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6日发(作者:智能电视系统)《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名句赏析:
1.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写边塞风狂雪早。“卷”“折”从正面、侧面描写狂风迅疾猛烈,遍地肃杀的景象。“即”写出了作者惊奇之情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诗人张开了想像的翅膀。以梨花比雪,雄奇明丽,新颖独特,落笔传神。不只写出了雪来得突然,写出了雪的铺天盖地,而且以春花喻冬雪,新颖别致,创造了一个瑰丽的、富有诗意的、春意融融的境界,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意盎然的壮观景象,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了无限的温暖与希望。新奇的比喻充分展示了作者乐观、开朗的情怀。 “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奇与好奇。
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用夸张笔法总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图景。诗人放眼雪原,一幅壮阔的立体的雪原图呈现在眼前:冰雪覆盖着茫茫大沙漠,冰凌纵横交错;漫天浓重的阴云低垂。“百丈”“万里”是夸张写法,突出了奇寒,也暗喻行路难之意,写景中融入了惜别的气氛,情景交融,为下文送别做铺垫。
4.风掣红旗冻不翻。
“掣”字准确而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
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望不见远去的朋友,仍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足迹。依依不舍,终归一别,人去路空,怅惘难禁。雪满天山路,离情亦满天山路。这两句,惜别之情深挚动人,且寓情于景,将离愁别绪含蓄于叙事写景之中,委婉传达,情景交融,言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
诗五首?课后练习
基础题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1.选出下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珍羞(xiū) 金樽(zūn) 宗悫(kè)
B.投著(zhù) 塘坳(ào) 大庇(bǐ)
C.突兀(wù) 瀚海(hàn) 挂罥(juàn)
D.风掣(chè) 狐裘(qiú) 岑参(cēn)
2.解释下面加粗的词正确的一项是
A.问君何能尔(你) 欲辨已忘言(辨识)
B.结庐在人境(庐山) 直挂云帆济沧海(渡)
C.多歧路,今安在(哪里) 瀚海阑干百丈冰(沧海)
D.吟鞭东指即天涯(马鞭) 秋天漠漠向昏黑(渐近)
3.默写或理解性填空。
(1)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
(3)《饮酒》中体现陶渊明爱菊的名言是_____________。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5)《己亥杂诗》中,被后人形容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精神的诗句是_____
________。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
4.下列赏析《饮酒》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写飞鸟具有象征意义,用飞鸟飞向天路喻指自己出仕。
B.诗中表现农村的恬美宁静和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
C.诗中形象地表现了田园的优美和静穆,与诗人的心境契合。
D.诗中写飞鸟,喻指自己归隐,悟出了人生的真正意义。
5.下列对《行路难》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设宴为之饯行。
B.诗的前四句中“停、投、拔、顾”四个动作,形象地显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变化,反映作者积极处世。
C.诗中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作者的苦闷,反映作者消极处世。
D.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6.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
B.第一节五句,诗人寓情于客观描写之中,表现他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
C.第二节五句,是对第一节的补充,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D.“忍能对面为盗贼”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心情。
7.关于诗词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体诗的句数有严格的规定,计有三类:律诗、绝句、排律。
B.在诗歌发展史上,把唐代以前的诗歌和唐代讲求格律创作的诗叫“古体诗”。
C.律诗由四联组成,每联两句,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D.近体诗用韵很严,除首句可以入韵也可不入韵外,各联的对句必须押韵。
8.谈谈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诗五首
作业导航
1.了解诗作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诗的体裁;
3.正确理解名句。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结庐(lú) 悠然(yiōu)
B.金樽(zūn) 庇护(bì)
C.突兀(wù) 风掣(chè)
D.浩瀚(hàn) 挂罥(juàn)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结庐在人境:
(2)问君何能尔:
(3)玉盘珍羞直万钱:
(4)风掣红旗冻不翻:
3.下列作家、作品、时代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陶渊明——《饮酒》——东晋
B.李白——《行路难》——唐朝
C.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代
D.龚自珍——《己亥杂诗》—
—明代
4.按课文填空。
(1)《饮酒》中体现诗人主观情感与外界客观景物融为一体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行路难》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和坚定自信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2年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已超过20平方米,如果杜甫再生,就不必慨叹: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己亥杂诗》中表现龚自珍爱国热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5~8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解释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
(1)狐裘不暖锦衾薄 裘:____________ 衾:__________
(2)散入珠帘湿罗幕 罗幕:__________
(3)都护铁衣冷难着 着:____________
(4)瀚海阑干百丈冰 瀚海:___________ 阑干:___________
6.诗歌怎样描写雪后军营的苦寒生活?这样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7.“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8.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根据诗歌最后四句,描绘一幅“雪地送别”图,力求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阅读下文,完成9~11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9.这首诗的诗眼是_____________。
10.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1.如何理解“真”?
