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
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
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__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
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__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__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
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__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__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__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方法
1.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依据课文行文思路及内容要点,设置耐人寻味的
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师生达成共识。
2.研讨式。对于说明方法的选择、运用,由学生互动研讨解决,积累大量的
感性材料,获得感性认识即可。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把握苏州
园林的整体特点,明确说明顺序;难点探究,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感受
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中国石拱桥》让我们领略了我国桥梁事业的伟大成就,《桥之美》让我们
从美学的角度感受了桥的魅力。今天,让我们去苏州园林游览一番,看看那儿的
园林建筑。
多媒体显示有关苏州园林的音像资料。
设计二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
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苏州园林》。
设计三
多媒体显示苏州园林美景。
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
界。距今约二千四百年的夫差的馆娃宫,便是苏州第一座园林。现存的园林近则
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苏州园林究竟有几处,尚无确切的统计,
现存园林尚近二百处,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市。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
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
二、作者及相关资料介绍
多媒体显示:
1.叶圣陶
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
后改字圣陶。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多,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六本,
散文集有《脚步集》,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有《倪
焕之》。1925年五四运动后,创作了《夜》《多收了三五斗》等小说。他创作
态度严谨,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有优美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2.苏州园林
拙政园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园。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沧浪亭
沧浪亭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是现
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园林。全国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
胜,而以自然为美。
狮子林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既有苏州古典园林
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誉
盛名,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留园
留园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园中分四个风景区,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
州园林之冠。
网师园
网师园占地不及拙政园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见大,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又富
于变化,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虽多,却不见拥塞,山池虽
小,却不觉局促,因此被认为是苏州古典园林中以少胜多的典范。
怡园
怡园是苏州园林中建筑最晚的园林,因而得以博采众长,形成其集锦式的特
点。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多媒体同时显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苏州园林图
片,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花墙廊子等。
2.教师检查预习,强调重点积累的词语。
多媒体显示:
(1)辨明字音:
轩榭(xunxi)池沼(zho)邱壑(h)模(m)样
重峦叠嶂(zhng)相间(jin)嶙峋(lnxn)庸俗(yng)
镂(lu)空蔷薇(qingwi)
(2)辨明词义,并造句
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
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形,设计或选择适合的事物。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重峦叠嶂:重重的山峰,层层的峭壁。
造句略
3.学生大声读课文两遍,请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教师提示(多媒体显示):
__是从___角度,抓住______的特点条分缕析地介绍苏州园林的。
角度:
A.建筑学B.园林历史C.导游D.欣赏者
特点:
A.苏州园林总的特点B.有代表性的园林
学生明确:__是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条分缕析地介绍的。
四、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把握作者的说明要点及说明顺序
1.划分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1)学生精读课文,概括每段大意,划分结构层次。
(2)同桌之间交流,求同存异。
(3)小组内部交流,求同析异,并统一看法。
(4)全班交流,教师可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概括说明苏州园林地位及特点。
第二部分(3~9)分类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艺术美。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
2.把握作者的说明顺序。
(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介绍作者的说明顺序。
(2)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明确:__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
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
前后提挈。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
作者先介绍了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苏州
园林的特点,即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然
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
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
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3)以第4段为例,探究局部说明顺序。
①学生齐读第4段。
②选一位同学介绍本段的说明顺序。
明确:本段先写假山堆叠的艺术,或重峦叠嶂,或竹木掩映,游人远望有观
赏古代名画的美感,攀登则有如身在山中的实感。次写池沼和其他景物的配合,
或河上两桥相望,各呈异彩;或石头花草,随意点缀,无不皆美。再其次又写池
沼中还有亭亭玉立的荷花,活泼戏耍的游鱼,充满生气。图画美贯穿整个段落。
五、难点探究
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
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从课文中找出几处例子加以简要说明。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圈点勾画。
学生讨论,明确:1.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
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2.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
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3.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
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5.苏州园林在每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给补上几竿竹
子或几棵芭蕉。
6.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实际上是隔而不隔,
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1、2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以中国的审美观为依据,画龙点睛地发
表议论,透过景物表象,找出内在规律。3、4、5是作者随手摘取的几幅小景,
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给人似曾相识的审美感觉。6句虽未点明绘画原理,
但作者的分析说明却完全吻合传统的画论,这样的布局同国画采用以大观小的画
法、尺幅之中具千里之势的道理是一样的。
六、课堂练习
精读__第6段,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此段的说明要点。
2.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艺术效果是如何形成的?
3.园林内装镜子,请用物理学知识对这一设计依据的原理及产生的效果作简
要说明。
选三位同学回答。
明确:1.这段话的说明要点是花墙和廊子的特点。
2.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
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因而形成了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艺术效果。
3.装镜子是运用物理学光学中平面镜成像原理,通过反射,层次加多了,景
致更深了。
七、布置作业
1.课后了解有关说明方法的知识,简析__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复习《中国石拱桥》《桥之美》,找出两文中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弄清__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揣摩语句,体会其丰富的内涵;
比较阅读,深化对于说明方法的理解;延伸拓展,有助于课内知识的消化及能力
转化。
[教学步骤]
一、把握__所采用的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1.教师简单介绍有关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的知识。
多媒体显示:
关于说明方法: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
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的方法。当然,作者也有选择的
自由。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引用、下定义、分类
别、作解释、列图表等。
说明方法及表达作用一览表
2.要求学生分析__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结合实例体会其作用。
(1)学生圈点勾画,独立分析。
(2)小组内交流看法,求同存异。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存同析异。
明确:__采用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分类别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
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②作比较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
可绝不讲究对称。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③引用
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④举例子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
⑤列数字
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画美。
二、比较阅读,加强对说明方法的理解
运用从__学到的知识分析《中国石拱桥》《桥之美》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语文科代表组织全班同学交流,最后科代表作总结发
言。
明确:《中国石拱桥》和《桥之美》选用的说明方法有:
(1)打比方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桥洞不是普遍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2)举例子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
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江南乡间石桥长桥风雨桥
(3)列数字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
(卢沟桥)桥长265米
(4)引用
唐朝的张族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
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更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三、揣摩语句,理解语句丰富的内涵,体会__表达方式灵活多工程公司简介 变,语言简洁
生动的特点
1.多媒体显示: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3)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4)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5)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去掉往往好不好?)
(6)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罗,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
满眼的珠光宝气
(这个描写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学生朗读句子,悉心体味,思考。
明确:(1)标本原指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
物、矿物。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用这个词非常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
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广泛影响。
(2)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
(3)不能去掉,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4)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
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
可以大量复制。
(5)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了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一
层意思。
(6)这句子写出了藤萝争春的情景,烘托园林的繁华气氛,生机盎然,沁人
耳目。
2.学生另找几例品评涵泳。
如: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
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句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
什么意思?
