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的由来
客家人的由来
一、客家人首先是从语系是来的,客家人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里面
的一群人,使用的语言叫做客家语,所以叫做客家族群,英文里面是
Hakka。客家人是唐宋时期从中原等地,南迁入赣、闽、粤三省交界
处的汉族一支,他们使用的语言是宋朝贵族所使用的语音。
二、实际上汉藏语系汉语族(语言学上的名称)“汉语族”的语
言,在当代,并非只被“汉族”所使用。使用汉语的少数民族有回族、
畲族、满族等,他们都没有(几乎不使用)本民族语言。
三、“客家”这个名词,源于闽、粤沿海先居汉族,对宋来汉族
的专称。闽语汉族,为晋朝南迁,其语言为晋朝贵族语言。粤语汉族,
为唐朝南迁,其语言常称“唐语”。但事实上论血统,粤语、闽语、
客家早已互相渗透,没有绝对。所以我们谈方言,应该单纯谈他们的
语音。也就是说,客家宋音、粤语唐音、闽语晋音。
四、可惜清末以来,有一些学者以为,凡是从中原南迁闽粤的,
都属于“客家”人,于是就有了“泛客家”学说。(其实,客家人只
是从中原南迁的一支,主要指宋朝南迁)
五、而“客家纯种”学说的来源,则是由于广府族群(粤语)诽
谤客家语族群为“非汉种、亦非粤种”。为了反驳粤语人士对客家族
群的诽谤,一部分学者制造了矫枉过正的学说。但居然至今仍被某些
客家人,奉为绝对真理。其实客家人、粤语人、闽语人,是先后南迁高考奋斗格言
到华南一带的,而且相互之间互相融合,早已难从血统上分你我。某
些学者的坚持,不能表扬为毅力,而应批评为固执。
六、“客家”这个名词,最早也是粤语族群对宋来族群的名称。
闽语族群则是除了客家族群自己之外,最早接受来自粤语的这个词汇
的,另一族群。早在清朝乾隆时期,就有记载说“广州人将惠潮嘉人
称为客家”的说法了。至今“惠潮嘉仍被视为客家腹地”,即惠州市、
潮汕(北缘,含大埔、丰顺、揭西)、嘉应(今梅州、兴宁等)。
七、除上述惠、潮、嘉三地之外,“客家大本牛排肉 营”里面的城市还
有:福建龙岩、广东河源、韶关、江西赣州、吉安。除河源市为纯客
家语地区外,没有第二个纯客家的地级市。梅州地级市被奉为客家方
言根据,但梅州地级市也不是纯客家的地级市。
八、客家方言主要分为:粤台片(包含粤北片、汀南片)、粤中
片(包含河源片、惠城片)、赣南片(包含宁龙片、于桂片)、汀北
片(包含长汀片、宁化片)。以上方言,均属于客家方言。但事实上
似乎只有“粤台片”、“汀北片”两大片的人们比较有客家认同
感。~~~~汀北片又叫闽西片,但事实上汀南的客家话属于粤台片;
只有长汀县及其以北的客家话,才属于汀北片。
九、虽然广东省粤中片(包括香港)、江西省赣南片的部分客家
人搞不清楚自己属于客家系。但四川、广西、台湾等地的客家人,却
很清楚自己的客家身份。客家籍的定型,是在广东梅州地区,凡是从
梅州地区(清朝嘉应、大埔)外迁的,都比较有客家认同感。
十、客家地区,以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为“大本营”。位于五
岭东段,几乎都属山区,或半山区,或山间平地美字组词 。因此也借五岭的别
称,称为“岭峤地区”。客家地区的别称,就是岭峤地区。客家话既
略称为“客语”,也略称为“峤语”。客家人,也称为岭人或峤人。
——永昌总集,仅供参考
所谓客家人,是指原籍为中原地区的中原汉族,从秦汉开始不断
南迁,
而逐步叠加而顽强地保留中原文化和语言而形成的一个族群。东
晋战乱时南迁,开始成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更在后来的
几次迁徙行动中,逐渐形成今天具有独特风貌的客家民系。客家民系
是中华汉民族的一个支系。客家人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讲客家话,客家
语系是汉民族八大方言之一。广东客家人是广东岭南文化的最早的开
拓者,是在广东地区传播中原文明的最早的群体,也是一个不断吸取
