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南接青海,西邻新疆,北界内蒙古并与蒙古国接壤,东西长约700
公里,南北宽约500公里,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占甘肃总面积的42%。辖肃州区和玉门、敦煌2个
县级市,金塔、安西、肃北、阿克塞4个县,共有76个农村乡镇、522个行政村,有汉、回、蒙古、哈萨
克、裕固等26个民族,总人口近百万人。
历史文化悠久。酒泉以"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大约4000年前,这里已有先民游牧,繁
衍生息。西汉时期,汉武帝曾派遣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出击河西,因霍去病有功,汉武帝钦赐御酒奖赏,
霍去病将酒倒入泉中与将士共饮,酒泉故而得名。霍去病大败匈奴后,西汉王朝在河西走廊列四郡、据两
关、修长城、设亭障,对河西实行有效统治,酒泉从而成为汉朝经营河西、开拓西域的重要基地和战略前
哨。西汉、魏、晋、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延伸、扩展和繁荣,这里成为与西方经济、文化、艺术
交流的重要中转站,创造了以敦煌莫高窟为主体,包括敦煌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等在内的敦
煌艺术,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敦煌莫
高窟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保护单位,1991年又授予"世界文化遗产"证书。
自然资源富集。酒泉市以三大资源著称。一是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全市现有耕地面积168万亩,
草原6689万亩,宜农宜林宜牧荒地478万亩,年均日照时数3400小时,有黑河、疏勒河、哈尔腾河3
大水系,年径流量33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29.5亿立方米,建有大中小水库73座,历史上就是一个开
发较早的灌溉农业区,素有"戈壁绿洲"之称。目前已培育形成粮食、棉花、设施农业、啤酒原料、制种和
草畜乳六大主导产业,成为全国最大的啤酒原料生产基地、最好的制种基地以及全省重要的优质棉集中产
区和养殖业基地。二是矿产资源富周总结模板 集。矿产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全市已探明的5个成矿带有矿点572
处,构成矿床92处、矿种48类,均分布在走廊南北的山脉中。钨矿储量居全国第二,铬铁矿、石棉储量
居全国第三,菱镁储量居全省第一,黄金开采量居全省首位,新探明的玉门青西油田储量达1亿吨。境内
有27座水电站、4座火电厂和1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54.34千瓦,年发电量29亿度。初步培育形成了
石油化工、农产品加工、建筑建材、矿产品采选冶炼、轻工医药和电力工业等六大工业体系,成为全国和
全省有一定影响的石油化工基地和矿产品采选加工基地。三是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全市境内留存着大量独
具魅力的历史文化胜迹,有包括举世闻名的莫高窟、榆林窟在内的古代石窟寺7个,锁阳城、桥湾城、阳
关、玉门关等古代城关遗址27个,保存完好的汉长城13段,烽燧100余座,已查明的文物景点达1153
个,其中国家级文物景点14处、省级208处,目前已开发利用98处。莫高窟、榆林窟举世闻名,鸣沙山、
月牙泉独具神韵,阳关、玉门关、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蜚声中外,雅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雄宏壮阔,吸引着
大量的海内外旅游观光者,属古丝绸之路上的黄金旅游地段。特别是在中央电视台"西部名城"评选活动中,
酒泉以其厚重的历史、现代的文明荣获"最具人气的西部名城"殊荣。
区位优势独特。境内分布有玉门石油管理局、青海石油基地、核工业404厂、酒泉卫星发射中
心等28家中央、省属大中型企业和众多科研机构,兰新铁路、国道312线横贯东西,国道215线通达南
北,敦煌机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机场和下河清机场及临近的嘉峪关机场与全国部分城市通航,通讯网络
覆盖全境,信息交流四通八达。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2003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6.64亿元,比上年增长10.2%,位居
全省第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1061元(1337美元),位居全省第四。第一产业增
加值25亿元,增长8.59%;第二产业增加值45.95亿元,增长11.48%;第三产业增加值35.68亿元,增
长9.78%,三次产业比例为23.4:43.1:33.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66%,其
中市县属固定资产投资3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6.01%。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1.1亿元,比上年增长
14.27%,占GDP的比重为10.4%。城镇居民人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582元,比上年增长9.1%,位居
全省第三;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24元,比上年增加236元,增长6.4%,位居全省第一。全市综合经济
实力全省排名第三位。全年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人数86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为60%,城镇登记
