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园林艺术赏析
拙政园,是苏州现存最大的古典园林,古今往来有很多的人对其
园林的艺术进行赏析,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拙政园园林艺术赏析,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拙政园园林艺术赏析一
拙政园
径缘池转,廊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
的瘦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换影,这是动观。
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我们在造园之先,首要考虑。何谓
静观,就是园中予游者多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
二者说来,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庭院专主静观。大园则以
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前者如苏州网师园,后者则苏州拙政园差可似
之。人们进入网师园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
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
至于拙政园径缘池转,廊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
匆匆”的瘦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换影,这是动观。立意在先,文循
意出。动静之分,有关园林性质与园林面积大小。像上海正在建造的
盆景园,则宜以静观为主,即为一例。
拙政园园林艺术赏析二
1.障景
就是“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最典型的应用是苏州园林,采用
布局层次和构筑木石达到遮障、分割景物,使人不能一览无余。古代
讲究的是景深,层次感,所谓“曲径通幽”,层层叠叠,人在景中。
中园之门原来就是拙政园的正门,可惜今已封闭。进入砖雕门楼,一
座小小天井,深仅几步而已,但那株文征明手植巨藤,已届五百岁高
龄,枝干蟠曲如龙,绿叶遮天蔽日,有“蒙茸一架自成林”之说。天
井之北为卧虬堂,然后一路向北均为拙政园的住宅区。行至最底,得
一门,门内咫尺之远即有一座高大的黄石假山耸立眼前,山有东、西
两峰,视线越过中间低处,可见主厅远香堂飞檐翘角隐现其间,这种
半遮半露的处理激起游人更大的兴趣。以山障景是古典园林中最为传
统的手法,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述的大观园也是采用此种手法。
2.框景
框景也是有意识的设置框洞式结构,引导观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
洞赏景的造景手法。利用门框、窗框、门洞、窗洞、山洞以及树木等
作为框架,有选择地摄取空间景色,易于产生绘画般赏心悦目的艺术
效果【2】比如这一幅漏窗。墙上连着一个又一个都被造出画框样子的
漏窗,每一个漏窗图案均不相同,透过漏窗看到的外面的景色也各不
相同,犹如在廊墙镶嵌着一幅又一幅精美的画。
3.借景
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
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
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
于有限之中。园内的中花园,是成为造园经典的“借景”——将离拙
政园3.5里外的北寺塔借入园中,那巍峨的北寺塔耸立在亭后的云霄中,
煞是壮观,这就是著名的“涉门成趣”、“入园见塔”景观。当代园
林专家陈从周称赞这里为“极妙的借景”。
4.对景
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
木……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这种从甲观赏点
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远香堂是拙政园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四面厅,面水而筑,面阔三间,
四周均为落地玻璃长窗,不仅透光通气,还可以坐在里面观赏四面不
同的景色。由远香堂北面远眺,对景荷花池中西山上的雪香云薇亭;在
雪香云薇亭内有可以远对景远香堂。拙政园西部卅六鸳鸯馆,是一座
两面厅,是听昆曲的地方。顶棚拱形,反射声音,创造“余音绕梁”
的效果。隔窗远望,笠亭似戴笠渔翁垂钓般俨然而立,卅六鸳鸯馆与
笠亭构成对景。
5.漏景
漏景是从框景发展而来。框景景色全观,漏景若隐若现,含蓄雅
致。漏景可以用漏窗、漏墙、漏屏风、疏林等手法。疏透处的景物构
设,既要考虑定点的静态观赏,又要考虑移动视点的漏景效果,以丰
富景色的闪烁变幻情趣。例如,苏州留园入口的洞窗漏景,苏州狮子
林的连续玫瑰窗漏景等。秫香馆:位于拙政园东部,原为秫香楼,位
于天泉亭北土山松岗之西,为拙政园东部最大大暑的古诗 的厅堂。秫者,稷、稻
的统称,此处原来为归田园居之北界,墙外为北园,乃园主的家田,
故于此建楼,以观赏农桑田园之景。秫香之名,亦由此得。当年复建
此堂时,馆内所有落地长窗裙板及夹堂板上均刻有《西厢记》人物故
事图案,1966年,为保护起见,将图案翻入室内,以无雕刻的反面窗
板向外,一直沿用至今。今日的秫香馆四周景色开朗,南边隔水为山
岛,是游人品茗休憩的好去处。听雨轩是拙政园园中园的一座三间屋
