贵州福泉风味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科技研
究和服务平台,把分散的队伍整合起来,把已有的一批新品种、新成果和专利进行
转化,同时凝聚队伍对荞麦产业共性问题进行研究,为荞麦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加
速荞麦产业发展,为贵州省的大健康产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贵州省的
荞麦研究较为全面,涉及甜荞、苦荞、中药材金荞麦等的遗传、进化、育种、栽培、
新产品研发、食品和饲料、产品营养和保健等方面,其中,遗传育种和栽培方面的
科研工作较为突出。目前已制定无公害、绿色、有机栽培技术规程和大垄双行机械
播种技术。
2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栽培技术落后,产量低、价格低,比较效益差,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
生产上,贵州省90%以上荞麦种植区仍然沿用传统的栽培方式,广种薄收,栽培
管理粗放,致使荞麦产量偏低。近年来,苦荞麦平均产量仍然徘徊在
125kg666.7m2左右,2015年收购价格3.0~3.6元/kg,每666.7m2产值400
元左右,种植荞麦的比较效益较低,导致农户种植荞麦的积极性不高,多属自产自
食,商品率低,制约了荞麦产业的发展。
2.2创新型新品种选育进程迟缓
目前,贵州省栽培品种多以农家品种为主,长期自留种,相互混杂,失去特性,主
栽培品种退化现象明显,结实率低,抗落粒性差,易倒伏。贵州省有约10个品种
通过审定,但新品种推广难度大,生产上良种应用率低。选育的品种产量潜力多数
在100kg666.7m2以上,200kg666.7m2以上的少,在300kg666.7m2的极
少,仅黔苦5号最高单产可达300kg666.7m2。荞麦新品种选育、品种改良和品
种引进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荞麦产业发展的步伐,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荞麦生产的发展
后劲。
2.3政策措施乏力,种植面积不稳定
各级政府对荞麦产业的重视程度不高,至今仍未将荞麦产业的发展作为发展当地经
济的支柱产业。荞麦生产仅仅作为遇自然灾害的救灾作物,政府缺引导,投入少,
由农民自行种植,播种面积不稳定,导致荞麦种植比较分散,形不成规模效应。
2.4加工企业落后,市场竞争力不强
目前,贵州省荞麦加工生产大多数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初级加工,作坊式的生产,加
工电玩女神 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点多面广,分散经营,技术装备水平低,生产
规模小,产品质量和卫生指标均没有保证,产品输出功能弱,难以进入国内、国际
大型连锁超市,漂白粉怎么用 也很难满足出口需求。即使苦荞系列产品有较好的市场,产品多以
初级产品为主,产品同质化严重,量小,包装档次低,生产成本高。在精深加工方
面,产品附加值低,且加工数量有限,规模小,经济效益低,企业原料短缺。
作为资源大省的贵州在荞麦产业化发展方面起步较晚,但先进地区,如紧邻的四川
省,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期。荞麦产业已经成为四川主产区凉山州的特色优势产
业,加工企业最多、加工规模最大、开发程度最高、系列产品最全、产业链条最长、
市场开发最深的农产品加工行业。
2.5产品开发能力不足,产业链短
目前,贵州省荞麦产品开发研究仍处在较低层次,重复性研究较多,基本上处于定
性阶段,量化的、深层次的、细化的研究还比较少。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和产品优化
升级能力,是制约荞麦加工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荞麦精深加工产品市
场还未形成有序的竞争格局,加工能力也有限,产品质量较差,不能适应市场多元
化的需求,能够供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很少,能够出口创汇的更少。现有技术中采用
苦荞麦制作的食品产品品质差,粗糙无嚼感、口感不好和具有淀粉反生现象的缺点,
苦荞酒还缺乏保健功能成分等。因此,现有的苦荞麦食品没有一种能够作为人们日
常主食,从而使苦荞麦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在医疗保健方面,研究者大都
关注于黄酮类物质,而对于有可能协同发生作用的镁、铬、硒、精氨酸、GABA、
多肽和苦味素等微量元素或活性成分的研究相对较少。在食品加工方面的研究,则
主要集中在几种常规食品上,总体上企业产品开发能力不足,导致荞麦产业链短,
产品附加值不高。