失业率为3.9%,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全市农村增加值达到39.54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全市全
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全年全市消费品零售额达到31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全市进出口贸易总值215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
54%,其中进口364万美元,增长66.9%;出口1792万美元,增长51.6%。全市引进利用国外资金2913.73
万美元,增长1.5%。全年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62项,落实到位资金5.77亿元,其中,引进资金4.92
亿元,增长17.3%。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5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8.3%;其中,海外游客2.8万人次,
下降62.3%。实现旅游收入3.4亿元,下降5.6%。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8.63亿元,比年初增加
23.43亿元,增长15.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77.19亿元,比年初增加12.24亿元,增长18.84%。
2004年,按照省委、省政府"两高举一加强"的战略方针,全市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
展观,坚持发展抓项目建设,改革抓体制完善,保证抓党的建设的总体工作思路,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
第一要务的思想,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工业强市战略和城市化战略,加大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力度,
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预期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115亿元,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7亿元,增长10%。财政收入11亿元,增长6%。
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000万美元,增长39%,其中出口2500万美元,增长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7600元,净增300元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净增200元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
以内,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到5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在项目建设上,今年计划开工建设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98项,计划完成投资62.18亿元,其中:
续建项目46项,当年计划投资34亿元;新开工项目52项,当年计划投资28.18亿元。在98个重点项目
中,农林水利项目17项,当年计划投资8.21亿元;工交能源项目63项,当年计划投资46.39亿元;社
会发展项目9项,当年计划投资1.69亿元;城建及其它项目9项,当年计划投资5.88亿元。计划开工建
设百万元以上的项目265项,当年计划投资64.2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98项,当年计划投资20.97亿
元;新建项目167项,当年计划投资43.28亿元。
肃州区区情概况
【地理位置】肃州区位于河西走廊中段,酒泉市东部,东经98度12分--99度18分,北纬39
度10分--39度59分之间。肃州区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自西汉设郡至今已有2100多年
的历史。全境东西长104公里,南北宽84公洋葱杨宗纬 里,总面积3386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农村有6镇12乡,164个行政村,1334个村民小组。城区辖6个街道办事处32
个社区居委会。
【人口】有汉、回、裕固等15个民族,总人口35.1万人,其中城市人口已突破15万人,农村
人口20.1万。
【农业】全区总耕地面积63万亩,可开发利用的宜农、宜林、宜牧荒地120万亩,水利仓鼠作文 资源丰
富,光热充足,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豆类、果品、瓜类等190多个品种,尤
其是甜菜、洋葱、大蒜、西瓜、苹果、锦丰梨等产品,品质好产量高,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是全国500
个商品粮生产大县之一、全国第二大对外制种和洋葱生产基地,每年提供的商品粮约占全省的十分之一,
也是甘肃省畜产品的主要产区。
【工商业】现已初步形成了以造纸、印刷、化工、机电、电器、食品、酿造、针织、服装、五
金、建筑建材、机械制造、工艺美术、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为主的较为完备的地方工业体系。1992年以来,
先后投资建成了十大市场、十大宾馆饭店、十大专业批发市场和五条商业街,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城市建设】先后拓宽改造了76条城区道路,打通了西关路、环城路,开发了酒泉公园、北郊