明确: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
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真正隔开,而
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跟前,而是渐次展
开,给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四、课堂小结
__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既突
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实为一篇难得的好__,显示了叶
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在领略苏州园林艺术美的同时,借鉴作者说
明的技巧,力求学以致用。
五、课堂练习
仿句训练
1.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
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
目的,他们讲究讲究讲究讲究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
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要求:仿照本段,利用总分总的格式写一段话,要求分说部分用一组排比句。
2.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
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要求:利用分总式的格式写一段话,要求分说部分结构要整齐,冒号前后为
因果关系。
学生任选一句仿写句子,然后选两位同学回答,其余同学评价。
六、布置作业
1.请用一段文字介绍你所在的班级室内布置情况,要求说明顺序条理,至少
运用两种说明方法。
2.预习《故宫博物院》,查找有关图片和资料。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一、写作活动设计
1.请向别人介绍你的居室,要求体现居室的个性特征,至少运用两种说明方
法。
2.运用你从课文中学到的欣赏中国园林的知识,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
提示:①要注意园林各方面的布局是否妥当适宜,具体景物布置是否自然合
理。
②注意抓住特点来写,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和合理的表达方式。
3.以你现有的知识,向从未听说过或只知其名的人介绍苏州园林,你打算如
何介绍?请写一段文字。
二、猜读活动
下面的诗句写的是苏州园林的__景。
(一)、
鸟啼花落屋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二)、
叠石疏泉不数旬,水芝开出似车轮。
石幢一尺桃花雨,便有红鱼跳绿萍。
提示:(一)假山,(二)荷叶或鱼戏莲叶图
三、收集介绍苏州园林的__,包括从建筑学、介绍园林历史、导游、游客等
角度介绍的说明文以及写景、抒情的游记。组织一次以苏州园林大家谈为题的读
书交流会。
提示:可在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也可上网搜寻。
四、开放性探究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绿地是城市之肺
绿地是城市之肺。科学测验表明,每人呼吸需氧量由150平方米的绿叶面积
提供,也就是说每人须依靠一株枝叶繁茂的乔木的产氧量而得以健康生存。在绿
树成荫的城区,空气中的细菌可减少3至6成,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氟化氢等
有害气体被绿色植物__、__、__,灰尘减少10%至27%,城市噪音减弱。清洁、
安静的绿色世界有利于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患者调养和康复,人均寿命可
延长2至3岁。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的都市人,在园林化的环境中,中枢神经、呼
吸、血流得到调节,视、听、嗅觉和思维的灵敏性得到增强。人的生命与绿树的
生命本是交融一体的,绿树是人类生命之源。那些为眼前利益而肆意伐树毁绿的
人们,可曾意识到他们的举动无异于操利刃戳杀自己的心肺,残害自己的身躯啊!
据专家估算,我国某个大城市每年因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工作日损失为620万
个,经济损失达4亿元。如增加城市绿化,无疑可大大减少这笔损失。
(1)选段的三个空格里,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A.过滤阻挡吸收B.过滤吸收阻挡
C.吸收阻挡过滤D.阻挡过滤吸收
(2)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____。
(3)据专家估算中加粗词删去好不好?为什么?请作简要回答。
(4)文中画线句使用了列数据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为了说明__。
(5)精读全文,请列举出城市绿地的作用。(至少答出6点)
(6)人的生命与绿树的生命是交融在一起的一句中交融一词能否换成交织?
为什么?
参考答案:
(1)D
(2)绿地是城市之肺
(3)不好。删去专家的,就影响了说明内容的权威性、科学性。(只要能从说
明效果、说明语言准确性的角度讲清原因,且言之成理即可)
(4)伐树毁绿危害健康,影响工作,以致造成经济损失
(5)①提供氧气②减少细菌③吸收有害气体④减少灰尘⑤减弱城市噪音
⑥有利于心脏病、高血压、神经衰弱者的调节和康复⑦调节中枢神经、呼吸、
血流⑧增强视、听、嗅觉和思维的灵敏性⑨减少疾病引起的经济损失。(答出
其中6点即可)
(6)不能。交融指组合在一起不可分;交织指合在一起是可分的。用交融更能
体现人的生命与绿树生命的密切关系。
2.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题目。
江苏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
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东坡诗句:宁可
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瘦,无竹使人俗。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很
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
出,此即个园春景,稍前又有生肖之假山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
竹林相映成趣。
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阴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
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面前,这就是夏山。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飘香,
苍翠生凉。
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楼,循楼而去,秋从夏雨声中入,长廊尽头便是秋
山。秋山全用黄山石堆叠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
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
气象果然不同一般。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
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步下秋山,过透风漏月亭,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叠而成的冬景。一只
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用残雪堆就。山脉、山顶终年积雪。南面有一堵白围墙,墙
上开了四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1)解释下面短语中加粗的词。
①石笋参差
②石桥俨然
(2)扬州个园得名的原因是________。
(3)下面最能概括个园特点的一句话是
A.江苏扬州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
B.园中遍植翠竹,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
C.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D.个园四季的景色各具特点。
(4)__介绍个园,是按____顺序写的,表明这一顺序的词语主要有:__x、__x、
__x、__x。
(5)从文中可以看出个园的建造所追求的是春之__x、夏之____、秋之____、
冬之____。(各填一字)
(6)__的结构形式是
A.总分B.分总
C.总分总D.并列
(7)说明语言有平实和生动之分。__多用____的语言来说明。试以个园春景
一段为例谈谈其语言运用的妙处。
参考答案:
(1)①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②形容齐整。
(2)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
(3)C
(4)空间步入绕过转过步下
(5)趣凉爽寒
(6)A
(7)生动运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及生肖相映成趣
等词句,具体生动地说明了个园春景的妙趣横生,给人以真切感。
●备课资料
一、课文导读
精细的观察是写好说明文的关键
《苏州园林》教学一席谈
写说明文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准确把握客观对象本身的特点,《苏州园
林》是个极好的例证。
苏州园林是我国最著名的园林建筑,共有一百多个,颇富盛名的也有十来个。
这些园林集中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巧夺天工,争奇竞秀,具有很高的艺术
性。要在一篇短文内详细介绍苏州园林,一定要经过精细的观察,才能以简驭繁
地把握它们的共同特点。
在精巧观察的基础上,作者把各个园林加以比较分析,透过各个园林独出心
裁的布局,找准了它们异同之间的特征,以精练、简洁、浅显的语言加以说明。
__指出,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各个
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具有图画的美感,这正是苏州园林建筑最
重要的共同特点。接着根据园林景物的种类,分门别类说明园林的画意主要表现
在四个讲究上,即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
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__下文有四节文字,详细阐述每一方面园林景物体现出来的图画的美感。后
面又以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发端,引起__最后三节,分别说明园林的
画意还表现在设计者和匠师们注意每一角落景物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和雕镂
美、屋内布置的色彩美。__采用先总后分式的结构展开,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
的认识作为一条线索贯串全篇,园林的特点阐述得十分透彻,留给我们的印象也
十分深刻?。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用心体会精细周密的观
