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
夜红军为什么长征 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
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那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
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兴趣。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解释以下词语:
亭午:夜分:曦:
襄:沿:溯:
奔:疾:素湍:
回清:绝巘:飞漱:
清荣峻茂:晴初:
霜旦:属引:
二、一词多义
自自
.
三峡七百里中〔〕属
.
引凄异〔〕
自
.
非亭午夜分〔〕属神情与苏、黄不属
.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沿溯阻绝
.
〔〕
绝绝
.
山献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
〔〕
三、翻译。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四.理解填空:
1.文中描写三峡全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语句侧重突出三峡两岸山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特点。
2.文中从侧面突出三峡两岸山峰高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段从侧面写出三峡夏水湍急的语句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3段中说明作者对“春冬之时〞的三峡的总印象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问题探究
1.三峡的风光特点是什么?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
2.第二段从哪几方面描写三峡的水势?突出了江水怎样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一语句,我们可以联想到李白?早发白帝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名句。
4.三峡“春冬之时,那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画出描写三峡秋天景象的语句。这些语句突出了三峡秋天________________
的气氛特点。
6.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7.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①夏季:
②春冬:
③秋季: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文横,盖竹柏影也。何夜英文个人简历范文 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念:但:相与:闲人:
空明:户:遂:盖:
二、把以下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三、填空
1、全文以“〞为线索,根据作者的,以诗的笔触描绘
了,创设了一种的意境,表达了作
者的心境。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主旨句〕是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1〕〔2〕
〔3〕〔4〕〔5〕
5、“庭下如积水空明〞是一个比喻句,从前后文来看,这个比喻句的本体
是________。文中写“竹柏影〞,实际上是从侧面描写________。
四、构造: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
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五、考虑
1、你是如吞吐造句 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
2、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
六、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
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二〕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顶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
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
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解释以下加线词语:
1、交辉2、四时俱备3、晓雾将歇
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翻译句子
1、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简答:
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感情?
3、“书〞的意思是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
4、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5、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顶峰入云,清流见底。答: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
6、本文分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答案: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
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
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那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
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兴趣。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一、解释以下词语:
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上。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疾:快。素湍:白色的急流。
回清:盘旋的清波。绝巘:极高的山峰。飞漱:急流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晴初:天刚晴。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引:接连不断。属,动词,连接。引,延长。
二、一词多义
自自
.
三峡七百里中〔从,在〕属
.
引凄异〔连续。〕
自
.
非亭午夜分〔假设。〕属神情与苏、黄不属
.
〔相
类似。〕
沿溯阻绝
.
〔断绝。〕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类。〕
绝绝
.
山献多生怪柏〔极高。〕
哀转久绝
.
〔停顿,消失。〕
三.翻译。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假设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至于如何分辨翡翠好坏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在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
航。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盘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5.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间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四.理解填空:
1、文中描写三峡全景的语句是:__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
岩叠嶂,隐天蔽日___。
这些语句侧重突出三峡两岸山峰的:_____连绵___,___高峻_______的特
点。
2、文中从侧面突出三峡两岸山峰高峻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_
3、第2段从侧面写出三峡夏水湍急的语句有哪些?
_____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期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
4.第3段中说明作者对“春冬之时〞的三峡的总印象的语句是:
___清荣峻茂,良多兴趣。_
五、问题探究。
1.三峡的风光特点是什么?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
三峡风光的特点是:宏伟奇险,清幽秀丽。
从山、水两方面来写,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的特点;写水那么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第二段从哪几方面描写三峡的水势?突出了江水怎样的特征?
____从浩大、险恶、湍急等方面描写三峡的水势,突出了江水凶猛、湍急的特
征。_童话大全 ________
3.从“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一语句,我们可以联想到李白?早发白帝城?中:
“____朝辞白帝彩云间_____,_____千里江陵一日还。_______〞的名句。
4.三峡“春冬之时,那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原因是什么?
__原因是春冬时节雨水减少,三峡水流不再是浊浪滔天,水中泥沙含量减少。
___
5.画出描写三峡秋天景象的语句。这些语句突出了三峡秋天___肃杀凄凉__的
气氛特点。
6.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说明人们的感伤心情,更加突出三峡秋天凄凉哀伤的气氛。
7.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①夏季:水势迅急凶猛。
②春冬:风光秀丽奇绝。
③秋季:萧瑟凄凉。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文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念:考虑,想到但:只是相与:共同,一起闲人:清闲的人
空明:形容水的清澈透明户:窗户遂:于是,就盖:原来
二、把以下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
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织的藻和荇〔水草〕。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
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三、填空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根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
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的心境。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主旨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
人如吾两人耳。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1〕贬谪悲凉。〔2〕人生感慨。〔3〕赏
月喜悦;〔4〕漫步悠闲。〔旷达胸怀〕
5、“庭下如积水空明〞是一个比喻句,从前后文来看,这个比喻句的本体
是__月光。文中写“竹柏影〞,实际上是从侧一朵绿花 面描写_月光__。
四、构造: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
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记叙描写议论。
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表达,
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
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
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
五、考虑
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
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
的惆怅和苦闷。〕
2、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
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六、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
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
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顶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解释以下加线珍惜时间的例子 词语:
1交辉交相辉映2四时俱备季3晓雾将歇消散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欣赏
二、翻译句子
1顶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直插云霄,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两岸的石壁2016年什么命 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实在是人间天堂。自
从康乐以来,不再有能欣赏这奇丽的风光的人了
三、简答:
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
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感情?言外之意是自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只有自己才会欣赏这种奇
境。表达了作者对谢灵运的仰慕之情,又抒发了欣赏山水时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
以及自我欣赏、自鸣得意之情。
3、“书〞的意思是_书信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回复给谢中书的信
5.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6.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顶峰入云,清流见底。答: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
7.本文分_3_层,写出各层大意。
本文发布于:2023-03-26 23:02: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eb105c15c4c9dbe76c0639ae19135f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晴初霜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晴初霜旦.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