参考答案:
一、1.A(yōu)
2.(1)简陋的房屋。(2)这样。(3)同“值”。(4)拉,扯。
3.D(清代)
4.(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5.(1)皮衣 被子
(2)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子
(3)穿
(4)沙漠 纵横交错的样子
6.诗人写雪后苦寒,主要从侧面抓住典型事物,而且不断变换角度。由夜晚帐内“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到白天帐外“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一直到“瀚海阑干百丈冰”,最后又写到辕门外“风掣红旗冻不翻”。作用:
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战争的艰苦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为送行场面渲染了悲凉气氛。
7.过渡。第一句承接上文,把笔触由军营转移到冰雪覆盖的大漠;第二句“愁云惨淡万里凝”,为下文送别渲染了悲凉压抑的气氛。
8.略 9.心远地自偏
1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1.“真”即自然本性,陶渊明在田园中保全了一分质性自然的“真我”,“任真”使他能够独立于虚伪、污浊的社会之外。“真”是他人生的理想。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品评】
本篇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中写了悠然自得的情,也写了幽美淡远的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含蓄着万物各得其所、委运任化的哲理;这哲理又被诗人提炼、浓缩到“心远地自偏 ” 、 “ 此中有真意 ” 等警句,给读者以理性的启示,整首诗的韵味也更显得隽秀深长。
概言之,诗歌写出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谛,获得悠闲恬静的心境。
整首诗几乎每一句都值得揣摩。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生动地写出了物我合一,心和自然无限亲近的情味。“心远地自偏”,更表现了隐居重在精神上的自由,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如果心灵“焦距”调好,如果人的心灵能远离世俗名利的诱惑,就可以“大隐隐于市”,处闹市若幽谷。
诗歌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飞鸟相与还”,那在晚照中翩然归来的鸟和那个悠然见山的人,心神契合,仿佛都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已的归宿。“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中“真意”指的就是人们独立于污浊、虚伪的世俗之外的自然本性。这种本真带给诗人的悠然恬淡、舒适自由的感觉是无法也无需用言语来表达的。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简析: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以及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同“馐”)直(同“值”)万钱
”两句写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清酒”、“珍羞”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这两句极力渲染筵席之丰盛热闹,表现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同时又以乐景写哀,更显出诗人的抑郁和苦闷。
接下来两句写禀性豪爽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端起酒杯,又把酒杯推开,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掷下;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黄河天险,坚冰拥塞河道,舟楫无从入水;太行高峰,大雪封锁山路,人马寸步难行。瞻念前程寒且栗!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典故,借古人的事例、言论表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与信念。心情由郁闷趋向开朗。
但理想与现实是有距离的,理想不能征服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这样的痛苦交织在诗人心中,他终于发出行路难的感叹。反复咏叹,节奏短促,声调低抑,唱出诗人无穷的忧虑和焦灼不安而又茫然的心境。
最后两句又用典表达了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的信念,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现在常用这兩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也用来勉励或祝愿他人乘风破浪实现理想。
总之: 这首诗反映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际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
一方面,长安两年的经历,使他认识到朝廷的黑暗和仕途的艰难,满怀悲愤,却又无可奈何,产生了进退失据、茫然无措的强烈痛苦,反复感叹:“行路难!行路难!”