2.6营销初级,品牌体系建设薄弱,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和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强势品
牌
贵州省荞麦部分作为原料供给四川、山西等其它厂家,绝大部分初加工企业均没有
注册自己的品牌,只是单纯的批发原料,原料流通到省外,被包装为收购企业的品
牌产品,进入市场销售。此外,市场上低值、杂乱的同类苦荞产品品牌越来越多,
导致竞争比较激烈、无序,较难形成一个良好的市场氛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
者的消费意愿。市场上很难见到贵州省的荞麦品牌,注册了商标的企业也没有形成
全国知名品牌。贵州省从事荞麦食品生产的企业30家左右,且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荞麦产业未形成大型企业集团,一般为1000万元资产规模以下,已有的企业也只
是把自己作为苦荞米、苦荞面、苦荞茶为主的生产企业,战略定位不高。行业的集
中度还不够高,尚未出现占有绝对优势的品牌,这种状况目前无法满足国际国内市
场的需求。品牌建设相对滞后,品牌推介宣传不到位,没有发挥贵州荞麦品牌的辐
射力和影响力。
2.7产业配套设施薄弱、信息服务滞后
目前,我省荞麦产业配套设施相对薄弱,特别是缺乏与荞麦产业发展相配套的仓储、
物流、包装、农机服务、大型交易市场、电子商务平台、职业培训机构、营销和策
划等,制约了荞麦产业的快速发展。荞麦种植、销售、加工、储运、再销售、市场
信息、科技等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无法为农户和加工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
务,服务范围和领域较窄。种植户无法掌握市场信息,受市场冲击大,种植户的合
法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3产业发展优势
3.1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贵州省六盘水市和毕节市威宁县、赫章县等荞麦主产区,海拔在1200m~2800m
之间,年日照1800h~2000h,年降水量1200mm~1500mm,无霜期200d~
300d,这些区域昼夜温差大,气候冷凉,海拔高、日照长,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
很适宜荞麦生长,是耐瘠薄、抗冷凉荞麦的种植优势区域,种植荞麦病虫害轻、产
量高、品质好。原生态种植环境,生产高附加值的有机荞麦,是贵州荞麦产业发展
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为贵州省荞麦产品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3.2深厚的饮食文化底蕴
贵州省有悠久而深厚的苦荞饮食文化,自古以来,苦荞麦就是贵州彝家人的主要粮
食作物之一,至今流传着“荞翻山,麦打垛”等民谚俚语。威宁荞酥的生产已有六
百多年的历史,在明朝时期曾是朝廷贡品。
3.3种质资源丰富
贵州是苦荞起源中心之一,种质资源丰富,现保存荞麦资源300多份,入编《中
国荞麦品种资源目录》73个。威宁农科所等单位采用系统选育法,选育国审(鉴)
新品种6个,约占同期国审苦荞品种数量的1/3。贵州师范大学荞麦产业技术研究
中心在米苦荞和多年生苦荞育种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收集的荞麦种质资源
1000多份,尤其是不同类型的野生荞麦资源达500多份,涉及近20个种类,是
全国收集最多的。
3.4品质优势突出
研究发现,贵州荞麦品质优良,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根据中国农科院、
湖北农科院对贵州19个苦荞品种品质进行鉴定,蛋白质含量最高为9.89%,脂肪
含量为2.60%,有19种氨基酸,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于小麦、大米、
玉米,尤其富含生物类黄酮(芦丁)、槲皮素等生物活性物质,能够有效抑制三高症,
有极大的开发价值[1]。六盘水苦荞米通过权威机构对其样品进行随机检测,理化
指标方面:总黄酮(干基,以芦丁计)%≥0.8,纤维素%≥1.5,蛋白质%≥9.0,水
分%≤3.0。苦荞茶经权威机构随机检测,理化指标方面:能量1632千焦耳,蛋白
质10.2%,脂肪2.3%,碳水化合物80.7%,水分1.5%,灰分5.5%,在同类产品
中具有比较优势。贵州师范大学荞麦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开发的荞麦叶发酵茶新产品
黄酮含量达8%以上,是市场上荞麦茶产品黄酮含量的4~6倍以上,经动物实验
显示具有显著的增加免疫机能、抗癌活性、护肝、降三高等保健作用。
3.5科研领域积极推动
贵州省荞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由贵州省科技厅正式批准建立的,作为我国第一个