百越文化精髓的群体。相对与广府民系形成于南宋末年而言,广东客
家群体的形成,要早得多。广东客家人,是广东岭南文化最早的开拓
者。
历史上,进入广东的客家人有六次大南迁,有时延2000多年的记
载。
第一徙:河源原为古龙川属地。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
秦王朝派兵平定岭南后设龙川县,由平定岭南副将赵佗任龙川县令。
之后,受南海郡尉任嚣所托,主南海郡事,公元前204年,为防中原
战乱祸及岭南,赵佗在岭南建立南越国,自封为南越武王。南越国延
续93年,其中赵佗执位67年。赵佗任龙川县令和建立南越国,为岭
南的开发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带来了中原文化,改变了岭南百越人
过去野蛮落后的风俗;他施行“与越杂居”、“和集百越”的政策,
促进了中原汉人与百越各民族的融合;他将几十万军队留驻在岭南,
成为南迁的第一批北方移民,为后来历代中原人迁入岭南打下了基础。
赵佗在任龙川县令时,为解决驻在这里的将士兵卒缝补浆洗问题,曾
上书朝廷,要求拨三万北方妇女,结果朝廷许其“万五”。留驻在这
里的将士兵卒及其家庭,成了最早的客家先民。所以,河源、惠州是
客家人最早居住的地方,是名符其实的“客家古邑”,是客家文化的
重要起源地之一,也是岭南文化的最早的发祥地。
第二徙:是在公元317—879年间,东晋怀帝妥朝时,由于西北
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形成对汉民族影响深远的“五胡乱华”之局,
中原地区的不少官员和平民,也纷纷随着渡过黄河南下。为了避免和
原户籍者发生混淆,便把这些新来的户籍称为“客”。这是“客”字
第一次在中华民旅上出现。
第三徙:是在公元880——1126年间。唐朝末年,黄巢举兵起义
及“五代十国”,天下大乱,客家先民又从皖赣某地居所,现迁往江
南南部、福建西北及广东北边。
第四徙:是在公元1127——1644年间,金元相继入侵,宋高宗
南渡,地这过程中,许多客家人幸均卷入保卫宋室、抵抗元兵的勤王
战争。宋亡后,他们只好退往更偏远的广东东、北、南部。
第五徙:在公元1645——1843年间,这次迁徙世上的另一个我 却是康熙皇帝为
了争取南方的民心,赐给每个男子8两银子、妇女儿童4两银子,鼓
励客家人迁入四川、广西及台湾。一向以客家人为荣的朱德的祖
辈就是在这一次迁徙时,从韶关移居四川的。
第六徙:在1866年以后,发生于太平天国起义末期。由于太平天
国的首领洪秀全是客家人太平天国失败后,许多客家人在清政府的压
力下,纷纷向地理位置偏远的南方,甚至向东南亚等海外地区迁徙。
目前,全世界有客家人约9000多万人。其中大陆7000万人,台
湾有客家乡亲750万(其中广东客家人在台湾的客家后裔有500万以
上),海外客家侨胞有2000万人左右,而广东客家侨胞超过1000万
人。在海外的客家人分布很广,较集中的是东南亚一带,新加坡的李
光耀和国际知名作家韩素音均是客家人。国内有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共
有17个省、185个市县,其中客家人占95%以上的纯客县50个,客
家人最为集中的地方是珠江三角洲、粤北、粤东、粤西、赣南、闽南。
广东的客家人有2100多万(不包括其他长住广东的来自全国的1000
多万客家人),占全省总人数(本土)30%,其中纯客市、县15个。
广东省有客家人居住的纯客住县市15个:梅县、惠州、河源、兴
宁、大埔、五华、蕉岭、平远、连平、和平、龙川、紫金、新丰、始
兴、仁化、翁源、英德等;非纯客市、县65个:深圳、广州、韶关、
南雄、曲江、乐昌、乳源、连南、连县、连山、阳山、宝安、东莞、
花县、清远、佛冈、从化、惠东、揭西、陆河、海丰、陆丰、饶平、
潮州、揭阳、丰顺、潮阳、惠来、普宁、珠海、斗门、龙门、南海、
曾城、博罗、中山、新会、广宁、三水、高要、云浮、封开、高明、
新兴、鹤山、开平、台山、郁南、罗定、德庆、阳春、阳西、阳江、