公园、市政广场、夜光杯广场等休闲景点,市容市貌等到了明显的改观。
【旅游业】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已发现的文物古迹多达266处,其中全国独一无二的汉、晋、
唐古墓群就达184外,特别是长流2000多年的酒泉古泉、独具特色的明代钟鼓楼、东晋壁画和西河滩四
坝文化遗址已闻名全国,是旅游观光的胜地。
【经济】2003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8.5亿元,同比增长10.1%;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
达到1.3亿元,增长10.5%;农业增加值达到7.7亿元,增长5.8%;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26.85亿元,增
长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8亿元,增长38.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3.15亿元,增长0.5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580元,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15元,净增210元;全区大口
径财政收入达到1.96亿元,同比增长9.15%。
金塔县县情概况
【地理位置】金塔县位于河西走廊北段、酒泉市东北部,与内蒙古额济纳旗相接。总面积为l.88
万平方公里,其中,绿洲面积180万亩,现有耕地40万亩,可垦荒地130万亩。讨赖河、黑河两大水系
贯穿全境,南北环山,内居平川地带,是镶嵌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一颗"绿色明珠"。
【行政区划】全县辖4镇9乡,123个行政村,694个村民小组,城市辖6个社区居委会。
【人口】总人口13.9万,其中农业人口11.2万。
【农业】农业发展具有优越的光热水土资源,年日照时数达3193.2小时,年平均降水量59.5
毫米,适宜种植各类旱作农作物。现有耕地面积40万亩,可垦荒地130万亩,其中宜农面积30万亩,宜
林面积100万亩。发源于祁连山的黑河、讨赖河流经全境,境内有鸳鸯池、解放村、大墩门、红沙墩等大
小水库14座,总库容量达1.8亿立方米,可基本满足金塔、鼎新两大绿洲的农业灌溉需求。农产品有小麦、
棉花、甜菜、玉米、籽瓜、豆类、孜然、蔬菜、饲草等90多个品种,所产棉花色泽好、纤维长、品质优、
产量高而闻名于全国,最高年产量达60万担。天然封育和人工种植的甘草、苁蓉、锁阳等中药材面积已达
6万亩。
【矿产资源】矿产品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品位高,主要有金、银、铜、铁、锡、铅、镁、煤
等八大类30多个品种,总储量在20亿吨以上。新发现的白土沟煤矿,据预测原煤储量在1.5亿吨以上,
开发前景广阔。
【旅游业】座落于县境内的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国家级文物保护
单位汉代大湾城、地湾城、肩水金关等古城堡遗址,出土汉简达2万多枚,被誉为"汉代档案库";沙漠石
海自然风景区,怪石林立,造型奇特搞笑素材 ,中科院地质与物理研究所专家称之"中国一绝、世界罕见";榆树观、
金塔寺、母子湖、宝水园等景点,构造奇巧,传说动人,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
【经济】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0.92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固定资产投资达到
5.05亿元,增长9.7%;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12.95亿元,增长16.8%;工业增加值完成1.73亿元,增长
1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亿元,同比增长6.55%;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5571万元,增长8%;城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90元,净增468元。
玉门市市情概况
【地理位置】玉门市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位于东经96度15分
--98度30分、北纬30度40分--41度之间,东西长114公里,南北宽112.5公里,总面积1.35万平方公
里,土地面积134.8万公倾,绿洲14.4万公倾,荒地16万公倾。
【行政区划】市辖4镇、6乡和4个街道办事处。境内分布着玉门石油管理局、玉门油田分公司、
省疏勒河工程管理局、四O四厂和农垦团场等10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 多家中央、省属大中型企业。
【人口】有汉、回、蒙、藏、东乡等29个民族,总人口18.89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0.9万人。
【农业】全市土地面积133.08万公顷,其中耕地2.87万公顷;水域1.22万公顷,园林牧草8.75
万公顷,其它用地13.28万公顷,未利用土地106.42万公顷。农业以优化产业结构为目标,积极推进传统
农业向市场化和现代化转变,开创了品牌农业发展的新阶段。培育开发了啤酒原料、饲草、棉花、绿色保
健食品等新兴产业,建成了3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出了"草王"饲草、"绿峰春柳"酒花、"参乐"南
瓜粉、"沁馨"甜玉米、"花季"孜然、"雅丹"红花油等六大品牌产品。
【工业】主要矿产除石油外,还有煤、铁、硌、铜、硫磺、石膏、芒硝等30多种。现已形成了
以石油化工为主及电力、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矿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153种石油制品中有30种产