察是写说明文最重要的基本功的道理,培养通过观察把握事物特征及其内在规律
的习惯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阅读、写作说明文时站在较高的起点上。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2
课型:
教读课
教学设想与目标:
1、学习__围绕说明对象的总特征,先总后分,由整体到局部条理清晰地说
明事物的写作方法。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继续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
4、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预习提纲:
1、通读课文,初步领会课文结构;
2、给生字词注音,初步扫清字词障碍。
课时分配计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步骤:
1、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石拱桥》,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认
识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但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中国的园林艺术又怎样
呢?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家陈从周曾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足见苏州园林之美。今天我们又来学习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一篇介绍中
国园林建筑特点的__《苏州园林》。
2、词语教学:读准下面的字词并解释:
(1)轩榭:(见课本注解)
(2)因地制宜: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3)标本:本意是经过整理而保存原形的动物、植物、矿物等实物样品,
供观摩、研究之用;文中借来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的价值。
(4)败笔: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画画得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
句。
(5)图案:有装饰意味的花纹或图形,以结构整齐、匀称、调和为待点。
(6)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峦,小而尖的山;嶂,直立如屏障的山
峰。文中指假山堆叠的形状。
(7)俯仰生姿:有的向下,有的向上,形成各种美好的姿态。
(8)珠光宝气:珍珠与美玉发出的光辉。
(9)闲适:闲静舒适。
(10)明艳照眼:鲜明艳丽,使人眼明目亮。
(11)丘壑:深远的意境或思虑。
(12)嶙峋:(见课本注释)
(13)镂空:雕刻出穿透材料的花纹或文字。
(14)蔷薇:花名,落叶灌木。
3、学生看课本前面插图,说说自己的感觉。(自由发言)
4、自由朗读课文,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5、发言明确各段的中心句。(美女英语怎么写 教师随时提示与点拨)
6、每段的中心句找到了,那么这篇__的呢,作者对苏州园林有怎样的印象?
(第一段中心句: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7、说明:“标本”一词,在这里比喻有代表性的人和事物。也说是说通过
苏州园林这样一斑可窥我国各地园林之全豹。足见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中的地
位。“不该错过”则说明了苏州园林的认识、欣赏价值。
8、问:苏州园林在哪一点上可作为中国园林的标本?这就是第二段中的内
容。
9、说明: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换
句话来说就是无论何时何地都“如在画图中”。这就是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10、如何实现这一点?那就是四个“讲究”,一个“一切”。四个“讲究”
是从大的方面来说,“一切”是说处处讲究图画美。
11、引导学生理清结构,板书:
苏州园林
1节:是我国园林的标本
2节:总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处处如在图画中)总写
3节: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4节: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5节: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主
6节: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7节:每个角落的构图美
8节:门窗的图案美次
9节:建筑的色彩美
12、体会词语的准确性:(结合练习第二题进行)
13、__用了那些说明方法呢?
14、学生找出来后发言,教师适时提示点评。
15、明确:__和《中国石拱桥》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
(1)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
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2)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
福建漳州的江东桥……
先介绍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然后再用具体例子做例证,这样有点有面,
既增加了__可信度,又使__血肉丰满。
作比较: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
(2)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通过比较,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
打比方:
(1)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2)桥洞不是普通的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打比方可以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列数字:
(1)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2)(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
一,米到21.6米。
采用列数字的方法,读者可以通过确定的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
数字的精确,是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引用:
(1)唐朝的张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2)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
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引用别人的话或有关资料,可以增强__的说服力。
16、知识迁移训练:(练习四)
1、从课文中领会到哪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因为正如文中所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所以从文中获得
的有关欣赏园林方面的知识可以得到迁移运用。学生能够领会到的方法,概括地
说,是要注意园林内各方面的布局是否妥当适宜,具体景物的安置是否自然合理
等。
2、写一篇__,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200字左右。
也可以介绍村庄、街道或小区等,要注意抓住特点来写,并适当运用一些说
明方法。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3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__结构和说明顺序
2、品读课文,学习__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会__灵活
多变的表达方式
3、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
灿烂文化的热爱
该节课教学目标目标清楚明白、具体,易激发兴趣,包括了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符合教学要求、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学习
__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会__灵活多变的表达方式
该节课教学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内容主次分明,抓住关键,结构合理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被称为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仰仗苏州园林苏
州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园林城,大小园林数量之多、艺术造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
何地区所罕见,“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可以说苏州园林是集历代
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今天让我们听着现代著名作家、苏州人叶圣陶先生的介绍走
进苏州园林
从名句下手,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听配乐朗读,欣赏园林美景,初步了解苏州园林并思考以下二个问题
1、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三、阅读评说,领略苏州园林之美
1.粗读课文,梳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表现形式,用“苏州园林美在——”说话
(__怎样分项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四个讲究)(此意在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大致
内容,理清课文总分结构,迅速识别中心句与支撑句学生可说:苏州园林美在亭台
轩榭的布局(3段),美在假山池沼的配合(4段),美在花草树木的映衬(5段),
美在近景远景的层次(6段)
2、苏州园林讲究完美的图画除了上述四个讲究之外,还注意了哪些细节?
(注意角落的图画美(7段)、注意门窗的图案美(8段)、注意色彩搭配的协
调美(9段))3、寻读课文,评说园林图画美的内涵,用“苏州园林体现出的美”
说话
(抓住文中与图画美相关的词句,学生很快能深入理解:苏州园林建筑的布局
呈现出不对称的美(美术画),假山的堆叠体现出艺术的美,池沼周围景物的配置
追求自然的美、变化的美,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的美,花墙和廊子增加了景
致层次的美,角落装饰体现出别致的情调,门窗体现出工艺的美、图案的美,色彩
体现出搭配的美??)