遂溪、海康、徐闻、电白等县市。总人口2100万人。
客家人在珠江三角州和海外、台湾的分布情况(包括原住和长住)
如下:深
圳:450万。广州:350万。香港:150万。惠州:450万(原
住)。河源(原住):350万。台湾:750万。澳门:10万。佛山:
50万。中山:45万。江门:40万。海外:2000万。其中,广东客家
人在台湾的客家同胞有750万,在海外的客家同胞有1000多万。老
惠州在台湾的客家后裔约为100万人。
广东惠州位于广东省的东南,历史上的“惠州十属”,首邑为惠
阳,广东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设治于此,地势雄伟,依山临水,为
东江之重镇,城西有西湖,溪山环绕,风景极佳,西北罗浮山,绵亘
百里,峰峦高耸,气象磅礴,为粤中之名山。惠州十属,汉以前曰广
州府,汉时为南海郡,博罗县,东晋分属东郡,南齐移东官郡,于怀
安梁改置,梁化郡,隋废郡置循州总管府,(元和郡志取循江为名)
大业元年,改龙川郡,治归善县,唐武德五年,复曰循州,置总管府。
天宝元年,改置海丰郡,乾元元年,复曰循州,五代时属南汉,(烈
宗)乾亨元年,改称祯州,宋时(真宗)天禧四年,改称惠州,(文
献通考避仁宗御讳改惠州之名自此始)宣和二年,赐名博罗郡,元时
至元十六年置惠州路,明初改府,清代因之,民国后废州府,隶潮循
道,今为广东省第四行政区,兹就所属十县沿革述之如下:“惠阳”:
汉博罗县地,陈分置归善县,民国改为惠阳。“博罗”:汉置,历代
沿之。“龙川”:秦置,厥后历改为州,明初仍改为县。“河源:南
齐分龙川地置,历代因之。“紫金”:明穆宗隆庆三年分归善、长乐
两县,地置永安县,民国改紫金。“海丰”:东晋时分龙川县地置,
历代因之。“陆丰”:清时雍正九年分海丰地置,民国因之。“和
平”: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分龙川地置,清代因之,及今亦沿之。“连
平”:明时崇祯六年,割和河源长宁翁源四县边地,置连平州,清代
因之,民国改县。“新丰”。明时隆庆三年,分河源英德翁源三县地
置长宁县,清代沿之,民国改名新丰。现在的深圳、香港、东莞等地,
历史上一直就是属于惠州的管辖范围。
惠州、河源、深圳、河源、广州、韶关、清远、潮汕、东莞、海
陆丰、粤西与梅州客家实为一整体。从方言而言,自古以来惠州、梅
州、深圳、韶关、河源、海陆丰就是广东的客方言区。(光绪)《嘉
应州志》卷8载:“嘉应州及兴宁、长乐、平远、镇平(蕉岭)四县
并潮属之大埔、丰顺二县,惠州府属之永安(紫金、龙川、河源、长
宁、和平、归善、博罗,一州七县,其土音皆可相同。广州人谓以上
各县人为客家人,谓其话为客家话。”清末古文与语言学家章太炎在
《新方言》“岭外三州语”卷序言中说:“广东惠、嘉应二州,东及
潮之大埔、丰顺,其民字晋末逾岭,宅于海滨,言语敦古,与土著不
相能。广州人谓之客家,隘者且议其非汉种。余尝问其邦人雅训旧音,
往往而在,即著之《新方言》“。从以上记述可见自古以来粤东的梅
州、惠州、河源地区的方言就被界定为客家话。从梅州、惠州、河源、
深圳、海丰的政区隶属的变动来看,公元331年,即东晋咸和六年,
置辖地六县的东官郡,其范围包括珠江三角洲及惠潮一带,郡治在宝
安县。当时宝安县辖地大概为今天的东莞市、深圳市和香港。取名
“宝安”,是由于今属东莞市的宝山,古时产银,银在当时来说是十
分宝贵的,所以“言宝,得宝者安,凡以康民也”。另一种说法是,
“邑地枕山面海,周围二百里,奇形胜迹不一而足,而山辉泽美,珍
宝之气萃焉,故旧郡名以‘宝安’”。今天梅州地区的兴宁、五华在
历史上曾经是惠州府的属县。隋、唐、明、清很长一段时期兴宁、五
华都为惠州属地。惠州最早是隋开皇十年(590),在梌山(今中山公园)
设立循州总管府,辖归善、博罗、河源、新丰、兴宁、海丰6县。隋
大业三年(607)改龙川郡,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兴宁5县。唐
武德五年(622)改为循州总管府,管循、潮二州、循州辖归善、博罗、