品荣获省、部、国家优质产品奖。规划建设中的电冶小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及玉门东镇建化小区、老市区
工业小区等五个小区,将成为玉门工业纽带式联合开发的重点区域。
【人文自然景观】玉门文物古迹众多,名胜风景独特。全市被省、地、市保护的景点104处。
著名的有距今3700多年的我国最大、最古老的古代羌族文化遗址——火烧沟原始部落村、昌马石窟、红
山寺、骟马城、吾艾斯墓等文化遗址和干海子候鸟自然保护区、梦江南、玫瑰沟渡假村及"中国石油第一井
"、"铁人"故居纪念馆等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经济】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37.38亿元,增长4.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亿元,
同比增长2.83%;第二产业增加值28.4亿元,同比增长3.89%;第三产业增加值6.46亿元,同比增长9.36%。
固定资产投资达19.81亿元,增长15.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34亿元,增长2.32%;财政收入12093
万元,增长11.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4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37元。
瓜州县县情概况
安西县古称瓜州,后取安定西域之意更名为安西。
【地理位置】安西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东邻石油城玉门,西接国际旅游名城敦煌,
西北与新疆哈密市毗连,是连接甘、新、青、藏四省区的交通枢纽。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平均海拔1500
米,全县总面积2.41万平方公里,绿洲311.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6%,耕地34.39万亩,占土地总
面积的0.95%,天然草场265万亩,占7.3%,林地12.29万亩。
【行政区划】全县辖6乡5镇,共15个居委会、48个行政村、312个村民小组。
【人口】全县总人口10.29万人,居住着汉、回、蒙、藏、满等20个民族,其中汉族占97%。
【自然资源】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建有国家级戈壁荒漠草地自然保护区,栖息着雪豹、
金雕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26种。境内有可开发利用的宜农荒地资源281万亩,天然草场资源265万
亩,其中优质草场面积42万亩。其它如林果资源、农产品资源、中药材资源、农业品牌资源,均适宜于规
模发展,建立各类商品基地和加工企业。境内已勘察探明的各类矿藏近30种,产地78处。金属矿藏有金、
银、铜、铁、铅、锌等十多种,产地55处,地质储量达2413万吨以上,其中铅16万吨、锌8万吨、铁
2000万吨、黄金20吨;非金属矿产有花岗石、大理石、白云石、石灰岩、萤石、磷矿、盐矿、重晶石、
石墨、水晶石、冰洲石、芒硝等,产地23处,尤其花岗石资源分布广,地质储量超过10亿立方米,并以
品种多、色泽好、块度大、石质坚硬、出材率高而闻名全国,极具开采价值。
【旅游资源】安西县历史悠久,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众多。主要风景名胜有水天一色的双塔水
库香山枫叶 、古木森森的桥子东坝、金碧辉煌的胡杨秋色、奇妙无穷的雅丹地貌、世外桃园的岳家口子、风景如画
的浪柴沟等。文物古迹有279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是甘肃省
的旅游资源大县之一。著名的景点有榆林窟、锁阳城、东千佛洞和桥湾城。榆林窟是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
为中国著名的六大石窟之一;东千佛洞是一座不可多见的西夏艺术宝库,其壁画"玄奘取经图",比《西游
记》成书早300多年;锁阳城是中国西部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唐古城之一,具有极高的旅游观赏和
考古研究价值;桥湾古城位于312国道线上,距安西县城85公里,康熙夜梦桥湾城,怒斩贪官程金山父
子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久远的历史,孕育了许多美妙的传说,如张骞瓜州尝美瓜、薛仁贵兵困锁阳城等,
仍在民间广为流传。经久不衰的石窟艺术、众多的古城遗址、水天一色的水库塘坝、鬼斧神工的风蚀地貌、
脍炙人口的名人轶事,闪烁着丝路文化艺术的光芒。现己开通了县城至榆林窟、锁阳城、东千佛洞、双塔、
桥湾、白虎关、浪柴沟等景点的数条"一日游"线路,建成宾馆、饭店、旅馆60家,娱乐场所70余处,年
接待中外游客近百万人次。
【农牧业】安西县具有丰富的光热水土资源,发展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年日照时数
达3260小时,有效积温3583℃,适宜旱作农作物生长,盛产小麦、棉花、蜜瓜、苹果、梨、杏、葡萄、
中药材,被誉为甘肃省的"棉花基地"、"河西粮仓"、"瓜果之乡",2000年6月被中国农业科学院确定为西
部地区第一个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境内广阔的天然优质草场为畜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003年底
全县牛羊饲养量达到51.13万头只,"安西黄牛"在中国牛品种中尤以抗性强、肉鲜美而著称,"安西羊"以肉
质鲜嫩、毛细绒长远销全国,是安西畜牧业的拳头产品。境内有源于祁连山的河流两条:一条是疏勒河,
在安西境内流程242公里,流域面积1.28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3.89亿立米;另一条是榆林河,流程118
公里,流域面积5494平方公里,年径流量0.55亿立米。此外还有丰富的露头泉水和地下水资源。地面水