三、重点研读,把握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
1.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3-6段,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方
面探索苏州园林具有图画美的原因(小组合作,画出关键词句,并进行圈点批注)
思考: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如何创作这幅完美图画的?苏州园林的
美究竟有什么特点?(此为主问题)
(通过此问题的探索,使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对苏州园林的特点有全面的了解,
也对欣赏园林艺术的方法有初步的了解,并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学生交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品质的训练,要巧妙地插问,承上启下,
使课堂教学流畅,教师可对学生的回答稍作补充评论,既起到点拨作用又提高学
生的认识
语言是__的灵魂,__语言简洁生动,准确而充满情趣要把探求苏州园林的艺
术之美与品味__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结合起来,以体现语文课堂的本色
③对于__提到的艺术特点的品析,应随即播放相应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消
化)
各种学习活动设计具体,充分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材施教,调动学
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遵循常规但不拘泥,根据学生的差异和特点,从具体到抽象
对教材进行处理,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设计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形
式多样,分量与难度适中
交流内容预设:
(1)亭台轩榭的布局有自然之趣酮洛芬 (此处主要扣住“绝不讲究对称即可)
(2)假山池沼的配合有“入画之感(这一部分重点研读,为学生精读文本
提供范例,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A、假山的特点
假山的总体特点: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具体表现为
三个方面:造型,它们千姿百态,重峦叠嶂;搭配,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效
果,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都能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教学时用“改词”、
“换词”、“移词”、“减词”等方法引导学生比较、推敲、品味,体会语言的
精妙之处)
⊙辨析“艺术”与“技术”学生思考: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
仅是技术删除“仅”字,说“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行不行?为什
么?为什么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是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改成“假山的堆叠,可以
说是一项技术而不仅是艺术”行吗?
⊙全在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
候忘却身在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能否改成“一生中见过许多山水风景的形
象,深知其中的趣味”?
B、池沼设计特点
池沼的设计大多引用活水,因地制宜,根据园林的具体情况布置
池沼要求学生说出四点:
一是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二是水面成河道模
样,设计决不雷同的小桥;
三是河岸高低屈曲任其自然,再布置一些湖石,或种零星花木,宛若自然,
目的是为了“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补充说明:可与《小石潭记》里的描述“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和“斗
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比较由此可见苏州园林的设计者们所追求
的这样的一种自然之趣,都是为了取得称为一幅画的效果)
四是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增加了园林的生趣,而且水中养鱼种荷,“鱼
戏莲叶间”又是入画一景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可以改为“决不
相同”吗?不可以,“雷同”是不该相同而相同的意思,突出了苏州园林桥梁的
各具情趣)
⊙用减词法品味下列修饰限制性的词语,领悟它们准确的表达作用如:
①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大多”说明比较客观,不排除个别②水面假如
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③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
(3)花草树木映衬的画意之美这个环节利用抓关键词的方式,抓住“映衬”
一词,让学生思考:苏州园林的花草树木是如何映衬,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4
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素有“园林之城”,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
甲江南”之美誉,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
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不妨看看人教版八年级上《苏州园林》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一、学习__围绕中心,从整休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法。
二、培养学生在占有一定材料的基础上(或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事物
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事物的共同特点的能力。
〔教学设想〕
采用比较教学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引子:用比较的方法导入课文,解题激发学习的兴趣。认读:朗读课文,认
字解词,熟悉课文内容。疏导:理清__的脉络,了解作家的写作意图,懂得各部
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时间要延续到下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引子
〔预习:看电影、看画片、看课文,让学生对苏州园林有所了解。〕
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影片介绍了哪些园林?
学生先口述后,老师明确。
再回答第二个问题:说说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
二、认读。
1、结合“思虑和练习”四,教师给予朗读指导,要求“读音清晰,速度适
当,语调舒缓,特别是一些关键性的说明语句,更要注意读清楚,”以同桌为互
助组,进行朗读练习。然后由几位学生示范朗读或听录音。
2、在朗读课文的同时,把需要认读的字和理解的词提出来。教师随即板书
归类或出示小黑板。
三、疏导。
问: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
明确:“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
苏州园林的影响。“〔指导学生将重要的句子划出,重要的词加黑,养成自学的
习惯。〕
开头写总的印象,揭示了__的写作意图:让大家用艺术的眼光去鉴赏苏州园
林。
明确了写作意图,接着就该弄清__的布局。
第一步:用一个短语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二步:综合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掌握贯串全文的脉络。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弄清__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思考和练习,做几项练习,扣住基础知识,
提高理解词义的能力和掌握几种语言表达的方法。最后一个环节是写作。不要简
单地让学生做一个现成的题目,而应进行意在锻炼思维的有针对性的训练。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三步:弄清总写与分说之间的内在联系。
问: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那样明确,但作者为什么在句子中加
上一个状语似乎呢?岂不矛盾?
老师明确后,学生讨论。
问:第七到第九自然段是第三段的后半部分,它与前半部分,与第二段的关
键句在结构上的联系怎样?
学生口述后,老师明确
教学目的
一、学习__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
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二、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
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三、学习方位词。
教学设想
一、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__的“预习提示”,理清本篇的结
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的方式进行。
二、重点研读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明可一读而过。在讨
论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
筑物的特点而定。
三、师生共同总结,当堂完成一定量的练习。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扫除文字障碍;
1、给下列黑体的字注音:
金銮(lun)殿蟠(pn)龙鎏(li)金
玉玺(x)妃嫔(pn)湛(zhn)蓝
上谕(y)傀儡(kuli)翊(y)坤宫
修缮(shn)击罄(qng)诏(zho)书
2、解释黑体的字:
举世闻名(全)溥天之下(同“普”)率土之滨(沿着)
残破不堪(忍受、能支持)
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阅读“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
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
1、教师发下示意图(部分城门、宫殿名称可预先填上),要求学生依照书
上的导游去游览故宫。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把书上提到的城门、宫殿在图上填全,
并用线条和箭头连结起来,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布局有总的印象。
2、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
(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作口述。)
3、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归纳: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
三、导读,讨论重点问题:
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前朝──太和殿;内廷──养心殿)
3、研读5——8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
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3)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
计的主要特色吗?
(4)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师生讨论后明确:
写太和殿:
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
金锁窗、朱漆门。
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星空桌面 、金龙、双龙戏珠、单龙
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
7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
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
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
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
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
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
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
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请注意方位词语用
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
4、研读17——18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讨论:
(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2)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
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
四、总结,完成课堂练习:
1、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
明确: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
心殿。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主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
现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
而知全貌。养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动中心,__较详细地介绍封建帝王的罪恶历史,
说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自然能体现出“故宫”的特征,所以__也作重
点说明。
2、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
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
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3、课文2、21段以及4、11段在__主体部分各起什么作用?