罗阳、海丰、陆安、河源、石城、兴宁8县。唐嗣圣元年(684)改为雷
乡郡,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雷乡5怎么减肥不反弹 县。唐天宝元年(742)改为
海丰郡,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雷乡,兴宁6县。唐乾元元年
(758)改为循州,辖归善、罗阳、海丰、河源、雷乡、齐昌6县。五代
南汉乾亨元年(917)改为祯州、一心一意 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4县。宋天
禧四年(1020)三月,避太子赵祯讳,改为惠州,自此有了“惠州”之
称。元至元十六年(1279)称惠州路,仍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4
县。洪武二年(1369)增辖龙川、长乐、兴宁、正德十三年(1518)增辖
和平县,隆庆三年(1569)增辖永安县、长宁县、崇祯六年(1633)
增辖连平州。清雍正九年(1731),惠州府辖归善、博罗、海丰、河
源、龙川、长乐、兴宁、和平、长宁、永安11县及连平州。到雍正十
一年(1733),长乐、兴宁才划归梅州管辖,一直至今。兴宁建县于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由古龙川分治而立,县辖区有今五华、兴
宁全境以及龙川县东部和紫金县东北部。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
至宋天禧三年(1019年),数次析古兴宁置齐昌县(府),辖境多次
变迁。自宋熙宁四年(1071年)分设长乐县(今五华县)后,县境相
对稳定。而惠州的紫金、龙川、河源、和平就是今天的河源属地。南
朝齐永明元年(公元483年),龙川县分出了河源、新丰两县,都隶
属广州南海郡。从此有了河源县的建制。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
503年),河源县隶属梁化郡。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改
梁化郡为循州,治所在归善(今惠州市东),管辖归善(今惠阳)、
博罗、河源、兴宁、海丰等县,当时龙川县并入河源县。隋炀帝大业
元年(公元605年)循州改为龙川郡,治所在今惠阳东北,休吉县
(即新丰县)并入河源县。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龙川郡
又复名循州,河源县曾分出一个石城县,至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
627年)石城县又并入河源县。五代南汉元享元年(公元917年)增
设祯州,
治所在原循州治所,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等县;循州的治
所迁至雷乡,辖雷乡县(唐朝时从兴宁分出,后改为龙川县)和齐昌
府(后改兴宁县)。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改祯州为惠州。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循州并入惠州府,惠州府管辖七个县(归
善、博罗、海丰、河源、龙川、长乐、兴宁)。武宗正德十三年(公
元1518年)划出河源县和龙川县部分地区设置和平县。明穆宗隆庆元
年(公元567年)划出河源、英德、翁源三个县的部分地区设置长宁
县(1911年改名新丰县)。明思宗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划出河
源、和平、新丰、翁源等县的部分地区设置连平州(1912年改连平
县),河源县属惠州府连平州。从惠州、河源、嘉应州的行政区划的
