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冰虾是什么虾

更新时间:2023-03-24 23:43:15 阅读: 评论:0

红石斑鱼的做法-个人退休申请书

冰虾是什么虾
2023年3月2桌面图标变成白色文件 5日发(作者:水封地漏)

教你如何选购虾

教你如何选购虾

导语:虾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比其他

肉类纤维细,水分多,所以口感细嫩,容易消化吸收,尤其适合老人

和儿童食用。但虾的品种繁多,怎么挑虾才最好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一下吧!

挑选虾的方法

挑选鲜虾或者冰鲜虾应该一看、二察、三观、四闻:

1.看外形。新作文我的愿望 鲜的虾头尾与身体紧密相连,虾身有一定的弯曲度。

2.察色泽。新鲜虾皮壳发亮,河虾呈青绿色,海虾呈青白色(雌虾)

或蛋黄色(雄虾)。不新鲜的虾,皮壳发暗,虾略成红色或灰紫色。

3.观肉质新鲜的虾肉质坚实细嫩,有弹性。

4.闻气味。新鲜虾气味正常,无异味。

此外,冰虾仁比鲜虾更容易保存,冻虾仁应挑选表面略带青灰色,

手感饱满并富有弹性的;那些看上去个大、色红的最好别挑。

保存虾的方法

瓶子保鲜法

将鲜虾一只只的顺装在空的饮料瓶里,灌腰椎间盘突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满水,拧紧瓶盖,放在

冰箱冷冻。这样虾完全与空气隔绝,也不会串味。吃之前取出一瓶提

前解冻,用刀或剪子将瓶子破开,一瓶正好可以做一盘。这种方法简

单、方便、干净、利落、最主要的保鲜不易干、不串味。由于虾与空

气隔绝,虾肉和新买的一样鲜,不会变得干柴。

保鲜袋冷冻法

先买来加厚的保鲜袋。把新买来的虾剪去虾须和头上的刺,以免

扎破袋子失去保鲜,摆直放入保鲜袋子。摆满袋子后,在袋子外面再

套上3个同样的保鲜袋,用透明胶封好,直接放入冰箱。然后把冰箱

调至最高档8到10个小时,这样既冷冻的好又保鲜。吃的时候拿出一

袋,用水泡一下即可。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保鲜袋容易破,保鲜袋破了以后虾就不新鲜了,

会变干个人特长简历 、也容易串味,时间长了口感也会发面。

保鲜盒冷冻法

把虾须和虾枪剪掉后整齐的码在保险盒里,不用放水,盖好盒盖,

保证没有缝隙就行,直接放入冰箱速冻。吃的时候拿大点的水果刀轻

轻一撬就都下来了,而且还很完整。这样的虾和刚买来鲜活的虾的肉

质口感是一样的,可以保存到来年有鲜虾的时候。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保鲜盒的大小不一定合适,有时虾多盒小;有时

盒大虾少。吃的时候还要全部解冻,一次吃不了还得从新冷冻起来。

而且再次冷冻后,鲜度和口感就要差许多,折腾的.次数越多越不好。

以上三种方法都适合长期保存,保存时间可长达一年,而且口感

和鲜度与鲜虾几乎无异。下面的这种鲜虾保存方法也很简单易行,但

保存时间不宜太久,一般七天左右。而且口感和鲜度都要差许多。

氽水冷冻法

鲜虾可先在水里面煮一下,然后把虾捞上来,把水沥干后,用保

鲜袋装好,放在冰箱里面冷冻。

注意事项:

取用冷冻鲜虾的时候必须注意,吃多少取多少,否则化开再冻虾

肉就粉了没有弹性了,而且虾皮会变黑。取出后用自来水迅速解冻,

然后控水后,愿意水煮、油焖就自由发挥了。

拓展:如何选购明虾和斑节虾

1、体表干燥的是新鲜的。鲜活的虾体外表洁净,用手摸有干燥感。

但当虾体将近变质时,甲壳下一层分泌黏液的颗粒细胞崩解,大量黏

液渗到体表,摸着就有滑腻感。如果虾壳黏手,说明虾已经变质。

2、体形弯曲的是新鲜的。新鲜的虾头尾完整,手机壁纸的尺寸 头尾与身体紧密相

连,虾身较挺,有一定的弹性和弯曲度。而不新鲜的虾,头与体、壳

与肉相连松懈,头尾易脱落或分离,不能保持其原有的弯曲度。

3、没有异味的是新鲜的。新鲜的虾有正常的腥味,如果有异味臭,

则说明虾已变质。

4、肉壳紧密的是新鲜的。新鲜的虾壳与虾肉之间黏得很紧密,用

手剥取虾肉时,虾肉黏手,需要稍用一些力气才能剥掉虾壳。新鲜虾

的虾肠组织与虾肉也黏得较紧,假如出现松离现象,则表明虾不新鲜。

5、颜色鲜亮的是新鲜的。新鲜的明虾发青,如果虾头发黑就是朱自清散文 不

新鲜的虾,整只虾颜色比较黑、不亮,也说明已经变质。

本文发布于:2023-03-24 23:43: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e659ac8f2c0f44d6095c5f8fe9e462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冰虾是什么虾.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冰虾是什么虾.pdf

上一篇:油茶苗品种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