省部级以上的荞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它备受全国粮食行业的关注。中心主任陈庆
富教授自2010年受聘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荞麦育种岗位科学家,是贵州
省唯一的一个进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岗位科学家。该中心采用产学研
紧密结合方式,凝聚多个研究学术单位的高层次人才,对荞麦育种、种植和加工等
主要环节的重大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开展研究和应用示范,建立荞麦技术服务体系,
提升贵州省荞麦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规模化生产、产品质量监测和服务。在
2016年4月召开的“贵州省荞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推进会”上,国家燕麦荞
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代表国家体系与贵州省荞麦工程研究中心签署了广泛的
合作协议。国家燕麦荞麦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任长忠研究员、营养与
深加工岗位科学家李再贵教授等多名我国荞麦界科学家们表示他们的荞麦研究成果
将优先向贵州省荞麦工程中心倾斜、优先在贵州进行成果转化。无疑,该工程中心
将成为贵州省荞麦产业的重要科技支撑,并将在我国荞麦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4市场前景
4.1营养丰富、保健价值突出
苦荞麦作为重要的营养加保健双功能粮食作物,种子总黄酮含量约2.4%,芦丁含
量为1.2%~1.8%。苦荞麦作为营养资源,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建议的氨基酸
模式对苦荞麦和其他食品进行评价结果是:鸡蛋100分,牛奶95分,苦荞麦93
分,大米67分,小麦63分。苦荞麦籽粒内含有非常丰富的矿物质和18种氨基
酸,其中粗蛋白、叶绿素、芦丁、硒、锌、镁、铬、钙、生物类黄酮、多种维生素
等,营养极高,而且含有二氢氧顺式肉桂酸美容成份,是集营养、保健、医疗为一
体的天然绿色健康食品,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有特殊的辅助疗效。苦荞麦籽
粒的蛋白质含量7.94%~17.15%,高于大米;脂肪含量2.00%~3.64%、高于小
麦和大米;含70%左右的碳水化合物,高于小麦;同时,它还含有纤维素2.5%、
淀粉70~85%、糖类6.3%,以及铁、磷、钙等矿质元素和柠檬酸、苹果酸、每
100颗苦荞粉还含有0.41mg左右的维生素B1和0.16mg左右的维生素B2,均
超过大米。
4.2独有的中华养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有的养生文化越来越吸引世界的关注。《黄帝内经》中所述: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药食同源”,食物即药物。五谷杂粮,
各有所长。人类主要靠粮食摄取营养素,只有杂食才符合人体的生理健康需要。
4.3国内外市场前景广阔
由于健康消费需求的稳步增加,中粮集团、益海嘉里、华粮集团、北大荒集团等知
名公司都相继介入荞麦的产业化开发,使荞麦产业发展出现新的发展势头。越发达
的城市,人们对健康养生意识越强,对养生健康需求越旺,更加趋向于膳食同源,
以食养生。随着消费理念趋向保健、绿色、时尚、环保,也更加注重食品的安全、
健康与营养,荞麦产品已具备人们对于保健的要求。目前,我国荞麦主要出口日本、
韩国、荷兰、朝鲜、意大利等国,其中日本约占我国出口总量的70%~80%。早
在唐朝时,荞麦食品由中国经朝鲜进入日本后,吃法达百余种,现今荞麦及荞麦面
条在日本十分流行。据测算,日本对中国荞麦的需求尚有40万t的市场缺口。
5发展机遇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把特色杂粮作为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的重点。当前,
我国打响了扶贫攻坚战,同时出台了力推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很多政策,贵州荞麦产
区都分布在贫困山区,具备药食兼用属性和扶贫属性的荞麦迎来发展良机,贵州省
已把荞麦作为大健康特色产业进行规划和扶持。配合国家扶贫、大健康产业的政策
以及落实供给侧改革的精神,贵州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
业发展的意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重点抓好优质稻米、薏
苡、荞麦等产业,建成南方重要的荞麦种植加工基地。到2020年,荞麦种植面积