变动,不难发现历史以来河源与梅州在行政隶属关系上有深厚的渊源
关系,这种源流关系从某种程度而言,为梅州、惠州、河源、深圳、
海丰客家文化的整体性奠定了一个地域基础。
作为客家人的传统聚居地,惠州有450万的客家人(还有长住的
其他地方的客家人200万左右),惠州电视台却长期没有自己的地方
母语——客语的节目。为此,去年的去年两会期间,付雪梅等123名
惠州市人大代表联名提交议案,建议惠州电视台开播客家方言节目,
借此传承地方文脉。该议案经审查通过并成为市人大常委会督办的头
号议案。在惠州市文广新局和惠州电视台的努力下,去年12月3日,
客语节目在惠州电视台正式开播,12月8日,惠州市第十届人民代表
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了市政府《关于要求惠州电视台
开播客家方言节目议案结案的报告》。会议同意市政府的报告,决定
批准该议案结案。节目播出后,好评如潮。大家认为,惠州作为广东
客家人的几千年的传统聚居地,应该注意本地文脉的承传,以发扬博
大精深的客家文化,弘扬和保留几千年来留存的客语。现在,守在电
视机前等待客语节目的群众很多,大家说,渴盼多年的客语节目终于
来了。在一天晚上,惠州有一个客家人家在客语节目播出后,集体高
歌《社会主义好》。甚至有惠州老共产党员,站在千年聚居的客家围
屋面前,集体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现在,守侯在电视机前等
待收看客家话节目,已经成为惠州群众的一个重大的节日式的欢乐时
光。不少海外客家侨胞看完客家话节目后,十分高兴,并感慨地说:
“我的孩子都不会说客家话了,我的孩子说客家话没有语言环境,我
真担心过了一、二代,子孙们都不知道自己是客家人了,我们真希望
能在海外看到来自家乡的客语电视节目。”有不少海外客家侨胞还问:
“广东南方卫星电视怎么尽是广州方言节目,它不是省台吗?海外客
家侨胞的人数近2000万,而其中,主要是广东客家侨胞,广东客家侨
胞比广府民系的侨胞多多了。”有台湾客家同胞说:“我们台湾有客
家同胞750万人,其中广东客家人后裔有500万左右。我们台湾收到
的广东南方卫星电视,尽是广州方言节目,怎么不设一个客家话频道
呢?!广府诚信演讲稿 人在台湾的后裔,不超过5000人啊!”这些侨胞、台胞的
心声,实在是可以理解。
客家话不是普通的方言,它承载着古老的中华文明。客家话中有
大量的古代汉语,这在全国8大方言中,是遥遥领先的。
有不少学者认为,客家本来就存在北方,是生活在北方的“土著”
居民,汉民族中的一支民系,无所谓南迁以后才逐步形成的问题。只是
在漫长的往南迁徙过程中,客家人和百越诸族互相交流、互相影响和互
相同化,有的转化为汉民族的其它民系或其它民族的成员,有的则在交
流过程中影响和同化了
别的民系或民族的居民,保留了客家的本色,即今日遍布海内外的
客家。绝大多数地区的客家人,死后都有“过黄河”的习俗,因此,
他们的爱国爱乡的思想特别强烈。因此,每到民族危亡之际,他们中
的不少人能慷慨赴死。在红军长征途中,在湘西突围战中,福建宁化
籍士兵搭成人墙,掩护中央领导和红军主力突围。有20000名的客家
红军战士,壮烈牺牲。因此,随着目前广州方言电视的铺天盖地的在
海内和海外的包围,我们担心,将来的某一天,客家人可能会变成一
个人数极少的族群,那么,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
重大的损失。
海内外不少学者说客家话是唐朝的官话。台湾省新竹市客家公共
事务协会创会会长邱从容2009
年3月5日举行《唐朝官话的研究》新书发表会,书中研究指出
客家话是汉语的源头,其他汉语方言都是客家话分出去的简化音。新
书发表会今天在新竹市文化局演艺厅的国际会议厅举行。“民政处”
赖志祥致词表示,身为客家人的市林政则相当推崇邱从容对于推动客
家事务尽心尽力,花了整整四年时间,以《汉和辞典》为主要工具从
事研究,让大家有机会对客家话以及其他汉语方言更加了解。
台湾“国立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院张维安表示,这本书的发