明确:2、21段都是对故宫全貌的总写,而且前后呼应。这两段之间的部分
则是对故宫建筑的分写,这样显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4、11段分别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总写,这两段后面的部分又是对
“三大殿”和“内廷”的分层。11段在全文中还起着分界、过渡的作用。
5、至此,明确__采用的说明顺序:
__是按照先总后分再总的顺序写的。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
写去。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__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受
十分明晰。
6、课堂练习:
(1)在()内填字来完成短语,并按要求归类:(只填序号)
①规模(宏)大②庄严肃(穆)③大肆挥(霍)
④重重殿宇⑤举世(闻)名⑥(焕)发光彩⑦烟雾(缭)绕
⑧腐朽昏(庸)⑨龙凤(呈)祥⑩池馆水(榭)
名词短语④⑩动词短语③⑤⑥
形容词短语②⑧主谓短语①⑦⑨
(2)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故宫就是古时候所说的紫禁城。太和殿就是金銮殿。东西六宫的养心殿则
是清朝二百年间封建帝王统治活动中心。(√)
②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层层殿宇,重重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
③课文之所以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是因为这两座宫殿规模最大,装饰
最绚丽,能集中体现故宫建筑群的艺术风格。()
④《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三篇说明文都是按照先
总说后分说的顺序说明事物特点的。()
(3)课后完成“揣摩运用”四的练习。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5
《苏州园林》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三单元的一篇说明文。这篇课文就像是一
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美的奥妙。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
具匠心的苏州园林总的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__没有泛泛地介绍苏州园
林的景物,而是抓住“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
画”这一总体特征,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小处,作了富于艺术性的说明,从
而使读者不只了解了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领会到园林独特的美是经过精心布置
而又不损自然的美,同时,还能让读者从中获得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是一
篇说明文的典范,对指导学生写作、陶冶学生的情感大有稗益。
【教学理念】
1、对于八年级的学生学习说明文时,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阅读
说明文的方法:明确说明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找出说明方
法;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并学会在写作中对这些知识进行合理的
运用。
2、摒弃保守的“串讲”教学模式,设计“课前预习了解──创设情景导入
──自由式阅读──合作式解读──探究式拓展”五大环节。实施过程中以学生
的自读、自悟为基础,大力倡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沛发挥师生双
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发明性。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说明的顺序。
2、学习__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3、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古老园林的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__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体会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安排学生预习课文,找出生字、生词,在预习本上正确注音、写字。
2、教师收集有关苏州园林的有关介绍的文字和图片,设计成课件,以便学
生更直观的了解苏州园林的有关知识。
【教学流程】
一、课前积累
学习课文之前,让学生充沛预习课文,结合手中的资料书,了解苏州园林的
概况,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同时要求学生在熟
读课文的基础上,探究课后习题,并将有关字词摘录到预习本上,养成良好的预
习习惯。
(由于我们的学生生活在农村,缺少对奶茶烧仙草 苏州园林的感性认识,缺乏对苏州园
林的了解。因而课前的积累意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苏州园林,为学习好课文打下基
础。)
二、创设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故宫博物院》中作者是这样描写御花园的
“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松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
点缀其中。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由此可见,苏州园林在我国古代园
林设计中举足轻重,可谓典范。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编
辑家叶圣陶先生步入他的美文《苏州园林》,去感受一下苏州山水亭榭独特的景
致,别有的韵味。
接着教师出示课前找好的苏州园林的补充资料,让学生更详细的了解苏州园
林,增加感性认识。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胜利的一半。”好的导人可以把学生引人新课的
“大千世界”,激其情,引其思,营造和谐的气氛,为学习课文铺设基石。为此,
学习课文之前,首先借助学生熟知的课文知识,与学生一起回忆旧知识,引入对
新知识的了解。再借助资料补充完善,巧妙过渡到课文的学习。)
三、自主式阅读课文
1、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下面几方面人手。(板书:明确说明文的对象,
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
的准确性的特点)
(这是八年级学生第一次具体接触说明文,应该让学生掌握如何阅读说明文
的方法。这样对学习说明文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做到以下几点:
⑴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圈划不理解的词句;(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
⑵找出概括苏州园林一起特征的句子。
(学课文的开始让学生一段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要老师代替代替,让他们靠
自身能力去探究,去发现;努力做到自学文中的生字词,自悟文中的精彩之处,
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合作式解读课文
1、师:课文先后多次提出“图画”,请同学再仔细阅读课文,用“圈点法”
找出这些句子。(学生回答,相互补充,共有10个句子。)
2、老师要求学生把这些句子依次标明序号,并简要小结:“这一幅幅生动
的。图画”告诉我们苏州园林色彩的美,结构和布局的美,体现出园艺家们独具
匠心。请同学在小组中讨论,这些句子中,哪几句是写整体?哪几何是写局部?
哪儿是写细部。(学生先以4人小组讨论,而后在班级发言交流。)
老师出示相应的课件结构图:整体──局部──细部,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写
出序号,概括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
师:我们再联系上下文,看看这些局部和细部说明的对象分别是什么?(学
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找出相应的说明对象。)
师:可见,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
处处都注意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强调苏州园林的总体特
征,由此,我们可以在说明文的阅读和写作方面获得什么启示呢?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让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小结:在作者笔下,苏州园林变成一幅幅大小错落,千姿百态的图画,游览
者置身其中,“如在图画中”,读来令人美不胜收。
3、以优美的古等独奏曲为背景音乐,学生自由选择课文段落朗读。
(赏佳音、品美文,充沛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学生找出课文中表示说明语言的
准确、简练、生动的句子。)(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4、师:要想把事物说明得好,还要讲究方法。说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有:
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如、列图表、摹状貌、引用等。
(指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并举例。教师出示相应的句子,指导学生体
会。)
(在合作解读课文的过程中,主要是教给学生学习说明文的方法。"授之以
鱼,不如授之以渔"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6
教学目标:
熟悉课文,把握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把握全文结构、说明顺序,把握中心句的特点与作用。
细读课文,理解__说明语言的多样性、精练性。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特点。(标本—完美的图画—四个讲究、三个
细节)
理解课文说明语言的多样性、精练性黄月季 。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出示对联)
师:俗语说“上有天堂”,大家知道下一句是什么吗?(下有苏杭)
投影: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还有两幅对联: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冠江南。
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全国园林之全豹。
明确::“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总的赞美了苏杭,而第2、3联,明确
得写出苏州园林在全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苏州园林》,看他是怎样写苏州园
林的。
二、了解作者、解题
大家看课本105页的注释,补充:叶圣陶先生,江苏苏州人,22岁之前,
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而且有深厚的感情。这篇__是叶圣陶先
生为摄影集《苏州园林》所写的序言。知道什么是序言吗?序言:一般写在着作
正文之前的__,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的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
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而这篇__就是介绍摄影集《苏州园林》的。
大家看注释,课文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诸”字是