6.67万hm2,产量15万t,综合产值15亿元。现代农业看苏州、特色农业看贵
州,作为具备健康产业、扶贫产业、优势特色产业属性的荞麦产业迎来发展机遇。
6对策及建议
6.1加大对荞麦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贵州省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和“大扶贫”发展战
略的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按照“一二三产互动、城乡经济共融”的
新模式,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园区为平台,科技为支撑,投入为四叶草的英文 保障,依
托专家团队,把荞麦产业作为贵州省的优势特色产业努力做大做强,出台荞麦产业
发展规划及有关种植、流通、加工、研究、品牌打造、金融扶持等的相关产业政策,
加强荞麦产业发展的综合力量,推进荞麦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形成农民因种荞
麦而致富,企业因加工荞麦而盈利,人民因食用荞麦而健康的局面。积极争取得到
各方面的重视和扶持,对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在项目、资金、信贷、税收等方面
予以优惠政策扶持。省及优势产区政府设立荞麦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列入同级财政
预算,重点支持荞麦新品种选育与推广、良种扩繁、原料基地建设、新技术推广、
新产品研发、品牌建设、产品营销宣传等环节,推进荞麦产业快速发展。
6.2加强原料生产基地建参与英语 设和产业化经营
6.2.1加大荞麦良种繁育工作
加大科研力度,大力开展荞麦新品种选育和优良品种引进筛选,针对荞麦品种杂、
产量低的问题,积极实施“荞麦良种工程”,开展提纯复壮,建立良种繁育基地,
满足生产需要,加快新品种推广步伐,加速良种更新换代,提高良种的覆盖率,提
高单产水平。针对苦荞品种种子难以脱壳生产新鲜苦导致的英语 荞米,加快繁育薄壳苦荞新品
种。
6.2.2加强荞麦优质商品基地建设
通过良种推广、合理密植、轮作,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鼠害绿色防控、轻简化栽
培、机械化耕种收等技术手段,提高单产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种植效益。普
及无公害生产,逐步扩大绿色生产面积,积极发展有机荞麦基地,打造有机荞麦产
品,推广优势新品种,形成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种植,产品质量可追溯。
6.2.3转变商品基地经营管理模式
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
行业协会建设。完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合作社参与并
引领荞麦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开展订单生产,落实保护价
收购、耕地补贴、种植保险等政策,保护农民利益。组建荞麦的行业协会,开展行
业管理的基础工作和相关标准制定。
6.2.4加大荞麦产品认证
加强对荞麦生产基地选点及生产过程的监管,严格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准,
控制肥料和农药使用,建立健全质量追溯体系。引导龙头企业主导或参与国家、行
业标准的制(修)订,积极开展有机农产品认证、GAP(良好农业规范)、CAS(优良农
产品)、ISO(质量管理体系)及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森林女 GMP(产品生产质量
管理规范)等认证工作。
6.2.5打造荞麦旅游文化产业
荞麦无论在开花还是采收时期,都能形成独特的风景。目前,我国荞麦作为旅游文
化产业进行开发利用几乎空白,各优势产区要充分利用各地荞麦资源优势,结合当
地民风民俗,努力探索开发荞麦旅游文化产业,让荞麦旅游文化产业成为“新兴产
业”,推动荞麦与旅游产业的融合。
6.3扶持龙头企业提质增效创品牌
6.3.1扶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
采取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推进企业整合重组,逐步淘汰落后产能,
切实改变当前初级产品恶性竞争、资源浪费等现状。狠抓龙头企业,形成基地规模
化,生产订单化,加工精细化和销售市场化的运作格局驾驶证准驾车型 。利用目前的良好基础,加
强工艺、装备优化,通过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升级,大力延伸产业链,发展精深加
工产品,迅速开发全国最齐全、最高端和技术领先的“荞麦深加工产品”、“苦荞
麦和各类健康饮品”、“各类健康烘焙产品”、“糖尿病人专用主食产品”、其他