表将在学术界带来冲击,引发对于客语研究的兴趣,也祝福新书在市
场上受欢迎,让在地文化发光。《唐朝官话的研究》一书内容指出,
从唐朝到现在经过千年岁月,客语无须转韵换声,依然能和当时传到
海外而被保存流传至今日的日、韩语、越南的汉字语音吻合。
邱从容以《汉和辞典》为主要工具,利用日文中保留的汉字语音
开始研究,并运用韩语、越南语等的汉字语音作为辅助,和各汉语方
言,包含客家话、闽南话、广州、吴方言、福州方言、赣方言等,从
实际的语音上做各种声韵特征的比对、归纳与整理语音溯源的分析。
邱从容先生以《汉和辞典》为主要工具,利用日文中保留的汉字
语音开始研究,并运用韩语、越南语等的汉字语音作为辅助,和各汉
语方言,包含客家语、闽南语、粤语、吴语、福州语、赣语等,从实
际的语音上做各种声韵特征的比对、归纳与整理语音溯源的分析。
从《唐朝官话的研究》一书中比对的结果可以看出,历史上韩国
的汉字语音有三大入声特征“p、l、k”韵,传入越南的是「p、t、c、
ch」韵(c、ch实际音是k韵音),传入日本的汉字语音的入声特征
为“fu、tsu、ku、及ki”(也就是p、t、k),都跟客语明确的入声
韵「p、t、k」字音互相对应,声韵字音也最为相似。
例如“日”字,日语汉音是nitsu,客语则是ngit,入声互相对应,
而日语的ni则是客语ngi的简化音。又如“踏”字,日语汉音是
tou(tafu),客家话则是tap,也互相对应,而且字音几乎一模一样,
证明客语的确是影响日本汉字语音的语言,也是更源头的汉语音。
历史上日、韩两国主要在唐朝时代派了大量的留学生到安学习汉
语,而越南也早在汉朝开始就持续受到汉语的影响,邱先生认为既然
能证明客语是跟日、韩及越南语音最为相似的汉语,那么客语在唐朝
不就是唐朝的官话?除非能找出整体性比客语更为接近日本汉语的具
体语言,才能否定这样的论点,相信在学术界能带来另一方向的思维。
不管怎么说,客家人来自中原,(客语)客家话在汉语八大语系
中古代汉语遗存最多是一个全世界学者公认的事实。至于个别学者
(包括某客家研究所的水货土所长)说客家人是来自于畲族,这绝对
是一个巨大的阴谋和对历史的严重歪曲,或者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无
知。群星灿烂、英才辈出的客家民系,怎么可能是出自僻处一隅的畲
族?!可以断言的是,客家民系在南迁过程中,融合了畲族等南方百
越族,这是事实。正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无比的包容。而同
处广东的广府民系,其语言和人群,是古越族被汉族同化以及不少汉
人融合于其中而不断形成的一个群体和语系,广府民系和闽语民系,
在南宋末年才形成。这于2000多年前,客家人的祖先已经抵达广东
(秦汉军队),其语言2000年来没有太大变化就可以证明,客语的古
老和渊源十分久远。
有少数专家认为,河源客家话亲近广州方言,严格地讲,应该是
广州方言亲近全世界的客语。众所周知,最早到达岭南地区的秦朝赵
佗的军队,带来的最早的话,就是中原雅言——早期客家话。在岭南
这片土地上,早期客家人最早进行了艰难的开拓。而广府民系,在南
宋末年才形成。不少从韶关等粤北地区逃亡到粤西的客家人,进入粤
西地区,被同化成了广府人。而且历代战乱,特别是元朝初年和清朝
初年,粤东都是中原汉族政权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最后决战的战场,
客家人的表现十分惨烈!此时,也有不少客家人逃进了广东西部,一
部分坚持自己的客家人身份,至今客家人在粤西还有几百万,而一部
分则被广府人同化。客观地讲,是广州方言吸取了不少的客家口音和
用词,才造成了广州方言有些亲近全世界客家话的根本原因。因此,
客家话是影响广州方言的源,而不是受广州方言影响的流,当然,接
近广州地区的客家话,也多少受到了广州方言的一些影响,正如客家
话影响了闽南语一样。
生活在东江流域的惠州、河源等地的客家人,使用的客家语言,
