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香炉灰

更新时间:2023-03-25 07:12:30 阅读: 评论:0

苹果三星-水果的味道

香炉灰
2023年3月25日发(作者:电缆线接头)

宋代⾹炉

燕居焚⾹,是两宋⼠⼈的⼀种⽣活⽅式。'麈尾唾壶俱屏去,尚存余习炷炉⾹',陆游晚年的⽣活

情景,不是⼀个殊例。其时'开门七件'之外若再添得⼀件,那么该是⾹。放翁《焚⾹赋》云:'闭

阁垂帷,⾃放于宴寂之境。时则有⼆趾之⼏,两⽿之⿍。'实则所⾔焚⾹。⽽两⽿之⿍,正是宋

代流⾏的⼀种仿古样式的⼩⾹炉。炉中预置特为焚⾹⽽精制的⾹灰,⾹炭⼀饼,烧透⼊炉,轻

拨⾹灰,浅埋⾹炭--约及其半。⾹炭上⾯置隔⽕,隔⽕可以是⽟⽚,也可以是银⽚,宋⼈多喜欢

⽤银,习称银叶。之后,⽅在隔⽕上⾯置⾹。总之是求⾹之发散舒缓,少烟,多⽓,⾹味持

久,盗走达芬奇 ⾹韵悠长。李商隐《烧⾹曲》有'兽焰微红隔云母'之句,'云母'者,隔⽕也,即把它放在⾹与

炭之间,以使⾹料受⽕不⾄于太猛,⽽可得徐徐熏燃之效。可见唐代以来已是如此。明代依

然,只是隔⽕的质地⼜有不同。

⼿⾃调⾹是两宋⼠⼈的雅趣之⼀,⾹饼或⾹⽅的互赠以及关于⾹的品评,也便成为两宋诗⽂中

常见的话题。放翁的《焚⾹赋》即颇道着两宋⾹事之要领,'暴丹荔之⾐,庄芳兰之茁。徙秋菊

之英,拾古柏之实。纳之⽟兔之⾅,和以桧华之蜜。掩纸帐⽽⾼枕,杜荆扉⽽简出',可知有⾹烟

处,不必皆是般若,⾹与⾹具实已结构为两宋时代充满细节的⽣活故事。关注宋⼈的诗与思,

便不能不关注宋⼈的⾹诗和⾹事。'胸怀阮步兵,诗句谢宣城。今⼣俱参透,焚⾹听⾬声'。诗的

悟道,或也在绵绵蔼蔼的⾹韵中。

宋代⾹炉可以⼤致分作两种类型,其⼀封闭式,其⼀开敞式。前者有盖,后者则否。今⼀般称

封闭式的炉为熏炉,开敞式的炉为⾹炉。

炉盖作成莲花和狻猊,是封闭式⾹炉中最常见的两种,宋⼈或称之为'出⾹',周密《武林旧事》

卷九中有汝窑'出⾹⼀对',即为此物。出⾹⼀般来说尺⼨较⼤,⾼矮总在⼆三⼗厘⽶之间,⼤者

或更⾼,因此多设在厅堂。陆游《⽼学庵笔记》卷四⽈'故都紫霞殿有⼆⾦狻猊,盖⾹兽也。'