许多的意思,就是说,这篇课文不是单独讲某一个的,而是总的讲苏州园林。“拙
政园”是苏州园林的四大名园之一,还有沧浪亭、狮子林、留园。“寄深眷”表
明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深切情意。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看叶圣陶先生是
怎样介绍苏州园林的。
检测字词
1、注音:
轩榭(xuanxie)重峦叠嶂(chongluandiezhang)丘壑(qiuhe)嶙
峋(linxun)
相间(xiangjian)池沼(chizhao)应地制宜(yingdizhiyi)
2、解释词语:
(1)因地制宜: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2)败笔: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画画得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
句。
(3)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峦,小而尖的山;嶂,直立如屏障的山
峰。文中指假山堆叠的形状。
(4)俯仰生姿:有的向下,有的向上,形成各种美好的姿态。
(5)珠光宝气:珍珠与美玉发出的光辉。
(6)明艳照眼:鲜明艳丽,使人眼明目亮。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想想
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这些共同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时间大概5—7分钟)
明确:(第2自然段)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务必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
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些共同特点表现在七个方面:
前四个方面学生比较容易找到,后面三个要稍为归纳(第7、8、9自然段)
板书: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的构图美
门窗的图案美、雕镂美
建筑的色彩美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7
内容和步骤: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提问: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提问:第二段可以分几层?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
——两层:
(1)(3—6)从小大方面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7—9)从不可忽视的三小处,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处处入画”。
第一段与第二段是总分关系。
二、讲析第一段(3—6)
1、指名朗读第一层:
2、指导分析第三段:
(1)指名概括段意。明确说明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即“不讲究对称”,
有“自然之趣”。
(2)提问: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发明
确的认识。
3、指导分析四段。
(1)指明概括段意。
(2)引导分析说明层次。
4、指导学习五段。
(1)指名概括段意
——说明苏州园林花草树木的映衬富有画意。
(2)逐句分析。
(3)提问:这段文字表达上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这段文字以说明为主,也适当插了描写和议论。
说明文的描写,着眼于说明特征,并且比重不大,只是稍加点染起辅助说明
作用;说明文中的议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5.学习6段
1)指名概括段意。
2)分析:第一段主要用解说方法,突出了巧妙的设计和安排,能给游人以
画意实感。文中的两个“更”字与“多了”与“深了”紧密呼应。
三、指导分析第二层(7—9)
1.齐读第三层;
2.提问:这一层说明了哪些细部内容?与__的说明中心是否吻合?
3.讨论第7段首句的作用;
——这一句既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又是本层次的总说句在结构上起到承上
启下的作用。
4.小结:
——这一段紧紧围绕第一段提出的说明中心,进行了具体说明,是全文主体
和重点。
四、讲析第三段(10)
1.提问:这段文字是否多余?
——这段文字交代说明,是不可忽视的结语。它.总结了全文给人以余味,
再次激起了读者急于一游苏州园林的强烈愿望,也使行文缜密。
五、.总结课文
1.归纳中心:
——__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再现了它的画意美显示了设计者和工匠
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2.归纳说明文的一般特点,.总结__的.写作特色。
——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切当安排说明顺序,灵活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语
言准确明晰。表达充分严密。这是一篇典范性说明文,构思缜密脉络清楚,说明
准确,叙述生动是__的显著特点。
六、作业
1.参观本地塔楼亭庙等古建筑或具有古典风格的现代建筑,仿照范文,写
一则“观察日记”;
2.试就议论、描写、记叙三方面的语言各抄几句。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8
【教学目标】
1、理解__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
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__的结构。
2、难点:__语言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他曾
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20
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
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
圣陶全集》。
__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
有深刻的体会。
__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
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
们很好地学习。
二、朗读课文
要求:掌握字的注音,进一步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思考作者怎样向读者介
绍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三、从写作构思入手,分析__结构
学生提问,共同探究。
提问: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找出__说明事物特征的课文内容,即第2段中“一致追求的是:务
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是贯穿全文的中
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提问:作者怎样抓住中心构思全篇,安排全文的结构呢?
由同学讨论,教师归纳。
__开头:结合重点词“标本”(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的实物,
这里有“范本”的意思)、“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理解苏州园林
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全文的总起,确立__说明的对象——苏州
园林(总体)。
提问:第2段课文,作者围绕苏州园林共同特征,写了几层内容?
讨论归纳:
第一、撇开不同点,专说共同点。
第二、苏州园林共同点具体在四个“讲究”。
第三,再一次强调共同点(“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
第四,用游览者的话证实作者的评价——突出__是从欣赏者的角度描写的。
提问: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
第2段是总说,其他是分说。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
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以上四方面是重点,作者作详细说明。
提问:课文第7、8、9段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
__收尾留有余地,令人回味。
思考:__说明事物的顺序是怎样的?讨论归纳:
从全文看,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
顺序。
提示:__先总说后分说的结构层次在段中也有体现。以第3段为例作分析。
提问:为了能说明事物特征,给读者具体形象的感受,作者要选用恰当的说
明方法。试找出第3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归纳:
运用作比较、打比喻的说明方法,说明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园林是美术画,
讲求自然之趣。
四、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一。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9
教学目标
,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清总说、分说的结构,把握__描述的苏州园林的特征。
体味__语言的多样性,揣摩用词的
准确性。
0领略作者笔下的图画美,从而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理清__结构,把握__描述的苏州园林的特征,体味__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查阅有关叶圣陶的资料,有关苏州园林的图片或自己和家
人的照片。有去过苏州园林的,就依照课前布置所做的准备,向大家作介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
整体感知
导人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凡到过苏州园林的人,没有不被苏州园
林典雅别致
的景色所陶醉的。下面请到过苏州园林的同学向我们展示一下照片,并加以
介绍。(学
生的介绍大致是支离破碎的、局部的。)苏州园林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我
们跟随现代著
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一同走进苏州园林,去感受那如诗如画的园林艺术世
界。
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教师正音。
大屏幕展示苏州园林风光片,配上古筝曲,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课文,
并思考下列问题:
a、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什么?其总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b、总结每个自然段的大意,理清__结构。
学生听读思考后,讨论明确:
a、苏州园林的总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
美的图画。“游园”“如在画图中”是__的总纲。其总特征具体表现在四个“讲
究”上。
b全文共10个段落。各段段意:◆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介绍苏州园林
的共同点;◆介绍建筑物的布局;◆介绍假山池沼的艺术;◆介绍花草树木的画
意;◆介绍花墙廊子的层次;◆介绍细小角落的图画美;◆介绍门窗的图案设计
和雕镂;◆介绍屋室的色彩装饰;◆结束语。
教师小结:
如此来读__,就把长__读“短”了,再来分析__的结构就简单了。我们来看
看课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事物的?