另一方面,积极用世的愿望,对自己才能的坚信不移及历史上一些贤人最终得到明主重用的事例,又使他对前途满怀希望,相信自己终会有乘风破浪之时,显示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对前途的充分自信。
全诗交织着现实与理想的深刻矛盾和失望与希望的复杂心情,充满着一股抑郁不平之气,一种昂扬奋进之志。这既反映出当时现实对诗人的沉重压抑,也表现出诗人豪放不羁、自强不息的
个性。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作者简介及内容简析:
龚自珍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思想启蒙的先驱。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年,英国利用鸦片入侵,清廷分成主战和主和两派。龚自珍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因而“忤其长官,赋归来”。他辞官南归,在归途中写了大型组诗《己亥杂诗》 。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既写出了即将离别京城的无限惆怅和忧伤,又表达了离开令人窒息的樊笼与桎梏的喜悦以及归途的无比轻松和快意。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诗人用了“浩荡”一词来形容“离愁”,既强化“愁”意,又体现出诗人狂放深沉的内心思绪和个性特点,这是典型的诗人本色。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则笔锋一转,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抒发胸臆。“落红”原是“落花”之意,在此作者用来自比脱离官场,“落红”“红”喻理想与信念,是历来传颂的经典名句,他们一方面是诗人言志抒怀的心声,表达了诗人虽离开官场,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积极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也是广泛意义上的崇高人格道德境界的出色写照。 (诗中复杂情感:1、离别忧伤;2、回归的愉快;3、积极的人生态度)
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金樽( ) 投箸( ) 突兀( ) 大庇( )
岑参( ) 狐袭( ) 布衾( ) 己亥( )
2.解释加点的词语。①结庐在人境②问君何能尔③直挂云帆济沧海④秋天漠漠向昏黑⑤瀚海阑干百丈冰⑥落红不是无情物
3.默写。①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②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④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⑤瀚海阑干百丈冰,____________。⑥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
二、阅读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
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从诗中找出描写的诗句,并对其分析。
5.从诗中找出叙事的诗句,并对其进行分析。
6.从诗中找出抒情的诗句,并对其分析。
7.诗人杜甫在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 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8.解释词语。①铁衣:____________②锦衾:____________
9.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0.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___________。(填2字)
12.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3.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限40字)
14.下边一段文字是讲“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看看人家是怎样进行赏析的。请就“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写一点赏析文字。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梨花盛开比拟雪压枝头,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写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南方人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与雪压冬林的景象极为神似。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东方虬《春雪》),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
☆参考答案
一、1.zūn zhù wù bì cén shēn qiú qīn hài2.①构筑房舍 ②这样 ③渡 ④渐近 ⑤沙漠 ⑥花3.①悠然见南山 ②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安得广厦千万间 ④千树万树梨花开 ⑤愁云惨淡万里凝 ⑥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一)4.描写句:“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杜甫眼睁睁看着自己所建的浣花草堂为风所卷,心里七上八下,孤独无助,自己也变得像飘忽不定的茅
草了。5.叙事句:“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这句话叙述群童抱走茅草,喝止不住的事情,自己叹息天不如意,叹息人也不体贴。6.抒情句:“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在个人身处逆境的时候,把个人困苦丢在一边,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出现,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充分体现了其诗歌的“人民性”。7.诗中描绘秋夜屋漏、风雨交加的情景,反映了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断。诗人不顾个人安危,想到了天下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诗歌字字从肺腑中流出,有真情实感。