唐代莲花式⾹炉是宋代出⾹的另⼀条发展线索。唐式莲花炉原是装饰莲花的炉盖与多⾜炉的合

⼆为⼀。在覆钵式的炉盖顶端装饰莲花或者狮⼦,并且使它有出烟之效,则是制作精细的⼀

种,著名的⼀放松的英语单词 件鎏⾦银⾹炉出在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

宋代以后,出⾹的名字⼏乎不再使⽤,莲花式⾹炉似也难得⼀见。经过两宋⼀番特别的繁荣,

明清⾹炉制作的创造性似乎只能表现在复古,虽然在⼯艺上或别有精湛之处。线⾹的普遍使

⽤,也使得这⼀类宜于焚燃⾹饼或⾹丸的熏炉,只能是为着风雅⽽努⼒保持的古典趣味。

宋代与出⾹同样意趣的⼜有⼀种鸭形⾹炉,它同出⾹虽可算作⼀类,但总要⼩⼀些,⽤途也不

很相同。芝加哥美术馆藏北宋景德镇窑青⽩釉⾹鸭,是此类⾹炉中的⼀件精品。⾹炉通⾼18.8

厘⽶,下有如意花头⾜的承盘,⼀只⼩鸭伏卧在双重莲瓣托举起来的莲蓬台上,炉⾝开有⼩

孔,以便进⽓,⼩鸭张着的⼝则⽤来徐送⾹烟。

薰⾹⼩鸭在唐宋酝酿出来的⼀脉情思,到了明代益发由清空变得质实,或者说由诗⼈的造境⽽

切实成为⽣活中的实景,这多半也是因为风⾏于当时的戏曲版画为它提供了表现的机会。清陈

维崧《⾬中花咏薰笼》'⼀架红篝凉似⽔,相偎靠、玲珑莫⽐。斑⽵⽆尘,疎篁偏瘦,⼩鸭中间

睡',⼩鸭,鸭炉也。温软之词语,也正有画意。

北宋时,北⽅最为常见的瓷⾹炉是⼀种⾼⾜杯式炉,此为开敞式,当然是⽤不到炉盖的。炉通

常多在⼗厘⽶以下,平展的⼤宽沿⼉,下接直壁或斜斜向下折下去的炉膛,细腰,⼩喇叭座,

有⽩釉,有⿊釉,也有刻花。北京丰台区辽琅琊郡开国侯王泽墓出⼟的⼀件定窑⽩釉炉是其精

者,它的式样也很有代表性。

当然南宋最具特⾊的⾹炉还要说是仿古式样的⼩型⾹炉,最初⼤约是直接取了古器如三代乃⾄

秦汉的铜⿍,铜簋,铜⿀,⽤作焚⾹。前举陆游《焚⾹赋》所谓'两⽿之⿍',也可以概指其类。

不过古物究竟难得,因此有了瓷制的仿古⾹炉,其精好者⾃然是起先的官窑和稍后的龙泉窑制

品。

⼜有⼀种北宋已经流⾏的酒樽式炉,宋⼈每以'奁'、'⼩奁'、'奁炉'或退货流程及操作 '古奁'为称,范成⼤《吴船

录》记其峨眉普贤寺所见有'奁炉'。奁式炉传世品只有两件,⼀藏故宫博物院,⼀藏英国⼤维德

基⾦会。两宋名窑的仿古⾹炉,尺⼨都很⼩,⾼矮多在⼗厘⽶左右,宋⼈的⽇⽤焚⾹,都是⽤

这⼀类⼩型⾹炉。

受宋代仿古瓷炉影响最深的可以说是明代'宣德炉'的制作,当然若论⼯艺,它⼜别是⼀项出⾊的

创造。其实明代中晚期的时候,两宋名窑乃⾄明初宣窑制作的各式瓷⾹炉即多已成为珍贵的⽂

玩余额宝的钱怎么转到银行卡 ,⽽不⼤⽤作⽇常的焚⾹。⾄于清代,为各式古⾹炉配置座盖更成通常的做法,此多半是'以

备赏鉴'之器。⽽各式仿古⾹炉的制作,⼤约初衷便不是为着实⽤。

胪入团申请书500字 陈历代⾹具的精品四川火锅介绍 ,很像是对着⼀架多宝格,只见⼀⽚琳琅满⽬,其实与⾹具史并⾏的本来

还有⼀条同样重要的发展线索,便是⾹料和焚⾹⽅式的演变史,⽽宋⼈⼜刚好是站在⾹料史中

承上启下的位置。

⾹炉在两宋的集⼤成,传统式样也多在此际完成它最后的演变,并且新创的形制⼏乎都成为后

世发展变化的样范,正是同这样⼀条线索紧紧联系人民的名义3 在⼀起。当然这⼜是另外的话题。如开篇所

说,宋⼈的燕居焚⾹原是⼀种真实的⽣存⽅式,'诗禅堂试⾹',曾是故家风流的'赏⼼乐事'之⼀。

'却挂⼩帘钩,⼀缕炉烟袅',平居⽇⼦⾥的焚⾹,更属平常。《松窗读易图》,《荷亭对弈

图》,《⼥孝经图》等等,厅堂,⽔榭,书斋,闺阁,松下⽵间,宋⼈画笔下的⼀个⼩炉,⼏

缕轻烟,⾮如后世多是把它作为风雅的点缀,⽽是本来保持着的⼀种⽣活情趣。'⼩院春寒闭寂

寥,杏花枝上⾬潇潇。午窗归梦⽆⼈唤,银叶龙涎⾹渐销',两宋⾹事便总在花中⾬中平平静静

润泽⽇常⽣活。

宋瓷收藏者的学习交流平台!

本文发布于:2023-03-25 07:12: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zuowen/def9f1ed7c26943b1b8c37ec55f2e4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香炉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香炉灰.pdf

标签:香炉灰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