年径流量4.44亿立米,可充分利用的3.7亿立米。地下水蕴藏量7.6亿立米,可开采量7570万立米。县
内有大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15座,塘坝37座,蓄水面积达1000公倾,为农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水
源,同时利用水面优势,引进放养银鱼、红鳟鱼等名优鱼种,获得成功,已建成1万亩水产养殖基地,年
产鲜鱼5万公斤。
【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以嘉酒电网110千伏电源供电为主,小水电、风力发电为补充的发、
供电网络。全县拥有110千伏变电站一座,容量8000千伏安,送电线路123公里;35千伏变电站10座,
总容量20545千伏安,送电线路345.83公里;10千伏配电线路650公里,配电蒜黄炒鸡蛋的做法 变压器723台,总容量
37430千伏安;低压线路735公里;小水电装机容量1660千瓦,年发电量480万千瓦时。充足的电能为
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已实现乡乡通电,进入全国电气化县行列,被省政府命名为"三为"达标先进县。
兰新铁路横穿全境,过境路段227公里,建有敦煌、疏勒河等车站;国道312、313、215线穿腹而过,
连接南北,横贯东西,境内通车里程450公里,与31条近450公里的县乡村公路及3条共90公里的旅游
专线公路纵横交织,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县城距敦煌机场100公里,距嘉峪关机场280公里,空
运十分方便。邮电通讯网络健全,已建成总容量1.2万门的程控数字交换网,市话普及率达到90%以上,
农话普及率69.3%。县城及90%的乡镇使用光纤传输,数字移动通讯覆盖全县,实现了县内无盲区及全国
联网。农业基础设施保障功能增强。建成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及塘坝56座,总库容2.17亿立米。现
有干渠6条109.7公里,支渠32条97.6公里,斗农渠3490条1536.5公里,控灌面积37.27万亩,保灌
面积49.37万亩。
【社会事业】全县有各类学校59所,中小学在校学生17000多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有各类卫生机构75家,医院14家,乡镇卫生所33家,每千人拥有医护床位5.4张,67%的村委会建有
合格的医疗点。
【经济】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97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3.57亿
元,第二产业1.87亿元,第三产业3.53亿元,分别增长10.99%、10.88%和8.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资完成4.8亿元,增长26.39%,其中市县属完成4.51亿元,增长22%。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5747万
元,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27亿元,增长8.6%;城镇登记失业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
分别为3.4%和5.21‰。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390元,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4046元,增长8.9%;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净增1775元,增长25.7%。
敦煌市市情概况
【地理位置】敦煌市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甘、青、新三省(区)交汇处,东经92°13′至
95°30′,北纬39°53′至41°35′。东西分别与安西县、肃北蒙古自治县和阿克塞哈萨克自
治县相接。全市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绿洲面积14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5%。平均海拔1200米,
市区海拔1138米。
【人口】全市共有人口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3万人。有回、蒙、藏、维吾尔、哈萨克、东
乡等10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06%。
【行政区划】市辖2镇10乡,79个村民委员会。市委、市政府驻沙洲镇,是全市政治、经济、
文化的中心。城西7公里处的七里镇是一座新型的石油城,现为青海石油管理局机关所在地和青海油田后
勤生活基地。
【自然资源】在敦煌辽阔的土地上,不仅分布着梭梭、红柳、甘草、罗布麻、胡杨以及黄羊、
野驴、野骆驼、天鹅、野鸭、雪鸡、沙鸡等野生动植物,而且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探明的矿藏有
铁、锰、钒、磷、金、铅、锌、芒硝、花岗岩等26种,其中位于方山口的钒矿,平均品位0.86%,最高
达3%,探明储量125.86万吨,居亚洲第一。目前已开发利用的有芒硝、黄金、钒等。
【农业】全市耕地面积28万亩,草原面积57万亩,天然林面积119万亩,可垦荒地406万亩。
发源于祁连山的党河,年径流量3.28亿立方米,是敦煌的重要水利命脉。由于土质肥沃,灌溉条件好,适
合各类农作物生长。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玉米、棉花、林果、瓜类、蔬菜等,是全省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
和瓜果之乡,盛产葡萄、苹果、李广杏、紫胭桃、鸣山大枣、敦煌蜜瓜等40余种名优水果和蔬菜,尤其是
棉花,纤维长、产量高,2003年总产量达2032.89万公斤。