衅生自主学习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讨论明确:
第2段概括了全文的中心,因为这一段点明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以下段
落都是围绕这一特征展开逐一进行说明的。第2段与第3~9段是总说和分说的
关系。
从全文看,是按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从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
的逻辑顺序。
教师小结:
__准确地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恰当地安排说明顺序,把事物说明得有条不
紊、井然有序。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10
目的要求:
1、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3、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4、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学习重点:
1、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3、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__的语言特点。
学习难点:
了解__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
教具准备:U盘
教材分析:
__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作
者赞美苏州园林的美如画,实际上也是在赞美中国园林的博大精深,赞美设计者
和匠师们巧夺天工的技艺。同时,读者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方法:讲述。
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园林之所以获得“天堂”的
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设计巧妙,构思新颖,很有艺术性。下面就让我们
一起步入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一起体会一下它的“美”吧。
二、检查预习:
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读音写汉字、
xunxi{轩榭)lnxn(嶙峋)
jinshng(鉴赏)zhnzhu(斟酌)
池沼(zho)丘壑(h)镂空(lu)阑干(ln)模样(m)
2、借助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因地制宜:根据个地不同的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标本:这里指样本典范》
败笔:写字中写的不好的一笔或绘画中画的不好的部分。
嶙峋:枯瘦的样子。
3、朗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概内容,感受__要点。
思考:
⑴__的体裁是什么?
⑵__主要介绍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⑶从那些方面来具体介绍的?
4、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想法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三、自主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1)整体把握课文,划分结构层次,说出__的结构特点,概括段落大意
(2)精读第二段,找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为了体现这个特点,设计者
和匠师们都有哪些讲究?这种追求是为了实现怎样的目的?
4、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1)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你能找出与这些关
系照应的句子吗?
(2)课文第7、8、9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
(3)划出__的结构脉络,体会__的说明顺序
(4)细读__第4段,说出本段的说明中心及结构层次,体会说明顺序
四、点拨讲解
1、学习方法指导:抓住事物特征,采用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增强说明效
果。
2、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总: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
分: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图画美(总说)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分说)大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局部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图画美
门窗图案美(分说)小屋瓦色彩美细处
总: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运用你从课文中学到的欣赏中国园林的知识,介绍你游玩过的一座园林。
提示:
①要注意园林各方面的布局是否妥当适宜,具体景物布置是否自然合理。
②注意抓住特点来写,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和合理的表达方式。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练习。
方法:讨论。
过程:
一、情景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苏州园
林的美,这节课我们探究一下__,用怎么样的语言和手法来介绍苏州园林特征的。
二、自主合作学习:
{1}、(范读开头两段)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
1、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苏州园林甲江南)
2、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明确:
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
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
见各地园林之全豹!
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
林的标本。
3、(苏园特征)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
标本?)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4、(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
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12-21),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1、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
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
明确:有亭台轩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树木、有镂窗廊子……
3、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或云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十分
生动;或云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师
谈谈我的感想。
明确:或曲径通幽,或庭院幽深……倏忽间似乎深谙了其中的深味,转瞬间
又无法洞悉其神韵,完完全全被苏园图画的完美、内涵的博大精深折服,却不能
用言语表达!
4、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
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
阅读要求:⑴自由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⑵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提问:
a、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各语段间能否互换?
b、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
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
“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
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
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
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
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三)详解重点段落,体会__的语言美和画意美
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
⑴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
(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
⑵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
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精讲)
⑴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
的是什么原则?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怡情山水、置身山间,让人暂时“忘
却”尘世的喧嚣、烦忧!达到“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⑵引导分析说明层次。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
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
“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
“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
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
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⑶以下有关我校水假山的资料,及《于园》中的语句各表明了什么?
“惠荫园水假山的堆叠技法是采用数十块重达几吨的太湖石,横卧互压互咬,
合拢至中间,运用石拱桥的力学原理挑压堆砌而成,在我国园林中堪称孤例。”
“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胎于石,娠于磊石之手,男女于琢磨搜剔之主
人,至于园可无憾矣。”
明确:
a、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
b、成功的假山不仅需要奇石和能工巧匠,也离不开园林主人的精心构思;
自然界没有长得完全相同的真山,园林中也不应有堆叠得一模一样的假山。一句
话,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⑷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阿廖沙的性格特点 沼设计因地制宜,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
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⑴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
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
⑵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
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
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
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4、讲析第6自然段
⑴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
做想达到什么目的?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
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⑵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
吗?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
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四)、略谈其他段落
1、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美了吗?苏州园林
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
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2、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
别具匠心。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
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
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三、反馈和迁移
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
中找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
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最佳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年
四季不感到寂寞”
3、“鱼戏莲叶间”和“荷动知鱼散”这两句诗意境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欢
哪句?)__结尾叶老说“可以说的不止以上这些”的确,苏州园林值得我们了解
的还有很多很多,介绍苏州园林的方法和思路也不会只有__的一种。它要我们亲
身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执画笔来描绘、写__来赞美……
四、小结。
__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
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和眷
恋之情。
五、作业。
教后记: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11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初步了解说明文的要素,进一步了解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及说明语言的多
样性,初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初步把握文中苏州园林的特征。梳理__的写作思路,学写说
明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激发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整体特点,理清__写作思路
2、能够根据具体语境分析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的珍品,它的山光潭影、亭台楼阁、花木虫鱼、书
画雕刻,无一不是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创作,它的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
留园、网师园、怡园……蜚声中外,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来此观光游览、拍照
留念。同学们有去过苏州园林的吗?美不美?拍照片了没有?那你能不能概括出
苏州园林的总的特点呢?
这还真有点难度。不过,今天,我们可以跟随叶圣陶先生,一起走进他笔下
的《苏州园林》,看看他是怎么写的。(板书课题)
二、配乐朗读,正音知意
1、读了课文,同学们想一想,从文体上来看,这是一篇什么文体的__?(说
明文),这篇__是不是泛泛地介绍苏州某处园林的特色?
不是,作者是就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来写的,你能从文中找出概括苏州园林
整体特征的句子吗?