子构成的建筑,轩前一泓清水,植有企业预算 荷花,芭蕉,翠竹等植物。人靠
窗边,透过花窗,欣赏蕉叶之翠绿。在下雨时节,取宋代杨万里“蕉
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配合声音的听觉效果。
6.点景
点景是用题咏的手法创造园林意境,多指园林建筑的名称、悬挂的
楹联、匾额等。用来沟通园林景观与传统文化的联系,表达造园者的人
生旨趣,设计意图和艺术情感,通过寄情于物,创造一个情景交融、虚实
相生的深远意境。点景在园林中有明景、写意、言志、启发、暗示、
装饰等作用。江南古典园林是文人士大夫情怀的寄托,点景是其造园手
法中应用最多,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哲学理念。香洲、芙蓉榭、
荷风四面亭、藕香榭等借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雪香云蔚亭借梅花的傲
雪挺立等,将植物拟人化,暗示园主人的高贵品格。放眼亭造就一处
“临深使人志清,登高使人意远”的境界。批把园的“晚翠”建筑了园
主人的精神家园,四季常青和退隐之意。“玉壶冰”借喻主人的高洁清
廉。绣绮亭的西柱上挂有处世联“生平直且勤,处世和而厚”,是园主
人做人处世律己的处世哲学。亭内咏景联为“露香红玉树,风绽紫蟠
桃”,是园主人隐居山林的自然之趣。“与谁同坐轩”的匾额抒发园主
超脱世俗、清高孤傲的“风雅”性情。
7.添景
添景是当风景点与远方之间没有其他中景、近景过渡时,为求主景
或对景有丰富的层次感,加强远景“景深”的感染力,常做添景处理。
添景可用建筑的一角、树木花卉等,丰富园林的空间构图效果
拙政园园林艺术赏析三
拙政园,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江南古典园林的代喀麦隆队 表之作。明正德
四年(公元1509),御史王献臣因仕途失意回归故里,以大弘寺旧址兴
建拙政园。他邀请当时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
徵明参与布局设计,前后历时共16年,最终建成了这个池广林茂、自
然疏朗的江南园林。
拙政园的命名是引用了西晋潘岳的《闲居赋》:“灌园鬻蔬,以
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最初的拙政园是宋元高古的造园
风格,尽管经历了多次改造,但高古散淡的气息仍能够被依稀辨识到,
这也是拙政园最宝贵的亮点。
五百年间,拙政园的命运几经更迭;园内景致随之变化,却典雅如
初。亭台楼阁,回廊起伏,小桥流水,古木参天;使拙政园与北京颐和
园齐名,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
风格迥异的三部分
拙政园的光反应阶段 布局疏密自然,全园尤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
积的三分之一,园中主要建筑物绝大多数都临水而建、高低错落。山
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尽显江南水乡之美。
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雅致,以平冈远山、松
林草坪为主;西花园建筑精美,楼台倒影,别具风味。中部则是拙政园
最为出彩的部分,亭台楼榭点缀在湖岸池边,古朴典雅、主次分明,
至今仍保持着明代园林浑厚质朴、自然天真的艺术风格。
花园中部在乾隆时期就改造成了与今天相对接近的样貌,整个区
块仍保留了高古的气息。花园西部在晚清时被苏州吴县商会会长张履
谦买下,经营成了带有晚清范儿的园林,水面比较低下,建筑都高挑
在水面上。而花园东部在明末时独立出去,1949年后又单独经营重建,
重建时掺入的现代公园的风格,空间特别开朗,建筑相对孤立。古代
建筑艺术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说,这三个部分就是分之则利、合之则
伤,要将它们各自独立看待。
沿袭宋元风范的建筑
拙政园的园林建筑,早期多为单体;晚清之后,厅堂亭榭、游廊画
舫等逐渐增多,形成变幻曲折的庭院空间,建筑景致独具特色。大小
不等的院落空间藏露掩映猪肉焖土豆 ,使山水景观显得更为疏朗开阔。
朱宇晖认为拙政园现有建筑在风貌上沿袭了宋元风范。在他看来,
其中最美的一座是见山楼,处理的亮点是运用爬山廊暗示山意,爬上
了两层冲向水中间的楼阁。廊子的屋檐和见山楼的屋檐连在一起,令
人分不出哪里是单纯的爬山廊,哪里是两层的楼阁。他用“水上最是
那深情一抹”形容他最为推崇的见山楼。
三大贡献
朱宇晖说,拙政园最大的贡献主要有三点:第一,它为现代人展
现了带有高古气息余额宝怎么提现 的园林样貌和残存着宋元风的建筑风格;第二,拙政
园的中部提供了一个江南古典园林的典则时代,即明末清初时代主要
厅堂隔水面山之外的种种变化,启示后人如何在大面积的范围内运用
这个典则;第三,它贡献了许多从建筑到园林中的桥梁,始终保持着和
后世的纠结、造作、自我表现不同的风格。从建筑不盲如何制作课件 目追求“嫰戗
发戗”,到桥梁上贴着桥面的低矮栏杆,拙政园的建筑都遵循着非常
飘逸的逻辑,透露出低调、含蓄的美。
拙政园布局灵活,道法自然,匠心独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它
为后人留下了价值连城的江南园林研究依据,早已成为了我国民族文
化遗产中的一块瑰宝。
本文发布于:2023-03-24 18:05: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e44694afdd278e0eacdfc9597593eae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远香堂.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远香堂.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