【工业】近年来,敦煌市紧紧依托本地资源优势,把"兴工强市"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在
鼓励培育多种经济成份、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积极扶持引导老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向生产规模化、
品种系列化、质量上档次、效益上水平方向转化,形成了涉及14个类型、几百种产品的五大工业体系:一
是以石棉、黄金、五氧化二钒、水泥、矿泉水、食盐、金属镁、芒硝等为主的采掘工业体系。其中敦煌红
2号和阳关青1号花岗岩板材荣获"第四届中国艺术节展览会"金奖。二是以粮食、无核白葡萄、牛奶、棉花
为原料的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体系。敦煌酒荣获1997年"美国国际名酒博览会"金奖。三是以夜光杯、水晶石
项链、水晶石眼镜、彩塑、地毯、蜡染布为主的旅游工业体系。阳关牌水晶石眼镜荣获全国科技博览会金
奖。四是以机制砖、琉璃瓦、防盗门、铝合金门窗为主的新型建筑建材工业体系。五是以背心袋、手提袋、
垃圾袋等40多个品种为主的包装产品工业体系,产品70%销往俄罗斯、韩国、德国。
【旅游业】全市现有各类文物保护点241处,其中国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级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46处。驰名中外的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闻名遐迩的鸣沙山、月
牙泉堪称世界奇观。近年来,敦煌市以建设国际旅游城为目标,大力实施"旅游立市"战略,以景点建设和
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不断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使全市旅游业发展的软硬件建设日
益配套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形成了莫高窟艺术观赏区、鸣沙山月牙泉自然风光旅游区、阳关渥洼池
沙漠绿洲游览区、玉门关汉长城古战场观光区和雅丹地貌大漠奇观探险区等五大风景名胜旅游区。全市现
有各类宾馆、饭店、招待所、旅社128家,其中星级宾馆24家(四星级3家,三星级6家),涉外四星
级饭店1家,总床位12000多张,其中标准床位8000张,基本满足了不同层次旅客住宿的需求。经营国
际国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有23家,有英、日、德、法、意、俄、韩等七个语种的合格翻译导游100多名,
各类旅游接待车辆600多辆,旅游从业人员2000多人。旅游产业总收入已占到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
之一,旅游业已成为敦煌市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
【商贸流通业】全市先后建成了农贸市场、沙州市场、鸣山果蔬批发市场、南关农贸市场、北
关家俱建材市场、七里镇农贸市场、电器市场、宏泰市场等各类专业批发零售市场17个,总占地面积85690
平方米,年交易额达2.6亿元。建成新世界商厦、飞天商场、敦煌商城、天河商厦等大中型商场和小型商
业经营网点4668个,从业人员达13300多人。建立起农产品运销组织110家,运销人员1000多人,使
全市大宗农产品远销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
【社会发展事业】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广泛开展了各类科技培训和科普教育,科技成果转
化率达到58%。教育事业蓬治疗干咳的有效方法 勃发展,有各类学校100所,91所学校实现了办学条件标准化,学龄儿童入
学率达到100%。1991年普及了初级中等教育,1992年实现了"两基"目标。全市电视播出节目30套,广
播电台、电视台自办栏目23个,广播电视覆盖面积达98%。有医疗卫生机构17个,医疗设施齐备,满足
了人民群众和中外游客的就医需求。
【经济发展】2003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6.76亿元,增长8.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672
万元,增长10.36%;第二产业增加值40657万元,增长8.92%;第三产业增加值76262万元,增长7.3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4546万元,同比增长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亿元,增长6.09%;完成财政收
入10110万元,增长15.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1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05元。全年接待旅
游人数58万人次,完成旅游总收入22365万元。
肃北县县情概况
肃北县是甘肃省唯一的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全省唯一的边防县,成立于1950
年7月29日。
【地理位置】周边与1国3省(区)10个县(市)接壤。全县总面积6.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
省总面积的14.8%。辖地分南北两部分,中间隔着敦煌、安西、玉门三个县市。南部为祁连山脉西缘,平
均海拔3000米以上,县政府所在地党城湾镇海拔2158米;北部为马鬃山镇,距县城490公里,与蒙古国
国境线长65.017公里。经国务院批准于1992年开设的马鬃山边贸口岸,是甘肃省唯一的内陆口岸。
【行政区划】全县辖5乡2镇、25个行政村,其中牧业村19个,农业村6个。县城有3个居
民委员会。
【人口】现有人口1.1万人,其中蒙古族4200人,占38.%。
【自然资源】现已探明的矿种有30多种,矿点300多处,主要有黄金、铁、铜、铬、钨、铁、
菱镁、铅、锌等,总储量4亿多吨。其中塔尔沟钨矿储量居全国第二,大道尔吉铬矿居全国第三,原煤储