(二)8.①铁甲编成的战衣 ②织锦的被子9.比喻;忽然像一夜吹来春风,千树万树像梨花盛开一样。10.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11.送别12.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13.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14.参考答案: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而那白雪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三)15.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16.孤独(凄凉、失意等)
17.17.哪一句都可,要说出自己的理由,言之成理。
?t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品评】
本篇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中写了悠然自得的情,也写了幽美淡远的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含蓄着万物各得其所、委运任化的哲理;这哲理又被诗人提炼、浓缩到“心远地自偏 ” 、 “ 此中有真意 ” 等警句,给读者以理性的启示,整首诗的韵味也更显得隽秀深长。
概言之,诗歌写出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谛,获得悠闲恬静的心境。
整首诗几乎每一句都值得揣摩。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生动地写出了物我合一,心和自然无限亲近的情味。“心远地自偏”,更表现了隐居重在精神上的自由,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如果心灵“焦距”调好,如果人的心灵能远离世俗名利的诱惑,就可以“大隐隐于市”,处闹市若幽谷。
诗歌巧妙地运用了象
征手法。“飞鸟相与还”,那在晚照中翩然归来的鸟和那个悠然见山的人,心神契合,仿佛都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已的归宿。“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中“真意”指的就是人们独立于污浊、虚伪的世俗之外的自然本性。这种本真带给诗人的悠然恬淡、舒适自由的感觉是无法也无需用言语来表达的。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简析: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以及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同“馐”)直(同“值”)万钱”两句写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清酒”、“珍羞”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这两句极力渲染筵席之丰盛热闹,表现了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同时又以乐景写哀,更显出诗人的抑郁和苦闷。
接下来两句写禀性豪爽嗜酒如命的诗人对此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端起酒杯,又把酒杯推开,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掷下;拔出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黄河天险,坚冰拥塞河道,舟楫无从入水;太行高峰,大雪封锁山路,人马寸步难行。瞻念前程寒且栗!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典故,借古人的事例、言论表明自己对前途的希望与信念。心情由郁闷趋向开朗。
但理想与现实是有距离的,理想不能征服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这样的痛苦交织在诗人心中,他终于发出行路难的感叹。反复咏叹,节奏短促,声调低抑,唱出诗人无穷的忧虑和焦灼不安而又茫然的心境。
最后两句又用典表达了尽
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的信念,这是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现在常用这兩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也用来勉励或祝愿他人乘风破浪实现理想。
总之: 这首诗反映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际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
一方面,长安两年的经历,使他认识到朝廷的黑暗和仕途的艰难,满怀悲愤,却又无可奈何,产生了进退失据、茫然无措的强烈痛苦,反复感叹:“行路难!行路难!”
另一方面,积极用世的愿望,对自己才能的坚信不移及历史上一些贤人最终得到明主重用的事例,又使他对前途满怀希望,相信自己终会有乘风破浪之时,显示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对前途的充分自信。
全诗交织着现实与理想的深刻矛盾和失望与希望的复杂心情,充满着一股抑郁不平之气,一种昂扬奋进之志。这既反映出当时现实对诗人的沉重压抑,也表现出诗人豪放不羁、自强不息的个性。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作者简介及内容简析:
龚自珍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思想启蒙的先驱。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年,英国利用鸦片入侵,清廷分成主战和主和两派。龚自珍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因而“忤其长官,赋归来”。他辞官南归,在归途中写了大型组诗《己亥杂诗》 。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既写出了即将离别京城的无限惆怅和忧伤,又表达了离开令人窒息的樊笼与桎梏的喜悦以及归途的无比轻松和快意。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诗人用了“浩荡”一词来形容“离愁”,既强化“愁”意,又体现出诗人狂放深沉的内心思绪和个性特点,这是典型的诗人本色。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则笔锋一转,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抒发胸臆。“落红”原是“落花”之意,在此作者用来自比脱离官场,“落红”“红”喻理想与信念,是历来传颂的经典名句,他们一方面是诗人言志抒怀的心声,表达了诗人虽离开官场,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积极人生态度。另一方面也是广泛意义上的崇高人格道德境界的出色写照。 (诗中复杂情感:1、离别忧伤;2、回归的愉快;3、积极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