药食同源产品的配方食品及保健食品”,打造安全、放心、健康、营养食品产业链。
6.3.2增强企业的品牌建设意识
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大力实施“基地品牌化、企业品牌化、产品品牌化”三位一
体品牌战略,打造“贵州荞麦”公共品牌,构建一批各具特色的区域品牌和产品品
牌,以适应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消费群体。创建国内名优品牌,
抢占市场制高点,不断提高荞麦产品市场的占有率。
6.3.3加强行业联合
抱团出黔、抱团出海,不仅要实现产业集群的效应,更要构建一个供应商、生产商、
销售商、市场中介、投资商、政府、消费者互相依存的生态系统,鼓励并培养一批
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带动效应的龙头企业或联合企业集团,并培养出有代表
性的全产业运作“巨人”企业,尽快把贵州荞麦等特色杂粮资源转变为区域经济的
竞争优势。
6.4加大营销宣传力度
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搭建招商引资和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农产品展销会、博
览会、推介会和旅游节庆等活动,利用互联网、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介,将贵州荞
麦的产业特点、品质特性、营养及保健功能、文化魅力和旅游体验等进行总结提炼
和宣传推广。结合“黔货出山”的大势,建立全国的复合型营销网络,分别在商超
等传统渠道和电商、国内外大中型城市专卖店等现代渠道,保健品药店特殊渠道,
建立经销商和直营布局。提升贵州荞麦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把贵州荞麦产业打造成为多彩贵州新名片。
6.5加强科技创新
6.5.1建立贵州省荞麦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建议建立贵州省荞麦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为贵州省的荞麦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
撑,加快荞麦科研成果的引进、吸收和转化应用,提高荞麦产业的科技水平,强化
行业技术的集成与科技成果转化。
6.5.2加强荞麦新品种选育和高产关键技术创新
利用杂交技术开展荞麦品种选育,针对市场需求鉴选专用品种。包括对高黄酮苦荞、
易脱壳苦荞(米苦荞)、多年生苦荞、观赏荞、盆景荞等品种的选育及栽培规程制定。
同时研究荞麦与其它作物(特别是马铃薯)间套作技术,同时开展荞麦超高产栽培研
究。
6.5.3提高荞麦产品研发能力
开展荞麦加工工艺与装备技术的研发、创新,功能制品开发与精深加工、荞麦营养
功能与药用保健功效评价及苦荞麦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提升传统荞麦产业核心
技术水平。如针对现有加工技术中苦荞黄酮流失率高的共性问题,开展养分流失抑
制机理研究,提升产品品质;充分挖掘苦荞籽粒萌发物(芽苗菜)高营养特性,开发
高黄酮类功能性产品等。
6.6强化金融服务
深化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创新金融产品与融资模式,吸引各类资本进入荞麦产业。
6.6.1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召开银企、银政及政企对接会,搭建金融机构、投资担
保机构与荞麦行业主管部门、荞麦产区、荞麦生产企业之间交换信息的重要平台。
6.6.2引导、支持金融机构优先扶持荞麦种植面积较大的县,荞麦产业园区,重点
荞麦品牌、荞麦加工和营销龙头企业。
6.6.3建立融资平台,尤其在荞麦收获的关键季节,收购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大,
帮助企业融资,有助于稳定荞麦收购价格和稳定荞麦产业的发展。四是建立完善
“担保—贷款—贴息”、“基金”、“风险投资”支持荞麦产业发展资金使用机
制。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万丽英,穆建稳.贵州苦荞的营养保健功能与开发利用价值[J].贵州农业科学,2004,32(2):74-75.
本文发布于:2023-03-24 15:32: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f0fc0994fc292e169e73aac6296bfa1f.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马摆大山.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马摆大山.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