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宜春美食

更新时间:2023-03-18 15:41:19 阅读: 评论:0

哑铃颈后臂屈伸-怎么看手机用了多久

宜春美食
2023年3月18日发(作者:手工风车)

春节民间十大传统美食

春节的魅力是中国的魅力、东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

中国的春节,是对世界文明的一种贡献,是送给全人类的一份厚礼。

下面是收集推荐的春节民间十大传统美食,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春

节十大传统美食饺子饺子是北方年夜饭餐桌必不可少的食物,饺与交

谐音,取“更岁交子”之意。另外就是饺子外形如元宝,春节吃饺子意

为“招财进宝”,人们还会将硬币包在饺子里,吃到该饺子的人在新的

一年里会有好的财运。饺子煮面河南很多地方大年初一早上会吃饺子

煮面,名为“金丝穿元宝”。除夕晚上饺子煮熟了捞着吃,称为“捞元

宝”。年糕早期苏州百姓为纪念伍子胥,过年的时候都要做年糕,后

来逐渐在全国各地盛行,比如山东的红枣年糕、北京的百果年糕、福

建芋艿年糕及红/白糖年糕、宁波的水磨年糕、苏州的桂花糖年糕等。

年糕谐音“年高”,是春节必备的应景食品,寄托了人们“年年高孕妇吃什么比较好 ”的期

望。面条福建部分地区年初一早上要吃面条(多为线面),寓意“长长

久久”。鱼春节饮食讲究好寓意,当然少不了鱼,一般为餐桌上最后

一道菜,有些地方这道菜基本留下来不吃的,意为“年年有余”。并且

有些地方对挑选年夜饭里的鱼也是有讲究的,鲢鱼为连漂亮游泳衣 年有余,鲫鱼

和鲤鱼为大吉大利,鲑鱼则为富贵有余。馄饨在江苏靖江,不管是招

待客人还是逢年过节或者办喜事,都一定要吃馄饨。除夕早上,家家

户户就开始剁菜馅包馄饨,从年三十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馄饨就

酒,越吃越有”,寄托了靖江人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汤圆四川地区

大年初一的早餐要吃汤圆,这天的汤圆叫“元宝”,吃汤圆叫“得元宝”,

取其团圆、圆满、甜美之意。扬州人新年第一天要吃四喜汤圆,寓意

事事如意、合家团圆;上海人年初一早饭也是吃汤圆,寓意圆圆满满、

有财有势。鸡“无鸡不成宴”是广东人的口头禅,广东、香港一带过年

一定要吃鸡,鸡与吉留言 发音相似,代表生活吉祥如意。湖北人过年则是

要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鸡翅寓意展翅高飞,鸡爪寄意“新年抓财”,

吃鸡骨头则表示“出人头地”。糍粑湖南湘西土家族人素有“二十八,

打粑粑”的说法。腊月二十,土家族人都要打糯米糍粑,客家人过节

也有吃糍粑的习惯。粽子广西壮族人过年有吃年粽的习俗,每年春节

前几天壮家人都要包粽子或买粽子,初一、初二有客人来一定要吃粽

子。春节传统文化知识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

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

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

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

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

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

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

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

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

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

贴在家俱、影壁中。贴窗花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

——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

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中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

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

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

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

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中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国民间

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

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

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

“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

谷丰登、龙凤呈祥等。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

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中国的一

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

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

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

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

的美好愿望。中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

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爆竹中国民

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

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

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

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

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

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

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中国的花炮之乡,

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过年

的意义广义的春节包括正月和除夕,过年、大年三十、大年夜、除夕

都是指同一天。而特定意义的春节指的是大年初一,也就是农历新年

的第一天。大年夜就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晚上,通常设在腊月三十或

二十九,故又称为大年三十。这一天在古时候称为“岁除”,又叫“除

夕”。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

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要一半扔一半打一字 ,

往往通宵不眠,俗称守岁。春节俗称“年节”,古称“支部换届选举 元旦”。自汉武帝

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

此固定下来。民国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

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传统的、民俗的、真正的“年”,从

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在

“二月二龙煎饼怎么做 抬头”为收尾,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由于春节与

大年紧密连接在一起,再加上时代的需求,所以,慢慢地人们将这两

个传统节日合二为一了。就时间来讲,过年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也就

是岁尾。而初一是一年的开始,过“年”之后就是新的一年,所以不管

是除夕还是正月初一,都是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的好日子。春节民间

十大传统美食

本文发布于:2023-03-18 15:41: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e061488468e5385d4daa164ad54cd09a.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宜春美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宜春美食.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宜春美食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