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李白很有名的一首五律。我原来在赏评盛唐五律的时候,曾选此诗冲击五律第一,可惜惜败于杜工部的《春望》。但就借我一辈子诗本身来说,是极好的一首作品。
这首诗的成诗年代和地点不可考,安旗主编的《李白全诗编年注释》认为此诗:“诗题疑为后人妄加······其城别之池当在南阳。”并将此诗创作时间定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而郁贤皓则认为是玄宗天宝六载(747年)于金陵所作。但都是后人揣摩,并无明证。
不管是南阳还是南京,跟我们赏析这首送别类作品关系不大。好的诗歌,情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是一首平起不入韵,押平水韵“八庚”部的五言律诗。李白将景色写的明朗轻快,虽有离别情无机物与有机物的区别意,却并不哀怨悲伤。青山白水,红日浮云,色彩明丽,寓情于景。马儿长鸣,尽显活泼生气。景美情重,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
这不仅仅是李白的个性,也是整个盛唐气象赋予少年诗人的时代特色。
我们知道李白的歌行古风写得一骑绝尘,无人能及,但是在格律诗领域,七绝与王昌龄同高,七律则远不及杜甫及后来的一帮才子诗人。这是他本身性格所定,也是格律诗规则当时还未完善有关。但是为什么他的五律却写得这么好,精品迭出呢?
因为五言律诗相对于其他格律诗体来说,算得上成型最早的诗体了。在隋末唐初的王绩手上,就已经出现了五言律诗《野望》,那个时候,还只有四声一说,平仄概念都没有出来,但是五言律诗的格式就已经在默默流行了。
所以五律可以算是古风的一种,是诗体中进步得最快,也是格律诗大拿们总结平仄格式,取样最多、最寻常、最早的一种格式。而深谙古风创作的李白,对五律的熟悉自然远远超过后来创造出来的七律、排律等体式。
即使是五律,在李白的手中,风格依然与他的道家思想、古风作品一脉相承,是飘逸自然的。这也是他的诗风特别难学的原因。
我们具体来看这首五律。既然是格律诗,当然从平仄入手详细分析。
首联首句是“青山横北郭”,第二字为“山”,平声。尾字“郭”为平水韵“十药”部入声字,所以这一句是平起仄收,整首诗的平仄关系为平起不入韵格式。具体的平仄关联在格律诗专栏有讲,我们就不重复,这里列出平起不入韵格式,一一对照查验即可。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可以看到,除了“一”、“自”、“班”三个可平可仄位置的平仄异常,其余地方都是严格合律的。所谓可平可仄,我们就可以视之为不出律。有懂的朋友就会说“此地一为别”、“挥手自兹去”都是四仄一平,难道不犯“孤平”吗?
这确实是小出律,但是属于不用拗救的出律,因为它并不会对诵读造成大的问题。而且根据王力版孤平的定义,孤平这种现象只会出现在押韵的句子当中,所以仄声收尾句,出现一个平声的现象,不算孤平,何况在关键位置上并没有“失替”。
即使李白当时写诗根本没有考虑格律的问题,这仍然是一首合格的五律。格律在当时,就是一种诗歌创作中的进化,而并非很多不懂格律的朋友认为的“削足适履”、“意境枷锁”。
只要你的诗念起来好听,内容又好,不合格律没关系的。可是前人的这些作品,只要音律清朗好听的,自然就合格律了,你看,气不气人?
格律没有限制李白,没有限制杜甫,偏偏限制了我们?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所以,别再用李白来举例反证格律没用了,新手村的不带剑和大神的不带剑看上去一样,但是一旦要亮出来见真章,大神活得好好的,而新手死得不知道多难看。
以前在分析律诗的时候,曾经讲过要想尽快掌握一首律诗的内容,可以使用一种去掉中间二联的方法。
因为中二联对仗,同时在律诗的普遍文法中属于“承、转”两联,而吃墨水首联起兴、尾联合回来,基本上就能讲清诗歌的目的所在(不绝对,有很多不高三英语课文按起承转合的文法来,就不适合这么操作)。我们去掉李白这首《送友人》的中二联,得到一首五绝(连平仄都是合律的):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就是一首简单的告别五绝。前面写景,后面写事,马儿萧萧,不舍离别。作为一首五绝,也是上乘之作。
但是李白为什么要写成五律呢?自然是觉得绝句篇幅太小,容纳不下他的送别之情,所以选择了五律,多了四句来进行铺陈,感情描写就更加丰满。
送走的这位朋友和李白的感情一定很深。
绝句的告别太干净利索,就好像老夫老妻,写成五律之后,就缠绵多了,舍不得分手,像新婚夫妇的离别。同样是李白的名篇,甚至更有名的《赠汪伦》,写得干净利落,虽然夸赞汪伦情深,其实李白走的时候并不拖泥带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嘴上说得很漂亮,实际上并没有多用心。
而《送友人》就不一样,这也是律诗和绝句的区别所在。至少写律诗,多了几句,心思也要多花不少,何况还要考虑对仗。不是在确实动了情排比的答题格式的情况下,潇洒不羁的李白会舍得多写这么多字?
颔联就在首联的大环境描写之后“承”续,深化情感。“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这里是接着首联说,我们在这风景如画的地方分手了,这一去万儿八千里,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见面。注意“孤蓬”不要想当然地以为是“孤单的乌篷船”,这里是在城外送别,虽然有条河,但是是陆地送别,后面不是写了有马嘛。“孤蓬”是指随风飘转的蓬草,没有根的到处飘零,就是比喻漂泊不定的孤单行者。
我们在这里就分手了,要像蓬草随风一样向万里之外进发。
颈联“转”一下,开始设想朋友走后的事情。“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白云飘飘啊,就像你我到处游荡啊。夕阳西下,彩霞满天,但很快就消失啊,多像咱们在一起的日子啊。
抒情完毕,尾联仍合回首联送别的场景,直接说分别的挥手,马儿的长啸。
不再想象,回到现实。
从整首诗的情境来看,完成了一整套“起承转合”,并且在景色描绘下想象了各自的未来,即使依依不舍,最终分手还是潇洒地各自天涯。虽然情感至深,并没有悱恻之意,将盛唐时期文人们志在四方、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整个王朝的少年气象展露无遗。
尽管离别让人伤感,但是大好河山,未来可期。
这是李白这首五律不同于其他送别诗的地方,也正是这种简淡却色彩鲜明的写景和正能量的精神内涵让它成为千古名品,打动了一代代文人后进。
本文发布于:2023-04-15 20:32: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ef98eb533e52191eef061e3b69625dac.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浮云游子意下一句是什么(感受舐犊情深的母爱).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浮云游子意下一句是什么(感受舐犊情深的母爱).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