有两种。一种是与梅县客家话有细微区别的语言,称之为“水源音”。
也是客家先民来到岭南后逐东江水而居所使用的一种语言。秦始皇发
动五十万兵马南征时,赵佗带领一支人马在江西南部驻扎,在赣江上
游的桃江或贡水濂江、湘水,通过定南水、寻乌水下东江,任为龙川
县令。东江流域的客家人自秦汉以来一直至今所使用的“水源音”,
同时又叫做“蛇话”。赵佗,又称赵他,无论是“佗”还是“他”,
实际上都是指“蛇”。《说文》释:“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
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古岭南为南蛮之地,到处瘴
疠,虫蛇满地,人们“文身断发,以避蛟龙之害”。(《汉书?地理
志》)1996年在东江边发现恐龙蛋化石后,1999年又发现恐龙化石,
说明远古的东江流域是恐龙的故乡。化石历史科学地说明远古的东江
流域为龙蛇之地并不为过。人们说赵佗时的话语,自然就是说“蛇话”
了。河源佗城水源音客家话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客家话,可以说是秦朝
军队到达广东后的最古老的客家口音的承传。河源、惠州水源音客家
话(也称为“老客语”)与离之千里与广州方言区千年隔绝的梅州大
埔(东晋时期建县)、福建诏安、饶平客家话十分一样,而与梅县音
客家话略有区别。这一种老客家话,其发音干脆利落,富于男子汉的
阳刚之气,听之,仿佛让人听到了几千年前古中原的金戈铁马之音,
仿佛使人听到了几千年前的关中地区流行的周朝雅言之音,非常具有
刚劲强健之气,实在值得广泛推广。与梅县客家话相比,是一种更加
古老的客家话(古龙川,地跨粤中、粤北、粤东、赣南、闽西闽北等
漫长而广阔的地带,这一带的先民,就是古中原地带所带来的古老的
语言(来自古中原的客家话,形成于秦汉时期)。另外一种是梅县音,
相对水源音老
客家话,则相对显得柔和一些。相对于水源音客家话而言,梅县
客家话是一种新客家话(形成于宋朝)。惠州、河源、东莞客家先民
南迁路线,一条是从陕西关中地区直接进入,一支从中原再经过韶关
而来,一支大致沿淮河、过安徽、抵福建、江西、到广东梅州一带,
再转到惠州。从梅州来的归善(今惠阳)客家先民,其南迁的路线,
大致上是沿淮河到达安徽南部,再到福建、江西边界,然后来到广东
梅州一带,最后再由梅州一带迁移到这块风水宝地,安居在高潭、安
敦、多祝、白花、梁化、新庵、稔山、平山、良井、永湖、麻溪坑、
淡水、镇隆、龙岗、坪山等山区、半山区。如果惠州、河源客家话与
梅县腔客家话实行完美的整合,那么,这将是一种十分容易传播而且
为全球客家人接受的客家话。目前的深圳,居住着400万左右的来自
广东全省乃至全国的客家人,他们说各自家乡的客家话,都能很好地
交流。水源音老客家话与梅县音客家话在这里完美地融合,已经逐步
融合成了一种在世界客家人中通行无碍的客家话。随着深圳、惠州、
河源等珠江三角州地区已经成为了广东乃至全国的客家经济文化中心,
因此,除了水源音客家话要主动向梅县音客家话靠拢之外,梅县客家
话应该与时俱进,放下架子,主动与更加古老的水源音客家话(以河
源佗城客家话为标准)的靠近,千万不要划地为牢,这样,各地的客
家话互相向对方靠拢,客家话才能有更强的生命力,才能在新时代焕
发出更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本文发布于:2023-03-22 21:03: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dfdb7d309c37dde50191dbd3a984f6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惠州客家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惠州客家人.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