量达4亿多吨。境内有野生动物174多种,属于国家保护的一、二、三类珍稀动物32种。有现代冰川957
条,面积850平方公里,冰储量4.6亿立方米。党河、榆林河、石油河、疏勒河4大河流年径流量14.3
亿立方米,其中水电蕴藏量26.7万千瓦,现有水电装机容量5800千瓦。
【畜牧业】全县有草场面积4647万亩,年饲养山羊、绵羊和牦牛、骆驼等各类牲畜30万头,
年产绒毛近50万公斤。
【旅游业】旅游资源较多。南山分布着大量的岩画、石窟、壁画、浮雕、城堡遗址和塞墙、烽
燧等文物古迹,现已发现75处,被列为省级保护文物点6处,以民族风情、哈什哈尔国际狩猎场、透明
梦柯冰川和党河峡谷开发为龙头的生态旅游业正在兴起。
【经济发展情况】2002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1709万元,同比增长11.22%,人均1.97
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96万元,同比增长4.13%;第二产业增加值13237万元,同比增长18.13%;
第三产业增加值6376万元,同比增长1.1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485万元,同比增长8.75%。财政收
入达到2384万元,同比增长9.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1万元,同比增长8.8%。城镇居民人均猴面鱼 可
支配收入7600元,比上年增长5.12%;牧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11元,比上年增加272元;
阿克塞县县情概况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成立于1954年,是甘肃省唯一一个以哈萨克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自
治县。
【地理位置】地处甘、青、新三省(区)交汇处、酒泉市西南端。东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接壤,北
与敦煌市为邻,南与青海省接连,西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隔漠相望。总面积3.1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
积的17.4%
【行政区划】全县辖5乡1镇,共14个行政村。
【人口】有哈萨克、汉、回、维吾尔、撒拉、藏等11个民族,总人口9100人,其中哈萨克族
376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41.3%。
【自然资源】县域属青藏高原季风性气候,平均海拔3200米,年平均气温3.5摄氏度,无霜期
90天左右,年降水量90--110毫米,年蒸发量2490毫米以上。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初步探明有金、铜、
锰、水晶石、石棉、云母、芒硝等41种矿藏,尤以石棉贮量最大,约4500万吨以上,现年开采量13万
吨,占全国石棉产销量的40%,并以品质优良在全国石棉市场中享有盛名。境内有哈尔腾国际狩猎场、大
小苏干湖候鸟自然保护区和安南坝野骆驼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野牦牛、野骆驼、藏原羚、
藏野驴、盘羊、雪豹、雪鸡等28个种类。县域境内水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河流有大哈尔腾河、小哈尔腾河
和安南坝河三条,流域面积8560多平方公里,年径流量4.52亿立方米。全县可利用草场面积1480万亩,
正常年景载畜量为18.9万个羊单位。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九五"以来,全县经济发展进入了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经济发展速度
加快、势头强劲,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1997
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1998年9月,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海拔2700米的博罗转井镇,整体搬迁
到气候温和、自然环境较为理想的红柳湾镇,县城开通了30套有线电视节目。1999年7月,天然气入县
工程建成竣工,城镇居民全部用上了天然气,成为全省少数民族地区唯一一个气化县。
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84亿元,增长12.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42万元,
同比增长3.83%;第二产业增加值10744万元,同比增长15.79%;第三产业增加值6296万元,同比增
长9.73%。财政收入完成2755万元,增长15.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6万元,增长10.57%。全社
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亿元,增长24.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0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020
元,增加305元。
本文发布于:2023-03-19 17:41: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e67ef46cf3423fe4b7c2dd7c536849c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酒泉胜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酒泉胜迹.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