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一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一个
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齐读: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
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要求学生背过)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
图画而存在,绝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2、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
概括了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12
素质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用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事物特征的能力和准确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4、心理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大胆发言,说真话的良好心理品质。
教学难点:
准确地说明事物。
教学重点: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学生分析:本.教案是公开课上教师与陌生的学生力求一节课完成《苏州园
林》一文的教学设计,要求学生预习解决生字词。由于教师与学生互不了解,又
有许多听课和评课老师,因此紧扣教学目标设计了组织教学环节,力求调节好学
生情绪、激活学生思维。
全堂课的设计,教师把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学习范例、自主表达作为第一
要素。力求让师生忘记公开课的功利目标和压力,自然的、真实的展示自己学习、
探究知识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激趣
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我这人哪,自以为是很有个性的,但我很
想知道我在你们的眼里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告诉我好吗?请注意:特点就是我
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之处。(让学生自由的发言,教师适当评点,真诚地肯定找
出老师特点(包括缺点)的发言。鼓励学生说真话,说独特的感受。)
正如同学们所说,老师不完美,也说不上漂亮,可我很快乐,因为我是独一
无二的,我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也一样。同学们能
找出老师的特征,可以说我们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已完成了一半。因为我们这节课
要学习的就是用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征。
二、学生自己寻找苏州园林的特征并进行说明
1、请大家观看介绍苏州园林的影片,说说自己总的印象。
(学生一般会说出苏州园林很美,老师追问究竟美在何处。引导学生抓苏州
园林的特征。板书代表性的答案。)
2、定格一个画面,让学生鉴赏品位,理解苏州园林从整体到局部的美,指
导学生有层次的鉴赏和说明(板书代表性的答案)。
三、探究课文是怎样概括苏州园林特征的,体会课文说明语言的准确
1、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的叶圣陶先生曾写过一篇艺术性很强的说明
文来介绍苏州园林,我们来读一读看他是怎样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的。学生自
由读课文,然后找出文中概括苏州园林总特征的句子。
(明确: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讨论作者从那些角度来说明这幅画的完美的。
(明确:作者指出苏州园林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
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进景远景的层次,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3、比较先前板书的学生答案,思考并讨论作者说明顺序的清晰和说明语言
的准确,指出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
(指导学生理解说明顺序的由总到分,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
4、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语言的特点,找出文中还有哪些语句体
现了准确性。思考,除了准确以外,这篇说明文语言还有什么特点。明确其语言
的优美典雅。
四、拓展
有这样如画的园林,的确不愧人间天堂之美誉。其实,我们的祖国本就是一
幅宏伟绚丽的画卷,咱们的家乡绵阳,不正是其中精美的一笔吗?
1、看绵阳人民公园和富乐山公园的图片,学生按自己的喜好分两组,讨论、
概括自己所选公园的特点,比一比哪一个公园更好。
2、教师点评:同学们唇枪舌战,互不相让,真是难分难解。咱们请听课老
师来评判胜负好不好?大家假设老师们是外来游客,请你当当小导游向他们推荐
自己所选的公园,给大家4分钟的时间写解说词,每个组选出一名学生代表导游。
哪个小组最后吸引的游客最多,哪个小组得胜。当然,如果有游客投诉宣传不实,
有欺骗旅游者的语言,那个小组就取消比赛资格了。老师们,投诉请到我这儿,
"315"到了,我一定为消费者主持公道。学生写解说词。
3、选出的学生代表模拟导游。听课老师以掌声热烈程度评判胜负。
4、教师点评比赛结果,结束本课。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领会__思路,把握行文创作意图,提升说明类文体的写
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掌握总——分式结构形式,领会多种修辞使用的妙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和设计师严肃杰出的艺
术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总——分式结构形式,领会多种修辞使用的妙处。
【难点】感受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和设计师严肃杰出的艺术创造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激趣:(理解诗题,知晓诗人)
导入语: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开学时的大家反馈的假期旅行游记吗?老师今
天为大家展出这位同学拍摄的照片,其实这些照片只是苏州园林的美景中的一小
部分,今天我们一起去领略更多的美景,走进今天的课文《苏州园林》。
(二)初读感知
(解决生字词,大致理清课文思路)
1、大声朗读,圈画不认识的生字词,自主借助工具书完成,重点强调“镂
空”的读音。
2、听名家示范朗读音频,找出__围绕“苏州园林”主要写了哪些部分的美
景?
(学生回答并总结)
学生反馈:布局、假山池沼、花草树木、远景近景层次。
教师总结:讲究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三)深入研读
小组探究:作者为何在开篇就以总述句开头,这样写有何好处。
学生反馈:
A、先总述课文内容,给读者一目了然的景象。
B、行文上,脉络会很清楚。
教师明确:作者先指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全文的中心句,四个“讲究”
构成排比,四个“讲究”又照应接下来的几段行文,从总到分,这是我们说明文
中常见的结构形式,总——分式结构形式,总是对说明对象整体性质的概括,分
是从对象的几个方面、部分分别进行说明,这样使__脉络分明,结构严谨,且具
有某种艺术色彩。
(四)巩固提高
活动“我喜欢的句子”
学生反馈:
A、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结合了诗句。
教师明确:用诗把景物的内容表达出来,让严谨的说明文增添了艺术气息。
学生反馈:
B、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教师反馈:“据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五)小结作业
搜集祖国其他富有工匠艺术的景观,下节课展示交流。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14
教学目标:
1、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特点
3、分析写景诗的意境
4、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如何欣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再向大家介绍一篇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板书)创作的十四
行诗《蛔蝈与蛐蛐》(板书)。
二、教读新课。
1.指名朗读这首诗。正音。
2.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引导学生阅读注释①,教师补充。
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1795年10月29日生于伦敦。9岁时父亲去
世,母亲改嫁,济慈和两个弟弟由外祖母收养。15岁时母亲又病故,外祖母委
托两名保护人经营他们兄弟的财产。起初济慈是学医的,他喜好文学,但对医学
并不厌弃,通过考试获得内科医生执照,还继续学习外科。直到1816年11月
间,济慈才决心放弃医学,从事文学创作。他的诗诗中有画,色彩感和立体感都
很强。他认为,一个大诗人对美的感受能压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虑,这就是他
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他曾说,他可以深入到一只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样可
以“在瓦砾中啄食”。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诗人之一,他的诗
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维多利亚时代诗人、唯美派诗人、“意象派”诗人都受到他
的影响。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3.学生朗读,整体把握甲肝的传播途径 诗歌的基调,注意处理朗读语调,注意音步和轻重
音的正确掌握。
4、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空有虚名 ,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
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盛夏——蝈蝈的乐音
大地的诗歌充满生机
严冬——蛐蛐的歌儿
5.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
诗人创造蝈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济慈的创作思想,即诗应该给人以安慰,
并提高人们的思想。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那
就是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乐观地对待生活。
6、尾声:“从蛐蛐的歌中仿佛听到了蝈蝈的呜叫”。理解盛夏的蛔蝈和冬
天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这是诗人的联想,将冬天的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的蝈蝈的乐音。点出起伏不
停,点明中心: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
三、布置作业。
1.熟读成诵。
在理解诗的思路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诗。
课后练习:
诗人这样写,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
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本文发布于:2023-03-23 13:47: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ee05375200f9be9fbdf04398ffc35b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苏州园林朗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苏州园林朗读.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